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爲我漢人謀遠計

“官職爵位什麼的,那是軍國大事,臣妾後宮女子,自不該開口。楊玉環笑吟吟,她這一句話,說是不該開口,實際就已經開口了,然後她又道:“金銀絹帛,葉十一自有本領去賺來,臣妾覺得也沒有什麼好賞的……唉呀,這還真難了,官爵不可賞,財帛不好賞……莫非賞人與他?”

李隆基聽得此語,倒是心中一動,上下打量了一會兒葉暢:“葉卿,你還未成家吧?”

葉暢心中突的一跳,他的親事……莫非李隆基意欲伸手?

心裡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口中,葉暢還必須實話實說:“臣自幼失怙,又是鄉野之人,故此並未成家。”

“唔……此事朕記着了,你的親事,不可擅專,再過段時日,朕給你指一門好親事”

葉暢心中雖是不願意,卻也不好明着拒絕,只能暗暗叫苦,一邊還得謝過李隆基的好意。

無論是另一世,還是這一生,都最畏懼那種拉着自己就要當媒人的大叔大媽們啊

他們雖是一片好心,可是這好心給人帶來多少麻煩

葉暢的禮物讓李隆基與楊玉環都很滿意,楊玉環幾乎離不開那面鏡子了。李隆基笑吟吟對葉暢招了招手,葉暢愣了一下,便跟着他行到一旁。

“勞卿用心了。”李隆基道。

“這個……”

“怎麼,朕贊你兩句,你向來伶俐,怎麼反而不知如何應對了?”

“呃,臣有些不習慣。”葉暢實話實說道。

“哈哈……遼東的事情,究竟是如何,你從實說,朕不會責怪你。”

李隆基突然間一變口,葉暢心中一凜。他原以爲,瞞住這日漸昏聵的帝王沒有問題,卻不知他在哪兒看出了破綻來。

“臣所言都屬實哦,只有一點,臣沒有細說,臣收復積利州也有些私

李隆基滿意地笑了,他喜歡這種感覺,控制着臣下們的想法念頭,洞悉他們的私心。方纔那一句,並不是他真正看出什麼破綻,只是一個精明的老政客的直覺。

“你說,是何私心。”

“臣當初所上邊策,陛下不以爲然,而朝中大臣中見識淺陋者也有斥責臣是狂人癡語的,臣便要狂一回給他們看看,應證臣所言,邊事若操持得當,不僅不會勞傷國力,反而能爲國生財。”

葉暢一邊胡謅,腦子裡一邊飛快地想,他猜不出李隆基是看出了什麼破綻,既然如此,那就把話題引到李隆基感興趣的地方去。

李隆基現在對什麼最感興趣?

自然是能替他賺錢而且是能替他贈大錢

這十年來,他提拔爲重臣的大官裡,因爲能替他搞錢而上位的可不只三五位。李適之爭不過李林甫,甚至之將張九齡趕出長安,其中都有部分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李林甫會搞錢

李林甫爲李隆基經營理財,好歹還儘可能不竭澤而漁,而韋堅、楊慎矜之流,則完全不理會百姓,一昧以搜刮爲能。

果然,葉暢這話,讓李隆基大感興趣,他笑道:“不勞傷國力,反而爲國生財?”

“臣此次回長安,帶了不少遼東土產,準備到時發賣——自然,這不是一次的買賣,後邊還有。”

“哦?”李隆基可不是恥於言利的,更何況現在沒有那些正直的大臣在旁勸諫,他好奇地問道:“都有些什麼?”

“渤海國產的東珠有兩斛,黑水的皮貨有數百件……啊,說到這裡,臣只顧着送禮與娘娘,卻忘了也給陛下準備了禮物,乃是一件白虎皮……”

白虎皮對葉暢來說是可有可無的,而且此物號稱異兆,他自己私藏下來,給人告發了反而不美,倒不如拿來給李隆基,換取李隆基進一步的支持。果然,李隆基大悅,不是因爲這點禮物,而是因爲葉暢識進退:“宮中也有幾張白虎皮,倒要看看,你在遼東所得的白虎皮有什麼不同,你繼續說”

“臣有這樣一個想法,臣將在長安城中競價賣掉遼東所得,然後一部分由臣掌控,繼續在遼東建船塢購巨木造大船,另一部分,則按着此前各家出資,作爲利潤返還出資的各位貴女。自然,這等大收益,也少不得繳納商稅與朝廷

李隆基聽得他如此分派,先是歡喜,然後肅然。過了好一會兒,他又笑了:“葉暢,若是這樣,你在遼東忙碌一場,豈不自己一無所獲?”

