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金融戰(全書完)

當天,中華帝國中央銀行正式宣佈,取消央行中的聖幣中金幣發行,所有一元以上的聖元金屬貨幣,全部以銀幣形式鑄造發行。這無疑讓世界各國都認爲,經濟最爲強大的中華帝國,極可能從眼前的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變更爲銀元體制的貨幣制度。

畢竟,作爲一個超級大國來說,中華帝國的國內黃金一向缺少,哪怕是如今擴張了不少海外領地,增加了不少高產量的金礦之後,主要黃金官方儲量還是在英國和西洋歐洲國家,而民間的黃金儲量,則主要是在印度、非洲和歐洲國家。而相對黃金來說,中華帝國的白銀雖然產量不多,但自歷代以來特別是滿清王朝的積累和海外貿易,囤積了大量的白銀,現銀儲量足以在世界排名第一。因此,以銀元爲根基的銀元貨幣制度,極有可能,也更加對中華帝國有利。

於是,世界白銀市場開始緩慢地但明顯地漲價。與此同時,在美洲,美利堅聯邦國和美利堅聯盟國,趁法國的工人公社政權上臺而趁機重新獨立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其他各國,二馬公司通過二馬遠洋運輸船隊從聖京、上海、廣州等地大規模輸入白銀,悄悄兌換黃金。

半年之後,白銀價格開始下降,而世界黃金市場開始上漲。這個時候,歐洲各國開始意識到不對了,有西洋銀行家推斷中華帝國不會實行銀元體制,而是繼續保持金銀雙本位貨幣制度,甚至有人喊出中華帝國也會效仿英國實行金本位貨幣體系。

不過,經過前期的多番籌備,中華帝國中央銀行宣佈,在上海的帝國中央銀行分行成立中華帝國黃金公司,下轄一家世界規模最大的鑄幣廠和黃金交易中心,直接主營黃金精煉、銷售和中華帝國聖幣的金幣兌換業務。中華帝國第一個黃金交易市場——上海金市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內閣朝廷頒佈黃金自由流通的法案,宣佈在中華帝國境內,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流通。

不同於世界最大也是最爲主要的倫敦黃金市場。倫敦金市目前還停留在19世紀初以來的初級階段,實行黃金的現貨交易,但幾乎是每半月甚至每月一次,畢竟當初還沒有電報的時候交通和通訊並不便利。而如今的上海金市不但實行黃金現貨的自由交易,還實行黃金在未來三個月的期貨交易,並且,上海金市的黃金現貨交易不僅僅是實物黃金交易,還明確規定可以按比例增加槓桿交易,分別以1:2,1:5,1:10的交易準備金形式這三種槓桿進行現貨交易。

並且,與倫敦黃金市場另外不同的是,上海金市的報價正式確定之前,都是由帝國央行根據前一個交易日的價格爲基準,事先確定一個黃金價格區間作爲參考,有意識地規範價格,掌握黃金交易頭寸和交易額統計分析,達到逐漸把控黃金價格的目的。並且,上海金市不像倫敦那樣,黃金交易商存在五大中堅力量的著名大公司:塞繆樂蒙塔古公司、莫卡塞固史密脫公司、沙普比思理公司、洛希爾父子公司和約翰馬塞公司,甚至選定洛希爾父子公司爲英格蘭銀行在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代理人,交易業務量雖然比其他公司大,但在沒有完全聯合起來之前,卻也無法掌控整個黃金市場。上海金市鼓勵一切民間和其他官方機構組建黃金交易公司進駐市場,但最根本的還是黃金交易中心本身,它是中華帝國的中央銀行出資管理,背後站着的是經濟體量和黃金儲量最爲龐大的中華帝國財稅部和國庫,擁有絕對掌控整個黃金市場的能力和底氣。

上海黃金市場一開市,便呈現出一往無前的恐怖增長速度和巨大影響力。儘管英國政府十分敵視,命令禁止倫敦的五大黃金交易公司和英國資本入駐上海金市,但仍舊無法阻擋歐洲和英國資本家發財的腳步。

不但中華帝國本土的資本紛紛入駐上海金市,來自波士頓和紐約的美利堅聯邦銀行家、來自華盛頓和里士滿的美利堅聯盟國金融巨頭、來自墨西哥城和洪都拉斯以及哈瓦那等中南美洲的金融商人、來自歐洲各國的銀行家和實業資本家,紛紛派出代表和代理人進駐上海金市,參與黃金交易。

