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孫夫子

昌黎縣昌黎書院。

這昌黎書院是整個昌黎縣最好的書院,也是劉晉原先就讀的書院。

劉晉所在的地方是北直隸永平府昌黎縣,絕對是妥妥的屬於北方,在明朝的時候,北方和南方在讀書方面是有很大的不同。

南方文風鼎盛,文人才子輩出,浙江、江西、南直隸這三個地方從宋朝以來都是有名的考霸之鄉,文人才子輩出。

在南方,各種各樣的書院非常多,上到名揚四海的四大書院,下到普普通通的村塾之類的,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在北方卻完全相反,北方雖然有山東這個孔聖人的孔孟之鄉在,但是文風比起南方來差了不知道有多遠。

南方可能在很多的村子裡面都有私塾可供良家子弟讀書考科舉,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更多,水平也相對要更高一些。

可是在北方,私塾、書院非常的稀少,教書育人的先生、夫子也少,水平也比不上南方,想要讀書就更不容易了,這昌黎縣也是如此。

劉晉以前讀書都是要到昌黎縣縣城的昌黎書院來讀書,下河屯,乃至下河屯周圍一帶二三十里的範圍內都沒有私塾或者書院。

劉晉穿着棉衣,戴着棉帽,非常悠閒沿着書院的石階一步步往上走,同時也是饒有興趣的欣賞這個古代的書院。

書院依山而建,上山需要走很長一段路,這裡遠離鬧市,非常的清靜,單單就讀書而言,倒是非常不錯,有點苦修的意思在裡面。

事實上在古代讀書,絕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寒窗苦讀絕對不是形容詞,而是最爲真實的描寫,劉晉腦海的記憶中就想起了以前來這昌黎書院讀書時的一幕幕場景。

小小年紀就遠離父母來這裡獨自生活,每天圍繞着四書五經,不是背就是寫,吃不好、睡不好就算了,古代的私塾、書院的先生、夫子可不是後世的老師,要是不能讓他滿意,戒尺絕對不會有絲毫的留情,縱然是皇帝的兒子讀書也絕對少不了挨戒尺的打。

往往被夫子、先生打了戒尺,連哭的地方都沒有,古代的父母是絕對不會去找老師的麻煩,更別說還去打教書的先生、夫子了。

劉晉考到了秀才的功名,按照書院的規矩,劉晉可以不用留在書院讀書,可以回家自行學習,專心準備明年的秋闈。

這一次過來昌黎書院,劉晉也是爲了拜訪自己的老師孫夫子,向他請教寫字方面的東西,沒有辦法,劉晉自己練來練去,這字始終得不到系統的認可,完不成任務就沒有積分。

沒有積分就沒有辦法動用系統的各種神奇功能,就沒有辦法開掛了,沒有辦法開掛的話,這鹹魚翻身就難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唐老虎對自己虎視眈眈的。

劉晉的身後,趙二虎挑戰擔子,裡面有劉晉準備的禮物,幾十斤來自江南的上好大米,一匹棉布,10斤豬肉,還有幾斤白糖、幾斤曬乾的棗子,林林總總,加起來花了劉晉好幾兩銀子。

作爲學生上門拜訪自己的老師,這是絕對不能空手去的,更何況劉晉還有事要請教自己的老師,那更是要好好準備。

而且來自後世的劉晉也是很清楚,不管是這清高的讀書人,還是下河屯村裡面的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村民,大家都是人,是人都是要吃飯的,既然是要吃飯的,自己多準備一些東西總不會錯的。

縱然是不看自己的面子,到時候總要看在這些禮物的面子上吧,對自己總是會多用心一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劉晉剛剛來到學院這裡,一陣嚷嚷的讀書聲就傳了過來,循聲看過去,一間教室內,有十幾個大約十歲左右的孩童正跟着一個夫子搖頭晃腦的念着書。

“天天讀這些東西,也不知道有什麼用。”

