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你該頤養天年了

聽到英國公張懋的話,王鏊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去回道。

不準備考科舉,讀四書五經有什麼用?

還不如學一些有實際用途的東西,將來還能夠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有謀生的技能。

可是這讀書、讀書,既然是讀書就應該要讀四書五經,要尊孔孟之道,他們儒家之所以能夠在華夏統治如此之久,他們所依靠就是壟斷了教育。

現在新出現的這種新式學校,讓他們感到非常的不安,因爲儒家壟斷教育的現象極有可能就此打破。

一旦教育壟斷被打破,這儒家日後的地位就堪憂了,或許現在他們是不會參加科舉考試,可是時間一久,長此下去。

這樣的教育之下必然會誕生各種各樣的人才,他們自然不會甘心於不參與政治,必然會逐漸的改變現在儒家獨大的局面,到時候儒家還能夠維持現在的地位?

“縱然是不參加科舉考試,可是這儒家經典豈能不學?”

“不學難以明事理、懂是非、識教化,更不知先賢之大智慧,這些旁門左道雖然有一些用,但都是微末之道,不足掛齒,豈能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微末之道上面,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陛下,臣以爲應該嚴禁止這類學校的開辦,這類學校一多,教授的學生一多,長此以往之後,這必然會導致旁門左道大興,而我儒家此消彼長之下,長此以往,則人人重利忘義,走歪路而不重視正道。”

“據時必將國之不國,江山動盪、社稷飄搖、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啊!”

王鏊越說越激動,整個人都忍不住顫抖起來。

今天爲了儒家,他也是豁出去了,他看到了儒家在未來地位的動盪,看到了在未來旁門左道大興,而儒家逐漸被人遺忘。

聽到王鏊的話,弘治皇帝、張懋、劉健、李東陽等人都紛紛詫異的看着王鏊,這個王鏊是得失心瘋了吧?

劉晉又沒有得罪你,好好的辦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有學可以上,就因爲沒有四書五經的內容,你就上升到這個高度了?

什麼國之不國,江山動盪、社稷飄搖?

還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說得好像少了你們儒家,整個就要馬上滅亡了一樣。

這已經不僅僅是要阻止這類學校的開班了,而是已經上升到了要攻擊劉晉人身的地步,要是弘治皇帝真聽從了他的建議。

這取消學校,甚至於還極有可能要殺了劉晉。

因爲按照王鏊的說法,劉晉辦這些學校這是要動搖老朱家的江山,這是要毀掉華夏屹立千年的根基了。

太給自己貼臉了。

儒家雖然有很高的地位,但絕對沒有說,少了你大明就會滅亡的地步。

“王鏊~”

好脾氣的弘治皇帝都忍不住怒了,大聲的喝道。

明明一件很好的事情,這自古以來,修橋鋪路、教書育人那都是流傳千古的好事,可是到了你這個腐儒這裡,竟然完全變了味道。

“陛下,臣死諫!”

王鏊頓時就跪拜下來。

“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你是正統十五年(景泰元年,不過朱祁鎮的子孫嘛,大家都懂的)出生的,現在都已經是花甲之年了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王鏊,沉吟一番,想了想說道。

“臣確實是正統十五年生人!”

王鏊點點頭說道。

自己出生的年份是沒錯,但是現在也僅僅才五十出頭而已,遠沒有到花甲之年,但是他一下子就意識到了弘治皇帝說這話的意思了。

“你年事已高,也該回家頤養天年了。”

弘治皇帝看了看王鏊,淡淡的丟下一句話,直接非常不高興的拂袖而去。

本來今天是很高興的,出來散散心,看看劉晉所辦的學校。

他覺得劉晉所辦的學校非常不錯,普通家庭的孩子確實是不需要去考科舉、做官什麼的,能夠識文斷字、掌握一些技能,有一個一技之長就能夠過的很不錯了。

更何況,劉晉所辦之學校,同樣也是宣傳忠君愛國之思想,對老朱家推崇備至,所有的一切都很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這樣的學校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促進大明的發展非常有幫助,同時對於鞏固老朱家的江山也同樣非常有幫助。

可是在王鏊的眼裡面,就因爲沒有以儒家的四書五經爲教學重點,竟然被王鏊說的一無是處就算了,還上升到了動搖國家根本,生靈塗炭上面來。

這就真的太過分了。

彼此之間可以有分歧,可以有爭執,但是如此不要臉一般的詆譭和打壓,卻是讓弘治皇帝很快就意識到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朝廷之中,不僅僅是文武之爭,還有這思想理念之爭。

歷朝歷代,從漢朝開始,都是儒家獨大,儒家掌握了所有的話語權,這皇帝輪流做,可是儒家的地位不僅僅沒有絲毫的動搖,反而變的越來越牢固。

自己是皇帝,自己是可以換掉一批又一批的朝臣,可是換上新的朝臣,依然還都是清一色的儒家之人。

現在僅僅只是出現了新的不同的學校,教授一些知識和技能,這儒家的反應就已經如此之大了,由此可見這儒家的霸道了。

弘治皇帝一般走,也是一邊陷入了沉思之中。

帝王之道、帝王之術,自古以來都講究一個平衡,平衡各方勢力,平衡文武之臣,平衡內外,卻是唯獨沒有意識一個問題。

那就是去平衡這個思想和理念,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法家、儒家、墨家、農家等等,諸子百家,璀璨耀眼、百花爭豔。

