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

從山海關打到北直隸又從北直隸打到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四川貴州雲南打過李自成,打過張獻忠打過孫可望打過劉文秀打過李定國

從順治元年到現在,十六年間吳三桂一直在給大清賣命,甚至可以說大清的半壁江山都是吳三桂打下來的,所以有人說,沒有平西王就沒有大清朝也有人說,當年要沒有平西王,就是李闖坐北京,張獻忠據西南,朱明據江南,滿州人佔關外,何來的大清朝!京城中還有人中傷吳三桂,說什麼天下要是三分,肯定有他吳家。

好在清廷沒有相信這些流言和惡意中傷,雖對吳三桂始終提防,但終究還是放手大用的,要不然也不會有云貴平定。朱由榔棄國潛逃後,清廷便酬功,晉吳三桂爲平西親王,這使得吳三桂成爲漢人藩王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晉親王的,而當年的三順王這會都是已經見了閻王爺。

吳三桂成了平西親王,其部下自然是倍受鼓舞,西南清軍的真正統帥多尼卻不樂意了,並且對吳三桂感到害怕,因爲這個漢人親王手下的兵馬比他這個滿州郡王還要多。據可靠消息,吳三桂幾月時間就收容收編了人數多達十萬的明朝軍隊,連同其本部兵馬足有十數萬之衆,而多尼手中能夠掌握的兵馬卻只有不到八萬衆,其中真滿州一萬四千人,蒙古兵兩萬,餘下是漢軍和綠營。其餘數萬雲貴明軍改編而來的降軍,因爲羅託和趙布泰在廣西的戰敗,都變得有些不穩。多尼對他們並不信任。

單論兵力,多尼這個統帥實在是有點名不符其實了,所以他想不明白爲何皇帝還要晉吳三桂爲親王,就算要晉親王,那也應該先晉他多尼,後才晉吳三桂,要不然多尼拿什麼壓住吳三桂。

平郡王羅可鐸又來告急加訴苦了,說他在貴州無糧可食,既不能進,又不能退,還要忍受貴州那些刁蠻土人騷擾,實在是苦不堪言。現在除了貴陽等幾座大城要鎮外,羅可鐸已經不能控制貴州其餘地方,導致訊道糧道一半堵塞,徵糧就食更是困難,多尼要是再不給他補充軍糧,羅可鐸恐怕只能全線收縮,直接退回貴陽了。

羅可鐸的苦,多尼知道,因爲他也很苦。羅託趙布泰在廣西吃了敗仗的消息傳回後,一些原先投降清軍的明軍就立即作起亂來,那些投誠的土司不少人也跟着響應叛亂,致使雲南境內烽煙再起。原先洪承疇的部署的安撫政策徹底失敗,朱由榔棄國後對清軍有利的局面一朝盡喪,已經精疲力盡盼着班師回京的清軍不得不再次披甲上陣,以平定地方。

好在兩廣的太平軍在殲滅羅託和趙布泰後沒有從廣西西進,那些作亂的明軍和土司得不到太平軍的支援,相互之間又缺少聯絡,沒有統一指揮,所以很快就被清軍鎮壓。饒是如此,清軍也付出了數千傷亡。傷亡倒是次要,關鍵的是這場持續近兩月的亂事讓本就民生凋零的雲南雪上加霜,直接導致清軍能夠徵集的糧草人力大幅度下降。

最讓多尼惱火的是建昌的明將狄三品原來已和清軍約定,挾持明朝的慶陽王馮雙禮降清,可自從得知太平軍佔了湖廣,替夔東忠貞營解困,又在廣西大敗清軍,陣斬靖南將軍羅託線國安後,立即反悔不再降清。

四川方面倒是捷報連連,先是在重慶兩次擊敗夔東兵奪城,爾後四川巡撫高民瞻依據川陝總督李國英的指示,派出軍隊由保寧出發,先後收取灌縣綿竹什邡漢州簡州等地,兵進成都。守衛成都的明朝總兵劉耀楊有才曹昌祚陳安國趙友鄢等雜牌軍隊自動撤退,清軍就在當天進入“滿城荊棘”的省會成都。李國英和高民瞻先後招降明安武將軍楊國明總兵武國用,沿途各州縣明朝官員皆繳印投誠,川南底定。

只可惜四川的捷報影響不到雲貴的局面,只要太平軍持續封鎖湘黔桂黔邊境,雲貴這數十萬清國就如被困籠中之鳥,難以展翅高飛。

七月初,多尼接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廣東的太平軍和湖廣的忠貞營一起擁立僞明隆武弟弟唐王朱聿鍔監國於廣州。還未消化這個驚人消息,又一個消息從吳三桂軍中傳來。說是吳軍之中有人在議論什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清廷晉自己爲親王,換在從前,吳三桂肯定會狂喜,可現在,他卻是波瀾不驚。不過,在外人面前,平西親王對於大清的恩典還是感恩戴德,只差涕零淚下了。

