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

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

二月下旬,淮河之上,蔡州、光州、順昌府三地交界處的汝水口偏東,一支規模不大不小的船隊正逆流緩緩向上,而河水兩側,正值樹綠花紅,數萬軍隊或騎或步,也正迤邐夾河向西而行。

當此之時,北岸河堤上,出來巡視軍紀的御史中丞張浚張德遠正與幾位下屬的監察御史、最近來投的閒官,乃至於幾名白身文士,走馬閒談。

“順昌府本名潁州,再加上西面的蔡州,雖屬京西,但自古以來皆是淮西腹心之地,幾乎爲淮西代稱,韓太尉以淮西制置使居此,倒也是名副其實。”爲首張浚隨口一言,便旋即閉口,儼然是自重身份,想聽他人議論。

只能說,張德遠雖只三旬年紀,可經過靖康之亂的打磨,以及這一年的波折,坐穩了河中趙官家頭號心腹之名後,隱隱已經有了幾分上位者氣度。

“憲臺所言甚是。”有監察御史情知這位頭頂上的憲臺在八公山時與韓太尉化敵爲友,近來越走越近,隱隱有同盟之態,再加上最近兩個顯赫的殿中侍御史正在空缺,卻是趕緊湊趣。“而淮東、淮西,看似淮東轄地更重,但淮西卻更近行在,官家寧可讓韓張二位調換防區,也要韓太尉來此置於身前,專用他來清理淮西、京西、荊襄,以圖開闢南陽迴旋之地,可見寵渥。”

張浚微微捻鬚頷首。

“寵渥一語何其不堪?”就在這時,跟在後面的一名中年人忽然駐馬,並當衆呵斥。“韓太尉國家名將,官家以他爲淮西事乃是爲日後大局着慮,豈是因親疏而肆意爲此任命?!”

衆人回頭看去,只見此人年約三旬,但眉目不凡,雖是文臣打扮,卻又馬上掛有長槍大弓,且腰袖皆以最近流行的牛皮帶束口,卻又有些不倫不類。

那監察御史當着頂頭上司面被呵斥,自然不滿,但正因爲頂頭上司在側,卻也不好發作,只能當即忍聲詢問:“足下是何人,哪一年的進士,正當何差遣?”

“建州劉子羽,並非哪科進士,現爲朝散大夫而已,並無差遣。”此人聞言倒也不懼,直接昂然相對。

而這監察御史稍微一想,便曉得對方根底……不是進士,還能在三十歲做到朝散大夫這個五品的文官散官,必然是恩蔭出身,而並無差遣,又必然是靖康亂後一直沒跟上來,此時才尋到行在的那撥人……於是不由稍起底氣,冷笑相對:

“原來是聞得行在安穩,纔來尋官做的劉衙內,在下還以爲是哪位俊才呢?”

“靖康國難,先父懸樑自盡,以身殉國,我爲長子,自當扶柩歸鄉,又因國仇家恨,與金人不共戴天,復匆匆至此,如何變成了求安穩之人?”這劉子羽也一時變色。“且我等就事論事,說的是官家爲何安頓韓太尉於淮西,如何便要以恩蔭出身來攻訐私人?國勢危難,朝中御史如今反而都是這等貨色嗎?!”

這話基本上是一鍋端了,偏偏言語中又透露出來人家親父剛剛赴國難不久,必是當世知名之人,於是連張浚也不好裝聾作啞,便主動拱手相對:“敢聞足下高論!”

“不敢勞憲臺垂問。”那劉子羽似乎也不是什麼大齡憤青,面對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御史中丞,倒是即刻拱手回禮,順着臺階下了。“須知,韓太尉任命之奧妙,其實根本還在南陽二字之上……”

張浚想起最近幾次御前議論,心中微動,不禁在馬上向前微微傾身:“還請足下詳解。”

“此事簡單。”勒馬停在河堤上的劉子羽也微微肅容。“憲臺想想便知道了。官家爲總攬全局,決心駐蹕南陽,這本無錯,因爲欲復天下,必同得關西強兵和東南財賦方可爲。但如今戰事未定,以軍事計,以南陽爲陪都將來須有兩個大大的疑難之處,一個是財,具體來說,乃是如何確保東南、巴蜀財貨聚集於荊襄,以養大軍,對此,官家以李公相之重,扶太后、皇嗣於揚州,已經是一步妙棋,而在下也實在不是財務上的幹才,便不多說了……而另一個,卻是如何守!”