看着眼前的一幕,來自後世的劉晉也是忍不住搖搖頭,古代的讀書人,天天四書五經,幾本書不僅僅要背的滾瓜爛熟,還要去看、去背比這龐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各種各樣註解,幾乎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幾本破書上面,以前讀書人提倡的君子六藝到了現在也只剩下最沒用的東西了。

“華夏的落後就是始於此吧。”

劉晉的心裡面這樣想道,連讀書人的思想都被禁錮的死死的,這普通人就更別說了,整個社會就如同一潭死水,沒有一絲的活力,沒有一絲的創新,任何新的東西都會被排斥,科技的創新會被說成是奇巧yin藝,不落後於人纔怪。

搖搖頭,沒有去想太多。

很快,帶着趙二虎,劉晉就來到了自己老師孫夫子的住處,此時孫夫子還在上課,接待劉晉的是孫夫子的夫人溫氏。

“學生劉晉拜見師母~”

劉晉非常恭敬的給溫氏行禮,同時示意趙二虎將帶來的禮物一一拿出來。

“來就來嘛,帶怎麼多東西做什麼?”

溫氏見劉晉帶了很多的東西,這又是大米,又是棉布,還有肉的,林林總總,各種各樣,頓時就滿臉笑容的收了下來。

以前劉晉雖然束脩從沒有少過,但是劉晉家裡條件有限,除了束脩之外,其它的孝敬可就都沒了,沒想到這一次,劉晉竟然帶足了禮物過來。

“學生慚愧,一直以來蒙先生教導,卻沒能好好報答恩師,區區一點心意不足掛齒。”

劉晉笑了笑回道,和溫氏閒聊了一下,劉晉非常有耐心的等待起來。

並沒有等待太久,劉晉的老師孫夫子就下了課回來,見到劉晉也是滿臉笑容,顯然也是從溫氏哪裡知道這一次劉晉過來帶足了禮物,劉晉可是從腦海的記憶當中知道,以前這個孫夫子對劉晉可沒有多少好臉色看,原因就是因爲劉晉除了束脩之外,根本就沒有別的孝敬。

“學生見過恩師。”

孫夫子一來,劉晉也是趕緊行弟子禮。

“嗯,坐吧。”

孫夫子看了看劉晉,滿意的點點頭說道。

劉晉這纔再次回到座位上,接着仔細的打量了下孫夫子,眼前這個孫夫子大約40多歲,留着山羊鬍子,穿着長袍,戴着舉人帽。

以前是個舉人,但是會試一直不中,想着做官又沒有錢去走路子,所以也只好來昌黎書院這裡當了個教書先生。

劉晉在打量孫夫子,孫夫子也在打量劉晉,心裡面一直在尋思着劉晉爲什麼突然會有錢給自己送怎麼多禮物,同時也在猜測劉晉的來意。

“近來天降暴雪,天寒地凍,不知恩師身體可好?”

劉晉率先打破了兩人之間的沉默,非常簡單的問候。

“尚可。”

孫夫子捏着自己的山羊鬍子點點頭說道,接着想了想問道:“明年就要秋闈了,你準備的怎麼樣?可有幾分把握?”

“學生愚鈍,學藝不精,談不上任何的把握,恐怕是要辜負恩師的教導了。”

聽到孫夫子問起自己的學業來,劉晉心裡面就知道自己送的禮物沒有白送,表面上很是恭敬的回道。

“在諸多的學生當中,你讀書是最用心、最刻苦的一個,我其實是非常看好你,你要多多努力,爭取一次高中。”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問我,也可以多和其他的同窗多多交流,你以前太過孤僻了一些,和同窗交流的太少,這對於你以後仕途的發展可是非常不利。”

“我們讀書考科舉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在科舉之後的仕途,多認識、多結交幾個同窗、同期,未來仕途也會走的更寬廣很多、”

