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

這天,恰好是甲九師抽調出的那一千名將士和馮雲山的五百親衛,出來操練剛好滿兩個月整的日子。

因此,馮雲山決定,來一次操練比賽。

如今,一到東校場,整個氣勢已完全不同。

一股迎面而來的蕭瑟之氣,馮雲山相信,只要上了戰場見了血,便會演化爲平常所說的殺氣。

馮雲山還特意讓用以前老的操練方法操練的甲九師其餘將士中,選了一百名,作爲第一隊。又讓7名英國人訓練的甲八師中,抽了一百名,作爲第二隊。而他,從這親自操練的這些將士中同樣隨即抽取一百人,作爲第三隊。

三組人馬,開始進行體能和軍事技能比賽。

因爲訓練呢項目的不同,馮雲山將比賽項目定爲幾樣都訓練過的相差不大的項目:列隊集合、圍着東校場跑圈、模擬越野跑和拼刀矛(木棒加肉搏)。

首先是列隊集合。

第一隊,按鬆散的操練方式進行的甲九師將士,一百人從下命令道站好隊,足足用了半刻多鐘,並且還是稀稀拉拉的很不整齊,亂糟糟地一大團擠着,最後到底到了多少人,數目也沒統計出來。馮雲山不由搖頭。

第二隊,急忙地走過來,不到三分之一刻鐘,隊列便站得整整齊齊的,隨着領頭的第一名將士開始喊數,第一排的將士鏗鏘有力地報數,到十結束。井然有序,馮雲山看了暗暗點頭。

第三隊,一出場便是迅速整齊的步伐跑過來,讓圍觀的將士一陣目瞪口呆。不到五分之一刻鐘,隊列便站得整整齊齊,其中爲首的一人主動出列,喝道:“報數”,而後,第一排的報數9,第二排報數10,然後又是第一列報數10,最後,爲首之人乾淨利落地跑到圍觀的衆人面前報告:“報長官,操練第三隊,集合完畢,實到100人,請指示!”

馮雲山吼道:“稍息!”

爲首之人也大吼一聲:“是!”繼而跑回隊列前,命令道:“稍息!”

見大夥都執行命令後,自己返回第一排第一個位置站好。整個過程下來,還不到五分之一刻鐘,行雲流水般,讓圍觀的一干將領耳目一新。

而圍觀的那幾名英國軍官,更是連呼:“喔,買糕的!”讓旁邊的左宗棠等官員連翻白眼。這些英國軍官簡直難以相信,聖王親自訓練出的士兵是如何做到的,這才二個月時間,就到這種程度,比他們按照大英海軍陸戰隊操練的方法還要管用。

而那一百多名印度士兵更是手舞腳跺的,雖然不知道再說什麼,但一臉不可思議的神色,反應出他們的驚訝。

馮雲山也是眼前一亮!

單從集合的速度和效果來看,自己訓練的第三隊無疑完勝前兩隊士兵。不過,這除了是因爲自己是聖王,親自訓練起的效果大外,選取的士兵也是從甲九師中精心挑選過的預備基層軍官,聽取命令和訓練效果比其他人要好。

當然,主要還是歸公於後世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近現代訓練方法。

接着開始比的是,圍着東校場跑圈和模擬越野跑。

跑圈並不是一個人跑或者一起混亂地跑,而是要一百人形成大致的隊列,整體跑,隊形不能散亂不堪,圍着校場跑五圈,差不多有十多公里。而模擬越野跑是緊接着跑圈之後,只是在校場旁邊的野地裡,設置了些廢棄的地形障礙,亂石堆,和幾個小土丘,幾個大水坑,還有一人高的土牆和一人高的壕溝等,比拼的就是隊伍士兵們的整體體力。

隨着作訓處的崔大同一宣佈開始,三支隊伍同時出發。這回都學聰明瞭,三支隊伍,都有一人領跑,喊着話,都是士氣沖天。

第一圈都是差不多,大家都跑得不快,都知道將重點體力留在後面。

第二圈、第三圈還是這樣,相差不大。

只不過,校場內圍觀的人若是細心,就能發現,第三隊的隊伍,相鄰的前排將士和後排將士之間的距離,一直就沒變過,始終保持一樣的節奏,一樣的步伐,那是因爲隊伍前面、中間和後面分別有人負責喊着一二一的口號,一百名將士,都踩着口號邁開步子。

這無疑便是訓練有素帶來的成果。

第四圈開始,三列隊伍慢慢開始拉開了。第二隊和第三隊還是按照原來的節奏繼續前進,而第一隊中,有二十餘人開始慢慢落在後面了,而其餘的七十餘人,看見第二隊和第三隊繼續往前,便不管不顧地直追。