張浚眼皮一跳。

“須知,南陽素稱盆地,一面四通八達,一面隱隱四面環山,皆可據守。但其實,在南陽東北側,卻有一個巨大的缺口,經潁昌府(後世郾城、漯河、許昌一帶)直通中原,經此平地通道,大軍往來,騎兵飛馳,絲毫不滯!”劉子羽繼續平靜言道。“爲此,官家除在北面以宗留守、張龍圖、張太尉三位設置防區,連成一線,以作前頭重用之外,復又以韓太尉爲腰膽,立足淮西,以臨此口,便是爲防萬一之時,復將韓太尉作爲最後倚仗,或倚之據敵,或借之成關門打狗之勢!與這份處置相比,諸如清理南陽周邊,開闢迴旋之地,反而顯得無足輕重了!”

衆人聽完,或是捻鬚頷首,或是不以爲然,只是去看爲首的張憲臺。

然而張浚剛要說話,卻見河中大船忽然往南岸靠攏過去,然後又有幾名內侍與班直乘小船往北岸逼近,見到御史中丞在此,更是遙遙招手。

張德遠情知官家有事召喚,便也不再多言,反而翻身下馬,直接從身後馬屁股上的揹包裡取來一個小本本,又從中拈起一小塊上好炭塊,便在馬鞍上攤開,一面俯身記錄,一面再做詢問:“劉子羽、建州人,敢問足下取何字?年齡?還有尊父姓名?”

“字彥修,年三十二,先父乃前資政殿大學士劉諱韐!”

趴在那裡的張浚愕然擡頭:“足下竟是劉仲偃長子?!”

劉子羽剛要再說,那邊河中內侍小舟已近,而張憲臺也匆匆收起自己的小本本,揹着揹包往下去了,臨到河前,方纔匆匆回頭招呼:“彥修兄大才,又是忠良之後,還請稍安勿躁,待有機會,我自會薦足下於御前!必然與足下一個能施展才能的好差遣!”

言罷,不等劉子羽反應過來,張浚便兀自揹着包登船往對岸尋趙官家去了。

張浚既走,又知道劉子羽是個有根基的人物,所以一羣人面面相覷,乾脆一鬨而散,只是臨走前不免扔下諸如什麼‘資政殿大學士之後也來找憲臺的門路’、‘居然是此人上了憲臺今日的升官本’之類的荒唐言語罷了。

且不提這些行在外圍紛擾了,這日下午,趙官家忽然停住那艘大船,就在淮河南岸光州境內,召開了一次臨時的御前會議,不過這次在野地裡帷帳中舉行的會議,氣氛明顯不再有之前的喜氣與平和。

原因嘛,其實很簡單,剛剛劉子羽口中所謂‘無足輕重’之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好教諸位知道,前方丁進有異動。”

率先說話介紹問題的乃是樞相汪伯彥,此人從定下陪都爲南陽之後,日漸活躍,早就沒了之前的小心翼翼,而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此時明明是在介紹疑難之事,卻總讓人覺得他面上頗有神采,彷彿在說什麼喜事一般。“之前官家一入光州,樞密院便承旨召此人來御前,但此人猶猶豫豫,竟不敢輕易前來,最後官家發明旨,他方動身,卻居然帶着三萬之衆來見駕,此時正在前方四十里的朱皋鎮駐紮,似有反客爲主之態。”

“丁進本不可信。”

衆人聽完,自然是宰相率先開口,而大概也是因爲李綱不用來的緣故,呂好問呂相公似乎也頗多了幾分精神。“他本是趁亂而起的盜賊,戰前匆匆被逼降,有此舉止不足爲怪。”

“不錯。”第三位相公許景衡也趁勢開口。“若沒記錯,此獠本該駐紮朱皋鎮,此時受召喚纔來,儼然是之前便擅自退卻,可見武人之間不是皆如張俊、韓世忠的,岳飛、張榮之流更是罕見……”

