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

“當真熱鬧”

守在勤政務本樓前的小太監低低嘟囔了一聲。

李隆基這幾年,已經很少這樣召開大朝會了,今日這般,滿朝文武將勤政務本樓擠得滿滿當當的情形,自小太監入宮起,就很少見到。

“自然熱鬧,大夥都是來看熱鬧的……”有人壓低聲音道。

“好端端的,怎麼鬧成這模樣。”

“還不是王準死鬧的,王大夫掌控着御史臺,雖然元公路和他唱反調,卻也擋不住他用言官攻訐葉暢。只是誰都不曾想到,葉暢明面上不曾爲自己自辯,實際上卻弄出了《民報》來……這下好,沸沸揚揚,天下皆知……”

“你瞧了這一期的《民報》?”

“自然是瞧了的,裡邊的東西,甚是有趣。”

“少吹了,你又不識字。”

“可不是有人讀報麼?”

他們在勤政務本樓外小聲嘀咕,勤政務本樓裡卻已經吵成了一團,不過爭執的內容,早就從葉暢究竟是不是殺害王準的幕後元兇,轉移到《民報》是如孔子般採風,還是如球社的球報一般純屬商人行爲。

這些年,大唐的足球戲發展甚快,商人們不但自發地組織球社,發佈廣告,而且還出現了賭球之事。既有賭球,便少不得球報,那種長條的紙印出來的粗糙貨兒,介紹各球隊球員情形、戰績勝負。活字印刷如今已不是秘密,甚至連油墨都有人弄出來了,若不是葉暢的印書局名字早就打響,在競爭上已經不居優勢了。

這種變化讓葉暢偶爾也會驚歎,休要小瞧了古人。

葉暢沒有出聲,如今在朝堂上,象這種爭執,已經用不着他自己親自出馬了。元公路自然是他的急先鋒,身爲御史中丞,元公路完全可以在這等情形上發揮作用,不僅如此,這些年的經營,讓他在朝中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班底。

更重要的是,那些文人出身的朝臣,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民報》。

沒有人會嫌自己的權力太大,稍有些頭腦的人,都能意識到,這新生事物,意味着他們這些能寫文章之人,可以、繞過御史臺,直接掌握輿論清議。

“王大夫只說一個禁字,臣便想起,當初桀以巫人禁民之言,致使百姓道路以目,而後夏因之亡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王此身既爲御史大夫,原該廣開言路,卻只因私怨,欲行此視聖人如桀紂之事,已經不適合再擔任御史大夫了”一個不過六品的小臣在殿前慷慨激昂,聲嘶力竭地喊道:“御史臺中有惡虎食人,有大老虎請聖人誅之國賊,以正視聽”

比起當官,這些文章之臣當然不是王之輩的對手,但比起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哪怕王掌握着御史臺,卻也被一波又一波的聲浪給逼得難以出聲。

李隆基當真是厭煩透了。

他不傻,故此王與葉暢恩怨背後的種種勾當,他都一清二楚,只是誰都想着將事情攪大來,卻讓他無法維持一個和諧盛世的表面。

權力還沒有從自己手裡失去呢,他們就如此讓人不省心

越想,李隆基心中就越是生氣,至於報紙的出現,究竟意味着什麼,他都懶得去細想了。那報紙他也看了,不是市井怪譚,就是詩詞歌賦,即使是王準遭殺的事件,也遮頭去尾,只說是王某,他並不覺得,這有何不好。

他正沉着臉,想要尋找一個方法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就在這時,卻聽得外頭武士稟報:“陛下,安西急報”

“嗯?”李隆基精神一振,原本他是不喜歡處理這些繁冗的雜事的,但現在,倒希望安西那邊傳來的消息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至少可以將如今朝廷上的種種爭端暫時掩蓋下去。

“速傳上殿。”他下令道。

不一會兒,一個軍將氣喘吁吁進來,才入大門,便跪倒在地:“陛下,石國無臣禮,高大使奉命破之,然其王子,逃至諸胡,引大食、犬戎來攻,高大使已發葛羅祿、拔汗那諸國蕃兵,與北庭都護王正見兵分兩路,前往迎擊”

李隆基雖然巴不得安西出點事情,好分散朝臣的注意力,但聽得這個消息,還是禁不住心中一凜。

葉暢反覆的警告,又一一浮現在眼前。

安西那邊的大戰,將會在蔥嶺之外,不類於中原附近,甚至與河西、劍南都不同,那裡困擾大唐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補給,兵員的補給、物資的補給、軍械的補給,這些都要經過數千裡乃至一萬二千里之遙,才能送到目的地。

“黑衣大食與犬戎攜手了?”他追問道。

“確實攜手,大食自西,犬戎自南,夾擊安西。蔥嶺胡人稱大食有兵力八萬,又有河中叛胡諸部合軍二十萬,共二十八萬。故此高大使請朝廷速發援軍,軍報在此”

原本這種事情,要先經過宰相,纔會到李隆基手中,到是現在李林甫致仕,陳希烈尚未能全盤接手,楊釗也只是虎視眈眈,恰恰又逢大朝會,事情直接到了李隆基手裡。

一聽得二十八萬黑衣大食及諸胡聯軍,李隆基頓時覺得頭畔嗡嗡作響,不過他久經風雨,面上倒是未改顏色:“犬戎兵力如何?”

