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廣州

然而自崇禎初年,北方連年天災,各地大泛圍饑荒,再加上遼東戰事興起,北方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爲求活,走投無路的百姓除了參加流寇造反外便是舉家往南方遷移,畢竟相對於千里饑荒、到處戰亂的北方,氣候適宜、太平無事的南方能讓他們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大量爲避禍而往南方遷移的百姓使得南方人口在崇禎末年就不斷上升,等到清軍入關後,這一遷移進程便瞬間加速起來。初始,北地百姓選擇逃難的目標多在江南、浙江一帶,可隨着弘光政權的覆沒,福建及更南邊的廣東就成了這些人的目標。且逃難的不再是那些北地活不下去的百姓,更多了江浙一帶還算過得下去的百姓,這些人往南方遷移不是爲了活命,而是不願做異族的奴隸。

弘光以後的南明諸政權同時往南方帶去了許多官員士紳和他們的家眷,大量不肯剔發降清的讀書人涌入頓時使得廣東人文薈萃,尤其是順治五年南昌金聲恆、廣東李成棟相繼反正後的廣東更成了天下心向大明之人的首選,無數文人才士會於其**襄復明盛舉,天下聞之側目。

永曆政權初建時,廣州城內的本地百姓人口數量已達四十餘萬,及至永曆四年(順治七年),廣州城內的人口數量直逼百萬之巨。如此多的人口聚集使得廣州成了天下第一大城,已淪爲滿清都城的北京都不及它,其內繁華程度更是連地處江南的蘇鬆二府也不及!然而這一切隨着尚可喜、耿繼茂的到來立時就灰飛煙滅,空留無數冤魂在黑夜的廣州城中哭泣。

五年過去,誰也不知道當年廣州城到底有多少百姓死於清軍之手。永曆朝廷認定清軍在廣州屠殺民衆七十萬,這個數字源於屠殺之後和尚收屍的數據;然而又有人認爲這個數字還要多,當是百萬人才是,因爲當時的廣州城已是人滿爲患。本地人口加上外地人口,數量絕不會少於百萬,要知當時廣州城外十數裡地都是住滿人的,屠殺過後,除了收屍的和尚外卻是再也不見一人!

五年前發生在廣州的這場大屠殺。清廷從來沒有承認過,只稱“平、靖二藩下廣州,怒其民力守,盡殲其丁壯”,卻絕口不提這“盡殲其丁壯”到底是殺了多少人,北京和廣州的來往公文中也從不見具體數字。前年,尚可喜在府中宴請北京來的欽差時,曾輕描淡寫說過廣州破城時藩下殺人不過萬餘。

死了多少人在這明清相爭的亂世已變得不重要,重要得是如今的廣州城於其說是省城,倒不如說是縣城合適得多。整座廣州城內現有居民都是清軍佔領廣州後從鄰近府縣過移過來填實的。總數量不過五萬餘,加上平、靖二藩從遼東帶來的包衣奴才和駐軍,偌大一座省城如今的人口不過纔是不到十萬之數,連屠殺前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昔日熱鬧的廣州港更是靜得跟死港不同,再也不復當年碼着停滿船,江上船隻絡繹不絕的盛況。城外如此,城內亦是如此。戰火燒燬了大半個廣州城,屠刀砍了數十萬具屍體,也殺怕了活者的心。

去年李定國大軍二攻廣州時,爲了防止李定國大軍突破新會直奔廣州。尚可喜親自下令拆毀了四城附近的所有建築,此舉使得廣州城更加凋零。年初李定國大軍解圍退走後,新上任的廣東總督李率泰雖然出臺一些措施試圖讓廣州重新繁華起來,畢竟清軍也是人。想要在廣州長期紮根下去,他們也需要地方的供給。一座根本不能給清軍帶來任何錢糧稅收的省城和一座能源源不斷爲清軍提供錢糧稅收的省城對於清軍的意義大不相同。可惜總督大人剛做了幾月,廣州城稍有起色時卻又不得不中斷了這一工作,原因是李定國幾萬大軍都沒能攻克的堅城新會竟叫一支不知從哪冒出來的賊兵給佔了,還擋住了平南王兩萬大軍的進攻,迫使平南王不得不令世子率軍圍城。

圍城消耗的不僅是城中賊兵的錢糧。更耗得是清軍的錢糧。爲了供應圍城大軍的糧草,總督衙門已是勒緊肚皮,直接承擔錢糧輸送的廣州府更是叫苦不迭。當年那場大屠殺平、靖二位王爺殺出性來,也是殺得痛快了,可苦了廣州府了。治下沒了百姓,這地就沒人種,你叫他們到哪去弄錢糧來?

廣州知府朱國榮把地皮都翻過來好不容易勉強湊夠供大軍出征的錢糧,沒想平南王爺親征都沒把新會奪回來,反而大軍留在新會城外和城中賊兵耗了起來,這個把朱國榮急得上吊得心都有了。

果然,圍城沒幾日,總督衙門那邊就把他叫去,要廣州府無論如何也要繼續供給圍城大軍糧草,若不然他這知府就收拾包裹滾回山西老家去。

滾回山西老家如何得了?!

