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孔府不如狗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從蘇州回到鎮江的這幾天,周士相一直不得閒,不但有大堆的公文需要他處置,還得不斷召見部下將領,對他們面授機宜。原本定於四月北上遼東的計劃因江南暴亂不得不暫時擱置下來,當前亂後重建和賑災等事項成了軍部的頭等大事。

這其中不但需要軍隊穩定地方,剿滅餘匪,恢復地方治安,重建地方統治,更重要的是,軍隊需要以“救世主”的面貌面對百姓。原先從各地調集到松江、崇明的大批軍糧現在也不得不從倉庫拉出,用以賑濟因爲暴亂而家園被毀的百姓。

初步統計,此次暴亂死傷百姓多達十二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有近五十萬衆。如果能將賑災安置和鎮反運動相結合,使流離失所的百姓能夠儘快返鄉重建家園,無疑能夠極大改變太平軍的形象,拉近太平軍和江南百姓的距離。

周士相對災後重建很重視,相繼投入四個鎮的力量用於賑災。在太平軍之前,明朝軍隊幾乎還從沒有過大規模賑災的經歷,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而早在廣東時,太平軍就從事過風災救援和災後重建的相關工作。一定程度上,太平軍已經有了後世人民軍隊的雛形,當然,僅僅是軍隊機制的雛形,而不是思想和人性方面。本質上,太平軍依舊是一支封建軍隊,只不過因爲統帥的緣故,使之具有了後世軍隊的一些職能。

在忙着部署災後重建和災民安置時,周士相抽出空接見了從北京來的傳教士南懷仁。

南懷仁從北京南下後,先是在揚州呆了半個月,然後被送到南都。在去鎮江之前,南懷仁見過被定武帝接入宮中的朱慈煊。

朱慈煊出生時即受洗成爲天主教徒,教名“當丁”,即“君士坦丁”。當時替朱慈煊受洗的西方教士希望藉由朱慈煊的受洗與即位,使明朝能如同羅馬帝國般開始轉天主教爲國教。這一策略很成功,因爲不但朱慈煊受洗成了天主教徒,永曆帝朱由榔本人也成了天主教徒。

不過可惜的是,朱由榔沒能恢復明朝,反而死在了四川的叢山峻嶺之中。而明朝現在的皇帝對天主教並不感興趣,而因爲朱由榔的緣故,朱慈煊已然失去了大明帝國繼承者的身份。據宮中的消息說,朱慈煊很有可能會被皇帝冊封爲親王,然後回到他祖父曾經就藩的衡州居住。這個消息是真是假,南懷仁暫時無從分辨。他可以肯定的是,朱慈煊不可能再成爲天主教的合作者,天主教現在唯一能夠合作的夥伴就是那位並不在南都的齊王,也就是韃靼人口中的“賊秀才”。

在枯燥等待了兩個多月後,南懷仁終於得到通知,他可以面見齊王殿下了。帶着些許忐忑的心情,南懷仁從南都前往鎮江,路上聽到了有關江南正在發生暴亂的消息。這個消息讓南懷仁十分苦惱,因爲他擔心那位齊王殿下可能因爲此事而不得不放棄與他的見面。事實也正如南懷仁所想,他到了鎮江後,果然沒有見到齊王殿下,而是被當地官員安置在一座寺廟中。

半個月後,他方纔見到了從外地回來的齊王殿下。讓他高興的是,那位年輕的齊王殿下對於他似乎並不陌生,並且對天主教也沒有什麼敵意,這和澳門傳來的有關這位齊王殿下的情報並不符合。

南懷仁有些激動,認爲他來南方是對的,很有可能,天主教在東方的宏偉事業將在他手中開啓。只是,南懷仁卻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的齊王殿下雖然對天主教和他都有好感,但卻不願聽他多說上帝的福音,而是告訴他,天主教在東方的傳教士必須協助他的軍隊進行有關火器、大炮的改良和生產,並且在他開辦的學校中任職,教授他們所會的算術、天文、地理、造船等知識。只有傳教士們的工作讓他滿意,他方可能考慮給予天主教在東方傳教的自由。