等到第五圈時候,第二隊和第三隊還是保持一致的速度,而第一隊,已經只有四五十人跟上了,剩餘的,從最末尾,到中間,零零星星的拖在後面。

圍觀的衆將領紛紛搖頭,不再看第一隊。

五圈跑完,直接進入校場外的野地裡。圍觀的衆人紛紛提前來到越野場地。

只見第二隊和第三隊幾乎同時衝出校場,踏入野地裡。

最先開始的是一些土丘和亂石堆,第二隊將士費力地攀爬了過去,第三隊卻舉重若輕地直接衝了過去,麻利地樣子,形如平地行軍,在攀越障礙時,竟然還能保持隊形不亂。

而後續的幾個大水坑,兩面一人高的土牆,第三隊混若未見,見坑跳坑;見到土牆,最前面的幾人衝到牆下蹲下,後面的人很有默契地踩着前人的脊背縱身一躍,便上了土牆,跳了下去。

如此這般配合,待最後一批人上了牆,將蹲下之人拉上牆,一同躍下。很快,整個第三隊便過了土牆,繼續跳過前方的二處壕溝,轉身衝到衆人跟前,穩穩地奪下了第一。

而第二隊,穿越亂石堆時已經速度慢了下來,有些人也開始腿腳發軟,明顯是雖有訓練,但體力不足。等到了土牆,更是難以越過了,加上衆人之間沒多少配合,最後還是旁人提醒,推拉扶等一齊使勁,才過了土牆,卻有數人腿腳發軟摔在壕溝內。

等到第二隊零零散散地跑回到衆人面前,已經比第三隊晚了一刻多鐘了。

而第一隊更加讓衆人無視。一共只有三十來人因爲身體強壯,最後跌跌撞撞地過來,其餘的人,竟然癱倒在野地裡。

最後,馮雲山讓三支隊伍都休息了半個多時辰,再開始最後一場操練:拼刀矛肉搏。

當然,是拼假刺刀假長矛,都是用木棒,而且並不削尖,木棒末端醮上染料,刺中衣服便會顯出痕跡,一旁的觀衆便能看出來。

首先上場的是第二隊和第三隊。

在崔大同宣佈開始之後,原本沒什麼兩樣的兩支隊伍,一下便起了變化。

只見第二隊將士猶如孤狼,緊握手矛木棒,一聲怒吼,便衝向第三隊將士。

而第三隊將士這邊,在爲首一排的帶領下,怒吼起來:“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衆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吼到“前進”字時,第三隊將士的氣息爲之一變,猶如一羣猛虎,面對衝來的第二隊將士,不管不顧,踏步而上。

跟着,一個“前進”向前一步,快要到最後一個“進”時,對面的第二隊將士剛好要衝到跟前。第一排將士大吼一聲“進”,猛然將手中的木棒當成長矛,往前便是一刺,正中奔來的第二隊將士,而後猛然一拔,停住不動。

第二排人出列,但對面的第二隊將士的第二排已經將搶先木棒刺來。第二排用手中“長矛”一格擋,身子隨之一側,便封住了刺來的一槍,而後,後面的一排拿着手中的“長矛”往前用力突刺,半數正中對方。

緊接着,便是一陣混戰。第三隊的將士,肩並肩,齊身大吼一聲“殺”,然後做勢拔出手中的“長矛”,接着又是一聲大吼,再行突刺。這樣反覆幾次後,衆人驚奇地發現,第二隊的將士留在“戰場”中的越來越少,到最後,結果出來第三隊穩穩地勝出。

第三隊“戰死”二十一人,“受傷”三十四人,完好無恙的有四十五人。反觀第二隊,“戰死”六十八,“受傷”三十二人全部被“俘虜”,當然,肯定是全軍覆沒了。

見了前兩隊將士的兇狠刺殺,第一隊的將士直接認輸。開玩笑,能將木棒殺出真正的殺人長矛的感覺,並且一看便是訓練有素的模樣,如何比得過?還不如痛痛快快認輸,早些讓長官操練自己,也變得跟第三隊一樣強。

對於拼矛刺殺,這樣的結果,也是在馮雲山的預料之中。若是這樣從整個甲九師中挑選過的士兵,經過刺殺大師劉勝邦的一個多月的訓練,還沒點效果,那才奇怪了。

何況,馮雲山還參照後世倭國銃劍術,加上結合無敵軍的“三防一刺”的刺槍術,讓劉勝邦編練了一套適合當前討虜軍將士的“刺矛術”!