蘇運祥從緬甸回來後,帶給吳三桂確切的消息,那就是他對於滇緬邊境的封鎖還是成功的,至少在緬甸的永曆君臣和李定國白文選的殘兵還不知道兩廣發生的戰事和唐王監國事。

前幾天,多尼派領侍衛內大臣愛星阿到吳三桂軍中。愛星阿來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吳三桂撥些軍糧調運貴州,二是讓吳三桂馬上發兵剿滅在邊境活動的李定國殘兵。

愛星阿沒有提起讓吳三桂發兵進緬擒殺永曆,不知是不是北京知道明朝唐王在廣州監國,永曆這個僞明天子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不想理會,還是因爲北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廣東方向的緣故。

不管什麼原因,清廷沒明令讓自己帶兵入緬對吳三桂而言都是好事,因爲他不想殺永曆。

他很清楚,清廷雖然晉升自己爲親王,可他畢竟是漢人,是半路伴駕,且手握重兵,清廷不可能真的信任於他,要不然這麼多年來也不會一直派李國翰監視防範於他。給自己晉親王,恐怕最大原因不是永曆被他攆出國外,指着他入緬,而是因爲兩廣發生的鉅變。羅託趙布泰在廣西全軍覆沒,葬送的可不單單是幾萬兵馬,而是西南清軍衝出包圍圈的唯一希望,這一點,清廷知道,多尼知道,吳三桂更知道。指望平可鐸那個連多尼都不如的傢伙打通湘黔邊境,跟指望母豬上樹沒什麼區別。

吳三桂沒有拒絕愛星阿調糧的要求,他在平定那嵩父子時得了不少糧草,加上對邊境土司和明軍武裝的招攬,不像其它地方的清軍一樣殺人放火,屠城屠寨,反而很重視恢復地方,任命了不少明朝降官治理經營,使得他平西王的名聲比大清朝還要響亮,還要得人心。但吳三桂現在也僅僅能做到控制滇西和滇南區域,這塊區域相對而言還是貧瘠得很,大軍無法長期駐紮,所以吳三桂需要更大的地盤養兵,因此他很希望北京能夠兌現當年多爾袞的諾言,讓他平西王永鎮雲貴。

想要北京將雲貴給他,吳三桂自然不能表現出對清廷的任何不忠,他一口答應了愛星阿的要求,往貴州調運了八百石糧草,此舉讓愛星阿大爲滿意,上疏替他平西王說了不少好話。多尼那邊,卻是什麼反應也沒有。

但不知何時起,又是何人在軍中散佈,說朝廷很可能要對平西王來一出狡兔死走狗烹,加上兩廣的消息相繼傳來,吳三桂大量招攬的明軍降兵開始不穩,甚至其嫡系的關寧將領也對局面感到困惑和不安。

吳三桂阻止不了流言散佈,而且他也有些心虛害怕。心虛不是因爲他派蘇運祥去緬甸對永曆朝廷示好,而是他也擔心在兩廣擁立唐王監國,雲貴清軍又接連失敗的情況下,清廷是不是擔心他吳三桂會如牆頭草般反正。

大女婿夏國相不知從什麼地方聽來了謠言,說是北京的皇帝準備南下親征,有意讓吳三桂領軍從川陝回返加入湖廣戰場。

這個謠言的可行性很低,因爲北京真要吳三桂加入湖廣戰場,大可直接讓他從貴州北上,何必繞一圈從川陝走。貴州羅可鐸衝不出去,不代表他吳三桂也衝不出去。

吳三桂輕蔑一笑,在部下面前表示這謠言十分可笑,不必理會。但部下們卻不這麼看,郭雲龍言道王爺現在手握重兵,在雲南當然自己說了算,可萬一清廷真讓王爺北返,到時還由得王爺說了算嗎?

吳三桂沉默,清朝軍制如明朝般,兵將須分離,一旦他真的北返,那按制就必須交出手中的兵權,做個安樂王爺了事,再想其它可就是非份之想了。

但吳三桂從來不是一個甘於安樂之人,手中沒有兵馬,誰又敢保證清廷不會真來一個狡兔死,走狗烹?

所謂君道無常,多爾袞對大清那麼大功勞,死後不照樣被挖出來鞭屍。年輕天子心性無常,吳三桂很難保證他不會將自己給殺了,來一個一了百了。

畢竟,他吳三桂是漢人!

現在到底怎麼做,平西王手下的一幫謀士和大將們意見不一。爲安全起見,吳三桂一一召見他們。之所以單獨召見,是因爲吳三桂知道自己身邊肯定有清廷安插的人,另外多尼的大軍還在昆明虎視眈眈,他可不敢保證自己的手下個個都對他忠心耿耿。而對幾個心腹,如謀士方獻亭胡守亮,女婿夏國相胡國柱郭雲龍他們,吳三桂自然不必如此小心。若對這些人也小心翼翼,那平西王身邊可真是無人可信了。

胡國柱問吳三桂派蘇運祥去緬甸見永曆的真實用意,吳三桂笑着對他說,只是念舊主之情,無復明之心。

胡國柱聽後沒有說話,夏國相卻若有所思。

胡守亮卻是知道恩主真正用意,他對吳三桂道:“王爺,復明之事目前還不行,一則是兵少,二則無根據,三則錢糧器械均不足以起手。所以眼下必須先謀一立足點,紮下根積蓄有餘了,才能效法漢劉邦明朱武,然後再做打算。”

