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鍵盤發售後

“和傳統鍵盤打字時卡頓的手感不同,你在使用matrix打字的時候,它同時兼顧了按壓的確認感和按壓過程中的流暢。

會出現一次短暫的停頓,讓你知道你按下了伱想要按下的按鍵,同時無比絲滑的按壓感受會讓你迅速切換到下一個按鈕中去。

matrix是一把兼具了設計美感、使用體驗的鍵盤,感謝Newman爲拳頭遊戲的每一位員工都配備了一把matrix鍵盤。

而且這種清脆的聲音和IBM的鍵盤卡頓聲比起來要好聽太多了。

另外再多說一句,老闆的定價還是有點偏高了,我覺得matrix值這個價。

但是這是在我深度體驗過之後,我才認爲它值這個價,如果只是看到實物圖、聽老闆描述,或者是去線下實體店短暫的體驗,我大概率是不會買的。

這價格確實比其他鍵盤要貴太多了,當然在我深度使用之後,如果老闆把我們的鍵盤收走,告訴我們需要支付500美元的價格才能繼續使用,我想我還是會乖乖掏錢。

不得不承認Newman真的是產品設計天才,從互聯網產品到實體產品,還有什麼是他不會的嗎?”

和quora、拳頭電子社區這些完全靠口碑擴散和藉助傳統媒體的名氣的互聯網產品不同,matrix投入了很大一筆營銷費用在各種渠道。

整體的營銷策略以互聯網廣告爲主,同時結合在各類知名的時尚、生活和商業雜誌上打廣告爲輔。

早在matrix發佈會召開前,阿美利肯的用戶們就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看到這把鍵盤的身影。

再加上matrix背後的老闆是Newman,matrix早在誕生之初就吸引到了足夠多的目光。

Matrix Future I的鍵盤推出市場後,通過其高昂的價格更是迅速吸引到大量眼球。

“之前我在quora上看到拳頭員工對這把鍵盤的評價時,我以爲是Newman給員工們下達的任務,讓員工必須要在quora上給matrix好評。

在我去舊金山的matrix線下體驗過matrix future I鍵盤後,我被這款產品深深的震撼到了。

實物比圖片還要更好看,金屬的質感看上去就很高級,根據店員介紹他們採取的是鋁合金作爲鍵盤的外殼。

銀灰色的配色讓matrix鍵盤看上去像是來自未來的產品,不愧未來之名,讓其他同行的鍵盤看上去黯淡無光。

我作爲鍵盤的資深愛好者,從機械鍵盤到薄膜鍵盤,甚至遠古時期的打字機我都使用過,matrix給我帶來的震撼比1988年第一次使用到櫻桃的G80-3000鍵盤還要更加強烈。

設計上matrix有多優秀不需要我過多的贅述,打字體驗上真的比現在市面上最好的鍵盤強出不止一截。

我只是在matrix的實體店體驗了一下,敲擊音讓我有種自己不是在使用鍵盤而是在使用某種樂器的錯覺,我最後拿回家深度體驗過之後,我就是用這把鍵盤敲下的這篇回答。

它讓我有種在享受打字的感覺,這是其他鍵盤所不能帶給我感受。

簡單來說它只有一個缺點就是貴,但是當你能夠負擔得起的時候,那它毫無缺點。

另外多說一句,你可以選擇是購買套件自己組裝,或者是讓店員幫你組裝好,一共有三種軸體給你選。

我目前只體驗過他們命名爲X軸的軸體,還有Y軸和Z軸,不同的軸體有不同的特點,而且matrix鍵盤支持只購買配件,我打算過段時間把另外兩種軸體配齊,並且實時更換。

Newman不愧是最好的產品經理,他即便去做鍵盤了,做出來的鍵盤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鍵盤。”

一週時間,阿美利肯地區賣出去了五千把鍵盤,在各大互聯網論壇上對matrix的評價是一邊倒的好評。

凡是購買了matrix的用戶,只會吐槽它太貴了,沒有誰認爲它不好用。

周新採取的是線下旗艦店購買,或者線上購買,線上購買的話會送貨上門,不需要額外支付快遞費用。

同樣可以選擇購買套件,自己拿到之後自己進行組裝,或者是讓官方幫你組裝好之後再發貨。

一週時間5000的銷售數量,絕對算不上出色,但是考慮到價格,這個數字絕對合格了。

並且隨着好評,matrix的銷量增長速度還在加快。

“我看你好像有點失望,你難道沒有發現所有進來我們店鋪的用戶都非常滿意嗎?

