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利益共享

蘋果和雅虎不同,雅虎是周新主動去提醒楊致遠,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

蘋果則是喬布斯在看到Mphone1後就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網有可能成爲未來。

Mphone1應用商店在推出前以及推出後,周新每次和楊致遠見面都會和他聊這個話題,希望讓雅虎成爲MOS生態中的一員。

雅虎不如20世紀末那樣呼風喚雨,站在互聯網第一的寶座上俯視其他互聯網企業,現在的雅虎算是硅谷二線科技型企業的頭部,一線科技型企業的尾巴。

這不代表雅虎不重要,雅虎依然是手握大量現金流,有着數量不菲合作伙伴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它如果能主動成爲MOS生態中的一員,對MOS生態的完善有很大幫助。

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周新希望雅虎別倒那麼快,他不想看到全球搜索引擎市場被百度一統。

聽上去確實有點奇怪,百度能一統全球搜索引擎市場,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在和谷歌合併並上市後,百度成爲了之前雅虎的角色,在硅谷的資本市場以及互聯網上呼風喚雨。

如果給雅虎足夠的時間以及足夠的資源,雅虎把搜索引擎技術發展到和百度相差不大的程度,那雅虎完全可以在搜索引擎市場給百度找麻煩,甚至是威脅到百度的統治地位。

周新希望硅谷的局勢更亂一些,壟斷型企業越少越好,如果又形成了類似於谷歌、FB、蘋果、微軟、亞馬遜這樣少數幾家互聯網企業,那太沒有意思了。

壟斷型企業越少,NewPay和Mphone的發揮空間也就越大。

“移動互聯網是未來,這不是我的主觀臆測,這是現實世界的發展規律,和電腦相比,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拿出來使用。

對於用戶來說,需要找到電腦,然後坐在電腦前開機打開網頁,登陸,然後才能獲得反饋。手機則不同,人隨身帶着手機,甚至連開機這個步驟都省略了,只需要輕輕打開屏幕點開應用就可以獲得最新的反饋。

每個用戶的獲得反饋和給出反饋的時間大幅縮短,帶來的優勢不是簡單的加法,完全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傑瑞,移動互聯網纔是未來,雅虎目前在傳統互聯網領域很難和百度正面競爭,移動互聯網不一樣,這是一塊尚未被髮掘的金礦。”

這是周新和楊致遠交談時的原話,當然對雅虎乃至楊致遠來說自然不可能簡單的因爲周新的一番話就改變他們的戰略,周新的話只是給了楊致遠新的啓發。

對楊致遠來說,他甚至要懷疑周新是否居心叵測,畢竟周新是百度的第一大個人股東,他手上持有的百度股份甚至比百度的創始人robin還要更多。

這會不會是爲了讓雅虎放棄在傳統互聯網領域和百度競爭的陽謀?

楊致遠回去之後組織公司內部、外部的商業諮詢機構、科技媒體等等,做了一份詳細的盡調報告。

報告發現,Mphone1的用戶平均在移動互聯網上花的時間是傳統互聯網的二分之一,Mphone2的用戶,移動互聯網上花的時間超過了傳統互聯網。

這讓原本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雅虎,更是決心要大幅轉向,把移動互聯網提升到比傳統互聯網還更重要的地位。至於爲什麼周新要提醒楊致遠,楊致遠只能理解成在周新心裡Matrix要比百度重要。

想想也正常,Matrix是親兒子,百度充其量算是養子,還是寄養在別人家的養子。

周新和喬布斯則是另外一番說法:“智能手機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但是蘋果不用急於進入這一領域,智能手機和音樂播放器不同,需要大量投資,蘋果貿然進入如果失敗,會對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蘋果完全可以再等等。”

周新作爲蘋果的大股東,這麼說自然有道理在其中,蘋果在音樂播放器上一騎絕塵,佔據了超過百分之七十的高端市場,把索尼打的喘不過氣。

也正是因爲ipod2和ipod zero的良好表現,所以新芯出品的藍牙芯片纔會如此迅速的在市場上打開局面。

喬布斯一開始還以爲是因爲周新不希望蘋果和Matrix在智能手機這個市場上直接競爭,畢竟一家的股權完全屬於周新,另外一家則是周新大量持股,可以通過差異化的方式避開正面競爭。

他甚至懷疑是不是因爲周新認爲蘋果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而不希望蘋果進入這一領域,倒不是自大,周新既然會大量購買蘋果的股票,說明他認可蘋果的價值。

等到Mphone2出來之後,喬布斯不再這麼認爲,因爲Mphone2幾乎就是他理想中的手機形態,他很難想象要怎麼和Mphone2在智能手機領域正面競爭。

不僅如此,如果是和Mphone1競爭的話,喬布斯估計至少要投入5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花大概兩年時間能夠實現全方位的突破,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站穩腳跟。

