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楊大郎回家

琉球城。

經過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的忙碌,整個琉球城的甘蔗已經全部收割完畢,整個琉球城都瀰漫着蔗糖的芳香,一箱、一箱的蔗糖從琉球城這裡運到河灣的碼頭,一艘艘大船滿載這些蔗糖換回來白花花的銀子。

李遠山再次回到了琉球城,眼看着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忙碌了一年,甘蔗大豐收,蔗糖大賣,琉球城的股東們大把、大把的賺銀子,身爲一名合格的資本家,劉晉深知想要馬兒跑得快,就要給馬兒吃的飽。

所以李遠山這一次是來兌現劉晉許下的諾言——給琉球城的員工發年終獎。

琉球城一處處巨大的空地上面,琉球城的員工們聚集在一起,一箱、一箱白花花的銀元擡了出來,一個唸到名字的人紛紛上臺,領取屬於自己的年終獎。

劉晉非常的大方,這一次的年終獎,少的也有五六塊銀元,至於優秀的員工,幹活賣力的,年終獎則是可以拿到十幾塊銀元,最高的甚至於拿到了幾十塊銀元的獎勵。

當然這些都是普通員工的年終獎,至於像李遠山這樣的琉球城總負責人,他的年終獎就非常的豐厚了,劉晉這邊大手一揮,直接就給李遠山發了兩千多兩銀子的年終獎。

其他的管理也是按照級別和職務等等都有相應的年終獎,少的也有上百兩銀子,幾百兩銀子的就非常常見。

除了發放銀子當中年終獎之外,爲了促進琉球這裡的開發,劉晉也是費盡心思的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

那就是獎勵土地!

琉球這邊的土地對於劉晉來說根本就一文錢都不需要,劉晉卻是厚顏無恥的將它拿出來獎勵給自己的下面的這些員工。

李遠山這個總管事直接就獎勵了上千畝土地,額,荒地一塊,自己去開墾出來。

下面其他的各級管事,也都跟着獎勵幾百畝土地,在這方面劉晉非常的大方,基本上都好幾百畝土地。

甚至於在琉球城這裡工作的每一個人,劉晉都非常的大方的獎勵了土地,隨便一個員工,起碼也是獎勵了幾十畝土地,工作努力的則是獎勵了上百畝土地。

反正也是不用劉晉廢一分錢,直接圈出一片荒地來,獎勵給你們,你們自己去開墾。

當然了,劉晉並不是真的隨意就這樣胡亂獎勵的,劉晉所獎勵的這些土地,全部都是琉球城附近的待開墾的土地,甚至於都已經有水泥馬路修了過去。

這些土地除了沒有開墾出來之外,交通非常的方便,離琉球城又近,安全性有保證,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在琉球這裡待過,都知道琉球的土地肥沃,知道這裡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一個個顯然都是清楚的知道這些土地的價值。

不然劉晉真要是將一塊蠻荒之地獎勵給這些人,這些人也不會去開墾,更不會高興,反而會覺得劉晉是在戲耍他們。

但琉球外面的這些土地就不一樣了,除了沒有開墾之外,其它各個方面都是非常不錯的,隨便開墾下,絕對是最上等的好田,不管是用來種水稻,還是用來種甘蔗,那都非常不錯。

發了銀子,又獎勵了土地,眼瞅着馬上就要過年了,按照傳統,琉球城這裡也是給大家放假,而且充分的考慮到大家回家比較遙遠,往返需要的時間很多,所以劉晉這邊也是給琉球城的這些員工足足放了二十天的假期。

二十天,即便是從河南這邊移民過來琉球城的這些人也是可以返回自己的老家河南這邊裝逼一番。

劉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回家,給他們銀子,給他們土地,自然是爲了讓他們風風光光的回自己的家鄉。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活的宣傳喇叭,進而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移民到琉球這邊來。

要知道人人都有土地,隨隨便便都是幾十畝土地,這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土地就是命根子,就是代代傳承的東西,沒有人會輕易捨棄。

所以劉晉也是相信,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鄉之後,肯定會帶更多的人出來,自己的土地要開墾吧,開墾出來了,總不能慌着吧,總要種點東西吧,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

如果是琉球城來招募這些人,那成本很高,可是因爲這些土地是他們自己的,他們自己來琉球這裡,那自然就不需要琉球城這裡來負責了。

自然而然的越來越多的人就會來到琉球,還不需要承擔什麼負擔。

這就是劉晉的計劃。

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只有牽扯自身利益的時候,人才會有足夠的動力。

……

楊大郎收拾好自己的包裹,準備返回福建泉州。

他身爲琉球城這裡的管事,儘管是還是低級管事,但這一次的年終獎也是拿到了兩百多兩銀子的年終獎,再加上這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內拿到的月響,算下來這不到一年的時間,他賺到了差不多三百兩銀子,而且全部都攢下來了,一兩銀子都沒有動。