即便他們沒有購買,在離開的時候也有種戀戀不捨的感覺。”周新問。

matrix發佈會當天,曹永羅從燕京飛紐約,作爲matrix鍵盤生產端負責人,他自然要飛過來看看自己的創業成果是否能夠受到市場歡迎。

在紐約參加完發佈會之後,曹永羅跟周新回到舊金山,打算在舊金山呆幾天之後再回國。

曹永羅說:“我只是感覺這個銷量不如預期,才五千把的銷量,我本來預期是一天過萬,一週十萬的。”

周新笑了笑:“定價決定了matrix不是一款在開始時候能夠有很好銷量的產品。

因爲高昂的定價決定了它的用戶只會是高頻使用電腦的人羣,比如程序員、編輯、作者等,以及一些鍵盤愛好者。

我們的定價決定了會購買它的人羣是有限的,能一週時間賣出去五千臺,已經是由於我的名氣結合產品本身的質量足夠優秀。

一週時間要想賣出去十萬臺,那阿美利肯得有上百萬的程序員才行。這不符合客觀世界的運行邏輯。

在我心裡matrix已經達到我的內心預期了,我對matrix的預期也就是給這個品牌定下一個格調。

matrix是一個創新、高端、優秀的品牌,爲我們後續做其他電子產品奠定了基礎,至於銷量、利潤和營收這些都是次要的。

等到手機這種面向大衆的電子消費品推出後,這纔是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周新繼續說:“我們的旗艦店擺在阿美利肯的核心大城市,這就是爲matrix在做廣告。”

後世很多品牌即便虧錢也要在覈心商圈開線下門店,爲的就是讓用戶對他們的品牌形象有一個認知。

“做一個消費電子品牌,我們已經有一個非常完美的開局了,接下來就是把手機這個產品做好,我從諾基亞高價挖高管也是爲了這個目的。”

爲什麼做鍵盤,不僅僅是因爲周新本人之前對鍵盤感興趣,接觸過大量客製化鍵盤,認爲自己在鍵盤上的認識、拿出來的產品能夠給這個時代的用戶有顛覆性的體驗。

簡單來說,以現在的技術發展來看,想做智能手機,技術還不夠成熟,想做電動車,技術那就更不成熟了。

只有鍵盤,可以利用目前已有的技術給1999年的鍵盤用戶們小小的未來震撼。

這也是matrix鍵盤命名爲未來的原因。

做鍵盤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周新即將要推出的手機是26鍵的手機,還是帶橫向線性馬達的26鍵手機。

matrix鍵盤給用戶帶來的震撼,可以延續到手機上,matrix手機能夠給你帶來最好的打字體驗,用戶能夠迅速進行聯想。

結合專門爲matrix打造的智能機應用,周新有絕對的把握,matrix會成功。

曹永羅:“是我太着急着成功了,我和家裡聊過了,他們對我和你一起做生意並不反對。

只是說我自己得想好。”

周新對曹永羅的定位是富土康,他如果把matrix打造成蘋果的模式,那麼他希望曹永羅未來能夠把公司做成富土康,專門負責代工。

“我家裡認爲權力可以換個人繼承,反正到了我們這一代權力也會貶值,家裡第三代也不是隻有我一個男性。

但是和你合作,只有我有這個運氣和你成爲室友,所以家裡對這件事現在是一個偏贊成的態度。”

周新問:“你自己是怎麼想的?你的想法很重要。”

爲什麼周新認爲曹永羅是做富土康的人選,因爲對方有這個背景,在逐漸爲matrix代工的過程中也會鍛煉出這個能力。

周新和曹永羅接觸的算比較多了,他認爲曹永羅是個很會來事,又足夠講義氣,在大多數時候有自己的堅持。

基本素質足夠了,至於能不能做成富土康那麼大的規模,這不是取決於曹永羅的能力和背景,而是取決於周新能不能把matrix打造成對標蘋果的消費電子品牌。

曹永羅內心是矛盾的,創業無疑比公務員要有意思得多,說白了即便有天線也得熬資歷,一步一個腳印。

但是創業,周新讓他做的,和他想做的有差距,曹永羅也想搞互聯網創業,把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變現,而不是苦哈哈做代工,吃供應鏈下游的殘羹剩飯。

“我也想創業,但是我總感覺我現在乾的活太沒有意思了,產品從設計到營銷再到推向市場,你都一手包辦了,我只需要負責在華國把供應商找出來,然後讓他們生產對應的商品運到阿美利肯。

這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也發揮不了我的想法。

這比公務員要更有意思,但是比我希望的創業還是差那麼一點意思。”

周新很快反應過來:“因爲你之前看到的是我的創業過程,無論是quora還是拳頭,這些都是面向個人的產品。

我挖掘很多用戶的需求,然後製作出一個能夠解決這些用戶共性需求的產品,你覺得這很酷。

同時這也是互聯網時代的最大價值,藉助網絡解決人們的精神需求,快速成功,快速上市,名利雙收。

而你現在創業做的事情,單純滿足我一個人的需求,我說行就行,我說不行就不行。

就像你爲了熱昇華技術在鍵帽上的應用,找了很多家供應商。

現在的這種創業既不酷,賺的也是一個辛苦錢,還需要看別人臉色。

雖然我不會給你臉色,也不會爲難你,但是當我不管matrix或者我把matrix賣給其他人之後,你的處境就會非常尷尬。”