實際上,這是一個以黃金爲載體的世界性巨大股市。因爲中華帝國的國庫官方黃金儲量和民間黃金量基礎底盤,加上不但有現貨炒作的槓桿方式,還有期貨新形式,一下便吸引了世界投機投資商們的興趣,爆燃了他們的發財致富熱情。

上海黃金市場的交易量,從每天四五百萬聖元,迅速變成了兩三千萬聖元,兩個多月之後,便達到四五千萬聖元的規模。

爲此,上海地方官府又在上海黃金交易市場四周劃出長寬各一公里的土地,建立上海金融城,將中華帝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主要貿易公司全部遷入,受此影響,帝國民間的上百家行業性或區域性商業銀行,比如興業銀行、南洋銀行、湖湘銀行、浙商銀行等紛紛遷入,設立銀行或證券、債券、投資諮詢公司,頓時,這處金融城迅速成爲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

歐洲各國,甚至英國的巴克萊等銀行,也紛紛在此設立辦事處,抓住發財機會。

而有了影響力的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更加活躍,每天的黃金交易額從五千萬聖元一躍,進入上億聖元的規模,並且繼續擴大。

而以上海黃金交易中心爲基礎,四周的上海金融城又形成了水泥、鋼鐵、銅材、橡膠、電纜、瓷器、茶葉、絲綢等一些列大宗商品的現貨期貨交易,交易規模總額更是上億聖元。原本世界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倫敦金市的交易量逐漸萎縮下來,儘管倫敦金市不斷做出努力,但無濟於事,畢竟,如今的英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大英帝國了,如今的中華帝國纔是世界的最大經濟體,最強國,成爲世界的中心。

但就在大家的眼光被吸引到上海金市和上海金融城這兩個新生事務本身時,通過這半年的黃金交易,平均每日數千萬聖元交易量的黃金交易,中華帝國中央銀行和二馬公司這兩家官私巨鱷張開了它們的嘴巴,像鯨吞海水一般緩慢而又巨量地大肆吸納世界的黃金現貨和期貨。並且,因爲操作得當,世界黃金價格並沒有大幅度上漲,而是緩慢上升,並且,每次上漲到一定幅度,因爲金價的差異導致倫敦的黃金交易市場生意低落,爲緩解這種危機,英國國庫和民間便自以爲是地放出部分黃金現貨以平息黃金市場波動或是目光短淺的中小散戶售出手中黃金套取兌現利潤。

等八個月過後,中華帝國與英國的黃金儲量已經調換了個兒。英國的2000多噸黃金儲量變成了只有1200噸左右,而中華帝國的1320噸變成了2120噸,這還不算上二馬公司這傢俬人合股公司囤積的將近500噸黃金。

中華帝國朝廷也沒想到短短時間內便讓帝國的黃金儲備達到這一的程度。而一切都準備妥當了,帝國內部的白銀已經減少到比較低的一個水平,黃金儲量高漲。隨即,伴隨貿易的金融戰正式拉開。

中華帝國內閣朝廷正式宣佈,中華帝國正式施行金本位體制的貨幣制度,廢除白銀的實物流通,鼓勵黃金與聖幣的實物貨幣自由流通。頓時,世界黃金價格應聲而漲,而白銀價格大幅下跌。不但上海金市的金融商人和投機投資巨頭們大肆哄搶黃金,拋售白銀,倫敦黃金市場和紐約、柏林、墨西哥、維也納等地的金融交易市場紛紛如此。而這其中,黃金交易量最爲巨大的上海金市因爲佔據着帝國黃金儲量和產量這現貨黃金和期貨黃金體量的決定性優勢,主宰了世界黃金行情,帝國中央銀行和二馬公司、南洋公司等操縱了世界黃金價格和交易方向。

上海黃金價格從原本的每克0.60聖元左右,直接飆升到每克0.85聖元左右,繼而繼續飆升,接近0.90聖元。而與此同時,因爲價格的飆升,倫敦和紐約等西方世界的黃金市場,迎來瘋狂的擠兌狂潮。

