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手機交鑰匙方案(6K)

周新來到這個年代之後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處處都是機會,機會如此多的時代很難再出現了。

技術集中在1990到2020年這三十年間井噴,讓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鏈條中的國家帶來了大量的紅利,而這些國家的成員同樣享受到了紅利。

華國作爲這三十年中後二十年的最大受益國,無數華國人靠着時代浪潮改變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運。那個年代努力和回報是有可能成正比的,而後來沒有享受到紅利的年輕人們會對自己付出努力只能勉強維持生存而感到不滿。

互聯網領域更是如此,現在互聯網領域被人們挖掘出來的需求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如果再算上移動互聯網的話,十分之一都沒有。

周新聽到主持人的問題後,陷入了回憶,他很慶幸自己來到世紀之交這個時間點後,選擇了出國創業。等在國外獲得成功完成金身塑造後再回國經營事業,這是有效規避不必要扯皮的重要措施。

如果在國內創業,首先要面對監管的不確定性,其次要面對大量未知的風險,最後即便獲得成功,同樣體量的互聯網企業,華國企業的估值可要比阿美利肯企業的估值低得多。

周新把跑偏的思緒找回來,然後說:“我認爲互聯網企業的創業和解決問題是同樣的邏輯。

一個問題它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同的解決方法之間底層邏輯可能是相同的。

你要達到目的,需要抓住核心的矛盾。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爲什麼從95年之後興起的互聯網浪潮中,同樣是電子商務,華國興起的是阿里巴巴這樣的外貿類電子商務網站,而阿美利肯興起的是ebay、亞馬遜這樣面對個人的電子商務網站?

這是因爲兩國的需求不同,華國絕大部分人沒有電腦,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不相信網絡購物,缺乏線上購物的需求,而外貿行業有這個需求。至於阿美利肯,阿美利肯最大的消費者是他們本國的國民,他們本土商品成本高昂,只有發達國家能夠承擔如此高昂的價格。

所以阿美利肯電子商務網站的目標用戶是本國消費者,所以他們的業務形態是面向個人的B2C模式,而華國的電子商務集中在外貿領域,本國消費者無論是硬件上還是觀念上都不支持電子購物,所以華國電子商務的業務形態是面向企業的B2B模式。

同樣的問題,電子商務都需要連接消費端和製造端,消費端的不同導致了華國和阿美利肯之間電子商務業務形態的截然不同。

這是消費羣體不同導致的差異,還有政策不同導致的差異,比如同樣是問答社區,阿美利肯有電子支付,所以Quora能夠做付費問答,國內沒有電子支付,靠點卡的模式的話,付費問答沒辦法擴大規模。

所以在互聯網上,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鍼對性分析。

與其說我能夠同時瞭解華國人和阿美利肯人在互聯網領域的需求,不如說我知道一些底層邏輯,然後能夠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華國的產品經理在經過訓練後,能夠達到和我一樣的水平,在這幾年華國也有企業陸續出海,像騰訊和阿里巴巴,他們都在硅谷做的不錯,其中騰訊主要是做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我只是給了最初的創意。

他們在經過磨鍊後在,從產品端對阿美利肯企業需求的把握比我精準多了,不僅比我精準,而且把同行業的競爭對手們都打得找不着北,要知道同領域的競爭對手都是像微軟、雅虎、AOL這樣的巨頭。

阿里巴巴也是如此,他們主要是幫阿美利肯的連鎖商超做在線購物網站,做在線購物網站本身並不賺錢,但是阿里巴巴能夠在做在線購物網站的過程中能夠快速和客戶建立聯繫,爲阿美利肯的連鎖超市和華國的外貿商之間搭建起橋樑,把這些連鎖超市變成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業務的客戶。

這點很厲害。

從阿里巴巴和騰訊出海的經歷來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共通的,華國的互聯網企業們在明確自己可以幫助海外的用戶解決什麼問題後,是可以在海外實現和國內同等水平成功的。

當然我在這裡也要給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們一個忠告,那就是出海很好,這是藍海市場,可以享受到大量紅利,但是最好是去法律法規健全的國家,一些法律法規不健全的國家,去了也沒辦法把盈利帶回來。”

這裡說的就是阿三,賺錢了也帶不回來,不僅華國企業如此,歐美巨頭在阿三那也沒討着什麼好。對外資來說,華國的營商環境是90分,那阿三的營商環境只有30分。

過去一年來,在支持阿里巴巴出海後,阿里巴巴也爲周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阿里巴巴、新雲配套打法。