周新說的很直白,也直擊了曹永羅內心的真實想法。

他回答道:“沒錯,大致是這樣,從阿美利肯的硅谷到華國的中關村,創業明星們的故事太多了。

從上一個十年成功的比爾蓋茨和拉里埃裡森到這一個十年成功的楊致遠和你,這些互聯網明星們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而我也會希望自己是下一個十年創業成功的互聯網明星,希望自己創業製作的產品能夠受到無數用戶的喜歡。

之前的拳頭遊戲還好,當你推出quora之後,我第一次見阿美利肯人這麼喜歡一款互聯網應用,簡直可以用癡迷來形容。

如果我是你,即便時代華納給我開多少錢,我都不會把quora賣掉。

現在的創業也不是沒有意思,他還是讓我學會了很多,讓我學會了供應鏈管理,如何管理員工,這些都是在學校學不到的。

從別人口中得到的也和自己真正去實踐存在很大的偏差。

即便我背後有我家裡支持,更下游的供應商該不給我面子還是不給我面子。

現在做的事情很困難也很複雜,更重要的在於他給我帶來的價值除了金錢之外,其他的價值很有限。”

周新說:“因爲你現在只管理了十餘人的團隊,鍵盤的組成部分不過寥寥十來個。

而等我做手機的時候,需要上百個供應商。而且你現在只是中間商,等你成爲供應商的一部分之後,你獲得的不僅僅是金錢,同時也是社會資源。

手下十個人和手下上萬人,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曹永羅:“手底下上萬人,matrix得真正成爲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我作爲供應商之一可能才能達到這個高度。

當然我也知道手下這麼多人,意味着你能夠調動的社會資源同樣到了一個很誇張的量級。”

周新:“對你來說無論走哪個路線,最後的目的都是爲了有調動更多社會資源的權力,而你當公務員,天花板擺在那裡。

和我乾的話,沒有天花板。

另外你創業並不是只能和我合作,你也可以自己另外開一家互聯網公司。

比如你可以在華國也搞一個華國版的quora,然後我在你的平臺上註冊一個賬號,名氣不是一下子打響了麼?

正好和搜狐的狐疑掰掰手腕。”

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4章 電子社區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86章 支付令牌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7章 雙輪驅動開始發力第17章 售價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1章 閒聊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0章 離京前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372章 終章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230章 訪談2第90章 Matrix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123章 CAAS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6章 輕鬆拿下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15章 優勢第165章 互聯網的寒冬,周新的機會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96章 銷量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315章 優勢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242章 翻舊賬第312章 價格戰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312章 價格戰第26章 riot拆分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84章 發佈會上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23章 上市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1章 定價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
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4章 電子社區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86章 支付令牌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27章 雙輪驅動開始發力第17章 售價第364章 弱肉強食的世界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1章 閒聊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0章 離京前第12章 回到現實世界第372章 終章第80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230章 訪談2第90章 Matrix第258章 利益共享第263章 手機牌照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3章 全國產的130nm生產線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151章 行業性的需求第78章 要不要做知識問答社區第123章 CAAS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208章 電源管理芯片第211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158章 老鄉們,進貨來了!(4k))第316章 40nm工藝的突破第346章 特斯拉變愛迪生了第257章 行業反響第190章 產業佈局第233章 Mphone在華髮售第204章 還是太年輕了(4K)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3章 世紀之交的風氣第238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6章 輕鬆拿下第218章 挑戰者們第315章 優勢第165章 互聯網的寒冬,周新的機會第75章 迅速擴散的Quora(求追讀!)第188章 產品聯動(6K)第339章 環球同此涼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96章 銷量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111章 首席戰略官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9章 不同層次的需求第49章 投資的第一課第206章 殘酷的現實世界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315章 優勢第116章 瘋狂的時代,時代的瘋狂第242章 翻舊賬第312章 價格戰第140章 CAAS成立與Matrix發佈會前第118章 一魚多吃的高盛第93章 Yahoo Answer上線第312章 價格戰第26章 riot拆分第326章 各顯神通第275章 時隔多年的查理羅斯秀第121章 好的創新纔會有消費者買單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84章 發佈會上第48章 天使投資第272章 弊遠大於利第139章 在紐約的日子第69章 失去投資的康菲尼迪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103章 曹永羅回國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00章 餘額寶的推出第323章 上市第50章 帶你見識見識!第246章 極致性價比第86章 支付令牌第194章 華虹半導體第311章 定價第100章 NewPay的突飛猛進第174章 谷歌和百度合併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136章 幾個關鍵節點第225章 去舊金山前第332章 獨家秘訣第81章 開放註冊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