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第265章 羊頭

第265章 羊頭

三月風過杏花梢,東京城中,正是吃旋羊皮、切羊頭、滷羊蹄子的時候。

且說,這日正是旬末休沐之日,下午時分,都省相公趙鼎一如往日那般謝絕了大部分客人,只在院中老杏樹下對花讀書。

而等這位當朝相公將手中這半卷新書讀完,卻是難得起了騷動之心,便起身往後堂來尋自家夫人,然後當面相告:

“今日就不在家中用餐了……”

“官人今日有約?”趙夫人一時詫異。“爲何這般時候纔來說?”

“非是有約,乃是臨時起意。”趙鼎輕笑相對。“許久未去蔡河南市了,咱們換個衣服,且去吃一頓切羊頭。”

趙夫人不由失笑,卻又有些尷尬:“我如何好出門?官人自與汾兒去吃,與我捎帶些回來就行。”

“無妨。”趙相公大手一揮,毫不在意。“今時不比以往,官家三番五次說了,當效唐時風氣,婦女任意出入市肆街道纔對,而且官家與兩位貴妃也都多次出入,上宣德樓、逛含芳園,甚至夜間偷偷往馬行街夜市裡鑽,我當朝都省相公,也該做出榜樣。”

趙夫人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但轉念一想,卻也思念起蔡河邊的羊頭肉來,到底是忍不住點了頭。

於是趙相公喚來兒子趙汾領着兩個家僕去打前站,又喚來六七個負責守衛的御前班直,讓這些卸了衣甲,然後自換了尋常布衣,等老妻戴着帷帽與幾個小的兒女一起出來,一行十多個人,便坐了兒子趙汾僱來的三輛大騾車,直接往城南蔡河一帶而去。

下午時分,春暖花開,只過了朱雀門,尚未到蔡河南面的市場,只在五嶽觀前,便在南風陣陣中聞得肉香不斷,幾個小兒女便先嚷嚷起來……唯獨年長一些的宰相長子趙汾,一時毫無興趣。

畢竟,昔日靖康之前,趙鼎做了個鐵打的開封府士曹,之所以是鐵打,乃是因爲他不願與人同流合污,偏偏舉薦之人乃是昔日宰執吳敏,又不好被攆下去的,於是只被排擠。那些年,趙鼎的一點俸祿根本吃不起正店美食,而趙夫人精打細算,常常只在蔡河南買些便宜的羊頭、羊皮來打打牙祭。可憐趙汾堪稱當朝第一衙內,自幼在汴梁長大,諸般美食卻是隻吃慣了羊頭,如今哪裡還有什麼情調?

當然了,這裡多扯一句,吳敏這個人靖康中犯了天大的政治錯誤,一個是包庇舉主蔡京,一個是在金人沒過黃河前主和,前者讓他在淵聖(宋欽宗)時代被一貶再貶,後者則讓他在建炎年中始終無法翻身。

然而,吳敏這個人說起來確實有意思,他雖然是蔡京所舉,卻也舉薦了兩個人,一個叫李綱,一個叫趙鼎。

於是,建炎前期,吳敏雖然一直無法真正的翻身出任實際職務,但卻在李綱的幫助下,恢復了政治待遇。而現在趙鼎當上了都省相公以後,也沒有忘記此人的舉薦之恩,卻是讓提舉洞霄宮的吳敏出任了廣南西路經略使……可以想象,待此番岳飛平叛成功,再加上宋代對兩廣路官員的特殊優待,那隻要吳敏不出差錯,一個任期之後,說不得便要重返汴梁了。

只能說,靖康之變,天翻地覆,誰能想到昔日一個宰執隨手提拔了一個開封府士曹,會換來今日的梅開二度呢?

“切三個整羊頭,一桌一個,旋五斤羊皮,這邊一斤,其餘兩桌兩斤,再尋些羊雜做湯下麪,兩壺甜酒,這邊就不要……攏共多少錢?”過了蔡河,趙鼎隨意來到一個掛着羊頭的攤前,臨河坐下,然後便如數年前一般,隨口點要羊頭,而且他素來知道這種桌子是公用的,須先給錢才合適。

“客官稍坐,即刻便來……合計八百文錢。”那掛羊頭的攤主見到來客不俗,點的也多,登時大喜,便趕緊來伺候。

而趙鼎聞得此言,雖然初時詫異羊頭肉與羊皮比之往年貴了許多,但考慮到國家還有一小半在淪陷,重要的產羊區河北依然在金人手中,卻是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然後便示意僕人給錢。

不過,收了錢後,這攤主大概是看到這家人明顯出身不凡,所以猶豫了片刻後還是繼續追問:“客官,現如今羊肉也便宜,可還要些羊肉?”