三位宰相說着一些開場的廢話,尚揹着揹包的御史中丞張浚卻忍不住眯眼去看端坐不動的趙官家,然後不禁心中一突……原來,此時坐在一處落英繽紛的桃花樹下的趙官家一動不動,而且表情從容,若非一身大紅袍子,簡直就是什麼修仙的道人一般,似乎對一切都置若罔聞。

然而,善於察言觀色的張憲臺如何不懂,官家這是在等人說出真正有用的話語——趙官家要的是如何處置丁進,而非是丁進本該如何!

不過,張憲臺卻更加明白,這一次卻是官家老毛病發作,沒聽懂大家的話,因爲兩位東府相公言語中已經明確表達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而此時,正該是自己出來幫官家稍作解釋的時候。

可是話說回來,張德遠剛要說話,卻又忍不住去看一旁毫無動靜的小林學士,跟這位城府極深的玉堂學士相處久了以後,他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冒進……

當然了,人性難改,更重要的是張憲臺情知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都來自何人,所以終究不敢怠慢,在他猶疑的同時,就已經邁出腳步出列相詢了:

“敢問兩位相公,兩位可是覺得丁進區區賊寇出身的武人,不必過於計較這些,但能招撫安置,留有用處便可?所以不必用強?”

趙官家終於微微動容,儼然是醒悟了過來。

“我非是覺得此人無罪,而是講若能以朝堂恩威稍作控制,那何必非要在他身上鬧出事端來呢?”許景衡儼然還沒明白這位御史中丞爲何說出這種廢話,但呂好問這些日子久在趙官家身前,卻是陡然醒悟,便不由對張浚,也是對一側趙官家正色解釋起來。“官家,臣以爲丁進可稍作優容,略加賞賜,讓其退軍便可……理由有三。”

“說來。”趙玖若有所思之餘終於開口。

“其一,此時行在要務在於速至南陽定人心,萬事皆可等立足南陽後再做計較,不宜在路上捲入是非,耽擱時間。”

“有道理。”趙玖緩緩點頭。

“其二,丁進畢竟還有三萬兵馬,比行在兵馬加起來還略多,何況我軍分在兩岸,強兵更是皆在北岸。故此,行在便是要強行處置,也未必能成。而且便是能成,一旦處置不好,三萬潰兵散入光州,也會荼毒百姓。”

“也有道理。”趙玖繼續若有所思。

“其三,淮西、京西、荊襄,靖康之後,南陽周邊,如丁進這般所謂趁勢而起的盜匪、義軍、流寇、豪強、潰兵,以及招安後不穩者,多之又多,今日處置丁進,卻不知道後面滿地盜匪又該如何招安?關鍵是,此時便下厲手,擁朝廷精兵而據襄陽的範瓊屆時又該如何應對?”

“呂相公所言,確實極有道理。”趙官家第三度頷首。

“所以,臣請派一使者往朱皋鎮,稍作賞賜,以寬其心,讓他暫時退兵讓開道路便是。”呂好問眼見着官家連連表示贊同,便放下心來重申一遍自己的意見。“待過了丁進防區,到了定城,匯合了宇文樞密及劉正彥、苗傅、劉晏諸將,何妨再做下一步打算。”

“許、汪兩位相公也是如此看嗎?”趙官家繼續頷首,復又看向其餘二人。

許景衡、汪伯彥對視一眼,也都覺得無妨,卻是俯首稱是。

趙官家依舊點頭,卻並不下令,而是直接看向了張浚。

張憲臺心中一動,便準備反駁。

然而,趙官家只是從張浚、小林學士二人身上一掃而已,便頭也不回對身側楊沂中脫口而出:“讓韓世忠、王德進來。”

須臾片刻,韓、王二人居然便在一衆行在文臣的愕然之中直接出現在這棵桃花樹下,儼然是之前便受了召喚,相侯在附近。

“丁進的事本是你們派探馬查來的,就不多說了。”趙玖輕鬆免去二人禮節。“而剛剛諸位相公說起此事,卻論及了三個疑難之處,我且一個個問你們……若讓你們去平定丁進,能速速了結,不至於遷延日久嗎?”

