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

馮雲山正奇怪,芸南布政使桑春榮又接着說起來:“聖王,芸南的茶葉也是一大筆財稅來源。以普洱府爲主的六大茶山產區,滇西滇中以及滇南都有數十萬茶農以此謀生。滿清康熙時期,滇茶開創出向西藏、緬甸互市茶葉,使得茶葉賺錢起來,而雍正將普洱茶列爲貢茶後,普洱茶的身價和產量都飆升,推動芸南的茶葉產業大規模發展。”

“聖王,根據布政司的統計,前幾年芸南一省的茶園面積達到四十餘萬畝,年產茶13萬擔,其中普洱茶便有7萬擔,一半以上銷往省外,一年能有二百萬兩銀子的產值。”

“這麼多?”馮雲山驚歎起來。這樣說來,相比廣西,芸南確實更加的富饒。

“很好!你們介紹的情況,對本王很有用處!”馮雲山看向衆人,一臉深意地道:“芸南的礦產豐富,銅礦更是全國之首位,茶葉也是產值誘人,而井鹽和糧食又能自給自足,靠着這幾樣,便能發展得很好。唯一的問題,便在於交通不便!對此,你們可有什麼好的意見?”

吳振棫等人相互看看,均是搖頭不語,任誰也知道,芸南多山,自古交通不便,以人力開鑿山路,徒勞無功。

馮雲山不由也嘆了口氣,這芸南的交通問題,確實很難解決。不說這個時代,即便是後世,也是等進入21世紀後才鐵路高速四通八達。在芸南,修條路,還不如將那個地方放棄搬遷到其他地方來得實際。

芸南鹽法道員王成璐看了看馮雲山,小心翼翼地道:“聖王,滿清朝廷其實也想過改變芸南的道路交通,不過都不甚理想。乾隆初年,曾撥銀上百萬兩,查勘金沙江水道,組織民夫數萬開鑿疏浚河道,但開鑿八年後,還是灘險難行,銅沉船翻,終歸無益,只有載重400擔的枯牛小船可以從金沙江部分通航至四汌敘州府。”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馮雲山終於有不清楚的地方了,他從前世歷史上也沒了解過,滿清居然還花費了這麼大的力氣,開鑿金沙江,想讓芸南至宜賓段通航,雖然總體上失敗,但竟然還能以20噸以下的小船通航,也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

要知道,直至馮雲山穿越過來的那個時代,有挖土機等大型作業機械,都無法開鑿金沙江疏通航道,最後不得不採取修建水電站的方式毀滅性地開發水利資源,估計也是實在迫於無奈了。

看來,水路航運方面,自己還是不用費這個心思了。

還是從陸路着手改善芸南的運輸吧,這麼多的銅,馮雲山記得芸南還有鉛、鋅、錫等有色金屬產量,都是居全國之首,以後在自己手中肯定要大規模開發,關鍵在於如何運出去。

馮雲山可不想看見自己手中出現開採出來的寶貝,卻無法運出去堆在昆明倉庫裡。

“既然能通過金沙江運往敘州府,哪怕是400擔以下的枯牛小船,也相當於200匹馬的運輸隊伍了,爲何還會有鑄錢之銅存留三百六十萬斤之巨,因爲無法運走滯留昆明?”馮雲山不解地問道。

王成璐苦笑道:“聖王,還是因爲划算不划算的原因。金沙江通航的,只是東川府巧家廳至敘州府這段,從昆明至巧家廳,還有五百餘里,也都是崇山峻嶺,崎嶇難行,只能靠滇馬駝貨,運費昂貴。而這些馬幫都是逐利而爲,因此,也只有茶商、鹽商等才僱得起馬幫運貨,官府的銅,只能在馬幫沒生意的時候,順路捎帶一些。”

馮雲山恍然大悟。不過,說起馬幫,便想到這芸南著名的茶馬古道,不由問道:“王大人,這茶馬古道,具體是哪裡通往哪裡?”

