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

“和之前相比,我有種感覺,那就是互聯網創業獲得投資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之前華國的風險投資只有外資在活躍,隨着國內互聯網企業的陸續在納斯達克和港股上市,慢慢有國內的民間資本正在進入這一市場。

根據我在硅谷的經驗來看,未來活躍的民營資本會越來越多。此前成功的創業者,他在完成財富積累之後大概率也會去做一些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因爲他自身就是靠互聯網領域創業取得成功的,對這一領域也很瞭解。

在這樣的前提下,他會比普通投資人更有耐心,對項目本身也更具備判別能力。並且這種類型的投資者還能爲企業本身帶來更多的資源。

比如新總,新總就是最好的案例,在新總投資騰訊之前,沒有投資機構看好騰訊,唯一願意投資騰訊的投資機構,也是把騰訊看成是ICQ的對標產品,想着是qq也許有價值,也許會有企業願意收購qq。

新總投資騰訊之後,不管是qq秀這個創意,幾乎是立刻幫騰訊原本的業務尋找到了盈利模式,還是後來企業qq這款產品,也是新總的想法,我們只是把他的想法通過產品實現了。

以至於到現在,硅谷的企業也會抄我們的產品,不管是ICQ還是微軟的MSN,都推出了自己的企業類即時通訊產品。

同時我們又在企業類即時通訊的基礎上,進一步依託於Mphone這個平臺,打造了移動端的微信,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生態。

可以這麼說,除了新總之外,換成任何一個投資者,騰訊都無法發展得像今天這麼好。

我想說的是,互聯網行業成功的企業家在轉型做投資,他可能在產品上的敏銳程度和資源整合能力沒有新總這麼強,但是肯定比金融領域的投資機構會更強。

我是很看好未來華國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華國互聯網企業很多時候缺的是機會,這種機會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Pony馬說完後,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會參加互聯網大會的,絕大多數都是互聯網從業人員,要麼是創業者,要麼是互聯網企業的高管。

只有少數是政府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和金融機構的投資者。

對互聯網從業人員來說,最希望遇到的就是周新這種投資者,能夠全方面的提供幫助。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哪家企業最被關注,無疑是騰訊。即便網易和搜狐先後在港股上市,也不及騰訊獲得的目光多。

因爲騰訊是華國互聯網界唯一一家,被硅谷抄襲業務模式的企業。並且在微軟、AOL、雅虎一衆阿美利肯互聯網巨頭的直接競爭下,騰訊遠赴阿美利肯開展業務,在對方的本土和對方競爭,不僅沒有被打敗,反而越做越成功。

幾乎所有人都從傳統媒體的宣傳中,知道和了解騰訊的故事。

另外騰訊的qq在國內本來也有大量受衆。

臺下的互聯網從業者們之前就有猜測,猜測企業qq是周新的手筆,中間也陸續有騰訊的工作人員在網絡論壇上泄露過。這次屬於是官方認證了。

大家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大家都是互聯網企業,憑什麼你拿到投資之後瞬間起飛。

在周新投資之前,大家誰知道騰訊這家企業?最多是知道qq,但是qq本身價值有限。爲什麼投資機構不願意投資,因爲ICQ都沒有找到盈利模式,所以沒什麼企業做這一塊。

有前景的領域是門戶網站,華國的互聯網創業者們一窩蜂去做門戶網站去了,.com纔是主流,這讓創業者們認爲騰訊是撿漏。

不過是運氣好,踩在了風口上。只有騰訊做即時通訊軟件,周新想投資國內的即時通訊軟件的時候,只有騰訊這一個選擇。

正是因爲騰訊和阿里這兩個案例,讓互聯網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們都認識到了周新的眼光和資源。

這也導致新興投資成爲當下華國互聯網界最熾手可熱的投資機構,大家都想從周新手上獲得投資,光是這一點足夠在後續融資中把公司估值往上拋30%了。

周新很謙虛,也不是謙虛,他內心也確實是這樣想的:“Pony的話有些誇大了。

像企業類qq,我只是提出想法,想法本身並不值錢,華國有13億人,這13億人裡肯定會有很多人和我有類似的想法。

最終能夠將這種想法落地,變成產品,這比想法本身更重要。

騰訊最讓我佩服的是產品力,我提出的是一個大的概念。當時我投資騰訊之後,我和pony說,我覺得給企業專門做本地化部署的即時通訊軟件也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向。