“犬戎號稱十萬,自大小勃律,入鉢和州,欲於此越蔥嶺,入于闐。”

大食與犬戎聯軍,便有三十八萬之衆,即使是號稱,多有虛虧,但數量也應當在二十五萬左右而大唐如今全國常備兵馬,不過四十九萬,安西、北庭二節度,兵馬總和也只有四萬四千人,加上葛羅祿、拔汗那兩個屬國,兵力也不過十萬

李隆基只覺得自己有額頭有些痛了。

這個時候,他突然懷念起李林甫來。若是李林甫在,這等事情,哪裡需要他來勞神煩心

“衆卿以爲如何?”他看向衆人,首先看的,是如今獨相的陳希烈。

陳希烈皺着眉,斷然道:“國之大事,在戎在祀,與其相反,其餘之事不過是微末。聖人當選調智勇之士,抽取精銳之卒,支援高仙芝”

“士從何來,卒從何來?”李隆基追問道。

陳希烈正想說,突然間心中一凜,到嘴的話又縮了回去。

他本來想乘着這個機會,展示自己處理危機的能力,好光明正大地接過李林甫的權勢,可突然間,他想到一件事情。

葉暢此前被召回京城……莫非是天子早就料到會有此事,故此做好的準備

此前葉暢在遼東、雲南,做得都非常出色,無論軍略還是政略,可謂大唐當世無雙。但正是因爲他做得太漂亮了,遼東、雲南,如今都有些唯其命是從,朝廷的命令雖然也通暢,可是遼東與雲南的利益,卻幾乎全部被他獨佔,別的權貴豪門,只能從他指縫間撿些便宜。

人心總是不足,眼見遼東局勢已經穩定下來,在那邊無論是墾荒還是經商,都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京中權貴,哪有不想將葉暢挪上一挪的

陳希烈此人,缺乏果決與勇氣,患得患失之間,便沒有接口。李隆基不可能一直在等他的反應,見他不說,便跳過幾人,直接看着楊釗。

楊釗出班道:“臣也以爲,陳相所言極是,當選拔名將,抽調勁卒,去援安西。”

“將何來,卒何來?”李隆基有些厭煩地道。

葉暢在旁邊看到這一幕,嘴角上彎,露出微微的笑容。

還真是迫不及待啊,不過李隆基與楊釗的演技都很不錯,李隆基不愧是梨園祖師,而楊釗也果然大有長進。

勤政務本樓裡,只怕一大半人都知道將從何而來,兵從何而來。

楊釗不緊不慢地道:“我大唐良將無數,但多在外鎮守,如今在京中的,數量卻是不多。須得選一位有邊事經驗,屢立軍功,內可撫軍,外可懾敵之人。而且安西距離長安道路長遠,最遠處足足一萬二千里,長安補給,難免有耽擱,故此所選之人,還須善於經濟,能夠爲大唐經營邊疆。以臣所見,此人非葉暢莫屬。”

衆人的目光刷的一下,都向葉暢望來。

陳希烈看到葉暢臉色不變,心裡暗暗嘆了口氣。王當初的建議沒錯,若他們能拉住葉暢,那麼對楊釗就能佔據優勢,畢竟葉暢手中擁有兵權。但可惜,王那個死鬼兒子壞了大事,如今王與葉暢反目,自己爲了能夠鞏固同王的聯盟,就不好留葉暢在長安了。

他沒有反對,其餘人也都不反對,甚至連原本一意要追究葉暢責任的王,都沒有反對。

可是葉暢卻默不作聲,沒有任何反應。

楊釗心中有些着急,他是知道,葉暢對於當官其實並沒有太大興趣,若真逼急了,葉暢辭官不做,或者裝病不出,不能將葉暢趕出長安,留這樣一個禍害在,他如何睡得着覺?

“葉暢,你以爲如何?”李隆基見葉暢不出聲,勉強開口道。

“楊釗話似乎還沒說完,臣不知如何說起。”葉暢道。

“呃……”李隆基看了楊釗一眼,楊釗白皙的臉漲成了豬肝色。

楊釗要表達的意思已經完了,爲何葉暢還要說他沒說完?