王成璐精神一振,侃侃而談:“茶馬古道?聖王,你說的是這芸南的茶馬通道吧,說起來是從唐宋時代便有的,也算是古道吧。不過真正興旺,還是滿清乾隆年間。主要是以普洱的那個產茶區爲中心,分爲四條主幹,兩條分支,一共四個方向的馬道。”

“最常說的茶馬通道,便是滇藏茶馬通道,從普洱出發,經大理、麗江、德欽,至西藏;而另一條,則是普洱出發,經過昆明、曲靖或是邵通,出滇入川或是入黔,轉往北京。這兩條幹線,最爲重要。而另外的,則都是去番邦的,兩條主幹,兩條支線。主幹的,一條是普洱出發,經過車裡司(景洪)、勐海,徑直通往緬甸;另一條,則是由普洱出發,經過江州、勐臘等地,去往南掌和暹羅等地。”

“另外還有兩條分支,一條在西,以大理城爲起點,經騰越後出滇,前往緬甸和印度;另一分支在東,以昆明和普洱爲起點,先至元江州城,再順着河谷,經蒙自、河口,至越南境內。”

聽到王成璐說起這裡,馮雲山不由腦中想起古代人的馬幫駝運貨物的情景。不過,這馬隊,運運貴重的茶葉還可以,運糧食運鐵器,還真是代價太大了!

想起後世修築的滇緬鐵路和滇緬公路,滇緬鐵路因曰軍入侵的戰爭導致不得已摧毀本已修建大半的鐵路,功虧一簣;而滇緬公路,在絕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20萬勞工耗費8個月時間,用最原始的肩挑手擡方式,在崇山峻嶺間,修築了一條舉世矚目的長達一千公里的簡易公路。

而後世修建成功的滇越鐵路,爲法國殖民者修建,全長八百多公里,耗費1.6億法郎,前後7年時間,招募二三十萬勞工,累死近8萬人的代價,才修建好這條所謂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馮雲山不由嘆了口氣。自己想改善芸南的交通,幾乎不大可能。修建鐵路,代價太大,整個聖國都難以承受。

除非先有了石油,發明內燃機,有了汽車,再修築簡易公路吧,如今,還是依賴這古老的茶馬古道吧。

想到石油,馮雲山又想起,緬甸的有豐富的陸上石油資源。早在一千年前的緬甸古蒲甘王朝,就在仁安羌地區發現並開採了石油,甚至連“仁安羌”,在緬文中也是石油流成的小溪的意思。

對於石油,馮雲山可是熟悉得很。他知道,這個位於怒江中游的仁安羌油田,埋深很淺,是非常適合如今這個原始技術開採的,並且,這個時期,好像已經有人在那裡進行嘗試性的開採收集石油了。

而且,緬甸除了石油外,其他的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銅、鉛、銀、金、鐵、寶石、玉石,都儲量巨大。

這無疑讓馮雲山垂涎三尺。

並且,此時的緬甸,名義上還是滿清的藩屬國,自己擊敗滿清,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爲緬甸的宗主國。而此時的英國,剛剛發動完第二次侵緬戰爭,剛剛吞併第悅茂以南的整個下緬甸。緬甸王室四處求助,想避免被英國吞併的命運,正好,自己可以趁機而入,打開緬甸國門。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自己與想侵佔中國的英國人,遲早有一戰,與其被動等待對方來攻打自己,不如主動出擊,趁早尋求更好的辦法。

英軍最厲害的其實是海軍,那些龐大的艦隊,無疑是聖國還難以抵擋的。要消除這種差距,唯有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通過控制緬甸,有個從陸路出兵的地方,很是重要。而且,緬甸與印度十分接近,先控制緬甸,繼而通過策應印度人起義,來阻止英國對東亞的擴張,非常有效。印度是英國最爲重要的殖民地,而且面積遼闊,人口衆多,反抗英軍的起義從來就沒停止過。而英軍,特別是陸軍,兵力有限,只要印度一直保持大規模的反抗,英國人便要一直在印度駐守大量的軍隊,這樣一來,便將英軍有效地拖在印度,讓其沒有多餘的兵力前來遠東攻打自己。

最爲關鍵的是,馮雲山知道,發展海軍艦隊,需要的花費和時間,非常巨大,不是一兩年內便能成事的。

真的要大規模對陣海上霸主的英國海軍,他知道很難取勝。而目前迫在眉睫的是,一旦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國人騰出手來,隨便派兩支主力艦隊來遠東,很可能還會發生跟歷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樣的悲劇,因此在自己海軍水師還未發展起來之前,從陸路佔領緬甸,是個不錯的戰略。