趙鼎微微一怔,卻是好奇反問:“你這裡如今也賣羊肉嗎?”

那攤主趕緊做答:“客官一看便知是東京城的熟人,靖康前,這蔡河邊上的攤子斷不會賣羊肉的,但如今卻不同……上好羊肉只要三百文一斤,客官何不切幾斤,一斤極嫩的,俺讓渾家給客官乾乾淨淨燉成羊肉羹,拿來給客官這桌蘸醬,另外幾斤厚實的,用來下面,卻不再用羊雜碎了?”

趙鼎一時食指大動,便頷首應下,僕人也即刻給錢,那攤主做成了大生意也歡喜一時,便回去親自割肉。

不過,也就是等着的功夫,趙鼎卻不免蹙起眉來。

“爹爹。”趙汾見狀,卻是面上一笑,心中瞭然。“你可是疑惑如何羊頭羊皮貴了不少,羊肉卻便宜了不少?而且流到這蔡河邊上來賣?”

“不錯。”趙鼎當即詫異。“你竟然知道嗎?”

趙汾聞言不由再笑:“此事說來簡單,只是爹爹日常繁忙,不曉得這邊情形罷了,倒是兒子我出入太學,距此不遠,多少清楚……”

“那便直接說來,不要賣關子。”

“這是因爲宮中不吃羊肉了,而靖康之前,宮中每年都要用掉一萬隻羊的……”趙汾如何敢跟自己老子賣關子,也是趕緊做答。“那敢問,沒了那一萬隻只取羊肉後剩餘的羊皮、羊頭、羊雜,物以稀爲貴,可不是該漲價嗎?而宮中簡樸,不用那麼些羊肉,關西的羊還是要過來,那羊肉也自然便宜起來,而且流到了這蔡河邊上。”

趙鼎當即醒悟,也是一時拊掌感慨起來。

“父親不知道,之前宮中還爲這羊頭羊肉鬧出一件事來呢……”趙汾見到父親感慨,儼然起了興致,便趕緊再說。

“何事?”趙鼎果然好奇。

“說是初春時,官家雖不喜歡大舉吃羊肉,卻也偶爾想喝羊湯、羊羹,便問馮二官可有會做羊羹的廚子,結果馮二官真就在高家尋到了一個昔日高太尉府上擅長用羊頭做羹的廚娘送入宮中……誰成想那廚娘做羊肉羹只用羊臉上的那一點肉,結果一頓三碗羹卻要用五個羊頭!非止如此,那羊頭她用了以後還專門擲在地上,不許他人再用,宮中被官家馴養到簡樸慣了的其餘廚娘撿了起來,準備做湯,還被她罵做‘若狗子’!”

趙鼎早聽得目瞪口呆,而趙夫人也在旁催促:“後來呢?”

“後來宮人告到官家身前,官家也愣了許久,便將這廚娘又給攆了出去,還自嘲自己也是若狗子……據說此番高家倒了黴,多少跟這個廚娘有關係!”趙汾自然與母親說清楚了結果。

趙夫人聞言一時唏噓不提,趙元鎮趙相國也是一時搖頭不止:“都說東京舊夢好,卻不知到底是美夢還是惡夢了……只是官家也是經歷那般繁華之人,卻爲何不做舊夢呢?”

羊肉羹、切羊頭、旋羊皮開始陸續端上,旁邊兩桌立即熱鬧起來,而自己桌上幾個小兒女也嘰嘰喳喳不提,引得趙夫人趕緊去說,但不知爲何,今日原本興趣盎然的趙鼎卻一時沒了胃口。

倒是趙汾,心中醒悟,不由追問:“爹爹不準備替孟世叔獻上那書了嗎?”

