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

“這就是海參崴啊!”

弘治皇帝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的海參崴,港口也好、城市規模也好,都比較小,遠不能和大明的那些大城市、大港口相比。

“是的,陛下,這就是海參崴,我大明這些年來迅猛發展所新出現的諸多城市當中的一個。”

一旁的劉晉點點頭說道。

要說大明的城市,除了本土的一個個城市在迅猛發展、膨脹之外,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海外的城市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的涌現出來,南洋、河中、西域、遼東等等這些地方。

伴隨着移民的不斷涌入,伴隨着這些地方的開發和發展,城市不斷的出現並且迅速的發展起來。

海參崴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時候,它大明流放罪犯的一個地方,最早的時候大明開發一些偏遠地區都是通過流放罪犯的方式來開發這些地方。

像北海、凜冬城、蔥嶺等等,這些地方都是移民都不願意移民去的,但大明又需要在這些地方進行一定的開發鞏固大明帝國對這些地方的統治,於是就有了流放罪犯的一個個地方。

海參崴相對來說,條件其實還是很不錯的,遼東算是富裕之地,離大明本土也不算遠,又有鐵路、公路交通,流放到這裡,相對之下還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你當初提出的移民政策是對的,要是沒有大規模的將我大明人移民出去的話,恐怕我們大明也沒有現在的繁榮鼎盛了。”

弘治看着眼前的海參崴城,想了想也是感嘆的說道。

大明的情況,他當然是最清楚的了。

以前的大明人多地少,土地矛盾極其的尖銳,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數的士紳地主、豪族大戶手中,大量的農民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夠靠給人種地爲生,生活極其的艱辛,始終處在微弱的弦上面。

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立即就餓殍滿地,烽煙四起,民不聊生了,可以說這樣的大明其實是已經相當的脆弱而危險。

後來伴隨着大明帝國的擴展,在劉晉的主導下,大明朝廷這邊開始組織大規模的移民,將大量的人口遷移到新獲得的土地上面去。

遼東、西域、河中、南洋、澳洲、黃金洲、中亞、南雲、黑土等等,大量的土地納入了大明的疆土,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廣人稀。

大明人移民到了這些地方,就如獲新生,依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迅速的在這些地方生根發芽,紮根下來。

不僅僅自己擁有了大量的土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時也是鞏固了大明帝國對這些地方的統治,也減輕了大明本土的人地矛盾和壓力,極大的緩和了大明本土的生態壓力、人口和土地壓力。

以前的黃土高原,都已經支離破碎了,可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在哪裡艱難的生活着,連喝的水都沒有的情況下,猶如雜草一樣生存。

自己過的累,過的苦就算了,還將黃土高原的環境變的更加糟糕。

現在黃土高原的人大部分都移民出去了,移民到了肥沃的遼東、河中、黑土等地區去了,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黃土高原這裡的環境也是得到了休養生息,變的越來越好。

都說黃河清,聖人出,黃河的河水現在確實是變的越來越清了,就是因爲現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少了,環境自己慢慢的恢復起來。

眼前的海參崴,它不過是大明人移民出去的衆多地方之一。

然而看看眼前的這座小城,這裡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安寧和和諧,拿着望遠鏡都能夠明顯的看得到,這裡的人吃得飽穿得暖,一個個精氣神都相當的不錯,小孩子甚至於還在玩雪、堆雪人等等。

這些孩子一個個都非常的健康,身體強壯,不像當年雪災的時候自己所見到的場景,那個時候,別說小孩子了,縱然是大人都衣衫襤褸,大冬天的都穿的極其的單薄,冷的發紫。瘦骨嶙峋。

“哈哈,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我大明人勤勞而聰慧,以前只是限於本土的那點土地,所以才過的很苦。”

“現在我大明擁有龐大無比的國土,資源豐富,土地衆多,我大明的百姓自然而然就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

劉晉一聽,頓時就笑着說道。

說實話,這也是劉晉一直以來都覺得是最驕傲的事情。

那就是通過對外擴展,讓大明擁有了廣袤的土地,讓大明人擁有了更廣袤的生存空間,還通過對外移民的方式,也是讓大明人擁有新的搖籃。

至於說什麼新學啊,成爲內閣首輔,擁有龐大的身價等等之類的,這些在劉晉看來其實都不重要。

“是啊,我大明人都是非常的勤勞而聰慧,只要有土地,我們就可以建設出美麗的家園出來。”

弘治皇帝也是鄭重的點點頭表示了贊同。

這一次外出賺了一大圈子,建設了大明的諸多地方,海外之地也是轉了一大圈,看到了一座座嶄新的城市,領略了大明海外的富庶和繁華,見識了大明人短短二十年時間在海外打下的一片天空,建設出來的美麗家園。

弘治皇帝就知道,自己以前那是真的錯了。

一味的相信那些文官們的鬼話,什麼天子垂拱而治,以仁義道德治國、以孝治國、好戰必亡、窮兵黷武什麼的。

這些都是狗屁的東西。

不過是文官們爲了鞏固文官們的利益和統治所弄出來的東西。

這些文官們是利益集團,他們奴役着無數的大明普通人,過着人上人的生活,他們在乎的只是他們的利益。

他們口中所謂的民,值得就是士大夫階層、士紳階層,至於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能算是民,他們只是最底層的牲畜一樣的東西,是韭菜,是任他們不斷宰割的羔羊。

他們希望弘治皇帝什麼都聽他們的,這樣一來纔可以鞏固他們的利益和統治。

至於說底層老百姓的生死,艱辛,和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關係,反正土地在他們的手中,話語權又在他們的手中。