最後,這位齊王殿下以近乎威脅的口吻告訴南懷仁,如果他不同意,或者他所在的教會不同意他的要求,那麼,天主教就會被宣佈爲邪教,以律法的形式禁止他們在中國的一切活動。

南懷仁不能替教會做決定,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北京的湯若望。但是他本人卻答應了齊王殿下的要求,願意協助明朝的軍械司研製齊王聲稱的開花炮彈。

對於宗教的態度,周士相一如繼往,那就是所有的宗教都是邪教,只要是宣稱有神存在的宗教,都是反文明的存在。只是,他本人不信神,也不信教,可是這個時代的百姓卻迷信這些虛構事物的存在。哪怕在他的前世,也有很多愚蠢的人相信有所謂的神靈。

既然無法制止宗教傳播,那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一個宗教。

鎮壓彌勒教的同時,周士相秘令軍部加大扶持羅教,並着手編修一部新的教義,加入他所認可的理念,並結合彌勒教那種一神教的傳教優點,意圖將羅教打造成爲漢人的唯一宗教或是大教。

其中,侵略性和抱團性是周士相希望羅教能夠具備的。因爲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或者將來有一天,會有外來的宗教蔓延傳入中國,導致嚴重的宗教問題。那麼,在官府不作爲或沒有意識到宗教威脅時,羅教作爲漢人的一神教能夠戰鬥在反侵略宗教戰鬥的最前方,並且同樣向外擴張,做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至於天主教,周士相現在需要的僅僅是他們的協助。畢竟,天主教的傳教士不全是神棍,很多都是優秀的科學人才。而現在,周士相最缺的就是人才。幾十年戰亂下來,漢族人口的大規模銳減同樣導致優秀科學人才的缺失。

南懷仁就是一個優秀的造炮專家,周士相相信,有了他的幫助,再有程漢斌和他手下軍械局的努力,自己已經給出大致方案和構思的開花大炮很快就能面世。那樣,無疑是宰割韃子的利器。

接見南懷仁的第二天,又一個從北方來的人被帶到了周士相面前。

這個人的來頭比南懷仁還要大,因爲他是現任衍聖公孔興燮的弟弟孔興貞。

孔興貞帶來了他哥哥孔興燮的親筆信,信中,孔興燮如一條搖尾乞歡的狗一樣,向周士相表達了曲阜孔府對大明朝和他齊王殿下的支持。換言之,孔興燮在大清朝還沒有滅亡的前夕,再一次做出了很明智的決定,那就是提前倒明。

如果沒有意外,周士相會如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一樣,笑納孔家人的投誠,然後將他們高高捧起,做爲讀書人的象徵和表率。

只是,這一次,孔家人失算了,因爲周士相對他們深惡痛絕。在他看來,曲阜孔府根本不是什麼大成先師的繼承者,也不是什麼天下讀書人的表率,完全就是一幫沒有骨頭,沒有氣節的漢奸雜種。

“孔老二的後人是一狗不如一狗了。”

周士相對徐應元如此說道,這話讓徐應元很是愕然,因爲從來沒有人敢說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是孔老二。這個稱呼若是傳了出去,周士相肯定會成爲天下讀書人的公敵。

周士相根本不理會徐應元的震驚,他笑道:“說孔家人是狗,還是擡舉了他們。真正的好狗,主人有難了,總會叫上幾聲,甚至還能殉主,可孔家這條狗,主人有難就立即轉投新主。誰給他骨頭吃,他就認誰是主人,所以,說他們是狗,真是有點貶低狗了。”

“咳咳...”

徐應元險些嗆出聲了,他嚇得一句話也不敢說。

周士相搖了搖頭,一邊將南都傳來的顧炎武《留都議國公揭》遭到以黃宗羲爲首的南都官紳反對的情報扔到案頭,一邊道:“爲什麼這世上總有人以爲離了讀書人,離了那些士紳老爺,天就要塌了呢?我看,沒有這些飽讀詩書的士紳老爺,咱們大明朝的天還是好好的。我早說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要流血,是要死人的,不是請客吃飯,誰來就認誰的。既然這些官紳老爺們總是以爲天下離不得自己,不願承認他們的過失,不願承認他們的落後,那麼就來一次徹底的革新吧。

這一回,不但科舉要改革,朝堂要改革,就是孔老二也一併革掉!”

