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風起雲涌

芯片技術發展在2010年之後迎來了高速增長時代,短短十年時間從45nm推進到了3nm,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是芯片製程發展飛速的最重要推手。

除了智能手機如此執着於芯片製程工藝的進步外,其他芯片應用場景都沒有這麼嚴苛的要求。

芯片製程對於其他應用場景來說重要,但是沒有那麼重要。以顯卡爲例,AMD的radeon7顯卡採用了7nm的工藝,英偉達的RTX2080TI則是12nm,7nm製程的radeon7綜合性能比不上12nm的RTX2080TI。

黃仁勳在採訪中更是隔空嘲諷AMD,聲稱,英偉達看重的是性能和能耗,而不是工藝精度。

除了手機這種對體積有嚴格要求的精密設備外,其他的應用場景遠沒有這麼嚴苛。

而智能手機被周新親手拉開序幕後,這一萬億規模的市場將開始促進芯片行業的高速發展,這裡的萬億計量單位是rmb。

周新不知道高盛能不能幫他給華國的芯片製造產業解綁,他的計劃中有A計劃和B計劃。

如果高盛真的能做到說動阿美利肯的商務部,把芯片產業從瓦森納協定中剔除,那麼可以開始在華國大規模投資芯片代工廠,進入到90nm之後,90nm的芯片即便在20年之後都有大量應用場景。

手握小米和Matrix這兩個分別風靡華國和全球的消費電子品牌,晶圓廠壓根不用擔心會虧本。更別說周新有信心把新芯打造成未來高通的形態,把手機CPU賣給其他廠商。

如果高盛搞不定,那就在獅城大規模建廠,雖然未來獅城也無法對阿美利肯的要求說不,但是在獅城建廠最大的好處在於技術資料都掌握在自己手裡。

周新不介入芯片製造領域的話,不管技術資料在臺積電手裡還是三星手裡,未來都是肯定拿不到的。

更重要的在於可以摻沙子進去,晶圓廠在獅城沒錯,但是瓦森納協定管不到我的工程師國籍,我大規模派華國的工程師參與到獅城晶圓廠從建廠到投產的全過程。

三年一輪換,這樣借獅城的晶圓廠大規模培養華國的人才。

回到開發者大會,周新公佈的數據讓在座開發者們都爲之一振,雖然是畫餅,但是至少有人把周新畫的餅給吃到了。

這也意味着爲Mphone開發應用能獲得收益,收益還不菲,這對利用外部力量參與到自身生態的完善中至關重要。

九十年代初大量開發者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開發應用,還不是因爲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應用在線下的軟件商店賣的最好,他們有利可圖。

爲蘋果開發應用無論是上限還是下限都遠不如微軟,這是windows最終能擊敗Mac OS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Mphone應用的收益讓開發者們振奮,那Matrix搞定了運營商就讓競爭對手們感到不安,大家作爲競爭對手都知道Mphone很成功,無論是第一代Mphone還是第二代Mphone,都在全球形成了一股Mphone的風潮。

雖然Matrix沒有上市,現在不需要通過對外公佈銷量數據的方式來進行營銷,只有重要的銷量節點Matrix纔會對外公佈,但是Mphone的競爭對手們都是老牌企業,有着豐富的商業調查渠道,他們能獲得和Matrix後臺相差無幾的銷量數據。

但是僅僅是這些銷量數據,是不足以讓Matrix說服運營商,讓主流運營商全部讓步的,因爲這是有着十多年傳統的利益分配方式,Matrix讓運營商們在這傳統利益分配方式中往後退了一大步。

光靠千萬級的銷量,遠遠不夠,要知道諾基亞全球出貨量可是以億爲單位,他們都做不到,這也讓他們更加好奇周新是怎麼做到的了。

“衆所周知,Matrix在手機市場大獲成功,這種成功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成功,更是標準和風潮上的成功,Mphone的出現爲手機行業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智能手機。

在Mphone1誕生的時候,因爲它的創造者是Newman,互聯網誕生後最成功的的產品經理,無論是Mphone的競爭對手還是媒體們都更喜歡稱呼它爲互聯網手機。但是隨着Mphone2的發佈,以及它能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

它有了新的名字-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和非智能手機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應用的自定義,因爲智能手機都有着一塊強大的手機處理器和相對開放的生態,這導致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裝他們想要的應用。

Matrix帶來了新的概念和風潮,我們在舊金山進行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用戶表示他們在購買下一臺手機的時候會選擇智能手機。

Matrix的成功導致Matrix在舊金山舉辦的開發者大會備受關注,全美有超過五千名開發者參加了今年的Matrix開發者大會。

會舉辦開發者大會的不止有Matrix,很多科技領域的巨頭都會舉辦開發者大會來號召他們的支持者和潛在支持者,爲了集中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完善自己的生態。而開發者也能在其中獲得好處。

蘋果的開發者大會每年的舉辦時間和Matrix類似,在每年的中旬,從1987年起有超過15年的歷史,而微軟每年的開發者大會不叫開發者大會,叫技術大會,這幾年微軟的技術大會都把重心放在了他們近年內推出的Xbox上。

百度自從和谷歌合併上市後,也開始召開開發者大會,爲什麼開發者大會對這些互聯網巨頭們來說如此重要?Matrix的開發者大會又和其他互聯網巨頭們有什麼區別.”