除了中小黃金商人,還有無數的個體商賈、公司紛紛來到倫敦黃金交易市場,拿出英鎊要求兌換實物黃金。畢竟,東方世界的最大黃金交易市場上海金市黃金價格高漲,已經高漲了1.5倍,而如果加上5倍的槓桿的話,便是7.5倍的浮利,扣除本金和手續費,至少有6倍多的純利潤,這無疑讓所有的人都陷入瘋狂。

而此刻,隨着中華帝國的《南洋日報》和《帝國金融早報》等報紙披露,倫敦黃金市場的黃金儲量急劇降低到1000噸以下的消息被報道了出來,人們更加急紅了眼。

這下,倫敦黃金市場開始崩潰了。因爲英鎊對應的是7.32克黃金,整個英國發行出來的英鎊總數在7.98億英鎊左右,按照百分之三十的保證金率,原本英國的國庫需要儲存2100噸以上的黃金,但如今只有1200噸,並且英國的經濟和產金量都嚴重降低,大不如前,因此,爲了維持英鎊的真正價值,英國的國庫保證金只能降低到百分之二十。而且,就算是這樣,英鎊也無法維持7.32克。

這年頭哪個銀行資本家是傻子,於是乎,更猛烈的兌換開始了。整個英國和歐洲,尤其是倫敦的英格蘭銀行內,成千上萬的資本家和商人、中產者紛紛來到銀行開始兌換英鎊,直接兌換黃金,所有的英國銀行開始了擠兌狂潮。

英國政府下令關閉倫敦黃金市場,並組織英格蘭皇家銀行對外大規模回購黃金,但此刻世界的黃金市場已經被東方的上海金市所控制,不但黃金價格飛漲,而且還只買不賣,英國哪裡還有機會填補空缺?

於是乎,英鎊不可避免地出現貶值,在瘋狂的拋售擠兌之下,金幣英鎊因爲含有7.32克純金,沒有絲毫貶值,而紙質英鎊卻無法再達到一英鎊面值7.32克純金了,直接貶值到三分之一變成4.88克純金,繼而繼續往下,一直到4.5克純金才止住勢頭。

但即便如此,世界各國再也不敢相信英鎊了,即便是手中慣性持有英鎊的國家,也開始拋售起來。因此,英鎊持續貶值,甚至英國政府內部爆出有權勢的議會會員利用權力將手中的英鎊紙幣私自兌換黃金。失去經濟和黃金支撐的英鎊的信用大跌。

與此同時,各國發現,聖幣卻因爲中華帝國的經濟大規模增長和黃金儲量大增而開始增值。原本每克黃金漲價到0.9聖元的比值,也就是每聖元只是價值1.11克黃金,此刻開始上漲,不但超過原本的每聖元到1.67克黃金,還一舉達到了每克1.98克聖元的地步。也就是說,原本一英鎊兌換4.4聖元,如今卻只能2.27聖元,相對於聖幣,英鎊幾乎貶值一倍。

而聖幣卻因爲這次金融戰爭,一舉成爲世界第一信用貨幣,在世界各國都變成了硬通貨,並且,隨着中華帝國經濟的更加發展,黃金儲量的日益增加,聖幣變得越發堅挺,各國的貿易結算,都開始使用聖幣進行。當然,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今世界的諸多貿易之中,絕大部分都是與中華帝國打交道,除了黃金之外,也只有聖幣才能讓其他國家相信了,而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也都開始將聖幣最爲除黃金之外的硬通貨幣儲備起來。

世界就這樣繼續發展下去,雖然中華帝國已然成爲世界最爲強大的國家,但似乎這個世界永遠也不會太平。

因爲英國的衰敗,而普魯士境內也出現諸多的無產階級工人暴亂,加上歐洲諸多的無產工人紛紛脫離這些國家,奔向法愛西聯合人民公社共和國這方他們認爲的熱土,造成整個歐洲的人力和財產都向法愛西集中,法愛西聯合人民公社共和國的實力急速增長,開始在歐洲猛然崛起,並打着解放全人類的大旗和目標,開始向四周擴張。

但不管怎麼樣,這個世界已經註定脫離了原本的軌道,在馮雲山的帶領下,中華帝國成爲這方世界的霸主,而其境內的百姓,也開始了日益改善的太平生活。

...........