“儒學初起之時,天下的學問多了去,道、墨、法、名、兵、陰陽、縱橫、雜、農等等,大家平起平坐,百花爭鳴,誰對國家有利,君主便聽誰的,這就很好。可爲何最後獨尊儒家了?這儒家有什麼好?”

徐應元張着嘴巴,不知如何接周士相的話。他也是儒生,大帥也是儒生。可聽大帥的話,卻是要反儒了,甚至要將曲阜孔府連根拔起,轉換新學,這,實在是聳人聽聞,讓他腦子根本轉不過來。

“還不是儒家最聽話!”

周士相一拍桌子,“儒家興旺,孔家發達,曲阜孔家,不得了,哪個帝王不給個三分薄面?劉家、司馬家、楊家、李家都沒少封賞,到了宋朝趙家坐皇座的時候,可勁兒拍孔家馬屁,不但封了孔家人爲衍聖公,還修了曲阜孔府。按說這孔家本屬華夏正宗,儒家也是華夏,孔丘自己也曾講過“華夷之辨”,況且這華夏的帝王官民對孔家着實不錯,這孔府總該心向華夏矢志不移了吧?可事實呢?”

周士相冷冷一笑:“孔家後人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啊,趙宋對孔府掏心掏肺的,可孔府卻沒想吊死在趙宋這棵樹上。趙宋被完顏家打到南邊去了後,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錶中心,受封衍聖公。雖說這金夷的奶有股子羶味,那也是娘啊!....”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處夷狄,不可棄也。”

徐應元一怔,大帥說的這句話是正是孔聖所言。不過很快周士相又說了一句:“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真是可笑,孔丘叫人家做的,他自己不做,這話什麼意思,還不是誰給骨頭誰就是主人,管他是人還是畜生。”

徐應元有些無語,但細一想,大帥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當年蒙古興起滅了金朝,曲阜孔府立即在衍聖公孔元用的率領下大義凜然地倒向了忽必烈,爲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親率族人加入元軍,清剿漢人“反賊”,結果“不幸”死在軍中。

孔元用死後,孔元措一系乘機奪權,孔家內部爲了衍聖公稱號展開了爭奪,持續數代。最後,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爲正溯,孔元用一系徹底敗北。嗚乎哀哉!可憐孔元用爲忽必烈統一大業流盡了最後一滴狗血,他的後人卻慘遭蒙元排擠打壓,真是沒有天理。

“我當年讀史,可是看得明白。孔府爲了取悅忽必烈,還派大儒張德輝與元好問等覲見忽必烈,跪請他爲“儒教大宗師”。堂堂華夏“聖學”,竟然請得一位雙手沾滿數千萬漢人鮮血的酋首來做大宗師,這算個什麼?”

“等太祖皇帝恢復中華,孔府再度倒戈,不過這也算歸爲正統了。要是沒有孔胤植,我倒也無意說他孔府多少。可這孔胤植也忒是不要臉了些,此公本非孔府嫡傳,卻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大明對他可謂是君恩如山。可李自成一入山東,離曲阜還遠着呢,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哪曉得這回換主急了點,沒幾天,大順軍跑了,來了滿韃子大軍,這位衍聖公知錯就改,即上《初進表文》,向清廷表忠心。接着,爲響應滿韃發佈的剃髮令,孔胤植隆重舉行了剃髮儀式,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令族人剃髮。可於此同時,那滿清大兵正在江陰、嘉定等地屠戮我江南千萬不願剃髮的百姓!”

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四百章 保護殿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十九章 晦氣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百章 活該第六百四十三章 爲了旗人姑奶奶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十二章 憑證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
第九百六十一章 此人通虜,拿下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四百章 保護殿下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 5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盡韃子方罷手第一千四十二章 朕也要死了麼?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十九章 晦氣第三百二十三章 督撫文報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三百一十九章 雞犬不留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二百四十章 決戰 十第三百三十一章 露布告捷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七百五十九章 金陵 七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四百五十八章 愛新覺羅沒有孬種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八百六十四章 將軍難免陣上死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一百章 活該第六百四十三章 爲了旗人姑奶奶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等着南京大亂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擡旗 拜師 行癡 親征第五百二十七章 可是公主殿下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十二章 憑證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953章 狂生逆法 咎由自取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虎相爭 大清得利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死便死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二十三章 斬首第二百一十四章 鏖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