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

他知道自己不是正人君子,他會耍手段,做人做事都有些功利。但同時他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所以纔會將響兒、葉曙和嫂子等視作真正的親人,便是一個小淳明,也被他善待。至於與他結交的人,無論是覃勤壽,還是釋善直,或者是賀知章、張旭,他是在利用他們,但同時他也在回報他們。

他知道自己是個外來者,小心翼翼地保護着自己最大的秘密,隱藏着自己的本性,但是在不經意中,他發覺,自己的本性還是曝露出來。

象他這般兩世爲人,又有過豐富經歷,哪裡會甘於寂寞?

且不說葉暢在心中琢磨着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盧杞在離開之後,爲了避免葉暢鹹魚翻身,沒少四處遊走,到處使力氣。同時,也沒少說葉暢意欲辦足球戲賽的事情,說來說去,就是宣揚他壓了葉暢一頭。

這是張揚個性的大唐盛世,不是溫良恭斂讓的後世,因此他這般言行,倒是給他拉來不少名聲。原本賀知章、張旭沒少舉薦葉暢,爲葉暢造名:少年才高,詩憂蒼生,筆開新河。而在青龍寺外兩三句話逼得元載掩面而逃,更讓葉暢在長安城中有了一定的印象。但現在,同樣年少多智的盧杞將之難倒,逼得他辦不成球賽,只有留在賀知章府上閉門苦讀之事,還是傳了出去。

於是盧杞的名聲隱約要壓過葉暢一頭了。

但對於長安這樣的城市來說,莫說葉暢、盧杞還只是三四流的人物——連詩名傳於天下的李白在此時此地亦不過是二流人物,因此,只是在文人的小圈子裡,纔會將盧杞與葉暢充當談資。在更大的圈子裡,另一件事卻引起了衆人的關注。

觀世音菩薩得道日即將到來。

六月十九乃傳說中觀世音菩薩得道日,傳聞前朝大隋之際,有毒龍在長安中禍害百姓,隱居於長安城外南五臺山的一僧人將之降伏,次年六月十九日,僧人圓寂,空中顯現異象,原是觀世音菩薩顯聖。此傳聞於長安城中流傳甚廣,因此六月十九日便被認定爲觀世音菩薩道成之日,城中寺院之中,少不得要廣迎齋客,舉辦佛事。雖然大唐隆道抑佛,但此時畢竟還不是滅佛的武宗時期,因此各家寺院的佛事法會,早就在籌備之中。

“賀公,今日觀世音菩薩道成日,我欲去青龍寺爲家兄祈福,還請賀公准許。”這日一早,葉暢便向賀知章道。

“啊……”這是正事,賀知章再有千般萬般理由,也沒有道理阻止葉暢爲兄長祈求冥福,因此他略一沉吟:“恰好老朽也無事可做,便陪你走這一遭。”

葉暢有些尷尬:“賀公,家兄福薄,卻當不得賀公如此。”

“放心,老朽只是逛逛寺廟罷了。”賀知章捋須笑道。

葉暢無奈,只能應允。賀知章還請了一些客人,包括張旭、顏真卿等,又讓人備了酒,顯然,這次法事結束之後,又將是一場酩酊大醉。

青龍寺在長安城乃是一個有名的地方,它原本就是觀音寺,因此佛事最盛。衆人來時,便發覺青龍寺周圍人潮涌動,也不知有多少。

“當真熱鬧,今年來此參拜禮佛的人,比起往年都多啊。”一見此情形,賀知章便有些快活,他人老了,便是喜歡熱鬧:“三十年前,景雲年間,青龍寺名還爲觀音寺——你們可知這寺名由來否?”

“還請賀公爲我等釋惑。”有人便笑着道。

“此寺原爲前朝靈感寺,龍朔二年時,城陽公主病重,蘇州僧法朗來此,爲公主誦《觀音經》祈福而得愈,於是此寺便更名爲觀音寺。”賀知章最崇信道教,但對這釋家典故也是信手拈來:“自斯之後,此寺便香火旺盛,不過往年都沒有今年熱鬧。”

“聽聞是青龍寺僧有大佛事,要讓僧俗同樂、貴賤共賞。”有人插嘴道。

“大佛事?何種大佛事?”賀知章奇道。

“嗯,說起觀世音菩薩……賀公,有一事我不解,爲何不避太宗皇帝的諱?”葉暢這時卻插嘴,打爲敢賀知章的詢問。

他纔不希望賀知章去打破砂鍋紋到底呢。

“太宗皇帝的諱……”這個問題讓賀知章微一愣,然後思忖了好一會兒:“我記得太宗皇帝只諱二字相連,單獨一字,無須避諱。”