然後把我對於企業即時通訊軟件需要解決企業的哪些核心訴求,我作爲管理者,我關注哪些問題,我們怎麼樣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我其實是站在一個相對宏觀的層面,來表達我的想法,最終把這些需求逐一落地,變成軟件上功能點最終還是靠騰訊整個團隊。我後來很後悔和Pony談我的想法,和他談了之後,他每天都要發郵件給我,和我討論產品細節。

Pony會把問題羅列,1、2、3、4、5這樣子,一些很細節的問題他也會羅列出來,他知道我不會都看,就會把問題進行一個優先級排列,把他覺得重要的往前排,我沒有精力去每個問題都解答。

所以我也會挑我知道的,我覺得比較關鍵的問題去回答。從決定要做企業qq,到最終企業qq上線,我們至少往來發了上百封郵件。”

馬芸調侃道:“Newman,你是世界上最頂級的產品經理,你這是在挨個教Pony做產品,這確實有點太偏愛了。

早知道我也應該厚着臉皮天天騷擾你。”

周新大笑:“我是有點煩躁的,但是想到騰訊我持有股份,幫助騰訊也就是幫助我自己,所以還是會每天抽出時間來回復一下他。

而且我好像天生就有這種天賦,互聯網產品應該做成什麼樣的形態,我幾乎不需要思考,憑藉直覺我就能夠判斷他們的做法是不是可行的。”

Pony馬和周新長期接觸,他對這點深有感觸。因爲在之前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發郵件給周新,Pony發現周新回覆的時間集中在舊金山時間的早上九點,Pony馬還在國內的時候會算好時差,然後在快到九點的時候發郵件給周新。

Pony馬發現自己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疑問,周新的回覆都很快。

如果重生是一種天賦的話,那周新還真沒說錯。

馬畫藤接過話來:“我在和新總接觸之前我其實不太明白,最厲害的產品經理,到底有多厲害。

後來我發現,確實厲害,真的這是一種天賦。

做過互聯網產品的都知道,關於一個功能,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要做成什麼樣的效果是使用體驗最好,最能滿足用戶需求的。

企業qq是B端產品,面向的是企業類客戶,和個人qq截然不同。個人qq我們只需要注重好用就可以,用戶怎麼樣覺得爽我們就怎麼來,而企業qq同時需要兼顧用戶體驗和滿足企業日常經營中的需求。

想要在中間達成平衡會非常困難,就像在高空中踩鋼絲一樣,很難尋找到那個平衡點。

我們需要經過大量討論,產品團隊會有不同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和志東、晨曄他們,也就是我們的創始人團,都會對於產品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一般需要做出不同效果的demo,然後進行大量的使用測試,最後判斷出哪個想法比較合適。

而新總完全憑藉想象就能夠告訴我怎麼樣最合適。我有的時候會說我們的想法,有的時候不會說,新總的郵件會描述出他覺得最合適的效果。他的回覆有的時候我們想到了,有的時候我們沒想到,沒想到的時候甚至比我們團隊一起討論很久的想法還要更好。

當然也不是全部,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吧,新總的想法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

搞的後來我也不想麻煩新總,一是因爲我不太好意思繼續這麼高強度的打擾新總,二來是我發現我們團隊都形成了依賴心理。

我們發生分歧的時候,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發郵件問問新總。然後新總在提出他的想法之後,大家都不想再爭論,大家潛意識裡會覺得就按照新總的想法來。還做什麼demo做什麼測試。這對企業本身構建標準化工作流程來說並不好。”

Pony馬說完之後臺下的聽衆們都在討論,因爲關於周新對產品敏銳的洞察力,在雜誌上也好、名人訪談也好、又或者是周新名下企業內部員工爆料也好,大家都看過不同信源的報道。

因此在後續觀衆提問環節,第一個問題就是:“周總,您好,我想問問您關於產品的這種思維是如何培養的,對於我們這種互聯網從業人員來說,互聯網產品的設計能力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做一個提高。”

周新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爲說白了他的能力來源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覺得我的思維更多的是天賦,我好像天生就能夠捕捉到用戶的需求。

至於後天怎麼培養,我認爲更多是需要一種經驗,行動-反饋-思考-優化,在日常工作中有這樣一個遞進的關係,形成不斷完善的思維模式,這可能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吧。”