趙鼎繼續搖頭不止:“想孟鉞那廝無能了半輩子,素來只是附庸風雅,卻居然寫出了一本返璞歸真的筆記來,爲父與他是多年的開封府同僚,如今難得被求得身前,總不好絕了他的路,這本《東京夢華錄》還是要替他獻上去的,只是感慨官家的節儉罷了。”

“孟世叔是宰相族人,當日在開封府中可比爹爹闊綽的多了,蔡河來得,樊樓也去得,若非靖康之變,怕是要一輩子醉死在這夢裡的。”趙汾也算是看出來了,今日父親是難得被那本《東京夢華錄》給觸動了心思,再加上他實在是不喜歡吃羊頭,所以倒樂意在這裡陪親父多聊幾句。“但也正是如此,忽遭逢靖康之變,並隨宗族逃亡揚州,所謂逢離亂之世、經兵禍之害,一時避地東南,然後思慕起汴京繁華,情至深處,方纔能返璞歸真,寫出這本書來。”

“你能說出這番話,可見也是長大了,依我說,倒也不必急於科考,先鑽研幾年原學就行,期間也正好爲你尋一門親事。”趙鼎聞言難得捻鬚釋然。“正方便替爲父打理家中事務。”

“都是前幾年耽誤的……”正在看顧幾個小兒女的趙夫人忽然插嘴。

“說起官家節儉……”趙汾見到自家母親插嘴,便趕緊對自家父親再笑。“之前一陣子鬧追奪濫恩濫蔭的時候,流言四起,太學中也有許多個荒唐言語,說是官家其實在明道宮便被妖人奪了心智,否則只是昔日康王府中生活,也不至於如此節儉!”

“閉嘴!”這不是什麼特別嚴肅的流言,而且流傳極廣,所以等兒子一氣說完,趙鼎方纔不慌不忙以作呵斥。“官家墜井失憶的事情,別人不知道你不知道?何必傳此荒謬不堪之論?況且,官家節儉絕非那麼簡單,你想一想便知道,昔日宮中光一年肉食便要一萬隻羊,那其中耗費到底有多少?而官家省下這些,甚至自掘魚塘、餵養雞鴨,以自供肉食,又使潘貴妃親自率宮女養蠶,雖說是裝模作樣,但也足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了!”

“官家確實簡樸。”趙汾趕緊稍作肅容以爲應對,但馬上,他就又低聲繼續相對。“聽說後來,官家還是將舊日事情慢慢記起來了?”

“大約是吧。”趙鼎也嘆了口氣。“所以爲父纔有之前疑惑……爲何官家不曾入夢?”

“爲何呢?”

“或許是另有他夢吧?”趙鼎微微搖頭。“之前官家曾當衆說過自己心跡……欲效魏武吞遼東而後揮鞭東海;欲全九州而立碑刻錄功臣;欲使天下小康而焚表於明道宮。”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三件事其實只是說一件。”趙汾隨口應聲。“只是要臥薪嚐膽,然後滅金一統而已。”

“不錯,官家正是此意。”稍微恢復了心態的趙鼎一面做答,一面終於撈起羊肉羹去蘸醬料,但不知爲何,原本極爲期待的美食只是吃了兩口,便無興致,於是再度放下筷子,只是望着周圍盛景以作感慨。“其實,當日後唐明宗不過數年不動兵戈,便可稱小康,《晉書》也有云,‘山陵既固,中夏小康’……若是不求北伐,與金人議和,只此河南大半壁江山,以如今官家之簡樸,另有衆正盈朝之態,冗官冗軍又除,稍作運營,數年內也足可稱小康之世了。”

“恕兒子直言不諱,官家不許的,二十萬御營軍也不許的,便是兩河流民也不許的。”這次反而輪到趙汾搖頭了。“爹爹,我雖名一個汾字,卻自幼長在汴京,所以倒也罷了,你卻是在河東老家長大,難道心中不記掛?爲何反而有此言語?”

“爲父當然記掛。”趙鼎愈發黯然。“但正是因爲爲父是河東人,纔好這般說……爲父之前在淮南許久,早就察覺南方人心,只把北面用兵當做負擔……而且,南方百姓確實辛苦。”

“可無論如何,官家都是不許的。”趙汾趕緊再勸。“爹爹若說這種話,怕是要違逆了官家的。”

趙鼎再度搖頭:“這個道理爲父自然是懂的,但爲父不說,這些河南人、江南人自然會尋其他人來說……爲父居其中,是能感覺到下面多數官吏百姓,都是不想打仗的。”

“但下面還是違逆不了官家。”趙汾倒是不以爲然。“官家自握兵權,心腹遍於朝野……便是爹爹不也算是官家心腹?而且二聖在北,北伐更是大義所在。如此局勢下,敢說個和的,怕不是要學劉光世、杜充了。”

趙鼎緩緩搖頭:“你此番言語,大略是對的……但唯獨一件事情,那就是官家北伐絕非是爲了二聖。”

“此事誰不知道?”日頭漸漸西沉,趙汾端着一碗羊肉面再三笑對道。“若金人真把二聖送回,說不得官家反要頭疼,兒子只是說口上大義……只此一語,足可讓天下士大夫無言以對,只能闔力北伐!何況官家手中提領御營大軍與諸多朝臣?”