可是到了現在,唯獨只剩下這儒家一家獨大了。

朝代在不斷的更迭,皇帝換來換去,卻是始終無法動搖儒家的統治地位,他們纔是這片土地上真正的帝王,融入了靈魂和骨髓,無論是誰都無法動搖他們的地位。

想到這裡,弘治皇帝都皺起了眉毛。

弘治皇帝拂袖而去,張懋立即屁顛、屁顛的跟上,他都已經想好了,回去之後立即書信給劉晉,這個王鏊,不好好的治一治他,他還真的要翻了天了。

明明是一件好事情,硬是被他說成了好像要禍國殃民一般,這事情如果坐死了,劉晉都要遭到攻訐,到時候恐怕就會有如山一般的奏疏拼命彈劾攻訐劉晉了。 ωωω .тTkan .CO

劉晉是弘治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年紀輕輕就坐到了現在的位置,必然有人會眼紅,也必然會有人想辦法去攻訐劉晉。

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不僅僅可以打擊現在新興的教育,還可以打擊劉晉,或許還可以打擊新興起來的資本主義。

“等死你吧,王鏊!”

張懋心裡面如此想道。

得罪了劉晉,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而且更加關鍵的是現在弘治皇帝都對王鏊極其的不滿,直言你該回家頤養天年,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

他王鏊要是還要點臉面,自己就該主動寫請辭書,然後弘治皇帝點點頭就回家去養老了。

可是王鏊都已經做到了吏部尚書的位置了,六部尚書,還是吏部尚書,主管天下官員,號稱天官,可謂是位高權重。

他難道就甘心於就這樣回家養老?

他現在才五十出頭,對於這個位置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年輕的,內閣三閣老,只要有人退下去了,他還是很有機會可以成爲內閣閣老的。

“你啊你~”

劉健看了看王鏊,忍不住直搖頭。

以往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麼在這件事情上就犯糊塗了呢。

先不說劉晉在弘治皇帝的心中比你重要多了,你說的話,十句都不如劉晉一句。

更何況,劉晉這是在辦學,教書育人的事情,在弘治皇帝眼中,劉晉這是在做好事,他有錢自己並不過着奢靡的生活,反而願意出大量的銀子來辦學校,讓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夠讀書寫字。

這樣的情操,這樣的高尚追求,你不僅僅沒有給以肯定,甚至於還攻訐,攻訐就算了,你這上升到了江山社稷動盪,民不聊生的地步去了。

一錯再錯,不斷的犯糊塗。

弘治皇帝豈能不生氣?

這幾年劉晉給弘治皇帝、給大明辦了多少事情,大明能夠有現在的局面,還不都是靠劉晉這邊在慢慢的帶動起來的。

弘治皇帝能夠有銀子,能夠掌握兵權,大明能夠開疆拓土,大明上下能夠靠着海貿、海外子民發家致富,這一切不都是靠着劉晉所帶動起來。

這下好了吧,準備回家養老去吧。

“王公啊,你糊塗啊!”

劉健也是微微搖頭,大家都說好的事情,你偏偏要唱反調,關鍵是唱反調也要掌握一個度啊,說的如此嚴重,不僅僅沒有任何的效果,反而會極其大家的反感。

弘治皇帝反感你,大家其實也都反感你。

而且因爲王鏊的這一番言論,極有可能會對儒家造成巨大的影響。

“唉~”

謝遷也是微微搖頭,嘆口氣。

朝廷之中又要少一位來自江南地區的大臣了,以後自己要更加的小心謹慎了。

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2198章,梁贊府第1185章,火車熱第2039章,這就是劉晉啊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1203章,大明鍾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293章,魚溪第284章,鄉試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775章,獻寶第92章,望遠鏡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048章,大旱2第405章,變了第41章,收徒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502章,朝鮮人的報復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440章,偷襲第71章,流民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021章,威尼斯商人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348章,工匠學校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979章,大明人來了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983章,房價高漲第223章,天降祥瑞第41章,收徒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93章,認知的改變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537章,羊毛第662章,銀子人人都愛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401章,轟動第1819章,電燈第112章,有話要說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305章,開始鍊鋼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677章,攻打阿茲特克王國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2036章,小冰河期的威力2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2198章,梁贊府第1185章,火車熱第2039章,這就是劉晉啊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1859章,移民們的新年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1203章,大明鍾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2139章,歐洲大戰第1138章,天竺大陸的形勢第225章,弘治皇帝的思索第293章,魚溪第284章,鄉試第1437章,西班牙人的謀劃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775章,獻寶第92章,望遠鏡第1599章,大明的工廠第2048章,大旱2第405章,變了第41章,收徒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502章,朝鮮人的報復第424章,吃香的軍戶第1440章,偷襲第71章,流民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1562章,黑海商行的買賣第1021章,威尼斯商人第670章,都是自己造的孽第848章,兩條路線第260章,朱厚照捕鯨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348章,工匠學校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1918章,這就要當爺爺了?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1860章,大山裡的移民潮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979章,大明人來了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2239章,劉晉劉公第1987章,大山裡的震驚2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1315章,新官上任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1983章,房價高漲第223章,天降祥瑞第41章,收徒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317章,年輕人,給點顏色就知道厲害了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31章,到底要不要買房?第193章,認知的改變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504章,偷襲聖多美島第537章,羊毛第662章,銀子人人都愛第2022章,以權謀私的政策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350章,王守仁的紡紗廠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1396章,風靡京津第1561章,京城奴隸市場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89章,高效運轉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752章,這簡直就是欺負人第401章,轟動第1819章,電燈第112章,有話要說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305章,開始鍊鋼第2092章,又是艱難的一年第677章,攻打阿茲特克王國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2036章,小冰河期的威力2第721章,眼睛都紅了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439章,熱淚盈眶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827章,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