“周總,我想問您,您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您更青睞於哪種企業呢?”大家關注的點都差不多。

周新難得回國,也不怎麼在公開場合露面,對華國的創業者來說,能夠有這種機會了解到他的想法非常難得。

周新回答道:“很多方面,首先看人,投資企業其實是投資人,我會看創始人團隊怎麼樣。

其次是商業模式,因爲商業模式需要和創始人團隊匹配,一個高度競爭的商業模式,那麼就需要創始人團隊有快速迭代的能力,一個新興的商業模式,那可能更加需要創始人團隊有足夠的進取心。

不同商業模式,我對創始人團隊看重的點是不一樣的。

不過你們問我沒有太大的用處,我不會親自去做投資,我的想法也影響不到新興投資,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你們有認識新興投資吳總的,可以多問問他。

他在投資領域的進步要比我快得多,我感覺我的理念都已經落伍了。”

“雷總,你瞭解Matrix和Mphone嗎?”周新問。

當天的巔峰論壇結束後,晚上週新單獨約雷君一起吃飯。

西莫年紀已經大了,他不足以支撐Matrix未來十年的發展,七十歲的高齡,他來做供應鏈的整合和選型沒有問題,做一些宏觀層面的企業管理也沒有問題。

但是馬上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將迎來高度競爭,一個接一個的手機廠商將會掉隊,最終智能手機領域只有最頭部的企業得以存活。

在這樣高度競爭的環境下,西莫的年齡是不足以支撐他去應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的。

因此周新希望爲Matrix尋找一位管理者,一位有足夠能力的管理者。

顯然,雷君是第一選擇,作爲能夠把小米從零做到華國前四的手機品牌,雷君的能力毋庸置疑。能夠從小米延伸到整個智能生態,雖說小米雜貨鋪不好聽,但是能夠把這種生態做成,本身是需要有極強的供應鏈控制能力的。

所以在周新看來,雷君是最好的人選也是最合適的人選,現在的雷君和西莫配合的話正好合適。

西莫有經驗,雷君足夠年輕又能力夠強。

再加上週新從戰略層面把關,他有信心Matrix能夠在智能手機時代壓着三星和蘋果打。

正好也能讓雷布斯和喬布斯正面對壘。

雷君在接到邀請的時候內心是有些激動的,難道周新看上了卓越網?

此時的雷君即是金山軟件的CEO,又創辦了卓越網,主做圖書音像領域電子商務的卓越網幾乎是照搬亞馬遜的商業模式。

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0章 離京前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7章 反擊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章 天時地利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340章 Mphone3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338章 引爆第321章 合作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19章 招兵買馬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請假條第370章 真Mphone4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324章 估值第266章 吹捧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255章 E3展會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56章 用戶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11章 定價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298章 回國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章 電子社區第21章 看穿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請假條第23章 一口回絕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256章 《英雄傳奇》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232章 宿敵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337章 交易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324章 估值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88章 規模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57章 關鍵鷹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266章 吹捧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00章 如何開始
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62章 行政手段第10章 離京前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7章 反擊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30章 再見老友第1章 天時地利第179章 NewChat?WeChat!(6k)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340章 Mphone3第160章 簡直是降維打擊(6K)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200章 如何開始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12章 2001年尾聲的互聯網大會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338章 引爆第321章 合作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82章 過高的門檻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20章 技術轉讓和股權互換第19章 招兵買馬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請假條第370章 真Mphone4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324章 估值第266章 吹捧第295章 權力交接第355章 金融危機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255章 E3展會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03章 狡猾的麥道夫第156章 用戶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94章 Quora的反擊第311章 定價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298章 回國第63章 電子支付的前景第24章 電子社區第21章 看穿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154章 巔峰對話與死裡逃生第369章 收購百度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請假條第23章 一口回絕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61章 最重要的產品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256章 《英雄傳奇》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232章 宿敵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318章 彎道超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337章 交易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324章 估值第368章 兩邊的進展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1章 突發事件第328章 小米的東南亞戰略第288章 規模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57章 關鍵鷹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07章 明新會(求訂閱!)第66章 大受好評(求追讀!)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266章 吹捧第54章 投資的原則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06章 上當的遠不止Xcom第157章 給華國互聯網人的建議(4k)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0章 再見老友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04章 周新的想法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200章 如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