琉球城這裡包吃包住,有銀子也都沒地方去花,所有的銀子都攢了下來,裝進了包袱裡面,沉甸甸的。

除了年終獎之外,楊大郎也是獲得了一百多畝土地的獎勵,他已經去看過了,位置非常的不錯,就在剛剛修好的馬路邊,還有河流,只要開墾出來,絕對是上等的水田。

他甚至於都已經計劃好了,明年的時候,在自己的土地上面,種十幾畝水稻,剩下的也是全部用來種甘蔗。

琉球城這裡已經放話了,明年大家自己土地上面種出來的甘蔗,琉球城這裡全部收購,而且價格也是相當不錯。

“我一個人肯定不行,回去之後要將爸媽,還有兄弟姐妹們全部接過來,到時候在琉球城外面規劃的村落這裡建個房子,開墾土地,以後就定居在琉球這裡了。”

楊大郎的腦海中都已經規劃好了明年的事情。

“大郎,大郎,你收拾好了沒有?”

這時,楊二狗的聲音響起,他揹着一個包袱,滿臉笑容,一副恨不得立即就回到老家的樣子。

“好了~好了~”

楊大郎看了看自己生活了將近一年的地方,揹着包袱往外面走去。

“走,走,再不走的話,可就趕不上回泉州的船了~”

楊二狗一邊走也是一邊說道,顯得很急切。

很快,兩人就來到碼頭這裡,河灣碼頭這裡停泊了一艘艘大船,現在定期都有船隻往返天津、福建、蘇杭三地。

“泉州咯~泉州咯~”

一艘大船這裡,有人不斷的吆喝,楊大郎和楊二狗兩人也是趕緊走了過去,登上船,靜靜等待着。

琉球城這邊從泉州這邊招募的員工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很快,這艘船就坐滿了返回泉州的人,同時也是滿載着貨物朝泉州這邊航行。

琉球和福建相隔很近,乘船根本就不需要太久的時間,上午出發,到了下午的時候,船就已經到了泉州。

“哈哈,好幾個月沒有回來了,我都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一路上,楊二狗都顯得非常的興奮、高興,從泉州這邊往老家東梅村這裡走去,以前的時候,楊二狗總嫌累、嫌遠。

但是現在卻不一樣了,腳下生風,走的飛快,一點也沒有要休息的意思。

事實上,楊大郎此時此刻的心情也是如此,整個人都顯得非常激動,離家幾個月的時間,說實話,他也真的是非常想家。

在琉球城這裡的時候,有無數個日日夜夜,他都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念自己的弟弟妹妹,想要回去看一看。

現在,終於要回家了,而且現在絕對是可以算是混出人樣。

去的時候,兩個人衣着破破爛爛,連鞋子都沒有,人也是瘦骨嶙峋,可是現在,兩個人都穿上了嶄新的綢緞棉衣,腳底下穿着舒舒服服的鞋子,人也是吃的油光滿面,煥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這個精神面貌。

去的時候是沒有見過世面的鄉野小子,什麼都不懂,膽怯的很,現在卻是見過世面的人,楊大郎甚至於已經能夠識文斷字。

琉球城這裡還有從天津這邊送過來的報紙,通過報紙,大家又是能夠了解外面世界的變化,知道大明的時事,整個人都變得更加的自信,有見識。

用翻天覆地的鉅變來形容也是一點不爲過。

兩人走的很快,東梅村離泉州城又不算太遠,漸漸的熟悉的村落慢慢的出現在兩人的視野當中。

在村口這裡都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彼此聚在一起,三三兩兩閒聊着。

“一切都沒有變,還是和原來一模一樣~”

楊大郎看着村口這熟悉的模樣,整個人都倍感親切。

“是啊,一切都沒有變~”

楊二狗也是感嘆一聲,從小到大都從來沒有離開東梅村超過三天的時間,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周圍方圓五十里的範圍,這一次出去,卻是一下子離開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更是一下子就去琉球。

再次回來,整個人自然是少不了一番感嘆。

東梅村村口這裡,衆多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楊大郎的父親楊老根、母親黃氏也是在其中,和身邊的人聊個不停。

“老根,這眼瞅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要過年了,你們家大郎什麼時候回來啊?”

