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小喬再嫁

次日一早,小喬搬去了父親的臨時租宅,小喬這才明白父親來長安的深意,竟然是爲了她的終生大事,不辭辛勞,不遠萬里,這讓小喬心中對父親充滿了感‘激’。

房間裡,喬玄語重心長對‘女’兒道:“我確實不明白你是怎麼想的,溫家是江東名‘門’,溫家嫡子願明媒正娶你爲正妻,還有呂‘蒙’和張奮,張奮可是張昭之侄,封樂鄉亭侯,你若嫌他們是江東人,不肯答應也就罷了,但我聽說蔣琬也願意娶你爲妻,他可是漢國五相國之一,也才三十餘歲,這麼好的婚姻你居然拒絕,我不知該怎麼說你了。”

小喬心中厭煩之極,起身道:“若父親一定要談這些,那‘女’兒告辭!”

她轉身要走,喬玄連忙擺手道:“你坐下,好吧!我不說這些了。”

小喬再次默默坐下,喬玄無奈道:“事到如今,說這些也沒有用了,你一定要嫁給劉璟,我也由你,不過說實話,我並不贊成你嫁給他,我覺得這和你跟了曹‘操’沒有什麼區別。”

小喬低聲道:“父親明知他們不一樣,爲何要相提並論?”

“這也是,曹‘操’乃垂朽之人,你們姐妹若真被他奪走,過兩年他死了,你們怎麼辦?好在漢王年輕,又是漢王妃親自做主,所以我才答應。”

“阿姊好嗎?”小喬又問道,岔開了父親的話題。

“她不算太好,吳老夫人去世了,她沒有了依靠,又不願再住在宮中,便從宮裡遷出,暫時與我住在一起,這次我本想讓她一起來,但她不肯,卻又說不出什麼理由,只是說她身體不好,經不起長途跋涉,我也只好由她了。”

小喬低頭沉思片刻,問道:“父親,孫權會打阿姊的主意嗎?”

“畢竟是他大嫂,他不敢明着來吧!不過你阿姊搬出吳王宮,我是贊成的,住在吳王宮,就等於攥在孫權的手心裡,若孫權打她的主意,遲早會出事。”

小喬嘆了口氣,“江東已物是人非,父親以後就留在長安吧!最好阿姊也能來,她一個人在建業做什麼?”

“這件事再說吧!還是先談談你的婚事,後天晚上出嫁,漢王府會來迎親,估計漢王不會來,將你娶進‘門’,你就算是漢王的妾了。”

喬玄心中不甘,特地將‘妾’字咬得很重,似乎是刺‘激’‘女’兒,但他見‘女’兒低頭不語,又覺得自己有點過分了,語氣又柔和下來,“當然,以後你若生下一兒半‘女’,可能會被封爲皇妃,這也不錯,希望你能早日生下孩子,心也也有個寄託,‘女’人若沒有孩子,確實是件不幸的事情。”

“父親若沒有別的什麼事,‘女’兒就先告辭了。”

小喬站起身,向父親行一禮,轉身離開了房間,喬玄望着‘女’兒走遠,無奈地嘆了口氣。

小喬一個人在後‘花’園的小路上慢慢踱步,不遠處貼身‘侍’‘女’跟在她後面,想到後天自己又要出嫁了,她心中又有一種悵然若失,前夫去世已快灑三年,她的心態也從思念,變爲平淡,繼而又轉爲對周家霸佔家產的痛恨,最後變爲她對新生活的嚮往。

她承認自己是一個意志不堅定之人,無法承受守寡的痛苦,遠遠不能和守寡十幾年的大喬相比,儘管她此時對前夫也有那麼一絲歉疚,但比起她未來的幸福,這一點歉疚之情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小喬無疑是一個很理智的‘女’人,儘管她長得如天仙一般美麗,不帶一絲人間煙火,但那只是外表,她骨子裡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想象大喬一樣枯槁般度過十幾年,白白耗費青‘春’。

她不願意‘浪’費自己的青‘春’,最後象過季‘花’朵一樣凋謝,儘管它曾經美麗過,可是面對凋謝的‘花’,誰又會想到它曾經的美麗。

自從她第一次看見劉璟,她便知道,這個人就是她後半生的依靠,年輕、英武、心地寬厚,未來還有君臨天下的那一天,這是每個‘女’人夢想的夫婿,小喬也爲之動心了,爲了這一天,她整整等了兩年,終於要實現了。

小喬仰頭望着滿天繁星,她心中忍不住要放聲高喊,這一刻,她充滿了對新生活的渴望。

入夜,月朗星稀,幾片薄如烏紗般的黑雲在天空低矮處飄‘蕩’,不時將大片‘陰’影投向地面,劉璟臨時府邸所在的街道叫做三吉街,街道寬敞,綠蔭濃密,兩邊大多是豪宅大戶,是一條名符其實的貴人街,夜已到亥時,城‘門’早已關閉,街道上也冷冷清清,看不見行人。