阿美利肯有部分連鎖超市品牌,他們在信息化上的實力相對薄弱,要想建立在線購物網站,還涉及用戶線上支付、在線配送等高併發功能,對網絡、帶寬的需求都比較高。

新雲的售前團隊在這時候就會出場,給企業算一筆賬,選擇新雲的公有云服務,能夠實現目的的同時,成本至少降低三分之一。

並且隨時支持你們根據需求動態擴張。

這同樣爲新雲帶來了第一批企業客戶,之前新雲的客戶主要是個人開發者。

至於爲什麼騰訊無法爲新雲帶來客戶,那是因爲騰訊做的企業qq,上面涉及大量企業的敏感信息,企業很難放心把這部分數據放在公有云上。

主持人繼續問:“周先生您說的已經屬於方法論的領域了,不僅僅是互聯網產品領域,我們人生中也可以建立類似的解決方法,來應對人生中遇到的不同困難。

剛剛周先生有提到互聯網企業出海,也舉了兩個在出海上卓有成效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和阿里。

我們都知道這兩家企業背後都有新興投資,也就是周先生您的投資,我們一個一個問題來,我想先問問您在投資企業的過程中,是如何取捨?

更加偏向於哪類企業?

當年第一屆互聯網大會召開的時候,您在燕京萬豪酒店挨個和互聯網企業的創業者見面,挨個定下投資額度和股份佔比的事情到今天已經傳爲美談,當年投資的企業中到了今天都活的很好,活的不錯,甚至裡面的百分之二十都已經成功上市了。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比例。

同時像盛大、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企業,估值比很多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還要更高。

而您拒絕掉的企業中,部分當年看上去如日中天的互聯網企業,兩年時間過去,要麼倒閉要麼遠沒有當年的聲勢。

我相信不僅僅是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我們電視機前的觀衆對這個問題更加感興趣,您是如何選出想要投資的企業,更加看重企業的哪些特質?”

主持人見周新在思考,停頓片刻後繼續說:“您剛剛有提到新興投資是靠國內的經理人在運營,但是早期的投資項目都是您一個一個選出來的,您在這方面一定頗有經驗,可以聊聊經驗,或者聊聊當年的趣事都行。”

周新在1999年年底投資的企業裡,搜狐和網易成功上市,而當年聲勢浩大的億唐網已經倒閉了,而新浪活的也遠不如之前。

宏觀經濟環境太差,在納斯達克回暖到雙子塔被撞中間只存在短暫的時間窗口能夠讓華國的互聯網公司們上市,新浪錯過了這一時間窗口,導致他們沒有上市。

他們沒有上市和周新沒有投資,背後沒有周新的認證不無關係。

而搜狐在問答社區和搜索引擎領域雙重出擊,網易則是在郵箱和門戶網站上大肆宣傳,導致新浪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黏性一直在降。

Mphone進入華國市場後,要推出的微博更是直接把新浪後世賴以生存的根基給挖了。

周新從公開資料來判斷,新浪如果沒有抓住機遇,按照現在的發展態勢,最多三年就要垮了。

對互聯網企業,尤其是沒有盈利能力的互聯網企業來說,上市至關重要,上市意味着你可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能夠撐到找到盈利模式。在增量時代虧損也能活下來,到了存量時代,再多用戶的互聯網企業也無法容忍虧損。

連推特這個級別,可以說是海外國民級的應用,在被馬斯克收購之後都能搞出限制用戶瀏覽數,付費才能瀏覽更多的帖子來。

要是周新晚幾年再來1998年,他估計會有種活久見的錯覺。法蘭西方面開始怪社交媒體和電子遊戲帶壞年輕人,推特開始帶有強制性質的收費。

周新回答道:“我更多的是一種直覺,從我個人角度出發,來判斷這家企業的產品我喜不喜歡,這是第一位。”

周新本來不想對這個問題多談的,後來想想,多談這個問題能夠把海外的投資機構們帶進坑裡也不錯。

“第二位是創始人團隊,我會判斷創始人團隊怎麼樣,因爲99年最後幾天的時候,我在萬豪酒店是挨個見這些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我們有比較長的時間閒聊,我會從閒聊中判斷企業的創始人是否具備我所認爲的創業者特質。

兩點都滿足之後,我再結合用戶規模,當前情況和歷史估值給一個估值,因爲我比較有錢,所以會很任性。

當時那些企業裡估值最多的也才兩千萬美元,我就算給個翻倍的估值,四千萬美元也沒有什麼,我開的價格都比較高。

因爲前一天在互聯網大會上剛剛吹完牛逼,說要投資十億美元給華國的互聯網企業,所以在後面談投資的時候,我甚至會故意給高一些的估值。”

訪談節目中,一般周新說完停頓超過三秒後,主持人才會繼續問:“其實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年投資的這批企業裡,您是不太看他們在硅谷是否有對標企業?