“臣話說完了。”楊釗吸了口氣,讓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道。

“不可能,你方纔不是說要選將調卒麼,放着離安西、北庭更近的哥叔翰、安思順、李獻忠,皆爲悍將,你不舉薦,卻舉薦我這遠在長安之人。舉薦我便舉薦,可是聖人問你兵何來,你爲何不說,莫非要我葉暢單人匹馬,殺入大食犬戎聯軍之中?”

葉暢話語中帶着一股怨氣,所有人都聽得出來,不過沒有怨氣纔怪,若說遼東是他自己願意去的,雲南便已經是楊釗坑他,拉他下水,如今安西有事,又是想將他從初見成效的雲南調走,其用心之惡,受得了之人必爲聖人。

李隆基在御座之上便微微笑了起來:還以爲葉暢這廝大奸近忠大僞近聖,現在看來,他原來也是有怨氣的,先是打斷王準的腿,如今又當朝讓楊釗下不了臺……是人就好,總好控制。

“楊卿,葉卿所言有理,你說兵自何而來?”

楊釗臉色更紫了,他一心就是算計着如何折騰葉暢,哪裡考慮到這個細節。調兵可不是借小事,不僅僅要擔憂調走兵馬之後,會不會導致胡人乘隙而入,還要考慮所調兵將,是否能聽從指揮。

真讓他說調哪邊的兵,萬一出了什麼事情,葉暢便可以說了,是他硬要將這些不聽調遣的兵硬塞給自己。

李隆基見楊釗吶吶不言,心中便有些不喜。

不過事情總不能一直僵在這裡,將葉暢打發到安西去,避免他在一地軍中經營太久,這是李隆基的暨定策略。與其餘那些胡人充任的邊將不同,李隆基覺得,葉暢對他的威脅更大一些,關鍵在於,胡人還需要靠朝廷中樞的錢糧來支撐局面,而葉暢每到一地,只需要兩三年時間,對朝廷中樞的物資供應,就不那麼依賴。

“葉卿,朕也覺得,若有誰能解朝廷燃眉之急,非卿莫屬。”李隆基帶着笑道:“卿這七年間,一直在爲朕分憂,朕都銘記在心啊。”

“人力有窮時……”

“卿一向都不會讓朕失望,你說吧,你需要調哪兒的兵馬?”

大臣當中有人險些沒憋住要笑出來,李隆基這分明是急着打發走葉暢這個攪事精啊。

葉暢沉吟了一會兒,然後道:“他處兵馬太遠,便是調動,一時之間,也未必得及,以臣之意,請以朔方、河西、隴右各抽兵馬,聚於西州,我只要兵,不要大將。以高適爲劍南節度副使、兵馬使,使督諸蠻自鐵橋城攻犬戎,使安思順、哥叔翰自石城堡佯攻犬戎。”

“遣使者,攜僧侶,自雲南入天竺,窺察大食在天竺之虛實,若可聯絡天竺諸國,夾擊大食爲上。遣使者,曉喻突騎施諸部,安穩北庭……”

葉暢在衆臣當中侃侃而談,或軍事或外交,或近謀或遠略,衆人聽得他將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便知道他絕非對此毫無準備。說到末了,葉暢揚起臉,看着李隆基:“臣去安西,並無不可,只是臣與高仙芝,孰正孰副,還請聖人在此有所定奪”

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385章 休令蕭牆存僥倖第12章 盜帥韓香(下)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391章 黎明初照怛羅斯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228章 內憂隱伏外患起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183章 失意門庭羅傻雀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480章 逆賊軍心已動搖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83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49章 先生清貴勿言俗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367章 鼠輩何敢呲龍虎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8章 聖神皇帝(下)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
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310章 計謀有陰亦有陽第86章 噓寒送暖我所願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301章 弦翻霹靂弩作雷第385章 休令蕭牆存僥倖第12章 盜帥韓香(下)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269章 陽虎爲寇遇孔丘第391章 黎明初照怛羅斯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4章 長安酒肆(下)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13章 推測身份(上)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488章 至此天命似已搖第27章 皇公子瑁(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415章 亂賊逆謀驚天起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9章 父女之間(上)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療傷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228章 內憂隱伏外患起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183章 失意門庭羅傻雀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482章 兵強馬壯可爲皇第480章 逆賊軍心已動搖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157章 俗禮豈能拘我輩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247章 班超投筆庸吏譏第383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49章 先生清貴勿言俗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第367章 鼠輩何敢呲龍虎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8章 聖神皇帝(下)第510章 欲與奸邪同生死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112章 雷霆未起怒已消第29章 初雪受罰(下)第67章 據聞大牢正清涼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493章 大勢蕩蕩順者昌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100章 座中孰人爲今亮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63章 野外新廟舊仇敵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