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東山再起

河間郡易縣,這是河間郡被最北的一個縣,緊靠幽州范陽郡,在曹操去年進攻烏桓的戰役中,易縣便是曹軍的大後方,囤積了大量的軍械糧草。

儘管曹軍備戰荊州,將大半的糧草軍械等物資運去了南陽郡,但易縣的上百座倉庫內依然儲存着爲數衆多的糧草和軍械兵甲,也正是因爲這樣,易縣顯得十分重要,在普遍駐軍的河北各郡中,唯獨易縣駐紮了三千軍隊。

此時易縣已進入了多事之秋,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易縣和附近的高陽縣、莫縣一起,遭遇了嚴重的蝗災侵襲。

鋪天蓋地的蝗災橫掃一切,它們所過之處,即將成熟的農作物被啃噬一空,易縣種植的豆類、粟米等糧食幾乎絕收,整個易縣的民衆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

隨着時間推移,災荒愈加嚴重,存糧漸漸吃完,大部分人家開始斷糧。

也就在這時,鄴都的批覆終於傳來,准許河間郡開倉賑災,易縣縣衙也開始砸縣城內賑粥,消息傳出,易縣民衆如蟻聚集,從四面八方向縣城涌去。

小小的易縣縣城內竟然聚聚了從各鄉各里趕來的三萬餘民衆,三萬張口嗷嗷待哺,但幾名縣官卻勾結豪強,倒賣官倉糧食以牟取暴利,能流入民衆手中的賑濟糧只不到三成。

飢餓使各種矛盾漸漸激化,表現出來的便是縣城秩序十分混亂,搶劫、殺人,逼良爲娼,城外盜匪橫行,商賈絕跡,城內數萬人在飢餓中掙扎,最後的反抗一觸即發。

這天中午,三名衙役快步來到城南的一條狹窄小巷中,之所以是三名衙役,是因爲沒有哪個衙役敢單獨上街。

只要當他們走在街上,就會有無數雙飢餓而仇恨的眼睛盯着他們,已經有五名衙役被殺,縣衙上下人心惶惶。

三名衙役走進小巷,盡頭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院子,黑漆漆的大門緊閉,其中一名高個子衙役上前有節奏地拍了三下門環,片刻,門開了一條縫,三名衙役閃身進了院子。

“先生在嗎?”爲首衙役問道。

“在內堂,就在等你們。”

三名衙役快步向內堂走去,衙役口中所說的先生便是興袁八俊中的首領荀諶,河間郡北部發生的蝗災使荀諶看到了機會,他和衆人商議決定,將起事放在易縣。

一方面是易縣受災最重,另一方面易縣有極其重要的糧食軍械等物資,一旦成功奪取,對他們起事有着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房間裡,荀諶和李孚正在商議下一步行動,奪取易縣只是第一步,關鍵是他們要在河北立足,就必須要擊敗將來曹軍對他們的絞殺。

荀諶極爲信任李孚,不僅李孚足智多謀,見識高人一籌,更重要是,他是劉璟的代表,他們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得到劉璟的全力支持,所以荀諶必須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李孚,再獲取他的支持。

“我之所以主張第一步奪取易縣,並不僅僅爲了易縣的糧草物資,更重要是我打算奪取幽州爲我們的復興基業。”

李孚沒有立刻迴應荀諶的話,他目光注視着薊城,幽州確實是一個割據的好地方,背靠燕山,向南可逐鹿河北。

即使兵敗,也可以退守遼東,憑藉袁氏和烏桓的良好關係,很容易在遼東立足,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李孚沉思良久問道:“幽州駐有一萬曹軍重兵,荀公有應對之策嗎?”

荀諶微微一笑,“你忘了嗎?手握幽州軍權的大將便是閻柔,他雖被曹操重用,出任護烏桓校尉,但當年主公對他同樣恩重如山,我希望能說服他支持新主公?”

“可能嗎?”李孚疑惑地問道。

“應該有可能,事實上他知道我們興袁會,也知道少主住在哪裡?但他卻保持了沉默,我曾經拜訪過他,希望他能支持我們起事。”

“結果如何?”

荀諶有些掩飾不住興奮道:“他沒有表態,不過他說我們勢單力孤,不可能成功,但如果是現在,有江夏支持我們,再加上曹操在南方遭遇重挫,恐怕就不一樣了。”

李孚點點頭,如果真是這樣,能有一萬多正規軍投降,那麼成功的把握就大多了。

這時,隨從帶着三名衙役上來,“先生,他們來了!”

三名衙役都是郭頌的手下,郭頌人脈極廣,他花錢在易縣買了一個門下賊曹之職,掌管一部分衙役,他便利用手中職權將十幾名精幹的手下安排當了衙役。

三名衙役上前施禮道:“參見荀先生!”

荀諶立刻問道:“縣衙那邊情況怎麼樣?”

“回稟先生,縣衙外面聚集了上萬饑民,懇求賑災放糧,情緒很激動,但糧倉已經空了,所有官糧都被縣令倒賣,現在縣衙內很着急,縣令已準備向倉庫駐軍求救了。”

荀諶和李孚對望一眼,時機已經成熟了,荀諶立刻吩咐三名衙役道:“你們速回去告訴郭公,一個時辰後動手!”

.........