朱國榮前朝不過是個舉人出身的小小主薄,若不是攝政王率大軍入關,他朱國榮到死恐怕也還是個小小主薄,如何會有今日這官位?

想當日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吏部外原本興致匆匆等候選官的同僚們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告病得告病,推卻的推卻,唯恐倒黴被派到南邊去送死。這當口,就他朱國榮膽大心大,知道富貴險中求,咬牙頭一個往門前已見不着一隻烏鴉的吏部走去,自願到南方爲官。此舉當天就傳到了宮中天子耳中,天子龍顏大悅之下直接命朱國榮接任廣州知府。從主薄到知府,連升七級,若不是他朱國榮知道富貴險中求,這等好事能落他頭上?

這兩年知府當得也是順風順水,雖然廣州這省城不比從前,但怎麼也是省城不是,不論是官品還是收入,朱國榮都很滿意,琢磨着過兩年是不是派人到京中活動活動,自家名字早已落入天子耳中,這邊稍一活動說不定就能再上一樓,做個布政使或按察使什麼的,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弄個巡撫噹噹。

自家也真是伺候夠了尚可喜和耿繼茂那兩個藩王,真能調走,朱國榮做夢都能笑醒。不過說實在的,雖然不太願意伺候這二位藩王,但有這二位藩王在,朱國榮從不擔心自家身家性命,二位王爺是難伺候了點,可是能打啊!這年頭做官,升官發財是其次,最緊要的還是性命安危不是。故衝着這點,雖然二位王爺的差事實在難辦,朱國榮也都是咬牙接了,然而這回,他卻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了。

滾回山西老家朱國榮肯定是不幹的,可總督衙門的差事卻也是耽擱不得的,他真要不全力以赴把差事辦好,那位皇親出身的總督大人還真能把他摞了。沒辦法,朱國榮只好求爺爺告奶奶,又死命的去壓下面的縣,也不管百姓們死活,這才勉強把大軍糧草給接濟上。好在,總督衙門那邊也知道廣州府的困難,過了一個月就從潮汕地區調了批糧食過來,這下總算解了朱國榮的燃眉之急,讓他安穩了兩月。

可不知道老天爺是看他朱大人不順眼還是什麼,這才安穩兩月,頭疼的事情又來了,這一回要他命的不是總督衙門,而是平南王府。

剛響午,朱國榮就接到了平南王尚可喜的命令,命令很簡單,限廣州府七日之內湊齊五千石糧食。

這道從平南王府發出公文還在途中時,原明朝兩廣總督衙門改建而成的平南王府內,尚可喜將一封書信遞給了剛從新會回來的都統班志富手中。

書房面積很大,擺設卻極簡單,只一張案几,幾隻椅子,說是書房卻是看不到書架存在,甚至在案桌上也看不到一本書冊,只放着筆墨硯臺,不過從那硯臺風乾的樣子來看,恐怕平南王住進來後一直沒提筆寫過字。

這書房原先的主人就是南明兩廣總督杜永和,其人武夫出身卻偏要附庸風雅,李成棟死後他在沒有經過永曆朝廷同意的情況下就私自開印視事,成了總督府的新主人。爲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風雅,又或是真是自覺肚中墨水太少,住進這總督府的第二天,杜永和就命人搜刮了上千卷書籍放入這書房,沒事的時候總要在這書房呆上一會,或是自己捧着看上片刻,或是叫師爺讀與他聽。清軍破城後,杜永和領着親信逃出了城,這些書卻留在了此處。結果新主人尚可喜入住後卻要人將所有存書全搬走,搬不走就一把火燒了。

前後兩任主人截然不同的態度,這書房也是模樣大變。

一字一句看過這封從長沙送來的書信後,班志富不置可否的將信輕輕的放在桌上,帶着詢問的目光看向尚可喜,輕聲說道:“老督師的意思是讓王爺西進?”(未完待續。)

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六百六十三章 內閣 六部 小九卿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臨以爲我死了麼?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
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三百三十三章 長樂郡主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六百五十一章 災情如軍情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棒子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殿下放心,卑職明白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二百零二章 跑單第八百六十八章 奇怪的東西第六百六十九章 唐王監國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八百九十二章 回師稱帝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我是漢人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明兵進城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猛攻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力將軍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302章 銀子和糧食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六百六十三章 內閣 六部 小九卿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守 十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亂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辦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七百零三章 誓師北伐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一千三十九章 國姓逝世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誰是元兇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八百四十八章 保真龍天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血路 滿江紅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三百三十二章 露布告捷 下第278章 廣州將軍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八百九十一章 福臨以爲我死了麼?第二百三十三章 決戰 三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九百七十五章 滿漢終有別第七百三十章 總督大人要斬盡殺絕不成?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造反了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