韓世忠、王德俱爲當時猛將,皆昂首聽命,但聞得此問,差距還是立即顯現出來了,王德一時猶疑,儼然沒有計劃和成算,但韓世忠卻是乾脆拱手應聲:“官家且放心,少則三日,多則五日,臣便可了結此事!”

趙玖微微頷首而笑:“這便是朕喚良臣在身前的緣故……其二,丁進部有三萬人,之前又劫掠了光州、蔡州,軍資充沛、兵甲頗多,相公們憂心一旦失措,會使潰兵散入周邊,爲禍地方,你能制止嗎?”

“臣絕不使亂軍散走!”韓世忠以手指天,再度乾脆而答。

“這就行了,三害止其二,足可行事了。”趙官家再度微笑。“可還有什麼說法?”

“但求官家一心腹文臣,去將丁進騙來!”韓世忠不顧周圍三位相公和王德的茫然表情,依舊乾脆做答,卻又微微尷尬一笑。“不過,若官家能依舊從容發儀仗向前,臣必然能更速更穩……”

“臣願往見丁進!”韓世忠話音未落,中書舍人胡寅便轉出隊列,昂然做聲,也是讓一旁張浚和小林學士二人各自心中驚了再驚。

只能說,自從離開了八公山,官家越來越熟練,越來越有決斷,偏偏上面相公還越來越多,下面兄弟越來越壓不住,難啊!

“那便如此吧,咱們不要耽擱。”趙官家擡手示意之餘居然直接起身,似乎他已經和兩府相公一起和諧的通過了決議一般。

而此時,呂好問和汪伯彥二人倒也罷了,新歸來的許景衡終於按捺不住,出列相對:“官家!”

“許相公!”站起身來的趙玖忽然扶着腰帶出聲,主動截斷對方。“今日不止問你一人,且問身前諸卿一事……之前天下何以紛擾,將來又何以太平?”

許景衡等人俱是一怔。

“依朕看,天下紛擾,內在於文恬武嬉,外在士民抗戰不休而二聖竟先天下而降。”趙玖緩緩而對,儼然早有言辭準備。“所以,想讓天下重歸太平,卻要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而朕也自當勉力堅持大政,無論危難,絕不動搖!你們說,是不是啊?”

呂好問、許景衡、汪伯彥以下,還有諸如張浚、林景默,以及其餘日漸增多的許多行在文臣,連着韓世忠等幾名武人,俱皆凜然,趕緊行禮稱命。

“其實,其他事朕都還能忍,”盜用了一番名言鎮住場面之後,趙官家卻又微微臉紅,反而主動稍作解釋。“但丁進之前壽州大戰時首鼠兩端,甚至聞風而逃,差點釀成大禍,朕卻實在是不能忍!須知,你們還有之前李相公,都視武人不生亂即可用,但朕對武人,萬般皆可忍,唯獨不能忍他們臨戰而退!此番移駐南陽,若不能趁勢嚴肅軍紀,整理地方,且不說將來如何以此爲腹心,來御金人大軍,只說八公山上的劉光世劉太尉,不就太冤枉了嗎?”

呂相公以下,不少人聞言想起那晚情形,甚至覺得官家如今表現簡直合情合理多了……這是進步!

PS:感謝白銀盟大佬嘉米爾的穆先生……昨天還說兩個半盟主前臺沒顯示,今天直接白銀盟……給跪了!但我實在是沒存稿……慚愧的高血壓都要犯了。

(本章完)