至於是對外,能夠和談就和談,和談不了就大不了讓他們搶劫一番就是了,搶夠了,自然而然也就離開了。

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因爲打仗了就會讓武將勳貴集團們崛起,搶奪他們的話語權。

這片土地,這個國家,真正需要重視的是底層百姓的生活,最不需要關心的反倒是這些士紳、地主們。

只要底層的老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大明其它什麼都好辦,其它什麼都會變的更好。

反之,只要底層的老百姓沒有什麼好日子過,那麼再操心其它的什麼事情都是揚湯止沸、飲鴆止渴,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和作用。

就好比以前出現災荒,縱然賑災的再好,百姓們能夠在這次災荒之中度過去,但是老百姓依然很艱苦,依然很難。

又來一個災荒的時候,他們依然餓殍滿地,依然烽煙四起,依然民不聊生。

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因爲老百姓沒有自己的土地,種出來的糧食要被剝削掉,老百姓的家底太薄了,風雨一吹打就日子艱難了。

再看看現在,災荒依然還是年年有,不是河南大旱就是長江發洪水,但現在老百姓怕災荒嗎?

根本就不怕災荒,家裡面有存量又有銀子,縱然是災荒之年,也可以過的瀟瀟灑灑,糧食便宜,別說一年不種地了,三年五年不種地也沒事,再說了還可以進城打工,一個月賺幾兩銀子買的糧食都夠一家人吃上幾年了。

所以現在縱然是有災荒,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人都大量的移民到各地去了,一個地方發生了災荒,人口也是有限,其它地方也是可以快速的支援過去。

現在受到災荒的奏疏,弘治皇帝是一點都不急,奏疏裡面所描寫的情況也是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是大旱、幾月無雨,百姓饑荒,餓殍滿地、烽煙四起、盜匪呼嘯山林等等,然後就是要朝廷撥款多少銀子、糧食、兵馬之類的前來賑災、平亂、剿匪什麼的。

往往一折騰就是讓人頭疼許久,有時候一旦蔓延,可能幾個省都會折騰半死,自己也是要少不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吃不好、睡不好。

現在地方官員的奏疏一般都會說大旱,幾月無雨,莊家顆粒無收,請朝廷撥一些糧食和銀子來賑災,另外請求免除今年的稅賦之類的。

至於百姓,生活該繼續的依然繼續,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波動和變化,畢竟現在種地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土地在地主士紳的手中,都沒什麼給他們種地了。

一般來說,這些地主士紳之類的都需要自己開機器來種地了,他們有錢,各種各樣的溝渠、抽水設備等等都可以買得起,縱然是顆粒無收對他們影響也不大,無非就是少收點糧食,反正糧食也賣不了幾個錢。

現在的地主士紳,很多都已經轉型去開工廠、作坊做買賣了,誰還來守着那點土地的糧食啊?

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855章,這是好事第847章,越演越烈第666章,日不落帝國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217章,頂不住了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815章,各懷鬼胎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2054章,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2201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2第515章,抵達呂宋第411章,眼睛都紅了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792章,摩托車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209章,羣臣激憤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483章,真來了第636章,新年徵稅三千萬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323章,公審大會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1425章,納稅光榮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759章,美洲東海岸的局面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431章,人頭滾滾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012章,一個都不放過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454章,大明的大腿要抱緊第580章,由東往西橫推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62章,爆倉了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1384章,萬有引力第1874章,鯨海捕鯨業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775章,獻寶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
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855章,這是好事第847章,越演越烈第666章,日不落帝國第145章,皇帝都眼紅了第217章,頂不住了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517章,炮轟馬尼拉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815章,各懷鬼胎第1189章,統一標準、朝廷運營、公私結合第2090章,歐洲的有識之士第1275章,蒸汽時代的速度第2054章,天子一怒流血千里第2201章,不同的藩國,不同的藩王2第515章,抵達呂宋第411章,眼睛都紅了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2136章,大明式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1483章,大明的冬天凜冬城篇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852章,翻身的劉癩子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877章,開眼看世界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1260章,火車,火車第1815章,雲夢糧倉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311章,水泥真乃神器也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792章,摩托車第1702章,新任香港總督第1552章,單月稅收破億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209章,羣臣激憤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1303章,爲天下女性,爲萬家孩童第483章,真來了第636章,新年徵稅三千萬第1863章,新舊學之爭第1623章,反倒是移民出去的過的更好了第1669章,大明的造船業第1953章,楚國要出大事了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323章,公審大會第139章,這一千兩花的值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69章,妥妥的暴利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1425章,納稅光榮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759章,美洲東海岸的局面第690章,抵達淞滬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745章,着急也沒用第431章,人頭滾滾第767章,足夠吃三年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594章,番薯大豐收第1258章,大明的物價第1012章,一個都不放過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454章,大明的大腿要抱緊第580章,由東往西橫推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62章,爆倉了第1779章,貪官污吏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1488章,波斯帝國的復仇第1676章,試點改制第1392章,農人苦,農人累,農人一把辛酸淚第1993章,當頭棒喝第81章,我們要好好向劉晉學習第2218章,被沖垮的農業1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616章,南洋各國使團第210章,爭論(求訂閱)第2072章,直接封侯1第1384章,萬有引力第1874章,鯨海捕鯨業第742章,佔領錫蘭島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165章,埃及運河上市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344章,劉翰林的日常第775章,獻寶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