因爲據我瞭解,海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在國內投資互聯網企業的時候,最看重的其實是他們在硅谷有沒有對標企業,他們在硅谷有對標企業的話,硅谷的對標企業有沒有上市,估值是多少。

海外風險投資機構們幾乎都是基於這個邏輯給的估值。”

周新搖頭後說:“我不看重這個,硅谷的創業者也是人,華國的創業者並不比硅谷的創業者差,並不是硅谷有,華國纔能有。

像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華國先有,然後硅谷的互聯網公司們纔開始紛紛仿照自己的企業即時通訊軟件。

我從來不參考這一指標。

前面我提到了國外和國內,存在共性的需求,這些需求我不認爲國外的互聯網企業全部都挖掘完了。

過去即便把全球的互聯網企業都算上,也只挖掘了人類需求的一小部分而已。華國企業同樣可以大膽創新,你們有資金需求儘管來找新興投資,我們不會因爲你的業務模式在華國沒有而不投資。”

主持人鼓掌,從剛纔的對話中,主持人意識到周新自信滿滿對事情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堅持,從他過去採訪對象來說,周新具備足夠多的成功者潛質。

主持人說:“看得出來周先生在互聯網領域非常自信,不僅在互聯網領域,在您所涉足的領域都非常自信。”

周新說:“因爲我一直是問題導向的創業者,一直在路上,一直爲了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斷努力。

像新芯科技,我們之前推出了藍牙芯片和手機芯片,但是對於華國廣大消費者來說,A系列的芯片太貴了,Mphone同樣太貴了。

所以新芯科技即將推出一體化的芯片解決方案,TK系列的芯片。

採取這一模式,手機價格能夠被打到千元以下。”

這屬於是這次參加電視節目排名前二的目的了,要告訴華國的企業們,想做手機嗎?想的話趕快來聯繫新芯科技,我們有最簡單的解決方案,採取我們的方案可以以超低成本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機。

主持人顯然很驚訝,即便之前在對問題的時候已經聽周新提到過他們這套解決方案能夠把手機成本打到千元的水平,他依然很驚訝。

要知道現在小靈通的價格在800元左右,如果選配電信套餐的話價格在300元,如果是卡機分離式的小靈通價格得八九百rmb。

早期的小靈通電話卡是不能拆下來的,也叫做卡機一體。

如果手機的價格能夠打到千元水平,那麼小靈通的市場將極大程度的被擠壓。

主持人問:“能詳細說說TK系列的芯片,以及如何通過這套芯片把手機價格打到千元水平嗎?”

千元都是保守估計,要是手機廠商沒有底線,大打價格戰的話價格最低能下探到500元左右。

周新說:“所謂TK全稱是Turn-key,也就是交鑰匙,我們把這套解決方案叫做交鑰匙。

現在手機涉及到手機不同的開發流程,現在廠商在設計手機的時候,需先從芯片廠商手上拿到參考設計,一般是從ARM那裡拿到公版設計。

然後基於自身需求進行改造,確定配件元器件。

其次是開發和調試驅動程序、產品主板設計、進一步調試軟硬件的配合程度,最後纔是定版。整套流程繁瑣,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員。

而我們採取的交鑰匙方案,我們提供給手機廠商的不再是設計圖紙,而是已經組裝了主要元器件的主板和供參考的清單,手機廠商,只需要根據清單,選擇採購與主板兼容的手機屏幕,麥克風,揚聲器,以及外殼。

最後把這些外設以及主板組裝起來,貼牌打包,即可上市銷售。手機開發不需要或者只需要極少數的研發人員。”

周新繼續說:“當然這同樣會存在問題,那就是靠這套解決方案的手機廠商,因爲他們的成本只有主板、配件和組裝成本,一定會大打價格戰,很難誕生出高端的國產品牌。

短期內無法改變現在華國手機市場上高端品牌清一色的海外品牌的局面。”

現在的華國手機品牌主要有康佳、波導、科健等,基本都靠低價取勝,標準的中低端玩家。

國產手機的價格最低可以下探到一千五左右,而兩千多的國產手機就能算高端了,國外品牌能夠輕輕鬆鬆賣到三千元以上。

其中內置11款手機遊戲的三星A288甚至能賣到七千多的高價。三星A288 2000年首次在華國市場推出的時候價格在7800元,後來跌到6080,到了2002年的時候價格跌到了3370元。

三星價格跳水也屬於有傳統了。

主持人顯然能夠意識到這玩意的威力所在,他問:“那這會導致國內產生大量手機品牌。

我個人觀點,原本手機制造是有門檻的,有一定實力的廠商才能進入這一領域,新芯科技推出TK系列的芯片後,手機行業將沒有門檻,這會導致一時間市面上冒出大量手機品牌。

這是不是會導致國產手機品牌停留在中低端的局面進一步惡化。”