觀音原稱觀世音,後來改爲觀音,很多人都以爲是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事實上李世民對此很大度,他只要求民間避“世民”二字連讀,單獨一個“世”或“民”字,在他活着的時候並未避諱。此事年代已經有些遠了,葉暢把話題扯到太宗時去,賀知章便忘記問青龍寺僧大佛事的事情了。

他們到青龍寺禮佛,一通儀式完畢之後,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他們雖是避開了正午過來,但天氣依然甚熱,因此衆人都是大汗淋漓。賀知章年邁倒是不覺,可葉暢、顏真卿等人就有些受不了。衆人商議了一下,便在寺中樹蔭處乘涼,以消暑避夏。

青龍寺所在的位置,乃是樂遊原,在長安城中,算是比較偏遠的地段,但因爲靠着延興門,所以寺前來往的人流很多,到寺裡來禮拜的也是不少。衆人小坐片刻,便見有人尋了過來,葉暢凝神一看,正是李霅等人。

這一次李霅身邊跟着的文人儒士更多,不少人手中都拿着摺扇,一步三搖,正是本科及第者。葉暢看到他們手中的摺扇,便忍不住微笑:這些人手中的摺扇大多都是覃勤壽所贈,但他們如今都是長安城中的名人,現在出來,可都是活廣告!

廣告效果越好,摺扇賣出得越多,覃勤壽手中的資本也就越多,到時自己有需要的話,尋他借上三五百貫,應該不會太爲難他。

想到這,他手中“叭”的一聲響,將自己手裡的摺扇也打開。

他看着李霅一行笑,李霅一行當中有人卻在咬牙切齒。

正是元載。

上回被葉暢一句話弄得狼狽而歸後,元載很是收斂了幾天,但後來盧杞難住葉暢,讓葉暢想辦的足球賽辦不成,這讓元載覺得極是解氣。因此,他今日便又靦顏跟來,便是想看看葉暢垂頭喪氣的模樣。

他如今還是白身,手中也拿了柄摺扇,但周圍進士的摺扇看上去明顯高檔次些,他手中拿的則只是普通的貨色。偏偏此時,葉暢手中拿的乃是覃勤壽特意爲他所制,上面詩畫都出自名家手筆,其中字乾脆就是張旭所題。元載爲人好奢,最是見不得別人有好東西,因此見了之後,眼睛頓時鼓起。

而葉暢搖扇輕笑,也被他當成是在嘲笑他。

“咦,這不是修武葉暢麼,你不過一介白身,祖宗三代,亦沒有一個官身,竟然也敢拿着右軍扇?”元載搶先一步開口,今日他除了來看葉暢的熱鬧,還有一個目的,便是挽回自己的聲譽,自然不能將痛打落水狗的機會留給他人。

葉暢起初並沒有注意到他,現在才發覺,這廝也混在人羣當中。聽得他語中帶刺,葉暢也傲然不禮:“我祖宗三代雖然無一人官身,但上溯至初,乃帝顓頊苗裔,楚左司馬之後,葉公爲姓氏之始——不知元載你祖何姓,父何姓,自己又何姓?”

此語一出,不知道的人莫明其妙,覺得葉暢有些無禮取鬧,知道的人卻忍不住掩嘴葫蘆,看着元載的神情也不同,幾個與他站得近的,都忙不迭站得遠了些,似乎生怕從元載身上傳來什麼晦氣一般。

元載的臉色,已經和盧杞的靛藍臉沒有什麼兩樣了。

他心中懊惱,自己爲何一時嘴快,提及葉暢的祖宗——他不但不該提,便是別人提了,他也應該想法子岔開話題。原因很簡單,元載的父親原是姓景,爲曹王明妃元氏在扶風郡主持田租,於是冒姓爲元!

雖然憑着曹王的關係,元載的父親還當上了員外官,但終究是改姓棄宗之人,他說葉暢,實際上是自取其辱!

讓元載想不明白的是,他家中之事,甚爲隱密,葉暢又是如何得知的?

元載有些毛骨悚然,他突然發覺,自己的一些情形,似乎完全在葉暢的掌握之中。他所學爲道家,他的家庭出身,乃至他內心的想法念頭。

周圍傳來竊竊私語之聲,元載明白,那是知情人在傳播他父親改姓易宗之事,此事很快也會擴散出去,那個時候,他元載就得想法子向質詢之人解釋,他的父親爲何會改姓易宗了。

他縮回人羣之中,而跟在李霅身邊的人這時沒有哪個出來再質詢葉暢的摺扇了。在他們心目中,葉暢綿裡藏針的性子是座實了的,誰吃飽了撐的,纔再去招惹他。

自然也有吃飽了撐的,比如說盧杞。可盧杞此時佔了上風,要看的是葉暢的笑話,而不是自己來當笑話。

佛事活動甚爲熱鬧,小憩片刻之後,賀知章興致勃勃四處觀望,少不得帶着身邊的這些士子儒生吟詩作詞。葉暢卻一直沉默,始終未發一語,盧杞暗暗觀察他,覺得他的沉默似乎別有深意。