孫夫子看了看劉晉,想了想說道,這是實話,劉晉以前雖然沒有什麼孝敬,但是讀書方面卻是他所有學生當中最有天賦、最刻苦的一個,他也比較看好劉晉。

很多和劉晉同一時間進來讀書的人到現在連秀才都還沒有考到,劉晉現在才十七歲就已經是秀才了,明年要是能夠中舉的話,那前途無量。

“學生定當謹記恩師的教誨。”

劉晉非常鄭重的點頭回道。

“學生這一次過來,也確實是有很多地方想向恩師您請教。”

話都聊到這裡了,劉晉也是沒有再浪費時間了,將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

“說吧。”

孫夫子點點頭說道。

“近來學生在練字,可是這字練來練去,始終沒有什麼進步,以前恩師就教導我們,人如其字,讀書人必須要寫一手漂亮的字才行,眼看着明年就要參加秋闈考試,我也是非常着急,所以特來向先生請教。”

劉晉想了想,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語言,將自己的來意說明。

“字確實是非常重要。”

“嗯,跟我來書房,我先看看你的字已經練到了什麼地步。”

孫夫子點點頭,接着想了想說道。

“是~”

劉晉連忙恭敬的起身,跟着孫夫子往書房這邊走去,心裡面也是再次感嘆這禮真的沒有白送。

第337章,狂人唐寅第2021章,還想玩以前的官商套路?第624章,一手棗子一手大棒第1149章,英奸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318章,黑煤礦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2050章,瘟疫肆虐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1867章,黃金灣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736章,輕鬆拿下第893章,移三族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279章,刷題大法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464章,統一和團結高於一切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23章,狼吞虎嚥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544章,先決條件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536章,湖廣、江西之爭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381章,兩腳車?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463章,炎黃是所有部族的始祖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589章,朱秀,出列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807章,大明的春耕3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842章,都有用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第500章,血戰到底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653章,徵召倭國武士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63章,推銷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629章,熱議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342章,狀元及第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39章,成功了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976章,懟上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48章,廷議第78章,朕好心痛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65章,大明早報的採訪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
第337章,狂人唐寅第2021章,還想玩以前的官商套路?第624章,一手棗子一手大棒第1149章,英奸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640章,成立稅務捕快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249章,銷售宣傳第1373章,都不敢認了?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318章,黑煤礦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第120章,平衡與制度第2050章,瘟疫肆虐第726章,他們長的真醜第1867章,黃金灣第2075章,又是一個寒冬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1327章,發配北海牧羊、挖土豆第1960章,整頓寺廟、道觀第736章,輕鬆拿下第893章,移三族第900章,悍勇的大明人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279章,刷題大法第761章,獨享貿易權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1464章,統一和團結高於一切第1482章,大明的冬天草原篇第23章,狼吞虎嚥第1472章,刀光劍影第544章,先決條件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536章,湖廣、江西之爭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1381章,兩腳車?第1166章,傻眼的弘治皇帝第472章,大海啊,你全是水第1463章,炎黃是所有部族的始祖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486章,大明的冬天南洋篇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589章,朱秀,出列第1501章,神奇的大明醫術第1807章,大明的春耕3第1294章,一戰定緬甸第842章,都有用第2159章,玩科技也要趕早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863章,耕地如此簡單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第500章,血戰到底第442章,大明上下都不淡定了第653章,徵召倭國武士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434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085章,都是爲了大家好第1949章,抵達南非第1097章,興盛的服裝店第1586章,氣急敗壞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030章,絕美之地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147章,多方戰爭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63章,推銷第2208章,場場爆滿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2207章,持續火爆、經久不衰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2061章,天子賜婚第629章,熱議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965章,天子到四川了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342章,狀元及第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239章,成功了第712章,輕輕鬆鬆拿下第1705章,一人來,百人回第976章,懟上第1071章,真是讓人羨慕嫉妒第48章,廷議第78章,朕好心痛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65章,大明早報的採訪第13章,慌的一筆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