這時,一支隊伍從街道盡頭走來,披紅戴綠,前面數十人手捧銅盤,盤內放着各‘色’娉禮,用絲帶束縛的大雁,一捆捆雪白的絲綢,還有米、酒、蒸羊、馬匹等等,足有數十種,中間是一輛華麗的馬車,用八匹馬拉拽,兩邊跟着八名綵衣‘侍’‘女’和八名迎親童子,在馬車後面還跟着十二名護親‘侍’衛。

除了沒有鼓樂外,其餘皆和正常娶親完全一樣,而且規模不小,這是典型的夜娶,一般是用在娶親沖喜和豪‘門’娶妾上,低調不張揚,但又不失隆重,不過新郎卻沒有前來迎娶,這就是娶妻和娶妾的重要區別之一,娶妻一定要由新郎前來迎娶,給妻子孃家一個‘交’代。

而娶妾則和新郎無關,新妾要面對的不是新郎,而是主母,迎親隊也不會在新‘婦’家中久待,由兩名迎親使者代替新郎前來迎接新人,儘管如此,劉璟還是給足了喬家面子,兩名迎親使者,一人是大將,一個代表劉璟,一個代表王妃。

迎親隊到了喬玄的臨時府邸,圍繞府邸轉了三圈,這時,喬府大‘門’開啓,劉虎和陶政快步走進大‘門’,後面跟着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一起進了喬府。

喬府內燈火通明,喬玄已在大堂前等候,兩邊跟着十六名僕從,挑着八隻嫁妝大箱,這些都是陶湛和孫尚香送給小喬的嫁妝,喬玄家境清貧,無力爲‘女’兒置辦嫁妝,小喬本人雖有些首飾積蓄,但她匆匆逃離建業,身邊連件像樣的首飾也沒有,這些陶湛和孫尚香都考慮到了,事先命人送來八箱嫁妝,陶湛又命管家帶領數十名家僕來喬家幫忙。

劉虎上前拱手笑道:“良辰吉日,劉虎代表吾弟前來迎親,娉禮齊備,望阿翁哂納!”

喬玄回禮道:“感謝漢王誠心,也感謝虎將軍和陶太守親自前來,喬氏願收下娉禮!”

十幾名僕從走出,從迎親隊衆人手中接過娉禮,擺放在院子兩邊的桌上,這時,陶政又笑道:“吉時已到,請問喬氏新‘婦’可否上路?”

喬玄點點頭,回頭嘆息道:“上路吧!”

八名送親‘侍’‘女’手執團扇走出,中間是被扇子團團圍住的小喬,她頭戴鳳冠,身着霞帔,‘精’心化妝,美貌異常,被貼身‘侍’‘女’小心扶着,一步步向馬車走去,這時鼓樂齊鳴,八名迎親童子唱起了迎親歌,迎親‘侍’‘女’翩翩起舞,在一片歡歌樂舞中,將小喬迎進了馬車。

喬玄心中忽然有些不捨,他走到馬車前,低聲囑咐‘女’兒道:“吾兒記住了,‘侍’候丈夫,恭敬主母,早誕麟兒,不要讓爲父擔心。”

小喬也忍不住潸然淚下,泣道:“父親之言,‘女’兒銘記於心,望父親好好保重,‘女’兒一定會孝養父親。”

喬玄抹去老淚,對劉虎道:“不要誤了吉時,出發吧!”

劉虎翻身上馬,大喝道:“出發!”

迎親馬車轔轔而行,駛出了府‘門’,在百餘人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向劉璟府邸駛去,喬玄站在‘門’口,呆呆地望着馬車走遠,心中竟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

這時,陶政慢慢走到喬玄身邊,笑道:“喬公下一步有什麼打算?”

喬玄嘆了口氣道:“漢王妃的意思是希望我能久住長安,可是我又不放心長‘女’,眼看江東戰火即將蔓延,我還是先回建業,如果長‘女’願意,我再和她一起來長安,躲避江東戰火。”

陶政微微一笑,“其實我是來轉達漢王殿下的意思,漢王已經命人將大喬夫人接來長安,殿下的意思是說,喬公就不要再回去了,如果喬公不嫌棄,可以在太學講學授徒,使喬公老有所爲,老有所養。”

喬玄默默點頭,劉璟的周到安排讓他心中感動,他嘆息一聲道:“如果漢王殿下不嫌我年邁昏庸,我也願意在太學授徒。”

劉璟府邸裡張燈結綵,燈火流溢,將府中照如白晝,大‘門’前鋪了厚厚的紅地毯,一直鋪到後堂,兩邊絲竹聲聲,一隊隊舞姬翩翩起舞,迎親馬車駛入大‘門’,在影壁前停下,早已等候在此的兩名喜娘上前將小喬扶下馬車,一名喜娘笑道:“王妃已等候多時,新‘婦’請跟我們走!”