“不錯。”趙鼎脫口而出,卻又再度蹙眉。“不過官家對二聖態度,民間也都盡知了嗎?”

“這是自然。”趙汾趕緊放下羊肉面,再度解釋。“之前都清算積弊了,何況種種事端都有傳聞出來?最起碼太學中如今早就心照不宣了。”

“那民間……或者太學中是怎麼議論官家?”趙鼎認真相對。“可有不妥言語?”

“不妥言語是有的,之前追奪濫恩濫蔭時最多,但以官家還於舊都以及堯山大勝的威望,總是辯解和稱讚的更多些……至於二聖那邊,牽扯孝悌二字,反而議論的少。”

“那些不妥言語……除去一些荒誕至極的,你可記得?”趙鼎環顧左右,只見此時正當傍晚飯點,蔡河上舟船不斷,四面喧嚷不停,就連身後攤主與隔壁桌子上的班直們言語都聽不清楚,便忍不住多問了幾句。“不止是孝悌之道。”

“自然記得。”趙汾也是四面環顧,並知機捧起碗來笑對。“兒子說幾個有趣的……有人說,官家知錯不改,喜歡強撐臉面……‘滄州趙玖’便是明證!”

“何意?”

“據說,官家在淮上用此畫押時是失憶後記錯了自家籍貫,把涿州趙氏記成了滄州……這倒無妨,畢竟失憶了……但後來漸漸記起舊事,卻如何沒有醒悟,卻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來用,可見是個愛面子不願悔改之人。”

“畫押嘛,本就講究一個怪誕,而且那‘滄州趙玖’的畫押已經爲兩國所熟悉,何必更改,你怎麼知道不是官家特意爲之?”

“其實,也有這番說法……說是官家厭棄二聖棄國,恥爲涿州趙氏,特意更改,以示與二聖截然不同之意。”

“這倒是有幾分意思,朝中也有這般猜測的……還有嗎?”

“有……說官家不學無術……‘天命不足懼’便是明證!”

“天命也可指天變,一個意思,無妨的……官家難道真會說自己這個天子不足懼嗎?些許字句謬誤而已,不值一提!你須知道,官家本身一個享樂親王,若非遭遇大變,何曾想過做官家,還鑽研什麼天命天變?”

“正是此理。”

“還有嗎?”

“說官家暗慕易安居士……”

“胡扯八道!易安居士都快五十了,與太后差不多大,何來這般荒悖言語……最多說官家暗慕易安居士詩詞才氣。”

“懂道理的自然懂,但爹爹也須知道,這城中最喜歡指着皇家陰私說這些閒話,止不住的。”

“倒也是……還有呢?”

“說官家才氣縱橫,卻又性情輕佻,而躁鬱起來,也有些殘暴之像,且在一些事情上,頗有些自私之態,還不擇手段……所以,其實極似太上道君皇帝!”

趙鼎忽然沉默,半晌方纔頷首:“確實像!”

這次,趙汾反而爲官家不忿起來:“若如此說來,爲何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是興復之君呢?”

“因爲官家親眼見到天下流離,見到滿城空置,見到血流成河,根子上給自己加了一層底線!”趙鼎束手枯坐,嚴肅相對。“而爲天子者,權力無邊,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英明神武,正是知道如何守住底線,不去肆意妄爲……你看官家,才氣縱橫,卻知收斂;性情輕佻,卻知遮蔽;躁鬱起來殺人,也只是戰事中來殺;便是之前那麼多指斥乘輿之輩,經陳東一事,如今也絕不擅加性命之禍;還有朝中政治遇到阻力,官家也是能勸則勸,能爲則爲,絕不擅加黨錮,擅做牽扯;至於後宮規模、宮中用度,就更足以羞殺不知多少天子了……而這些,便是一條條底線了。”

“爹爹此言,確係有些道理。”

“非只是有些道理,依爲父來觀看思索,卻是覺得官家的底線,比所謂史書上的明君都要高上三分的!”趙鼎愈發感慨。

“如此說來,官家豈不是難得聖君?”