蘇運祥點頭道:“王爺眼下當謀鎮守西南,勿回北京。最好爭取學明朝沐英世代鎮守雲南,立足而後圖。”

方獻亭挼須微一點頭,早在滿清在貴州湖南一帶與孫可望的大西軍酣戰之時,方獻亭就勸過吳三桂不可徹底掃平南明,應該趁此機會出漢中佔武昌,據江南爲根據地,爾後北進。吳三桂當初確實心裡猶豫過,但他最終認爲太倉促,兵力不足,時機不太充足,若真這樣做了,南明與清室有可能南北夾擊於他,所以沒有采納意見。

“留得狡兔,走狗自存!”

說話的是大將郭雲龍,此人是吳三桂的關寧嫡系,隨吳三桂出生入死,在吳三桂心中份量堪比兩個女婿。

郭雲龍說的這八字事實上就是吳三桂現在做的,他之所以沒有繼續追擊入緬甸的永曆帝,便是存的這個心思。而對雲南境內的其他明軍勢力,如李定國的殘兵,吳三桂現在也是下令不要追擊,甚至不久前還秘令前線將領不要將李部逼迫太急,給他們一些活動空間。而前線報過來的有關李定國白文選正在訓練軍隊,可能伺機反擊這一情報,吳三桂都沒有命令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只是嚴令封鎖邊境,不得讓李定國他們和國內取得聯繫。

吳三桂沒有介意郭雲龍用“走狗”二字,他反倒覺得這兩個字用來形容他最貼切不過。

“本王也想留在雲貴,可朝廷萬一真要本王北返,怕是棘手。”

胡守亮道:“這件事王爺怕需請洪經略相助。”

吳三桂想了想,寫了一封信派人送於昆明的洪承疇。幾天後,洪承疇果然找了藉口來吳三桂軍中。吳三桂忙命人備下宴席,參加宴席的人不多,都是吳三桂的親信。而洪承疇卻是一個隨從也沒帶,隻身赴席,顯然,洪老經略要慎重的多。

宴席大菜小菜擺了一桌,沒有過奢,也不是太簡,既要表示吳三桂這個學生對老師的敬意,又要顯示出酒席特色來。

洪承疇掃了眼桌面上的酒菜,笑着對吳三桂道:“長白,老夫並非饕餮之徒,如此饗我,過於豐盛了吧!”

吳三桂忙謙道:“老師政事繁冗,難得到我這裡,這還是學生的一點心意,請老師略作品嚐。”

論官場關係,洪承疇是經略大使,雖也位尊封侯,但到底比不上吳三桂的平西親王官爵大。但論私交,吳三桂是洪承疇的學生,在座陪席的方獻亭胡守亮等人更是晚輩。當下也不多言,衆人紛紛舉杯相敬洪承疇。洪承疇也是來者不拒,看着一派春風模樣。

不知不覺中,已喝了三盞茶,此時已三更時分,洪承疇正打算告辭。吳三桂突然屏退了身邊恃從,酒席上只剩他們兩個人。見狀,洪承疇如何不明白,但他表面上不動聲色。

“長白莫非有事?”洪承疇輕描淡寫地問道。

“三桂欲求立足之地,又聞北京欲調三桂北返,故望老師不吝賜教。”吳三桂突然起身,跪在洪壽疇的面前,眼中含着淚。

“你且與我說,你可與緬甸那邊有過聯繫?”

“這”

吳三桂怔了怔,不敢相瞞,便將派蘇運祥去緬甸之事與洪承疇說了,話中也提到了要緬甸方面不得將永曆交還李定國之事。

洪承疇聽後,一言不發。吳三桂也不講話,默默地等着。半響,卻聽洪承疇道:“你須派人去李定國那裡。”

最近發的都是四五千字的大章。未完待續。

...

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四章 投奔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三百零九章 南蠻子太狡猾今天無更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十章 出征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
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九百九十七章 朱三太子第四章 投奔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的人太不懂事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三百五十章 鬼老天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腹大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和尚第二百六十章 優待第八百四十一章 都殺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三百零九章 南蠻子太狡猾今天無更第616章 我們知道皇帝跑了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五百八十一章 憑啥我不能做巡撫?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兩宮太后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二百零八章 真響第九百四十五章 他們是大清的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五百一十三章 擒賊先擒王 上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下軍民聽誰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十二章 憑證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一千七十二章 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一千五十七章 神宗陛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江北大營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命不值錢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百六十九章 攻守 八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舅哥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一千零八章 賊秀才先動手第七百八十二章 大破滾江龍第八十二章 天窗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全軍集合 大帥來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五十章 出征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九百零七章 探花郎執騎第640章 小爺不比馬鷂子差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九百零二章 對得起老姐姐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六百八十一章 平西王派人來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死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615章 滿州鐵騎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願死在貝勒爺刀下!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雲集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九百二十章 齊王妃第三百九十一章 格格墳 韃子墓第八百七十一章 風吹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