周新點頭:“是存在這樣的風險,但是和好處相比,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華國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低價的產品,手機廠商們同樣可以降低成本。

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自然會誕生出足夠有競爭力的品牌。

包括我旗下的Matrix也馬上要進入華國市場,Matrix同樣是華國品牌,我相信Matrix進入華國市場後,會改變現在手機高端品牌充斥着外國品牌的局面。”

周新的採訪播出後,在華國引發了熱議,媒體們會把周新的成功歷史再翻出來然後結合這次的採訪討論進行深入的探討,希望找出現實意義。

而網絡論壇上關於周新電視採訪的討論會更加細化,會圍繞這次訪談中不同地方進行討論。

“沒想到周新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開始爲自己的產品站臺了,之前一直不接受電視採訪,現在Mphone要進入國內市場之後纔開始接受電視採訪,這等於是隱性廣告了。”

“啥隱性廣告啊,這不明顯是廣告麼,只是我不認爲是爲Mphone站臺,更多是爲新芯科技即將推出的手機芯片站臺。

Mphone已經夠出名了,作爲手機領域劃時代的產品,目標用戶就沒有不知道這玩意的。要知道三星手機在剛上市的時候能賣七千多的高價,不就是因爲內置遊戲加好看的外觀麼?

Mphone能從應用商店裡下載數百款手機遊戲,外觀遠比三星手機更符合男性審美,加上微博、微信和NewPay功能,目標用戶早就把錢準備好了,比如我。

倒是周新提到的手機芯片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這應該是華國特製款產品了吧。”

“就是,從今年年初的時候,Matrix官網上公佈即將進入華國開始,華國媒體早就幫Mphone免費宣傳了多少回了?我現在就希望Mphone的價格能低一些,要是三千出頭的話我肯定買。”

“三千出頭是在開玩笑吧,Mphone在阿美利肯的定價是599美元,按照匯率怎麼着也得5000起吧?不過Mphone最大的問題是網費太貴了,手機本身我覺得也就還好,但是這網費真心扛不住。GRPS網費10元30M,要是刷微博刷的多,隨隨便便就100元沒了。”

“TK芯片還真是華國特供,縱觀之前周新搞的產品,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面向阿美利肯用戶,Mphone也是先在國外上市後再回華國上市。

TK這種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把手機成本降低到千元以下的芯片,明顯是針對華國廣大低收入又有手機需求的人羣設計的。這還真是少見。”

“還不是搞芯片壓力大,新芯科技全球幾千號人等着周新養着,靠自己的錢能堅持多久?肯定得找到業務場景啊。手機這可是一塊大蛋糕,換誰誰都得心動。”

這是天涯論壇上關於這次電視節目的一些討論,在狐疑上關於這次電視訪談,討論度最高的問題是:

“你認同周新在電視訪談節目上聲稱的Matrix是一個華國品牌嗎?”

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341章 意外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92章 野望(4K)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230章 訪談2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0章 Mphone3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55章 E3展會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296章 質疑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9章 發酵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8章 天使投資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321章 合作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288章 規模第67章 酸了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8章 焦頭爛額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68章 手機巨頭懼怕和Newman的直接競爭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67章 酸了第323章 上市第283章 支付戰爭
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10章 沒錢也要創造條件收購Quora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341章 意外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99章 Mphone應用商店第46章 遊戲社區改版第117章 知乎 新興投資和互聯網大會第153章 泡沫破滅之始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354章 一些吐槽第125章 用戶粘性第95章 什麼是Quora+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192章 野望(4K)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177章 天馬行空的設計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78章 控股騰訊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351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85章 臉書 臉聊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76章 經典調侃環節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230章 訪談2第359章 雙線並行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0章 Mphone3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255章 E3展會第77章 線上百科全書第296章 質疑第207章 技術紅利第307章 殊途同歸第73章 知乎?Quora!(求追讀)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348章 東京購物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239章 發酵第357章 蛋糕還是陷阱第147章 第二件事(求訂閱!)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129章 微軟不做電子支付的原因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48章 天使投資第64章 NewPay的優勢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7章 想要打廣告的留學中介第321章 合作第193章 新芯科技的又一員第253章 戰略資源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288章 規模第67章 酸了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8章 焦頭爛額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273章 峰迴路轉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68章 手機巨頭懼怕和Newman的直接競爭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60章 從棋子到棋手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99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完第59章 1999年的ASML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67章 酸了第323章 上市第283章 支付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