第1256章 人口紅利第1274章 讓國人揚眉吐氣第六十七章 硫酸工場(上)第658章 封爵999章 華盛頓淪陷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146章 太美的秘密協定第397 章 天父下凡了第117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五)第604章 北京城內兵荒馬亂(謝謝週五不喝酒的打賞!)833章 橡膠種植園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092章 火燒芝加哥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871章 墨西哥帝國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516章 攻打天京?馮雲山有顧慮984章 太平洋變成內海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1122章 陛下被行刺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587章 俘虜滿清皇后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1006章 突然出現的日本僱傭兵(求給些訂閱)第159章 主教的“不請之情”743章 聲東擊西第1129章 帝國瑣事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第557章 秦日綱要挖咸豐祖墳第227章 鄉紳土人的叛亂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第105章 破南寧(上)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第435章 逼降第709章 對疆政策1242章 亞歷山大三世驚呆了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924章 沙角炮臺海戰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第1290章 建立財團更是建立利益集團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915章 檳城襲擾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510章 虛僞的紹興知府999章 華盛頓淪陷752章 電報總局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616章 潑臉墨汁才放心駕崩938章?香港駐軍指揮官逃離第326章 壟斷的南洋公司想不發財都難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531章 海路出征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968章 移民情況952章 給沙俄上眼藥749章 加爾各答被攻佔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1315章 郭嵩燾帶回的消息910章 密約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937章?大獲全勝724 章 帝國軍事變革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305章 帝國民間財團的形成第1169章 即將完成的和談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951章 各取所需第416章 不留活路910章 密約第268章 悲催的天京百姓758章 反腐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第九十五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四)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01章 形勢急變第1326章 歐洲北面戰事(感謝燈泡和寶慶兩位老大打賞!)第379章 黃埔一期畢業典禮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
第1256章 人口紅利第1274章 讓國人揚眉吐氣第六十七章 硫酸工場(上)第658章 封爵999章 華盛頓淪陷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146章 太美的秘密協定第397 章 天父下凡了第117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五)第604章 北京城內兵荒馬亂(謝謝週五不喝酒的打賞!)833章 橡膠種植園第565章 抵達大沽口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092章 火燒芝加哥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871章 墨西哥帝國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516章 攻打天京?馮雲山有顧慮984章 太平洋變成內海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第1122章 陛下被行刺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第1258章 羅李衝突第八章 童子營裡的四眼狗第587章 俘虜滿清皇后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1006章 突然出現的日本僱傭兵(求給些訂閱)第159章 主教的“不請之情”743章 聲東擊西第1129章 帝國瑣事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第557章 秦日綱要挖咸豐祖墳第227章 鄉紳土人的叛亂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1137章 拿破崙三世也慫了第655章 聖京和五京第105章 破南寧(上)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第435章 逼降第709章 對疆政策1242章 亞歷山大三世驚呆了第371章 福州滿旗老幼的處置924章 沙角炮臺海戰第608章 滿清認罪詔書的十宗罪第1290章 建立財團更是建立利益集團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915章 檳城襲擾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510章 虛僞的紹興知府999章 華盛頓淪陷752章 電報總局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744章 印度總督的恐慌第684章 佔領巴蜀第616章 潑臉墨汁才放心駕崩938章?香港駐軍指揮官逃離第326章 壟斷的南洋公司想不發財都難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531章 海路出征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968章 移民情況952章 給沙俄上眼藥749章 加爾各答被攻佔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1315章 郭嵩燾帶回的消息910章 密約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第四十九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上)937章?大獲全勝724 章 帝國軍事變革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305章 帝國民間財團的形成第1169章 即將完成的和談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951章 各取所需第416章 不留活路910章 密約第268章 悲催的天京百姓758章 反腐第九十七章 發戰爭的橫財第九十五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四)第601章 紛紛出逃第101章 形勢急變第1326章 歐洲北面戰事(感謝燈泡和寶慶兩位老大打賞!)第379章 黃埔一期畢業典禮第244章 回府的豔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