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

成都,弘治皇帝和劉晉兩人身穿便衣,非常隨意的行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上。

不同於京津地區的繁華、喧囂、熱鬧,充滿現代化的氣息,成都的街頭就好像是20年前所看到的京城差不多。

房屋大多數都還是低矮的磚瓦房,青灰色爲主色調,很少能夠看到京津地區的那種高樓大廈,道路倒是基本上都鋪上了水泥路,只是道路上面很少能夠看到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的數量相對來說也遠不如京津地區。

再看看街道上的行人,衣着打扮遠不如京津地區的人潮流、好看,穿的基本上都是最便宜的布匹所做的衣服,顏色單一,款式老舊。

還好臉色還算紅潤,至少來說這裡的人還是能吃得飽,畢竟番薯、玉米、土豆等高產的作物早已經在這裡推廣,糧食產量大增,至少來說吃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除了吃之外,在住、衣、行這三方面相差還是很大的,和京津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發展算是嚴重的滯後了。

“成都是西南地區的重要區域。”

“這天府之國,土地肥沃,土地開闊而平坦,一直以來都是西南地區的大糧倉啊。”

“但今天看來,這成都的發展是要遠遠落後於我們大明各地的,這樣下去可不行啊。”

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憂心忡忡。

愛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最是看不得這樣的場景,大明多年來迅勐發展,各地的生活水平都直線上升,唯獨這四川,至今的變化都不算太大。

“四川天府之國,四面都被羣山環繞、阻隔,對外的往來非常的不便,尤其是開設工廠、作坊所需要的大量機器很難進來。”

“故而這四川的發展非常的滯後,即便是有了機器,這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很難運輸出去,原材料也難以運輸進來。”

“這就是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

“雲南、貴州、重慶三地也都差不多,山多、地少,交通極其的艱難,對外的往來非常不便,經濟發展滯後,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少數部族衆多,不服朝廷的教化,也不願意配合我們朝廷的方針。”

“以移民來說,本來貴州、重慶、湘西等地,最好是將大山之中的山民全部遷移出來到海外、關外等地。”

“然而朝廷在這些地方的移民工作難以開展,他們都不願意離開,無論我們說的多好,他們都不相信,更不願意離開。”

“想要發展,其實思想觀念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劉晉也是點點頭回道:“我們大明京津地區,現在一個普通工人的薪酬每月已經達到了差不多有6兩銀子的地步了,全年的收入差不多近80兩銀子。”

“兩夫妻努力工作的話,一年的收入超過160兩銀子,這個收入,以我們大明目前的物價水平來說,過上富足的生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即便是在陝西、河南、湖廣、江西等地,人均月收入也是可以達到4兩、5兩銀子的水準,一個人工作養七八口的家庭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這四川,根據去年四川徵稅的稅收以及四川的人口數量來估計,四川地區的人均月收入可能還不到2兩銀子,遠遠落後於其它各個地區。”

“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四川地區缺乏工業,依然還是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地區,人們大多數都還是從事農業生產,且不同於遼東地區、河中、黑土省等地區。”

“這裡人多地少,農民耕種的土地面積有限,故而即便是再努力,這收入也始終都無法提升上去。”

“四川想要發展起來,還是要重視工業的發展,以工業來吸納更多的人從農業之中走出來。”

“這樣一來的話,務工的收入更高,剩下的人也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自然而然就可以快速的發展起來。” wωw ★Tтka n ★¢o

“此外,四川人口衆多,朝廷應該在四川這邊進行大力的移民,將大量的人口遷移到關外、海外去,減輕這裡的人地矛盾。”

“同時也是可以將這裡多餘的勞動力用來發展海外、關外的土地,一舉多得。”

“等到這成都發展起來了,再以程度爲核心,帶動周圍雲貴渝地區的發展,吸引這些地方的人到成都這裡的務工、做事。”

“只有他們走出了大山,在城裡面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了,見識了外面的繁華之後,他們纔不會覺得大山裡面,纔會逐漸的慢慢的願意搬離出來。”

“至於大山之中,我覺得並不適合進行什麼發展規劃之類的,投資很大,收益很少,還不如想辦法將人都給遷移出來。”

劉晉將自己的觀點給說了出來。

想想後世,山區的發展都是很難的,投資再大都沒有什麼用。

因爲地理的限制,交通不便,修一條路都可以在平原地區修十條路了。

後世是因爲沒有條件,土地有限,財力有限,大明就不一樣了,要錢有錢,要土地有土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給遷移出來。

大明現在需用大量的勞動力,資本主義和工業化的發展,勞動力和市場都是最爲重要的東西。

可是偏偏現在大明的人口很少,2億多的人口分佈在廣袤的土地上,地廣人稀,勞動力很稀缺,海外的藩國和殖民地還在不斷的搶人。

這些窩在山裡面的山民、少數部族,他們就是不肯出來,管你朝廷開什麼樣的條件,我就是不出來,你又能夠怎麼樣?