有人問起楊老根說道。

“我也不知道,還不知道能不能回來呢。”

楊老根嘆口氣說道,這大兒子去琉球了,他肯定是擔心的,這楊大郎到底過的怎麼樣,現在也是沒個消息回來。

“我看啊,八成是回不來了,琉球離我們福建怎麼近,要是有消息的話,早就回來了,說不定就是被人騙去當海盜了。”

楊亮忍不住笑着說道。

“我也是聽說了,琉球這邊有海盜,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應該不會吧,都是官府出面的,多半是還在琉球這邊忙着做事,等事情做完了,肯定會來了。”

“回來?”

“想多了,怎麼近,至少來說託人帶個話什麼的也是該有的吧,可是至今都沒有消息傳來呢。”

村民們討論着,村子很小,屁大點事情都能夠聊個十天半個月,更別說楊大郎和楊二狗去琉球的事情了。

關於這個事情,他們也是一直討論了大半年的時間。

隔三差五就要提一提,這讓楊老根和黃氏也是非常的難看,至今沒有楊大郎的消息,內心裡面也是擔憂無比,卻又沒有什麼辦法,只能夠默默的祈禱。

“那兩個人是誰啊?”

這時,有人看到了正在向這東梅村走來的楊大郎和楊二狗。

衆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看了過去。

“大郎?”

楊老根一看,頓時有些難以置信的擦了擦自己的眼睛,過來的人和記憶中的大郎相差很大,儘管外表上看起來很像,但是他卻有點不敢認。

這是自己的兒子?

穿怎麼好的衣服、鞋子,關鍵是還留着頭髮,這面色紅潤,完全都看不出以前楊大郎的影子,要說是城裡面的公子哥,他都相信,也絕對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兒子。

“哈哈~我們回來了~”

楊二狗急匆匆的跑了過來,一邊跑也是一邊興奮的喊了出來。

“二狗子?”

村民們一聽,再仔細的看了看,一個個都難以置信。

“哈哈,是我,我和大郎回來了~”

楊二狗大聲的喊道,很快就來到了村口這裡,彼此互相打量一番,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楊二狗和楊大郎。

“還真是二狗子和大郎~”

楊亮看傻眼了,這還是自己記憶中的楊大郎和楊二狗。

“哈哈,當然是了,如假包換。”

楊二狗滿臉笑容。

“爹,娘~”

楊大佬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爹孃,來到他們的身邊喊道。

“好~好,回來就好~”

楊老根和黃氏仔細的看着自己的兒子,忍不住激動的點點頭說道。

“二狗子,楊大郎,你們怎麼變成這樣了?”

楊亮看了看楊大郎,再看看楊二狗,整個人都傻眼了,這還是自己所熟悉的小夥伴?

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9章,練字第428章,天子震怒第603章,黃金熱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658章,崑崙奴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715章,煤油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54章,蜂窩煤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736章,輕鬆拿下第363章,價格戰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207章,海魚大甩賣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33章,挖坑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516章,馬尼拉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30章,一對三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141章,鮮血凝聚而成的黃金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166章,萬木匠第571章,天竺第1719章,奔馳汽車第66章,真是好用第866章,班師回朝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1023章,怒火沖天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914章,你是劉公的兒子?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75章,張氏兄弟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2220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道路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246章,寧王的煩惱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976章,懟上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
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9章,練字第428章,天子震怒第603章,黃金熱第916章,手術進行時第1126章,什麼是股票?(加餐)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658章,崑崙奴第1427章,運河進展第1715章,煤油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626章,大明藩屬國條約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181章,一個不留第54章,蜂窩煤第2076章,歐洲大饑荒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736章,輕鬆拿下第363章,價格戰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672章,轟然倒下第1832章,天下第一漁場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207章,海魚大甩賣第1579章,奴隸商人們的盛宴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33章,挖坑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55章,有股陰謀的味道第516章,馬尼拉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37章,這廣告絕了第30章,一對三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2141章,鮮血凝聚而成的黃金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166章,萬木匠第571章,天竺第1719章,奔馳汽車第66章,真是好用第866章,班師回朝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1363章,黑海鏢局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715章,小王知錯了第1023章,怒火沖天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914章,你是劉公的兒子?第1906章,火爆大明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354章,顏色越亮麗越值錢第966章,掃黑除惡1第75章,張氏兄弟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884章,時代的要求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2220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道路第1278章,朱厚照明年十八了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154章,有人擡高糧價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977章,打工的生活(2)第605章,弘治皇帝的不滿第1246章,寧王的煩惱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801章,再次進言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2153章,這個項目我劉多魚投了第622章,對外當行王道第976章,懟上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