“臣怎麼算一無所獲,臣自家在遼東賣力氣,總得有工錢吧?而且出資之時,臣可也是出了一份的,少不得也有一分返利……最重要的是,臣的船塢啊,建船塢造大船出海,便是暫時找不着那海外仙山,也是有利可圖的事情,要不然,臣獻與娘娘的寶鏡從何而來?”

李隆基頓時啞然:正是,葉暢看似面面俱到的利益分配裡,他自己拿到的可也不少

不過這沒有讓李隆基生氣,反而令他更歡喜了,若是葉暢既不愛官,又不愛財,那麼他愛的是什麼,難道是江山社稷麼?

“你啊,終究不是士人”李隆基說道。

換了別的文人,定然要生氣,葉暢卻是坦然:“天下百業,人人各依其長各司其職,若人人都爲士人,則田園不耕兵甲不作,陛下梨園之中,也沒有那麼多名伶了。”

“哈哈……”李隆基大笑起來。

“聖人既問起此事,臣倒是有個想法,提請陛下聖裁。”

“唔,你說”

葉暢很早以來就有一個想法,漢人其實是很具有開拓精神的民族,不僅在中原、江南,就是蠻荒窮塞絕域海角之地,漢人也不只一次在此拓展。但是每每又回縮,至使周邊蠻夷撿了大便宜,把漢人暫借與其生存的地方,視爲其理所當然的財富。究其原因,還是葉暢此前邊策中所說,經營邊疆無利可圖。

原先無利可圖,葉暢既然有心改變這一點,就要做個榜樣出來。

“臣自遼東所獲之利,並非僅此一趟,只要臣能在遼東站穩,今後年年都有。”葉暢道:“臣想以諸貴女所出之資爲本,成立安東商會,臣不才,願爲商會總管,朝廷可遣人爲主計,經營遼東之利。”

“商會……商賈之事啊……”

“正是,商賈之事。”

李隆基不是朝堂上的某些老古董,雖然他也瞧不起商賈之事,可是對於葉暢提議背後的鉅額利潤,他卻又很是動心。他如何不知道,這些年任用善於搜刮的官員,讓他聲名很是受損,但是他一方面要好大喜功征伐四方,一方面要維持自己奢侈生活窮奢極欲,開支實在太大,在好的名聲與實利兩者間,他只能選擇後者。

可若是葉暢經營得法,每年從遼東能給他帶來鉅額的利益,又不損害他的名聲,這兩全其美的事情,爲何要因爲乃是商賈之事而不同意呢?

“你所說主計,又是何意?”

“臣總管商會事物,但錢糧收納支出,皆由主計登計在冊,朝廷可以憑此冊收取賦稅,各位出資人可以憑此策於年終分取紅利,而臣可以憑此冊籌劃來年事宜,一舉數便之職也。”

“朕明白了……”

李隆基是真明白了,這個主計一職,不僅僅相當於一般商家的賬房,同時也是朝廷監督葉暢的一枚棋子。只要錢糧收支明白造冊,他在長安也能察覺到,葉暢在遼東做了什麼。

葉暢雖是膽大,卻也心細,是個明白整理的,曉得避嫌。有這個主計,朝廷裡便沒有人能夠亂嚼舌根,誣他在海外試圖自立了。

“請陛下聖裁。”

“此事確實不宜拿到朝堂之上去……”李隆基琢磨了一下:“這樣吧,主計由朕欽命,然後所納稅賦,盡入內府。”

葉暢暗暗罵了一聲,原本是給國家的收入,李隆基大口一開,便給了他個人。自古帝王,皆是如此,故此後人稱皇帝爲獨夫民賊,實未錯也。這些錢原本可以用於整頓國防、修建道路、疏浚水道、教育衛生,結果卻用於李隆基個人的驕奢淫慾。

不過葉暢並不想試圖去說服李隆基,只要讓李隆基認可,那麼這安東商會就有了合法性,他既然爲商會總管,就算李隆基真的委派官員去積利州,也無法動搖他在積利州的權力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名頭,他就可以借其力讓安東商會的商路暢通於天下,可以向新羅、渤海等大唐屬國發號施令,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大唐的東印度公司。

“關於安東商會的本金股份,臣是這樣想的……”葉暢又開始繼續往下說

股份中一半來自於京中貴女們的支持,三成來自於葉暢自己的投入,兩成則是楊玉環的支持——其實就是李隆基本人的支持。李隆基聽他這般說,忍不住眉開眼笑,半是贊半是嘆地道:“葉暢,你若是去行賄,只怕百官無人能拒絕你。”

葉暢嘿嘿於笑了兩聲,李隆基還算好說話,貪吃虧貪吃,終究是注意了形象,沒有問爲何楊玉環的股份比葉暢要少。然後便是所謂商會稅,既然葉暢識趣,李隆基也不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糾纏,將商會稅定在了二十稅一。

議定此事之後,李隆基又道:“那玻璃鏡可是遼東之產?”

