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江東破局

陸遜沉‘吟’片刻道:“不瞞趙使君,婁發將軍走海路,準備從松江進入吳郡,如果不出意外,現在他們應該已進入了松江。”

說到這,陸遜又苦笑道:“我駐兵錢塘縣,原以爲黃蓋會率軍大舉南下,這樣吳縣空虛,便給了婁將軍機會,但黃蓋卻始終按兵不動,若不是這次我發兵烏程縣,他依舊不肯出兵,我估計婁發將軍偷襲吳縣的計劃要落空了。”

趙儼想了想道:“其實也無妨,江東水網密佈,如果黃蓋始終出兵不戰,婁發將軍便可直接調頭北上毗陵郡,江東軍只困守吳縣一座孤城,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陸遜回頭看了一眼漢軍騎兵,笑道:“不過有騎兵在,我倒是有一計,可奇襲吳縣!”

陸遜低聲對趙儼低聲說了幾句,趙儼點頭笑了笑道:“此計甚妙,就算黃蓋明知有危險,他依然會往袋子裡鑽,我認爲可行。”

..。。

蔣欽在太湖中清點了逃出的部屬人數,竟只有一千八百餘人,三千多人損失在烏程縣,這令蔣欽心中極爲傷感,對吳郡的前途也開始有了動搖。

次日夜間,蔣欽的船隊沿胥水抵達了吳縣,從盤‘門’水城緩緩入城,黃蓋聽說蔣欽兵敗而歸,急急趕到了水城。

蔣欽心中慚愧,上前單膝跪下道:“卑職未能頂住漢軍進攻,以致損兵折將,大敗而回,連潘瓏將軍也被陸遜所殺,這是卑職之過,願向將軍領罪!”

黃蓋連忙扶起他,安撫他道:“蔣公不用自責,我聽聞是漢軍援軍到來,不管是誰此戰都必敗,和蔣公無關。”

蔣欽嘆了口氣,“其實這一戰我們也有取勝的可能,如果火油是真,我早就擊敗了陸遜,奪取烏程縣,就算漢軍援軍到來,我也能據城堅守,這一戰失敗,有一半的原因是我們自己造成。”

黃蓋大吃一驚,“蔣公是說,火油是假?”

蔣欽苦笑道:“老將軍沒有驗過嗎?”

“這.。。一般都不會開桶檢驗,誰會想到其中有假。”

“老將軍還是驗一驗吧!”

黃蓋急令手下去檢驗火油,他心中還是放心不下,又親自趕去倉庫,巨大的倉庫內,數百名士兵撬開了數百桶火油,逐一檢驗,黃蓋的臉‘色’變幻不定,他已經看出有問題了。

這時,一名軍官上前稟報道:“啓稟老將軍,我們開了三百桶火油,只有十桶火油是真,其餘火油都是水油‘混’合,一桶五十斤火油,實際火油恐怕只有五斤,還很多是水和桐油‘混’合。”

黃蓋臉‘色’變得慘白,半響才恨恨道:“吳侯這樣做,未免讓人太寒心了吧!”

蔣欽已經從憤恨中過來,恢復了理智,他對黃蓋道:“吳侯當然不會做這種事,只怕這是曹‘操’暗中搗鬼,這一萬桶火油是從曹‘操’那裡過來,一開始曹‘操’就沒有安好心,是我們太相信孫曹聯盟了。”

“你說得不錯,我還指望這五千桶火油來守城,現在曹‘操’把我的希望全部斷絕了。”黃蓋長長嘆息一聲,心中着實感到憤懣難當。

就在這時,一名軍侯疾奔而至,單膝跪下稟報:“啓稟老將軍,東線斥候在四十里外的松江內發現一支漢軍船隊,約五十艘戰船,都是千石戰船。”

這個消息使黃蓋和蔣欽都愣住了,兩人面面相覷,漢軍船隊怎麼會從松江過來?黃蓋先反應過來,恐怕這就是那支從吳郡東撤入海的漢軍,吳侯再三讓他們防備,現在他們居然又重新從海上殺回來了。

“這應該是漢軍的最初的策略,陸遜在錢塘縣‘誘’我南下,這支漢軍再趁虛攻打吳縣,幸虧我按兵不動,果然這裡面有詐。”

黃蓋暗暗慶幸,他隨即又對報信軍侯道:“命令斥候嚴密觀察這支船隊,有任何情況,立刻向我稟報!”