“你以爲呢?”趙鼎陡然瞪了對方一眼。“若非聖君在朝,爲父我這個當了十幾年開封府儀曹之流,如何做得都省相公?!若官家不是聖君,只是太上道君皇帝一般,我算什麼?六賊中哪個?”

趙汾當場失聲,而趙鼎身後準備上來送些小菜的攤主更是嚇了一大跳,趕緊低頭裝作什麼都沒聽到,然後偷偷將滷羊雜換成乾淨時蔬方纔過來。

而趙鼎卻再不言語,只是低頭吃起羊肉來。

一餐既罷,趙相公難得盡了興致不提。翌日,這位都省相公到底還是去宮中面聖,爲自己老友獻上了那本《東京夢華錄》。對此,趙官家如獲至寶,親自收藏原本之餘,並許諾刊印,卻又以文字不足以當國爲理由,拒絕了以獻書之功賞賜孟鉞官職,只是在趙鼎的懇請下,允許都省以孟鉞之前的官職爲依據,稍加差遣而已。

不過,趙官家雖然不捨得給人家孟元老一個官職,卻照樣腆着臉用人家的書,上下皆知,官家自從得了《東京夢華錄》後,便把此書作爲依據,數日間只是處處去尋那些吃食。

就這樣,又過了兩日,隨着淮東方向的軍官來到京中,武學重開……沒錯,這裡必須要多說一句,趙官家確係是個不學無術之輩,人家大宋本來就是有成體系的武學的,只是效果不佳而已……但無論如何了,此時也不是計較這些事情的時候,因爲就在武學重開當日,金國使臣烏林答贊謨來到了東京城。

且說,這位姓烏林答的金國使臣,早年出使金遼之間,然後又數次出使宋金之間,堪稱金國最專業的重量級使臣……故此,其人甫一到來,便瞬間引起朝野矚目,上至親貴大臣,下至販夫走卒,一時議論不休。

而烏林答贊謨也果然‘不負衆望’,上來便在都省、樞密院的召見中開宗明義——金國有意在維持現狀的情形下與大宋議和,就此平息長達六年有餘的干戈。

饒是所有人都有所預料,金國主動言和還是震動了朝野。

畢竟嘛,按照趙官家的明文規矩,趙宋朝廷內部,是不許任何人主動提出議和的……誰言和,就要殺誰!

而現在,金人居然主動言和了,也就由不得人心浮動了。

PS:感謝書友鹿鳴的提醒與指正,《宋史》‘五月壬戌,以高俅爲開府儀同三司。丁卯,封子柄爲昌國公。’這裡面的‘子柄爲昌國公’主語應該是宋徽宗,換言之,高俅另外一個兒子不叫高柄,這個封爲昌國公的是宋徽宗第二十一個兒子趙柄,是百度百科例行犯蠢,而我又沒有進行考據……而根據《靖康要錄》記載,高俅另外一個兒子叫高堯卿,這就跟高堯康、高堯輔對上了……已經做出修改。

順帶,本章提到東京夢華錄,牽扯的一些東西基本上是真的,比如宋代宮廷用羊一年上萬頭,考慮到宋神宗時期就年用羊肉四十三萬斤,那以宋徽宗的奢侈只會多不會少,所以這個上萬頭的說法應該無誤的;然後五個羊頭一頓羊臉羹也是記載史冊的真實,‘若狗子’也是如此。

《東京夢華錄》背後,真的是統治者的驕奢淫逸……

(本章完)