看到Mphone2之後,喬布斯已經估計不出來要投入多少錢在研發上,才能在手機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蘋果作爲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玩家,很難和Mphone2正面競爭,但這不代表他要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了喬布斯要做智能手機的決心。

因爲Mphone2已經完美揭示了智能手機的前景和發展方向,如此有潛力而且一片空白的市場可不多了,音樂播放器的市場和手機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

“沒錯,蘋果會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我們內部已經在組建團隊準備着手研發了。”自從Mphone2發佈後,喬布斯大量微博內容都是圍繞智能手機以及蘋果要做智能手機展開的。

當Mphone2吸引了整個硅谷乃至全球目光的時候,周新則在和各路投資機構們洽談Matrix的第一輪融資。

消息傳出後,整個華爾街像炸開鍋一樣沸騰起來,本來以爲Matrix和他們沒有關係,畢竟周新不差錢是華爾街的共識。

高盛內部極其後悔當年爲什麼要一次性給周新那麼多現金。

當年高盛主導下,時代華納花七百億美元從周新手裡收購Quora,這是時代的機遇。高盛那時候已經嗅到了納斯達克掩蓋在盛世繁花下的危機。

高盛不是小機構,而是和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花旗、美林等機構並列的頂級機構,他們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市場的強烈反響。

在這樣的前提下,想在納斯達克危機中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收購Quora就是高盛的戰略,以收購Quora爲由,在一、二級市場上大手筆出售互聯網企業的股票,這些股票換來的部分現金變成了收購Quora中的一部分。

在收購Quora中,高盛只需要參與部分時代華納的融資,還有別的投資機構也參與了此事,只付出了少部分代價,就在危機到來前將手頭大部分的風險資產脫手出去,這就是高盛設計的瞞天過海策略。

最終的結果證明高盛的策略無比正確,成爲納斯達克泡沫下損失最小的頂級金融機構,成爲那段時期收益表現最好的機構,主動引爆泡沫甚至還讓高盛在阿美利肯股民心目中成爲了良心機構。

唯獨沒想到的是,周新後續發展如此迅速,在拿到700億美元之後周新再也不用依靠風險投資機構,反而是風險投資機構們求着周新要給他錢。

所以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你只能基於當時的情況進行取捨。

高盛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難道不知道,周新在互聯網領域的價值嗎?顯然是知道,但是這價值當時來看,是比不上他們在資本市場中對互聯網企業們的投入。

“Newman過於精明瞭,這麼年輕就懂得分享利益,和Newman比起來,其他互聯網企業的創始人們三十多歲依然把利益看得太重。”

“我認爲對Newman來說錢不重要,創造的樂趣、對企業的掌控權、引領時代潮流,這些應該比金錢上的收穫更重要。

但是對我們不一樣,金錢就是權力,就是社會資源,我們一定要參與到Matrix的融資中去,智能手機和傳統手機對比,優勢已經非常明顯,而Matrix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就相當於微軟在個人PC時代的地位一樣。

我們錯過了早期微軟,不能再錯過下一個微軟,手機會是不亞於個人電腦的龐大市場。”

微軟上市的時候,高盛是微軟的保薦人兼做市商,

做市商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的特許交易商,不斷向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並在該價位上接受公衆投資者的買賣要求,用他們的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

簡單來說就是二級市場的莊家,高盛作爲做市商身份參與到微軟全部交易中,無論是買還是賣,成交股票的比例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高盛在微軟上市過程中吃了個盆滿鉢滿,但是依然有遺憾,那就是高盛沒有參與微軟上市前一級市場中的風險投資。

那賺錢效率遠遠比在二級市場做苦力來得多。

“Newman想要的,高盛同樣能給他,我們在華盛頓經營了數十年,Newman和我們合作,我們能幫他把利益分配的最完美。”

“我還是不太明白,Newman作爲一個華國人,怎麼會這麼懂華盛頓的遊戲規則,Matrix才顯現出潛力,他就想到了要把更多的人進行利益捆綁,讓他們來爲Matrix的發展提供助力。

比爾蓋茨當年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後來事情也不至於鬧到這個下場,他也不會被逼離開微軟。”

“是啊,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Newman不是發跡後才懂這個道理,而是一開始就懂這個道理一樣,拳頭遊戲和微軟分享利益,Quora說賣就賣毫不猶豫,我後來甚至懷疑當時我們即便不開那麼高的價碼,Newman依然會賣給我們。

NewPay也是第一時間就和投行們分享利益,Newman的每一步都非常懂分享,如何藉助別人的力量。

換做其他的創業者,尤其像Newman這麼年輕的創業者,幾乎都傲氣十足,到了沒有辦法的時候纔會想起藉助外部力量。

這裡的沒有辦法,倒不是說生死存亡,而是像他們要擴張缺乏資金,等到了那個時間節點纔會想辦法,Newman總是能提前很久預判到未來事態的發展階段,提前想應對措施。

這也讓我們想控制Newman變得幾乎不可能。”