在一片霞光之中,馮雲山又開始了他這一週的朝會。馮雲山知道,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而這個世界,也註定了不會一直太平。

果不其然,已經成爲內閣總理的李鴻章向他稟報了三個消息,一是錫克王國的老國王突然暴斃,其境內爆發叛亂,反叛中華帝國,需要派兵平叛;

再一個是原本的盟國小弟愛爾蘭,也就是如今的法愛西聯合人民公社共和國,公然撕毀法國、愛爾蘭等與中華帝國以前的協議,公然聲稱中華帝國是世界的霸權主義國家,呼籲世界各國聯合起來一起反對中華帝國,內閣請求對法愛西共和國進行顛覆;

最後一個消息以內燃發動機爲基礎的四輪汽車已經開始投產,一輛掛着帝A00001號車牌的四輪越野汽油車已經送到皇宮......

(全書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396 章 急於應對南王燕王的楊秀清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734 章 緬甸戰略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220章 你們江蘇發展很不錯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第692 章 問策(三)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155章 招標(下)第436章 擋路者死926章 河邊伏擊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第502章 向榮歸天第216章 洪秀全進城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第1342章 帝國的成就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第1246章 克里米亞調解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393 章 民營的興業銀行第294章 太平天國來人765章 出兵朝鮮第1113章 葬身大海第102章 勢如破竹(上)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352章 三路出兵第227章 鄉紳土人的叛亂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1268章 馮雲山的性格缺陷第547章 吃敗仗的欽差和總督狗咬狗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435章 逼降第433章 夜襲第1245章 掌控奧斯曼帝國銀行773章 日本風雲(一)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攻略韶州府(二)第1215章 忠心耿耿的曾觀瀾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853章 奕訢的末日944章 內閣垮臺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1285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請求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365章 進軍芸南(諸神太客氣了!)第1171章 都亂套了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1350章 金融戰(上)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1092章 火燒芝加哥768章征討朝鮮(三)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891章 出兵東洋第1312章 帝國雄厚的軍事工業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第1186章 倒黴的俄軍(限免後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757章 茶葉事件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
821章 星加坡天福宮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第508章 治理常州與攻破湖州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1067章 普魯士受到啓發第539章 京杭大運河上第396 章 急於應對南王燕王的楊秀清第609章 登基定國號第七十四章 入夥的禮物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1147章 將沙皇炸得粉身碎骨的麪包炸彈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734 章 緬甸戰略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第1220章 你們江蘇發展很不錯第1253章 大鍊鋼鐵(上)第692 章 問策(三)第十六章 雲山道州第218章 缺錢缺人的曾國藩960章 焦頭爛額的維多利亞第1277章 《邊疆大開發法案》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第1090章 瀕臨破產的聯邦財政第622 章 捻軍的處境第155章 招標(下)第436章 擋路者死926章 河邊伏擊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第502章 向榮歸天第216章 洪秀全進城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第1342章 帝國的成就第145章 美國駐華代辦伯駕第1246章 克里米亞調解單章01 太平軍制簡單說明第393 章 民營的興業銀行第294章 太平天國來人765章 出兵朝鮮第1113章 葬身大海第102章 勢如破竹(上)第1280章 組建工業部第1068章 鐵血首相的誕生(求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訂閱)第352章 三路出兵第227章 鄉紳土人的叛亂793章 布爾布隆抵達聖京(求訂閱)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第1268章 馮雲山的性格缺陷第547章 吃敗仗的欽差和總督狗咬狗第599章 北京城人心浮動第435章 逼降第433章 夜襲第1245章 掌控奧斯曼帝國銀行773章 日本風雲(一)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攻略韶州府(二)第1215章 忠心耿耿的曾觀瀾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157章 買武器圖紙和機器(求支持)853章 奕訢的末日944章 內閣垮臺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1285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請求第285章 新鋼鐵廠選址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365章 進軍芸南(諸神太客氣了!)第1171章 都亂套了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1350章 金融戰(上)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1092章 火燒芝加哥768章征討朝鮮(三)第712章 毛奇和瓦德西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327章 未來的美國鐵路大王來包工程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891章 出兵東洋第1312章 帝國雄厚的軍事工業第593章 坑人的談判(下)第578章 喬莊遭遇戰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第1186章 倒黴的俄軍(限免後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783章 人均糧食還不如康乾757章 茶葉事件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1146章 沙俄大公被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