接受操練的一千五百將士,被告知,在出槍時通過大喝,來增強自己的爆發力,並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這也是馮雲山根據後世一次的刺槍術團體賽,倭國方面的選手利用日式的銃劍術與採用勞倫斯刺殺術的英國軍官對決,結果是英軍英軍頻頻被日方的大喝和踢打騷擾的方寸大亂而失敗。從此西方也將“干擾戰術”增加進了刺槍術的內容裡。

原本,馮雲山是想等有了更多的洋槍了,再將洋槍上全部配上刺刀,然後再以刺刀術操練衆將士,但如今洋槍普及還早,刺刀也不見眉目,只得暫時以刺槍代替。

反正動作差不多,刺殺的戰術也很簡單,就是突刺、防刺兩種,最多再加上拔刺和對刺,這是後面更爲精細的內容了。

這套刺槍術,簡單明瞭,殺傷力大,不需要過多的花哨技巧,普通士兵經過訓練,都能很快地熟練掌握。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平時訓練的強度,和對刺時的氣勢。

馮雲山在想,讓他們再加強訓練一段時間,每天練習刺殺的動作三千次以上,經過數月的練習,便能比常人快上一兩倍的刺出速度,便能順利地克敵制勝。

會操結束後,馮雲山宣佈在中華討虜軍全軍中推廣新式操練之法,所有討虜軍將士都必須勤加操練。

而他親自練兵的一千五百將士,原本他想全部下放給甲九師,但現在他稍微改變了一下。從中挑選一千人,充當新式練兵之法的操練教官,分成20批,每批50人,分配至甲一至甲八師、乙一至乙七師,以及其餘的8個作戰旅之中,至於其他的二十個地方警備旅,等以後再進行練兵。

他相信,有了這批新式練兵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整個討虜軍便會大變樣,一如操練比武中的第三隊與第一隊的區別!

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第220章 惠州府戰事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第518章 天下大勢799章 南洋艦隊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六章 得李開芳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1049章 亂戰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第329章 滄州屠城791章 法國要找事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332章 馮雲山的喜事(感謝盛開的爆米花)916章 憋屈的何伯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1222章 內閣定製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724 章 帝國軍事變革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769章征討朝鮮(四)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447章 準備擴軍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第650章 陳桂堂被俘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367章 咸豐籌錢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試點(二)第636 章 天京城內現狀第301章 景德鎮和德興銅礦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571章 汽油火燒滅敵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1154章 重大消息1000章 宅地法令和解放奴隸宣言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250章 佔領廈門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第644章 這天王府是爲朕修的?第1172章 有演員天賦的威廉王子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718章 知道真相的朱洪英倒吸口冷氣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第533章 粵賊不是賊第696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第666 章 各有算盤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第1139章 俾斯麥和郭嵩燾的談判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813章 巴達維亞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811章 坤甸海戰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331章 法國政變741章 起義爆發(下)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097章 閒雜人等不能參加和談
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第127章 城內善後事宜第220章 惠州府戰事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113章 廣東天地會起義(一)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530章 北伐前夕的調兵遣將第345章 勸降秦日綱(感謝諸神之天下歸心打賞)1017章 即將成名的路透社第518章 天下大勢799章 南洋艦隊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635 章 洪秀全的失落第六章 得李開芳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第385章 武昌大捷讓咸豐欣喜若狂第1049章 亂戰第126章 佔領全城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第329章 滄州屠城791章 法國要找事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263章 傅善祥進軍校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332章 馮雲山的喜事(感謝盛開的爆米花)916章 憋屈的何伯972章 黑奴並不都是悲慘的?第1222章 內閣定製第1337章 歐洲變局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259章 籌建黃埔軍校724 章 帝國軍事變革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537章 既生國藩,何生雲山(感謝諸神和小法師賞)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769章征討朝鮮(四)第674章 黃河要決口?開什麼玩笑!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447章 準備擴軍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第650章 陳桂堂被俘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367章 咸豐籌錢第105章 破南寧(上)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試點(二)第636 章 天京城內現狀第301章 景德鎮和德興銅礦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571章 汽油火燒滅敵第284章 平爐鍊鋼很先進,‘罐鋼’之法也不賴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1154章 重大消息1000章 宅地法令和解放奴隸宣言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250章 佔領廈門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第644章 這天王府是爲朕修的?第1172章 有演員天賦的威廉王子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718章 知道真相的朱洪英倒吸口冷氣1236章 法蘭西帝國的圖謀第533章 粵賊不是賊第696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第666 章 各有算盤879章 聖油和鋼鐵產量第1198章 如同兒戲的談判第504章成爲導火索的徐氏兄弟840章 購買的軍艦第490章 東殿部屬的選擇(下)-曾水源歸順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165章 出山辦團練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第1139章 俾斯麥和郭嵩燾的談判第1061章 兵力單薄的澳大利亞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813章 巴達維亞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811章 坤甸海戰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331章 法國政變741章 起義爆發(下)第1317章 朕決定出兵第462章 建好磷肥廠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097章 閒雜人等不能參加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