269.第266章 魚羹319.第315章 成事235.第233章 進發417.第411章 河流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35.第134章 五道43.第43章 文書(中)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73.同人25:天驕——六月一十七110.第109章 歸城61.第61章 廣濟352.第347章 後繼324.第320章 色彩34.第34章 公私324.第320章 色彩445.番外——退婚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78.第78章 決戰(上)366.第361章 擊劍234.第232章 無二300.第296章 仁王436.第429章 將死(續)431.第424章 回首258.第255章 約期329.第325章 加冕206.第204章 鬆緊427.第421章 諫言106.第105章 雨水(下)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339.第334章 歲入49.第49章 水戰(上)192.第190章 何去何從99.第98章 方城(續)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76.第76章 臨戰(上)23.第23章 榮辱150.第149章 問答422.第416章 崩摧(續)161.第160章 前後失據(上)153.第152章 決策50.第50章 水戰(下)84.第84章 流光(上)408.第402章 駐馬420.第414章 一擲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398.第393章 破綻107.第106章 間隙33.第33章 摜首(下)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323.第319章 奏札288.第284章 東西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331.第327章 遺篇410.第404章 柳下(續)268.第265章 羊頭233.第231章 賬目(7.5k勉強二合一)167.第166章 疏通上下(下)341.第336章 刺激237.第235章 山水359.第354章 取捨(下)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56.第253章 後浪84.第84章 流光(上)66.第66章 水泊(下)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38.第38章 雪渡(下)344.第339章 迴應13.第13章 界溝(續)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307.第303章 故地132.第131章 四丈83.第83章 小酌334.第329章 詰問168.第二卷總結 兼致歉信 兼本書開書四月小81.第81章 勝了(上)319.第315章 成事182.第180章 與宴非短褐289.第285章 騎步288.第284章 東西189.第187章 吾山81.第81章 勝了(上)327.第323章 喧囂415.第409章 黃綠299.第295章 財政7.第7章 召見253.第250章 往來(下)278.第275章 舊瓶441.第434章 又是144.第143章 亂像27.第27章 一走了之7.第7章 召見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2.第2章 赤心隊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329.第325章 加冕270.第267章 團結
269.第266章 魚羹319.第315章 成事235.第233章 進發417.第411章 河流470.同人22:金兀朮與太師奴的對話——人生135.第134章 五道43.第43章 文書(中)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73.同人25:天驕——六月一十七110.第109章 歸城61.第61章 廣濟352.第347章 後繼324.第320章 色彩34.第34章 公私324.第320章 色彩445.番外——退婚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78.第78章 決戰(上)366.第361章 擊劍234.第232章 無二300.第296章 仁王436.第429章 將死(續)431.第424章 回首258.第255章 約期329.第325章 加冕206.第204章 鬆緊427.第421章 諫言106.第105章 雨水(下)479.同人31:聊齋志異系列——阿楷sama339.第334章 歲入49.第49章 水戰(上)192.第190章 何去何從99.第98章 方城(續)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76.第76章 臨戰(上)23.第23章 榮辱150.第149章 問答422.第416章 崩摧(續)161.第160章 前後失據(上)153.第152章 決策50.第50章 水戰(下)84.第84章 流光(上)408.第402章 駐馬420.第414章 一擲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398.第393章 破綻107.第106章 間隙33.第33章 摜首(下)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323.第319章 奏札288.第284章 東西172.第170章 江湖多風波(續)331.第327章 遺篇410.第404章 柳下(續)268.第265章 羊頭233.第231章 賬目(7.5k勉強二合一)167.第166章 疏通上下(下)341.第336章 刺激237.第235章 山水359.第354章 取捨(下)455.同人8:醫國——諼兮Hilla55.第55章 作保(4k2合一)256.第253章 後浪84.第84章 流光(上)66.第66章 水泊(下)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464.同人16:宋書本紀二十四——燎原火448.同人 1:未料人間見白頭——蕭棠38.第38章 雪渡(下)344.第339章 迴應13.第13章 界溝(續)224.第222章 囑託(2合1還債)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307.第303章 故地132.第131章 四丈83.第83章 小酌334.第329章 詰問168.第二卷總結 兼致歉信 兼本書開書四月小81.第81章 勝了(上)319.第315章 成事182.第180章 與宴非短褐289.第285章 騎步288.第284章 東西189.第187章 吾山81.第81章 勝了(上)327.第323章 喧囂415.第409章 黃綠299.第295章 財政7.第7章 召見253.第250章 往來(下)278.第275章 舊瓶441.第434章 又是144.第143章 亂像27.第27章 一走了之7.第7章 召見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2.第2章 赤心隊469.同人21:最後的武士一小狼弗利329.第325章 加冕270.第267章 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