在十二名‘侍’‘女’的簇擁下,小喬被兩名喜娘左右攙扶,沿着紅地毯向後堂而去,娶妻和娶妾儀式完全不同,一個區別在合巹酒上,娶妻是夫妻對飲,而娶妾是新‘婦’向正妻敬酒,如果正妻接了這杯酒,就意味着接受了新‘婦’,准許她正式入‘門’。

另外,如果是娶妾的話,沒有拜堂這個儀式,新妾直接被送入側室,但漢王娶妾又和普通人家不同,漢王的妻妾都有官職,當初曹‘操’爲了讓劉璟退出太原,在雙方達成的妥協中,其中就有一條,由天子封劉璟爲漢王,制比東宮,也就是地位等同於太子,這樣,就算劉璟在長安定都,甚至住進長安未央宮,也不算僭越。

制比東宮的另一個副產品就是劉璟的妻妾都有官職,次帝妃一級,象王妃陶湛,側妃孫尚香,下面妾室還有良娣和孺人,小包娘就被封爲孺人,而小喬是被娶入府‘門’,所以她的官位應該是良娣,官祿二千石,爵比關內侯。

正是有這種地位,所以小喬的婚禮要高於民間,和王妃見禮時有重要‘女’賓見證,然後再入青廬。

後堂內,王妃陶湛換了盛裝,坐在正中,旁邊是側妃孫尚香,也一樣裝扮得雍容華貴,兩邊則坐着觀禮之人,都是親戚家眷和漢國高官的夫人,象劉虎和陶政的夫人,賈詡、龐統、法正、趙雲、馬超等謀士大將的夫人,還有四位平章臺尚書的夫人等等,足有三十餘人。

和迎娶之禮相比,這纔是真正的排場,是漢王娶妾的見證,也是小喬入漢王府最重要的一關,這時,有司儀稟報,“啓稟王妃,新人來了!”

“請她入堂!”

在一串環珮聲中,小喬被喜娘扶進了後堂,頓時四周傳來一片低低的驚歎之聲,衆夫人都驚歎於小喬的美貌,不愧爲天下四大美人,只見她嬌顏如瓊姿‘花’貌,清眸流盼,姍姍移步而來,彷彿流風之迴雪,輕雲之蔽日,果然有傾國傾城之貌。

小喬在陶湛前緩緩跪下,輕啓朱‘脣’道:“喬氏拜見王妃!”

陶湛緩緩點頭,回頭目視‘侍’‘女’,兩名‘侍’‘女’端着金盤上前,盤中放着一隻‘玉’盞,司儀高聲喊道:“新人上酒!”

小喬起身端起酒盞,又再次跪下,雙手呈給陶湛,“請王妃受喬氏獻酒!”

陶湛凝視她片刻,接過了酒盞,象徵‘性’地喝了一口,放回金盤,她笑道:“我已受你獻酒,從現在開始,你就是王府一員了,我沒有什麼話‘交’代,只有一條,希望你能恪守‘婦’道,遵從王府規矩,其他的小節,我並不苛求,相信你也知曉,好了,入青廬吧!”

“多謝王妃寬容!”

小喬再拜,被兩名‘侍’‘女’扶起,旁邊垂幔拉開,‘露’出了側堂內的一頂青廬,青廬巨大,儼如一間屋子,兩邊桌上擺滿了喜蠟,正中牆上貼了一個斗大的囍字.

在一片歡呼聲中,新人被送入青廬,衆‘女’賓在青廬上灑滿‘花’瓣,紛紛退出了大堂,大堂內燈火皆滅,一抹月光從屋頂明瓦透入,使青廬內若隱若現,小喬嬌羞低頭。

這時,帳簾掀開,劉璟赤腳走了進來,坐在她面前,含笑望着她,片刻,他又擡起了她的下頜,凝視着月光中她那美若天仙般的姿容。

劉璟慢慢解開她的羅裙,拔去金簪,披下她如瀑布般的秀髮,月光中.只見她肌膚細潤如脂,椒‘乳’‘玉’‘臀’,粉光若膩,嬌軀妙曼無雙,劉璟擁佳人入懷,慢慢倒在了軟褥之上。

小喬嬌羞無限,低聲道:“妾已爲君之‘婦’,望君憐惜恩寵!”

這時,烏雲遮蔽了月光,青廬陷入黑暗之中,只聽見嬌喘聲聲,青廬內卻一片‘春’意盎然。

.........

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319章 難以抗拒的誘餌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2章 一輛牛車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38章 錦帆賊第391章 黃忠的忠告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84章 驗功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23章 一戰成名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新野急報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96章 欲迎還拒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672章 兵壓渭谷
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319章 難以抗拒的誘餌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501章 上庸失守第1129章 漢魏決戰(下)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322章 司馬懿的建議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2章 一輛牛車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05章 愚蠢的告狀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420章 強硬反擊(下)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1074章 貨幣之戰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32章 兩根硬骨頭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38章 錦帆賊第391章 黃忠的忠告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84章 驗功第223章 有才自遠方來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483章 智取平安堡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1049章 鍾繇贈字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23章 一戰成名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466章 擺不起的架子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新野急報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36章 赤壁酒館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85章 火燒博望坡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96章 欲迎還拒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608章 劉璟的困惑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672章 兵壓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