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一直以來對朝廷的敵視,尤其是西南地區原先的土司制度,在土司的治理下,這些少數部族的人眼裡面只有土司根本就沒有朝廷,甚至於對朝廷是敵視的。

你根本就沒辦法在這些人的身上徵收到任何的糧食、稅收之類的,甚至於朝廷每年都還要倒貼不少的糧食、銀子進去。

第二個原因也是因爲這些山民、少數部族的人往往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不服管教,自由自在的慣了。

第三個原因是因爲對外的交流很少,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沒有交流和往來,自然而然的就不會有變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繁華,始終認爲自己大山裡面纔是最好的。

本來也沒有什麼,放在以前的話,朝廷也是懶得去管這些,只要不叛亂、鬧事就可以了,朝廷也懶得管你死活。

但是現在不行啊,大明各地都在迅勐的發展起來,這西南發展不起來的話,始終就是一個隱患和不平衡。

西南也是很重要的區域,不僅僅可以輻射東南半島,還可以往緬甸、印度洋這邊輻射過去,如果能夠發展起來的話,長江上游地區的環境也是可以變的更好,不至於像後世一般,環境破壞嚴重。

“你說的很有道理。”

“現在的四川和西南地區就好像是二十年前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銳,所以還是要堅持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執行的辦法。”

“移民和發展工業。”

弘治皇帝點點頭說道。

“陛下聖明!”

“農業有着天然的侷限性,如果僅僅只是傳統農耕方式,一個農民即便是累死了也頂天只能夠耕種十幾畝田地。”

“十幾畝田地產出的糧食根本就賣不了幾個銀子,產出非常的有限,整個社會的財富增長就會非常的緩慢。”

“而且農業是要看天吃飯的,遇到災荒之年,糧食絕收,這生活就難以爲續了。”

“唯有工業能夠大量的解決勞動力,極大的提高生產力,利用各種各樣的工具、機械提高勞作效率,這樣一來,社會的財富和產出就可以大大的增長。”

“不僅僅朝廷可以徵收到更多的稅收,老百姓也可以有更多的糧食來吃,更多的布匹來做衣服,還可以建造出更多的房屋出來居住。”

劉晉笑着回道,也不枉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啊,弘治皇帝現在也是已經清楚的知道農業的侷限性了。

搞農業是沒有什麼前途的,尤其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農業只是基本的吃飽飯,想要富裕就還是要搞工業,搞商行。

“那以你之見,這成都和西南該如何發展工業?”

弘治皇帝點點頭,隨即想了想問道。

“可以鼓勵我大明的商行、工廠前來成都這裡的辦廠、辦商行,朝廷在這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比如稅收方面,在五年內給予一定的減免。”

“另外朝廷這邊也可以持續的加大對西南、四川的投入,興修公路,也可以將鐵路往四川各地、雲南、貴州、重慶等方向修過去,以此來帶動四川和西南地區的發展。”

劉晉想了想回道。

這一套也是後世促進某些地方發展的辦法了,稅收、交通等基礎和政策上做好的了,自然而然就可以發展起來。

現在通了火車,往來方便了、快速了,想要發展起來還是可以的,不像以前,即便是不收稅也沒人來四川這裡投資,因爲機器都進不來,產品也賣不出去,成本太高了。

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849章,風波平息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481章,大買賣第2093章,歐洲圈地運動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969章,大招工第248章,海魚行第573章,真心便宜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63章,回港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279章,刷題大法第879章,意義非凡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413章,述職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761章,厚照城第857章,編戶爲伍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125章,商議第144章,京城最亮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893章,移三族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795章,吃和穿第794章,融合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538章,真是好時機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300章,建乾清宮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761章,厚照城第2156章,新學振奮第532章,淞滬第92章,望遠鏡第679章,思想控制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83章,抵達朝鮮仁川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2150章,熱氣球第98章,發工錢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820章,電氣時代似乎很快了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17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450章,雪糖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128章,爭論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478章,南洋航線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936章,世道好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831章,達伽馬
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849章,風波平息第1215章,暴殄天物第1457章,四海學子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481章,大買賣第2093章,歐洲圈地運動第490章,石見銀礦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969章,大招工第248章,海魚行第573章,真心便宜第660章,上天有點不公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317章,吃人的資本主義第163章,回港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1259章,黃土高坡第1743章,飄了的坎蘇二世第824章,全面大明化政策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279章,刷題大法第879章,意義非凡第963章,無爲而治的時代過去了(加餐)第1413章,述職第1829章,出去玩玩怎麼了?第1163章,大佬們都不淡定了第1247章,婆羅門的無奈第1761章,厚照城第857章,編戶爲伍第223章,天降祥瑞第1125章,商議第144章,京城最亮第2186章,春運時節第1003章,瘟疫國度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893章,移三族第1591章,讓人大失所望第410章,用銀子堆死他們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1795章,吃和穿第794章,融合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497章,恐怖火槍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333章,我厲害吧?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538章,真是好時機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300章,建乾清宮第1218章,大明人的地位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761章,厚照城第2156章,新學振奮第532章,淞滬第92章,望遠鏡第679章,思想控制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537章,無解的陽謀第848章,兩條路線第183章,抵達朝鮮仁川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2150章,熱氣球第98章,發工錢第1929章,急着嫁女兒的英國公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820章,電氣時代似乎很快了第1345章,誰纔是獵物?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178章,有人歡喜有人憂愁第530章,繁忙的天津第1096章,到處都是人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450章,雪糖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2189章,時代的縮影3第1034章,炮轟伊斯坦布爾第1079章,製造計算時間的機器第1471章,攻訐劉晉~第572章,激動的商人第128章,爭論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2193章,大明的皇子們第478章,南洋航線第1800章,火車和客車第1084章,睡眠的重要性第936章,世道好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978章,嶄新的樓房第831章,達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