Matrix的開發者大會因爲涉及到MOS操作系統的大版本更新,因此和其他互聯網巨頭召開的開發者大會相比,會引起更多的關注。加上Mphone2的發售在全美形成了風潮,這一劃時代的產品幾乎吸引了所有消費者。

但凡體驗過Mphone2的消費者都對其讚不絕口,消費者們唯一的訴求就是降價。

“我們期待一款成功的產品,我們期待數以千萬計的人使用它。人們利用它找工作、與人溝通、做各種各樣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試圖創造的產品。”

這是周新發的一條微博,Mphone1已經是千萬級的產品了,周新期待Mphone2成爲千萬級的產品並不過分。

有大量網友在下面留言:

“Newman,你做到了,Mphone2是如此不一樣的一款產品,以至於我在使用它之後完全忘記了我之前還購買過其他手機。”

“我知道Mphone2很好,但是它的價格是否能夠再行商榷?或者通過代金券的方式把價格降低一些?”

“Newman,老實說我一直是你的支持者,Mphone1發佈的首周我就買了支持你,但是Mphone2的價格太貴了,Matrix是否能回收我的Mphone1?這樣我就能繼續支持你了。”

“送我一臺Mphone2吧”

類似希望周新直接送他Mphone2的評論並不在少數。

和後世第一代蘋果手機推出後,市面上充斥着各種懷疑的聲音不同,Mphone2這一智能手機形態出來後,市面上只有好評。

畢竟蘋果在第一代iphone出來前已經有失敗的經驗,同時蘋果過往歷史中大量創新最後一地雞毛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但是Mphone不一樣,Mphone1大獲成功,Newman從來沒有失敗過,加上Mphone2的產品形態要比第一代iphone成熟得多,這導致所有競爭對手壓力山大。

他們的內部調查結果顯示,對消費者而言,把預算拉到500美元以上之後,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消費者會選擇Mphone,哪怕他們承擔不起Mphone2的價格,也會選擇Mphone1。

Mphone2的風潮席捲全美的時候,華國的手機市場也在進行激烈的競爭。

自從新芯科技的手機集成芯片發佈後,華國的消費者在電視上看到最多的電視廣告從內衣廣告變成了手機廣告,聲嘶力竭的主持人在臺上各種忽悠。

而黃章藉助網絡論壇集資發售的模式,魅族簡潔大方的社交,也讓魅族在互聯網上小火了一把。

Matrix最早是做客製化鍵盤的,率先把軸體和套件的概念引入鍵盤圈,但是因爲高昂的定價導致很多華國的企業自行把差不多的軸體和套件賣到阿美利肯。

這也導致鍵盤圈提前了二十年開始搞各類客製化,阿美利肯的愛好者們進行設計,然後找華國的工廠打樣,打樣完成後在論壇上放圖片進行拼團,拼團拼成後再聯繫華國的工廠進行生產。

這類拼團期貨的方式提前了二十年出現,並且阿美利肯有專門的網站進行擔保,類似後世的衆籌網站。

在華國開放電子支付之後,華國也有類似的網站誕生,黃章把樣品打磨好之後,先在中關村論壇上進行宣傳,然後在衆籌網站上進行募資。

被黃章命名爲魅族1的手機在衆籌網站上獲得了超過五千位網友的募資,大家繳納的百分之七十的定金讓黃章有了本錢去找工廠生產,找新芯科技定製芯片。

魅族1的成功讓黃章有了更多的野望,他也想做智能手機,而不是這麼簡單的組裝廠,這技術含量太低了。

問題是錢從哪裡來?五千部左右的銷量,1000元的定價,也就是500萬rmb的營收,刨去成本,最終魅族這家新公司賬面上躺着的不過一百多萬。

這點錢對個人來說很多,對企業來說不算什麼,各類日常性的支出都足以把它吞噬掉。

現在規模太小,魅族又不敢大規模生產,萬一生產了賣不掉直接就得倒閉,所以魅族1的後續批次的銷售還是採取類似的方式,先從消費者手裡拿定金,然後再去生產,這也意味着消費者至少要等三個月的時間,有這個耐心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

黃章通過鵬城的特有渠道,已經拿到了Mphone2,他在深度體驗過之後,很快意識到魅族1這種傳統手機是沒有前途的,藉助工業設計的優勢很容易被Matrix這種正規軍打的潰不成軍。