“Newman是特殊的,他是如此的獨一無二,所以華爾街纔會對Newman的項目如此重視,哪怕是在華國建設晶圓廠這種投入大收益極其有限的項目。

如果不是Newman的頭銜,這種項目只有那幫製造業企業纔看得上,高盛、花旗怎麼可能會參與進去。”

當週新把Matrix要接受外部融資的消息通過比爾蓋茨以及一些華爾街高管的口裡透露出去之後,從華爾街到倫敦金融城再到獅城的金融中心,全球的金融機構都動了起來。

但是有資格參與的只有阿美利肯的頂級金融機構,他們是最佳的資源掮客,只有他們才能幫周新找到阿美利肯掌握最多社會資源的家族及機構,能夠作爲中間商把利益順暢無誤的輸送給這些組織,順便再在其中揩一層油。

只有儘可能把這些人都綁上名爲Matrix實爲新芯科技的戰車,周新才能獲得足夠的發育時間。

以空間換時間是周新早就定下的策略,這也是後來華國選擇的戰略,爲什麼在08年沒有和北方的難兄難弟聯手拋售美債,說穿了就是要用空間換時間。

當時拋售美債也許能獲得短暫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從戰略上來說將徹底失去時間。

周新也只和那幾家頂級的投資機構聊了聊,因爲他知道從現在到08年都將是象黨獲得華盛頓的大部分權力,所以會更加偏向於象黨傳統勢力。

象黨本身在硅谷就缺乏觸手,在互聯網這種新型媒介下已經初顯頹勢了,之前雖然被Bush擺了一道,借力之下獲得了一些互聯網領域的權力,但是這些還不夠。

想要在互聯網領域和驢黨抗衡,這點權力遠遠不夠。

因此當消息傳出後,象黨的傳統勢力們比驢黨要積極得多。

本來要加更,但是週末瑣事太多沒抽出時間來,後面我找時間加更,欠的四千字肯定會補上!

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41章 意外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章 看穿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43章 NewPay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15章 優勢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97章 畢業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269章 被坑第244章 結果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163章 交易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53章 雙線操作完本感言第319章 含金量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90章 Matrix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331章 採訪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297章 畢業第264章 公有云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40章 Mphone3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6章 輕鬆拿下第242章 翻舊賬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321章 合作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30章 訪談2第38章 焦頭爛額第232章 宿敵第232章 宿敵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1章 閒聊
第183章 線上沃爾瑪(6k)第2章 98年的燕大第71章 新興投資的成立與困境第97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第18章 被嚇到的吳世強第172章 爲什麼總是Newman?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341章 意外第261章 風起雲涌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15章 Newman的電子支付霸權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1章 看穿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43章 NewPay第293章 相同與不同第343章 做空和戰略收縮第14章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第315章 優勢第168章 新的想法,新的思路(6K))第241章 萬萬沒想到第85章 電子支付戰爭將是一場零和博弈第282章 微信支付第15章 幹掉渠道商的方法(求追讀!)第11章 抵達洛杉磯的第一天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180章 新芯半導體和ARM的深度合作第249章 互聯網出海第297章 畢業第191章 引爆華國輿論(1W!!!)第269章 被坑第244章 結果第114章 發佈會後第226章 技術的核心推動力第173章 Newman概念股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163章 交易第138章 手機設計第52章 反手投資百度第299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轉型第223章 新一代ipod發售第55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第53章 雙線操作完本感言第319章 含金量第24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371章 第三百六十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67章 飢餓營銷(6K)第90章 Matrix第240章 去獅城的目的第366章 小米在擴張第349章 最後的希望第216章 NewPay雙旦特別活動第115章 世紀交易第135章 新芯科技的初始團隊第56章 遍地大佬第331章 採訪第333章 福兮禍之所倚第344章 你來我往第227章 兩頭吃不過分吧第290章 互聯網空間的戰爭第297章 畢業第264章 公有云第72章 新興投資的戰略規劃第340章 Mphone3第68章 爲什麼只有Newman可以?第228章 進擊的新芯科技第98章 Newman的查理·羅斯訪談節目2第6章 輕鬆拿下第242章 翻舊賬第219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84章 匿名社交軟件第291章 真小人和僞君子第150章 給自己挖坑第310章 遙遙領先第32章 華國分公司第36章 搬運?複製粘貼!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321章 合作第28章 Yahoo!還是Microsoft第245章 小米發佈會第262章 想要轉型的魅族第108章 下定決心出售Quora第335章 無法扭轉的局面第169章 舉牌蘋果第342章 百度的結局第87章 NewPay收購康菲尼迪第79章 和比爾蓋茨的賭約第308章 踩進坑裡一去不復返第214章 開始忽悠第325章 嚴重低估!第88章 做一個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第230章 訪談2第38章 焦頭爛額第232章 宿敵第232章 宿敵第112章 產品發佈會第31章 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