黃蓋心中十分擔心,現在漢軍從幾個方向殺來,估計已有兩萬軍隊,而且佔領了烏程縣,而自己困守吳縣,似乎也不是辦法,一旦漢軍從烏程縣渡太湖北上,問題就嚴重了。

可如果出城禦敵於外,他卻又沒有半點把握,也不符合他的策略,一時間,黃蓋有點左右爲難了。

..。。

次日天不亮,黃蓋又接到了斥候的急報,昨天出現的那支漢軍船隊在繼續西進二十里後,便轉道向北,沿着婁江向毗陵郡而去。

黃蓋大驚失‘色’,毗陵縣的駐軍不到一千,卻是軍糧囤積重地,關係到整個江東的安危,若漢軍佔領毗陵縣,吳侯將不得不放棄合‘肥’戰役了,這正是劉璟所期盼的結果。

儘管知道南面漢軍的極度危險,但黃蓋決不能容許漢軍殺進毗陵郡,他當即令蔣欽率五千軍隊守城,黃蓋親自率領五千軍隊出城向東北方向疾追,漢軍船隊最多隻走出數十里,最多一天他便可以追上漢軍。

江南地區地勢低窪,水網密佈,湖泊衆多,非常容易挖掘運河,早在‘春’秋吳越時期,江南地區便挖掘了聯繫長江和錢塘江之間的簡單運河水系。

孫權在遷都建業後,爲了加強吳郡和建業間的聯繫,又開始重新疏通古運河,形成了早期的江南運河,直到隋煬帝爲了打破因南北朝長期對峙而形成南北隔閡,開始大規模挖掘運河,江南運河才正式形成,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

漢軍戰船北上,走的正是尚未挖掘完成的運河,運河只到毗陵縣,可以行駛千石戰船,五十艘戰船張帆如雲,浩浩‘蕩’‘蕩’一路北上。

黃昏時分,婁發站在最後一艘大船的船尾,執刀而立,此時太陽已不再毒辣,晚霞似火,燒紅了半個天空,婁發不時回頭向西岸望去,他是昨天才臨時接到陸遜的急信,希望他能配合南方漢軍行使‘誘’兵之計,將黃蓋軍隊引出吳縣。

婁發欣然接受了陸遜的建議,命令船隊改道走婁江,向北進入江南運河,直殺向毗陵縣,此時他的船隊離開吳縣已有六十里,從時間上算,黃蓋的追兵應該快到了。

就在這時,桅杆上有眺望兵大喊:“將軍,西岸有敵軍追來了。”

婁發急走到左舷,凝視南方,不多時,他果然看見了一支黑壓壓的軍隊正向北方疾速趕來,這應該就是黃蓋的追兵,婁發當即令道:“傳我的命令,船隊靠右岸停泊,軍隊上岸。“

婁發並不敢輕敵,運河較窄,一旦江東軍用火油攻擊,他的船隊就將陷入烈火焚江的境地,漢軍船隊緩緩考慮,搭上船板,船上的漢軍士兵紛紛奔下船,在東岸列隊成弓弩陣,箭拔弩張,三千支軍弩對準了西岸的敵軍。

不多時,黃蓋率領五千軍隊追上了船隊,這時黃蓋也發現了對方已上岸,正用弓弩嚴陣以待,他揮手喝令道:“停止追擊!”

五千江東軍停止了奔跑,一千士兵舉盾慢慢靠近岸邊,試探漢軍虛實,就在江東士兵剛抵達岸邊,對岸便傳來一陣弩機聲,從戰船的縫隙裡‘射’出了密集的箭矢,呼嘯着撲向對岸的敵軍。

運河寬不過三十餘步,是由一條並不寬闊的小河道改成,千石戰船堪堪可行,是因爲河道的深度,此時兩軍之間雖然隔着五十艘戰船,但實際上他們之間的距離不足五十步,正好處於最大殺死‘射’程之內,也就是說軍弩強勁的力量足以破盾。

密集而強勁的箭矢‘射’穿了江東士兵的盾牌,西岸頓時爆發出一片慘叫聲,數百名士兵被‘射’穿盾牌的弩箭‘射’倒,其餘士兵嚇得趴到在地,待箭矢輪空,他們爬起身沒命地向遠處奔逃。

婁發並沒有下船,他站在一根巨大的桅杆後,觀察着西岸江東軍的動向,他發現江東軍都是輕裝而行,並沒有攜帶輜重,更沒有看見他們帶有火油桶或者隨身攜帶火油皮袋之內。

婁發立刻意識到,或許他最擔心之事並不會發生,對方沒有燒燬戰船的意思,而且看對方的戰術,是典型的準備奪取戰船,先試探虛實,然後大軍撲上,泅水奪船。

婁發看出了對方的企圖,他立刻下令道:“傳令全軍上船!”