元載也不精擅詩,但好歹還是吟了一首,待衆人登上青龍寺佛塔之上,眺望着遠處長安城西牆,一輪紅日掛在城牆之上時,元載覺得,自己的最後機會到了。

“葉暢,聽聞你曾有二詩,一首是詠竹,另一首是題風陵渡?”他在衆人當中揚聲開口,衆人知道又有熱鬧可看,一個個安靜下來。

葉暢歪頭看了元載一眼,目光中有些異樣。

盧杞注意到這異樣,心中很是好奇:爲何葉暢目光中竟然帶着幾分憐憫之意?

元載見葉暢不語,便哂然一笑:“可見,葉暢你不是不會作詩,但今日這羣賢雅集,登高納涼,你卻不提一字,莫非如江郎一般,才筆爲人所收,故此不發一語?”

若只是說到這,還只是諷刺,但元載緊接着又道:“亦或者葉暢你根本毫無文采,那兩首詩原是抄襲剽竊而來?”

衆人都是精神一振:**來了!

在方纔被葉暢綿裡藏針刺了一下之後,元載此次捲土重來,想必定是有所準備,此時發難,若葉暢作詩,他便挑動諸人給他的詩惡評,若是葉暢不作,便栽定了此前抄襲剽竊之名!

元載分析過此前流傳的兩首“葉暢之詩”,覺得就算那兩首爲其所作,葉暢只是立意巧妙,實際上詩才並不高,因此他纔敢於發動這次攻擊——他身邊諸人中,可頗有幾位尖酸刻薄的毒舌。

“那兩詩確實是某抄來,當初某就說了,夢中所得,信手抄來罷了。某一介俗人,哪裡懂什麼詩?”葉暢平靜地迴應道。

“哈哈,果然是抄來,只不過葉暢你抄詩時,只記得抄詩句,卻忘了抄詩作者了啊!”元載哂笑道:“莫非你抄時還有挑選?還有,說什麼夢中抄詩,爲何你夢中沒有再多抄幾詩,此時便可以用了!”

葉暢也笑了:“誰說我夢中未能多抄幾首?”

“哦?那你爲何不說出?”

“說出之後,只怕掃大夥的興致。”

“呵呵,你放心,你抄來的詩再差,大夥只會興致更高。”元載更是高興。

哪怕能座實葉暢的詩是從“夢中”抄來的,現在籠罩在葉暢頭上的光環也會淡去不少,賀知章、張旭等人不會如此推崇他。元載現在想的不再是給自己邀名,而是要破壞葉暢的名聲:你既令我失了名聲,那麼就休怪我也壞了你的名頭。

葉暢又看了他一眼,然後開口了。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衆人愕然,這一首七言絕句,雖然不算驚才絕豔,可是也算中規中矩,至少比起他們方纔吟誦的要好吧。

不等衆人停下,葉暢又道:“清時有昧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衆人再度愕然,這一首比方纔一首又佳上一些,特別是閒愛孤雲靜愛僧之句,在此鬧中取靜之時,當真讓人有出塵之念!

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95章 貴人當妨坐垂堂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293章 守株猶可得狡兔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130章 劫波渡罷喜相逢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29章 初雪受罰(上)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290章 主客易位有誰知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277章 衆汪說龜麗弓輔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誇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367章 鼠輩何敢呲龍虎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
第50章 宮中有缺汝來否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61章 鯉魚堪膾且還鄉第68章 細軟地契替汝藏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74章 一及利字皆紛攘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95章 貴人當妨坐垂堂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兇橫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172章 欲與皇甫不戴天第111章 借取君王金錯刀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293章 守株猶可得狡兔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130章 劫波渡罷喜相逢第54章 一箭雙鳥驚天案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29章 初雪受罰(上)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第26章 半夢半醒(上)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320章 從來榜下捉佳婿第347章 開中實邊安疆策第317章 病虎遺言託心腹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4章 長安酒肆(上)第500 心腹之內起隱患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115章 士女大和會市賽第290章 主客易位有誰知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277章 衆汪說龜麗弓輔第237章 方自袖手風波定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誇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432章 遼東秋風滌塵土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498章 羣議洶洶戮野狼第367章 鼠輩何敢呲龍虎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472章 言之不預禁菸火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371章 關山萬里赴戎機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361章 捷報頻飛喜訊傳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414章 唐律疏議藏毒方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