“臣既是欲求仙島,少不得出海,有一次出海之時因遇風浪,偏離航線,得上一島,島上有民,自成一國,國號傲來,其國產此鏡,自稱乃是女媧補天之遺。”葉暢知其真意,笑着道:“至於遼東所產,無非巨木、人蔘、東珠、毛皮、馬羊之屬,當年太宗皇帝徵高句麗時,也不曾聽聞遼東有玻璃啊。”

“原來如此……也不知那傲來國在何方,是否奉我大唐爲正朔。”李隆基信以爲真:“你若是再去,不妨帶其國使來長安。”

葉暢憋着笑,應了一聲。

這是這個時代的侷限性,李隆基關心的是這個國家是否奉大唐爲正朔,至於此國有什麼物產、有沒有戰略意義,他全然不問。

“咱們回去吧唔,對了,宮中其餘嬪妃,你有沒有準備禮物?”李隆基原本準備回去的,但走了一步,卻想起一事,便又問道。

“這個……宮中嬪妃甚多,臣惶恐,只知道楊娘娘……”

“呵呵,不會要你大出血的,別人倒還罷了……寶鏡想來你不只帶回一具吧,梅妃那兒,悄悄送一具去,讓高力士替你送過去。”

葉暢愣了愣,面露苦色:“陛下,象那具寶鏡一般大小的可只有一具,若還有同樣大的,臣敢不獻上麼?”

“唉呀,你這廝還不明白,小些無妨,但是得送一具去……莫讓楊釗知道,他若知道,玉環便也知道了”

葉暢看到李隆基有些發躁的模樣,頓時明白,眼前這位,似乎面臨着宮鬥這種有益智力的局面啊。

他心中覺得古怪,唐朝歷史他還算粗通,那位梅妃也曾在一些書上提過,但都是稗史,正史之上似乎沒有提過這位梅妃。而他自從初入長安,所知的也是楊玉環,至於梅妃,未免太過低調了些。

葉暢可不願意介入此事,兩面討好的結果,就是兩面都不討好。故此他笑道:“臣會再獻一面鏡子與聖人,比楊娘娘那一具要小些,陛下切莫嫌棄。”

李隆基頓時覺得頭疼:“讓你交與高將軍。”

“是,臣託高將軍獻與聖人。”

見葉暢這裝傻的模樣,李隆基怒了:“爲君分憂乃臣子本份,這點小事你都辦不好,要你何用?”

“聖人莫怪,娘娘之怒,聖人哄哄就過去了,可落到臣頭上,那就沒準要出什麼事情。臣懼娘娘,臣不懼聖人。”

“你”李隆基頓時要發作,瞪着葉暢道:“今日不說個道理出來,朕便遣人去抄你家”

“陛下聖明,堯舜禹湯不過如此,臣就是觸怒陛下,陛下也讓臣說道理。可是娘娘那邊……臣能有道理說麼?”

李隆基不曾想他又拐着彎兒拍了自己馬屁,只覺得這個少年郎說話甚合自己心思,愣了愣,不由笑罵道:“唯小人與女子難養,古人誠不我欺也,你這廝,就是一個小人”

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322章 諸子密謀意奪權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257章 後宮醋海生波瀾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480章 逆賊軍心已動搖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176章 再請邊公些許血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303章 長安浮雲不見日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11章 樑上有人(上)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336章 舊時情誼今成仇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296章 前後籌謀我稱雄第55章 狽狡狐疑真鷹犬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21章 尚香詩會(上)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
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37章 班門孰敢弄大斧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322章 諸子密謀意奪權第223章 吾項之上首在否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154章 我是男兒爲國羞第328章 來事後年猶可變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168 欲善其事利其器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257章 後宮醋海生波瀾第443章 今日敵軍非瓦崗第480章 逆賊軍心已動搖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176章 再請邊公些許血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92章 頻頻獻計何所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82章 重山千萬馬蹄輕第303章 長安浮雲不見日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305章 郎君不愧見聞廣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502章 五載荏苒逝匆匆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404章 書生意氣撥算籌第107章 疑是故人魂相見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7章 前世情人(上)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11章 樑上有人(上)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253章 紫幔遮溷錐破李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388章 血滿弓刀單于逃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369章 陰狐暗隱挑心猿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45章 與凡不同皆變態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51章 戎鏑狄矢夜鳴鶻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336章 舊時情誼今成仇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296章 前後籌謀我稱雄第55章 狽狡狐疑真鷹犬第444章 願奉葉公清朝堂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6章 蒸餾原理(上)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14章 撲朔迷離(下)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第16章 末流之器(下)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3章 昔日王孫(上)第21章 尚香詩會(上)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