‘當!當!當!’刺耳的鐘聲在晚霞中迴響,這是上船的信號,三千漢軍士兵如‘潮’水般向各自的戰船涌去,他們衝上戰船,立刻蹲在船舷邊,一支支軍弩對準了一百五十步外的江東士兵。

這時,黃蓋也下達了奪船命令,一千名士兵手執重盾和銳矛緩緩而上,這種重盾也是由漢軍發明,兩百步外可抵禦大黃弩的強大穿透力,漢軍曾做過試驗,它甚至可以在一百五十步外抵禦蜂弩的穿透力,普通軍弩更是難以‘射’透。

只是這種重盾製造不易,造出一面重弩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這是因爲重盾必須用半年的時間來‘陰’晾,曹軍工匠也學會了製造這種重盾,他們用三年時間造出五千只重盾,張遼在協助江東軍攻下吳縣後,留下了一千面重盾,裝備了一千名江東重盾兵,這次黃蓋也將這支重盾軍帶了出來。

重盾士兵高舉大盾,一步一步向河邊靠攏,離岸邊不到五十步,這時,一陣梆子聲響起,戰船上千箭齊發,數千支箭‘射’向西岸的江東士兵。

這一次,重盾成功抵禦住了力量強勁的箭矢,竟沒有一名士兵中箭,婁發冷冷望着這些士兵,他低聲喝令道:“停止‘射’擊,火油罐準備!”

漢軍士兵從船艙內取出了數千只火油陶罐,這種陶罐脖頸細長,連上火油,重量只有兩斤,非常適合士兵提拿拋扔,一般士兵可扔出三十步外。

但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悶雷般的聲音,大地開始震動起來,這種動靜江東的士兵很難理解,但漢軍們卻十分熟悉,有士兵大喊起來,“是騎兵!”

果然,南方出現了一條黑線,黑線越來越近,變成了戰馬奔騰,‘激’起滾滾黃塵,儘管只有兩千騎兵,但它所造成的聲勢依然是驚天動地。

黃蓋心中猛地一沉,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在出兵之前,就擔心南方漢軍趁機殺來,但他又不能容忍漢軍戰船北上毗陵郡,他不得不出城追擊,這便讓他心中生出一絲僥倖,或許漢軍來不及北上。

可眼前殺來的騎兵使他心中的僥倖被擊得粉碎,他連聲高喊:“列隊,準備迎戰!”

這個時候迎戰絕不是明智的決定,明智的決定是立刻北撤,然後泅水向撤離,這樣漢軍騎兵就會被運河阻攔,黃蓋沒有選擇這個方案,而婁發也不再給他機會,他立刻下令軍隊再次下了戰船,同樣列隊備戰,準備配合騎兵從背後進攻江東軍。

戰鼓聲轟隆隆敲響,騎兵以勢不可擋的力量殺入了江東軍隊伍中,這時,婁發率領三千漢軍從後面向江東軍發動了進攻。

..。。

由於兩千騎兵的存在,加快了漢軍在吳郡的破局,黃蓋軍隊大敗,死傷慘重,黃蓋無法再返回吳縣,只得率殘兵向毗陵郡撤離。

而當陸遜率領一萬五千軍隊殺至吳縣時,數千吳縣平民男子在城外叫城,一時吳縣城內民衆羣起響應,軍心動搖,士兵紛紛脫去盔甲逃亡,短短一個時辰,五千軍隊便逃亡大半,蔣欽知道大勢已去,下令軍隊開南城‘門’向漢軍投降,陸遜率領大軍進佔吳縣,至此,吳郡全部淪陷。

吳郡的淪陷,意味着漢軍在江東內部全線破局,孫吳政權陷入了空前被動,孫權下令歷陽軍隊立刻返回建業,他親自寫了一封信給曹‘操’,向他闡明江東危急,自己不得不撤軍回援江東,同時,孫權又暗暗寫了一封信給劉璟,表達自己非常願意與漢國停戰修好,江東絕不參與漢魏之間的戰爭,至此,江東軍正式退出了合‘肥’大戰。

第941章 如假包換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621章 牛車渡江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64章 趁夜殺人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1章 絕地求生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83章 進營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621章 牛車渡江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248章 清船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36章 合肥激戰(下)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20章 蔡氏劍館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636章 合肥激戰(下)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056章 兵壓蒼梧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
第941章 如假包換第503章 兄弟鬩牆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621章 牛車渡江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388章 赤壁大戰(中)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64章 趁夜殺人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784章 久別返家第968章 以兵換將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493章 諸葛平南策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460章 達成共識(下)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904章 傀儡天子第937章 狡兔三窟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1章 絕地求生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83章 進營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851章 激戰區水(上)第91章 積極救援第803章 曹丕反擊(上)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65章 諸葛之思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543章 韓遂的心思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621章 牛車渡江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1088章 龍骨水車第248章 清船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1111章 鄴都隱憂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636章 合肥激戰(下)第672章 兵壓渭谷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0章 初獲良才第638章 被迫撤軍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20章 蔡氏劍館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636章 合肥激戰(下)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1014章 江東困局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1056章 兵壓蒼梧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