404.第399章 傾訴83.第83章 小酌381.第376章 如雷如電112.第111章 解煩29.第29章 一夢方醒(續)41.第41章 買賣(下)229.第227章 殺人77.第77章 臨戰(下)151.第150章 堂論366.第361章 擊劍107.第106章 間隙264.第261章 設宴426.第420章 傳旨88.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272.第269章 一笑339.第334章 歲入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121.第120章 通寶135.第134章 五道154.第153章 進軍99.第98章 方城(續)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213.第211章 很多小問題7.第7章 召見92.第91章 人心278.第275章 舊瓶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377.第372章 談兵116.第115章 郊遊(下)99.第98章 方城(續)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89.第88章 召見(下)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233.第231章 賬目(7.5k勉強二合一)227.第225章 彙集65.第65章 水泊(上)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303.第299章 秋雨262.第259章 述欲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257.第254章 買賣104.第103章 雨水(上)222.第220章 逼宮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414.第408章 天意249.第246章 自擾(續)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256.第253章 後浪249.第246章 自擾(續)254.第251章 債務295.第291章 名冊202.第200章 殿試(下)92.第91章 人心245.第243章 不忘(上)291.第287章 順逆70.第70章 撤兵(4k2合1)435.第428章 將死140.第139章 分歧(上)331.第327章 遺篇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420.第414章 一擲139.第138章 攻心374.第369章 旨意58.第58章 元宵(上)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262.第259章 述欲23.第23章 榮辱125.第124章 接連32.第32章 摜首(上)105.第104章 雨水(中)54.第54章 擾攘(下)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480.同人32:重生之道士下山——泗水停漲50.第50章 水戰(下)137.第136章 來了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372.第367章 安排222.第220章 逼宮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142.第141章 人選421.第415章 崩摧67.第67章 水泊(續)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138.第137章 悖論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264.第261章 設宴293.第289章 好男兒354.第349章 有心332.第四卷卷末總結368.第363章 賦詩209.第207章 優容304.第300章 秋雨(續)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79.第79章 決戰(中)298.第294章 菩薩36.第36章 雪渡(上)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
404.第399章 傾訴83.第83章 小酌381.第376章 如雷如電112.第111章 解煩29.第29章 一夢方醒(續)41.第41章 買賣(下)229.第227章 殺人77.第77章 臨戰(下)151.第150章 堂論366.第361章 擊劍107.第106章 間隙264.第261章 設宴426.第420章 傳旨88.第87章 召見(上)(感謝白銀盟大佬‘。272.第269章 一笑339.第334章 歲入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121.第120章 通寶135.第134章 五道154.第153章 進軍99.第98章 方城(續)389.第384章 映雪映月213.第211章 很多小問題7.第7章 召見92.第91章 人心278.第275章 舊瓶318.第314章 擡槍(2合1還債)377.第372章 談兵116.第115章 郊遊(下)99.第98章 方城(續)20.第20章 一問(恭喜小明新婚大吉)89.第88章 召見(下)274.第271章 風聲(2合1繼續還債)233.第231章 賬目(7.5k勉強二合一)227.第225章 彙集65.第65章 水泊(上)48.第48章 浮橋(4k二合一,不分章了)303.第299章 秋雨262.第259章 述欲353.第348章 無事(大家新年快樂)257.第254章 買賣104.第103章 雨水(上)222.第220章 逼宮384.第379章 且行且觀(續)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414.第408章 天意249.第246章 自擾(續)477.同人29:僧途——肥貓掉毛256.第253章 後浪249.第246章 自擾(續)254.第251章 債務295.第291章 名冊202.第200章 殿試(下)92.第91章 人心245.第243章 不忘(上)291.第287章 順逆70.第70章 撤兵(4k2合1)435.第428章 將死140.第139章 分歧(上)331.第327章 遺篇449.同人 2:有美一人——Narkissos420.第414章 一擲139.第138章 攻心374.第369章 旨意58.第58章 元宵(上)80.第80章 決戰(下)6k2合一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262.第259章 述欲23.第23章 榮辱125.第124章 接連32.第32章 摜首(上)105.第104章 雨水(中)54.第54章 擾攘(下)451.同人4:長齋繡佛——Narkissos460.同人12:宋金戰爭後世記敘及相關評價—480.同人32:重生之道士下山——泗水停漲50.第50章 水戰(下)137.第136章 來了180.第178章 瀟灑送日月(續)372.第367章 安排222.第220章 逼宮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142.第141章 人選421.第415章 崩摧67.第67章 水泊(續)457.同人10:夢京華——楚茗淮鯉138.第137章 悖論392.第387章 舉火成炬264.第261章 設宴293.第289章 好男兒354.第349章 有心332.第四卷卷末總結368.第363章 賦詩209.第207章 優容304.第300章 秋雨(續)466.同人18:建炎以來南洋事雜記——親自出79.第79章 決戰(中)298.第294章 菩薩36.第36章 雪渡(上)158.第157章 或言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