“魅族要想做大,也得做智能手機,問題是智能手機的核心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屏幕,無論哪個都不是魅族這個體量的公司能夠搞定的。”

太難了,隨着智能手機概念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實質上的發展,最開始大家認爲智能手機的核心是操作系統,MOS開放式的生態是決定Mphone1成功的關鍵。

後來意識到處理器同樣重要,Mphone在處理器上的優勢以及周新成爲ARM控股股東後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優勢,讓同樣製程的移動芯片,Mphone採用的A系列芯片有着明顯的優勢。

這種優勢決定了Mphone能承載功能更豐富的應用。

等到Mphone2發佈後,大家發現原來屏幕同樣重要,屏幕能讓應用的形態更加豐富,現在業內公認智能手機的三要素分別是操作系統、處理器和屏幕,而把這三者做的最完美的Mphone2被認爲是智能手機的集大成之作。

在華國的互聯網上也有很多關於Mphone2的詳細介紹,因爲Matrix有很多華國留學生員工,這些華國員工雖然人在硅谷,但是很難融入當地的生活圈,他們大多還是活躍在華國的互聯網上。

加上工作單位讓他們在華國互聯網上很有優越感,會時不時發一些Mphone2的帖子,在Mphone2發售前就各種謎語人爆料,發售之後更是各種科普。

因此黃章很瞭解Mphone2,甚至還了解一些技術細節,在他看來魅族想要進行轉型,做智能手機面臨的挑戰,壓根不是他現在能搞定的。

在這種時候,黃章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家風險投資機構,說是可以和風投聊聊。

“你好,黃先生,你可以介紹一下你們公司的基本情況和產品內容。”

黃章有點緊張,因爲面前坐着的是新興投資的投資經理,隨着華國互聯網的發展,新興投資一躍成爲國內知名度最高的風投機構。

各種關於新興投資不差錢的段子在華國互聯網上層出不窮,因爲在網友們看來,周新不差錢,這也意味着周新旗下的公司同樣不差錢。

“趙經理,您好,我們是一家專注於手機制造的企業,主要有魅族1,這是我們的產品,您可以看看。”

黃章把一款白色的魅族1遞給了趙經理,然後繼續說:“在不借助傳統營銷方式,沒有打一分錢廣告的情況下,我們的銷量突破了1萬臺。”

魅族1一共進行過3輪衆籌,前兩輪都是五千臺,第三輪的銷量有明顯下滑,畢竟接受衆籌方式的消費者總數極其有限。

簡單說兩句,Mphone2從產品形態和技術上就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烏鴉也不太想花大力氣去寫怎麼怎麼成功,所以烏鴉想從讓運營商讓步來反應Mphone2的成功。

第171章 逆流而上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72章 終章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05章 ipod發佈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22章 ipod zero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26章 riot拆分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321章 合作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311章 定價第90章 Matrix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51章 又一年的過去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44章 NewPay第235章 悲哀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254章 驚豔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8章 焦頭爛額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4章 聖誕節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54章 驚豔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70章 A/B股架構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62章 約會(6k)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98章 回國第10章 離京前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84章 發佈會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365章 第三招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35章 悲哀第90章 Matrix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24章 估值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3章 NewPay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
第171章 逆流而上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213章 爲Matrix尋找新的管理者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72章 終章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05章 ipod發佈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222章 ipod zero第229章 參加訪談節目第26章 riot拆分第294章 試探底線第321章 合作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74章 Robin的Quora初體驗(求追讀))第176章 企業類即時通訊軟件第311章 定價第90章 Matrix第278章 獨立自主第251章 又一年的過去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44章 NewPay第235章 悲哀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254章 驚豔第133章 光刻機技術路線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01章 風雨欲來(4K)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38章 焦頭爛額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336章 Newman的格局第34章 聖誕節第5章 承上啓下的發現第254章 驚豔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155章 風暴效應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203章 對微博的影響(4K)第363章 事態發展閉環了第198章 Newman和Quora的再合作第209章 模式創新(5K)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250章 技術基因第70章 A/B股架構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281章 專利公開第102章 劃時代的藝術品(求訂閱~)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186章 Mphone的初體驗(4k))第120章 歡迎晚宴第162章 約會(6k)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98章 回國第10章 離京前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184章 發佈會第25章 如何打造電子社區第84章 發佈會上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104章 曹永羅回國見聞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62章 Newman的NewPay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2章 謝邀剛和蓋茨吃完飯第96章 電子支付的擴張第365章 第三招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235章 悲哀第90章 Matrix第127章 上市當天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322章 聯合研發機構第305章 合作對象第122章 無限接近於零的可能性也不是零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24章 估值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109章 Quora的估值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3章 NewPay第65章 明天早上更第353章 時機很重要第166章 寒冬下互聯網企業們的自救行動(6K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74章 什麼樣的籌碼能打動周新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