易縣縣衙前的廣場上若人山人海,跪滿了上萬饑民,從上午開始,便有上百個家族的長者前來懇求縣衙放糧賑災,但縣衙始終沒有答覆,沒有任何人理睬他們。

時間到了下午,越來越多的饑民聞訊趕來,揹着空空的米袋,拿着破舊的陶罐,跪求縣衙放糧賑粥,廣場上人聲鼎沸,哀求聲一浪高過一浪。

“求求縣老爺放糧吧!”

“我們糧食斷絕,已經餓了兩天。”

這時,人羣中站出幾名大漢,他們高聲大喊:“這些糧食都是我們種出來,憑什麼不給我們?我們要自己的糧食!”

有人帶頭鼓動,饑民的情緒漸漸被調動起來,他們不再哀求,開始大喊起來,“還我們糧食!開倉放糧!”

在人羣中不斷有人高呼:“那是我們的糧食,要求官府開倉放糧!”

“放糧!”一萬餘人高聲怒吼,吼聲震天,糧倉就在縣衙東側,上萬雙飢餓的眼睛盯着縣衙旁邊糧倉高高的尖頂。

........

縣衙大堂上,幾名官員焦頭爛額,皆束手無策地望着縣令,縣令姓周,是一名五十餘歲的縣官,就是易縣本地人,從一名小吏做起,在官場上打拼了三十年,極會察言觀色,也善於見風使舵,去年曹操駐紮易縣,他當時出任主簿。

但他卻抓住機會在曹操面前表現出了精明,悉心照顧郭嘉,郭嘉病故後,他又將郭嘉安葬在風景秀美之地,墓也修建得很好,使曹操悲痛之餘,也能深感安慰,提升他爲縣令。

周縣令已經五十六歲,再向上的仕途之路已經斷絕,因此他一心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這次蝗災鄴都並沒有派監督官員下來,使他抓住了機會。

他勾結易縣豪強,將官倉中的八千石糧食貪污了七千石,運往外地高價販賣,牟取暴利,而易縣民衆他只用一千石賑災,帳上卻走了賑濟了八千石,就這樣使他一夜暴富,解決了養老問題。

但現在他遇到了難題,官倉已空,但饑民卻不肯散去,使他心中也有點發慌了,一方面緊急向郡衙請求調撥糧食,另一方面就是向倉城駐軍求援。

這時,新任門下賊曹郭頌飛奔而來,大聲道:“周縣令,外面饑民鬧起來了,去安撫幾句吧!”

“糧倉已經沒有糧食,你讓我怎麼安撫?”

周縣令揹着手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縣丞低聲勸他,“縣令,庫房內現在還有五千萬錢,不如稍許放一點錢,安撫住災民,我擔心他們馬上就要衝擊縣衙了。”

“你瘋了嗎?”

周縣令咬牙切齒道:“那是朝廷的稅錢,帳已經報上去了,若放了稅錢,我們怎麼向丞相交代?”

縣尉也忍不住勸道:“朝廷也不知道我們現在的情況,一旦饑民爆發,不僅會把稅錢搶光,我們一個都活不成,與其被饑民殺死,就不如少放一點點,三百萬、五百萬都行,先安撫住他們情緒,這樣就爭取時間,等倉城軍隊到來。”

周縣令心中也很矛盾,他現在唯一指望的就是倉城的軍隊,但他也害怕時間上來不及,他的妻兒父母都在後宅,一旦饑民衝進來,家人也保不住了。

他終於下定決心,對幾名官員低聲道:“咱們幾個現在都是爲了保命,就放三百萬稅錢,一旦丞相派人追問起來,你們得替我證明!”

幾名官員一起點頭,“縣令放心,大家都是爲了保命。”

周縣令心念忽然一轉,又對縣丞道:“帳上要寫賑濟撥錢三千萬。”

縣丞頓時明白了,意味深長地笑道:“縣令高明,反正饑民無數,放賑了也無處可查。”

旁邊縣尉又建言道:“既然如此,索性找些人扮作強盜,一把火燒了庫房,就算來查,我們也可以推說是饑民們和強盜哄搶了。”

周縣令眼睛眯了起來,他明白縣丞和縣尉的意思,錢庫內幾千萬錢,這可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

“那就做三千萬的帳,三百萬放給饑民,其餘錢,就我們幾個.......”

郭頌站在後面暗罵,“這羣貪官,當真是該斷子絕孫了!”

第166章 上好精鐵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67章 竹林試刀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43章 可疑之人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13章 無妄之災第59章 二見甘寧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401章 孫小妹選劍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32章 興師問罪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81章 意外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305章 阻截西路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283章 北擊烏桓
第166章 上好精鐵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67章 竹林試刀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323章 戰爭成本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950章 曹軍東撤第43章 可疑之人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13章 無妄之災第59章 二見甘寧第208章 諸葛不在家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113章 危局釀變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673章 南陽牽制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709章 陶政的新官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401章 孫小妹選劍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390章 以劍換刀第437章 魯肅出使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196章 黃家地產第883章 陷入絕境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407章 巴蜀消息第561章 子午谷相會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32章 興師問罪第979章 強佔廣陵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41章 曹植出使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81章 意外第521章 武陽不利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790章 挖渠引水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278章 何以爲州牧第325章 新式兵器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894章 遷都議事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305章 阻截西路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283章 北擊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