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

子嗣問題,一直是周士相的心病。

於佑明的無心之言,就好像捅破窗戶紙般,讓周士相的這個心病暴露在光線之下。

無後,對於如今的周士相,是一個大問題,對於現在的太平軍乃至定武朝廷而言,更是一個大問題。甚至於,周士相有沒有兒子,直接關係到漢族能不能再次復興。

這是一個封建時代。

一個大時代,不會因爲來了一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就會改變。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個人始終關心着周士相有沒有兒子這件事。

這個人,自然就是周士相的老戰友,也是良師益友,堪比漢之蕭何的宋襄公。

遠在廣東擔任兩廣總督,負責兩廣建設的宋襄公在最近幾個月,已經多次在信中對周士相提到後代的問題。他希望周士相能早點和長樂公主完婚,並且儘快誕下嫡子。爲此,他在信中的語氣幾近催促,甚至有些埋怨,這在從前是絕不會發生的。在太平軍,也從來沒有第二個人敢和宋襄公一樣催促周士相辦一件事。

周士相併沒有反感宋襄公對他私人問題的過度重視,也不會有我結不結婚,生不生兒子關你屁事的中二想法,因爲他知道這是這個時代的現實,一個他必須尊重,且無力改變的現實。

眼下,周士相已貴爲齊王殿下,掌控十數萬虎狼精銳,擁江南半壁江山,但卻沒有兒子繼承他打下來的一切。這意味着只要周士相出事,他努力經營的局面可能會隨他的去世而瓦解。

周士相從來不曾幻想,他真的死了,他手下那幫將領會對南都的定武帝納頭就拜。

當日,揚州城下,受傷的周士相便思索過他不在後,太平軍會走向何處,滿清又是否會被徹底消滅。種種推演之下,最樂觀的也不過是劃江而治,恢復無望。

這個結果周士相當然無法容忍,但解決的辦法卻只有一個。一個他一開始並不曾注意,也沒有過多重視的辦法。

哪怕周士相對自己一手創立的太平軍注入了太多超前的意識,灌輸了太多前世理念,但是太平軍集團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支封建武裝集團本質上卻沒有任何區別。

武器的應用,對熱兵器的重視和推廣,根本改變不了太平軍仍是一支封建軍隊的本質。從成立到壯大,不過幾年時間,周士相還無法憑藉一己之力將太平軍從封建軍隊轉變爲近現代軍隊。事實上,因爲他的集權和戰事的實際需要,太平軍儼然成了徹頭徹尾的齊王私軍。這支軍隊效忠的對象並不是大明朝的皇帝,只是他周士相一人。

封建軍隊的本質,註定集團內部的穩定遠比再大的功業都重要。在太平軍集團的文武看來,最大的穩定就是他們的主公有後,有一個可以讓他們繼續效忠的幼主。甚至於,一些大將心裡所想乃是做周家王朝的從龍功臣,世襲權貴,而非做大明朝的忠臣義士。

種種因素之下,周士相這個太平軍領袖的存在,就舉足輕重了。

沒有人能在太平軍中擁有周士相一般的權威,也沒有人能夠獲得比周士相還要多的軍心,如果周士相不在,能夠讓軍中各派系集體擁戴的只有他的兒子。如果沒有這個屬於周士相的後代,那麼太平軍肯定和從前的任何一支武裝集團一樣,陷入內亂和爭權的結局之中。

宋襄公讓周士相早點和長樂公主完婚,不是希望他能夠從這樁婚姻中獲得更大的威望和名義。這些,對現在的周士相而言,都不重要。宋襄公只是單純的想看到齊王世子的降臨,因爲他很清楚,這件事對於整個太平軍和未來局面有着深刻影響。

三天前廣東送來的那封信中,宋襄公對周士相坦言,自己的身子骨似乎有些不如從前。雖然宋襄公就簡單的說了這麼一句,就話鋒一轉談到了其它事,但周士相卻十分緊張和不安。他很擔心宋襄公如胡老大、秦智生、於世忠他們一樣死去。

這麼多年,宋襄公對周士相的支持是他能夠走到今天的最大助力。如果不是宋襄公,胡全死後,大樵山的一衆老弟兄們也不會轉奉周士相爲主。如果不是宋襄公在後方的操心操力,周士相也不會如願攻入南都。現在,宋襄公更在廣東推行着周士相所制定的種種政策,穩定着大後方,支撐着西南戰事。論其功,哪怕內閣首輔郭之奇和兵部尚書張煌言都遠遠不及。宋襄公對於周士相,便如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可是,這枚嶺南的定海神針真的老了,雖然宋襄公才62歲,這個年紀放在周士相的前世,並不算老,甚至還是精力充沛,可在這個時代,卻是真的老了。

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周士相也不知道宋襄公的身子骨還能撐多久,所以他除了馬上讓人蒐集名貴藥材和各種人參送往廣東外,餘下能做的就是不讓宋襄公有朝一日帶着遺憾離世。

周士相想在平定江南亂事後便和長樂完婚。不論定武帝是不是如軍情司密報那般,對他這個“侄女婿”有諸多不滿,他都要完婚。他和長樂的婚事是朱由榔當年賜下的,所以定武帝哪怕現在不願意,他也不可能悔婚,這也不是明智的人會做出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周士相都沒有篡他的位子,將大明改成大齊或大周。並且周士相也不想負長樂,在鎮江的那段日子裡,他知道對方是真心愛自己的。

對於自己的長子是不是一定要由長樂出,還是由林婉兒或石元靈所出,周士相其實起初是一點也不介意的。畢竟,他有着兩世認知。但既來之,則安之,入鄉隨俗,這個時代對於嫡子的重視遠不是周士相的“隨意”就能打消的。如果林婉兒和石元靈已經懷了自己的骨肉,那周士相肯定會不管什麼嫡子不嫡子,將自己的長子視爲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但現在,二女並無懷孕,周士相便也順水推舟,滿足宋襄公的願望,和長樂生下自己的嫡長子。

於世忠戰死後,周士相追封他爲浙國公。按制,其子於佑明只能承襲其生前的清遠侯爵位,畢竟浙國公是追封,就如當年徐達和常遇春被太祖皇帝追封爲王,可他們的後人卻只能承繼國公爵位,而不是王位。但周士相不顧定武帝和內閣的反對,破格讓於佑明承繼浙國公,使得小小年紀的於佑明和內閣首輔郭之奇一樣成了定武復都後,周士相唯一承認的兩個公爵之一。宋襄公和張煌言二位,現時也不過是侯爵。單此一點就足以看出周士相對於佑明的厚愛。

軍中卻無人對大帥厚愛於佑明說什麼怪話,因爲這是於佑明應得的。於家滿門忠烈,祖孫三代如今就剩一個於佑明。這根於家的獨苗苗,不但得到了周士相的厚愛和呵護,也得到了其他將領的喜愛。如蔣和、王輔臣、蘇納、趙世海等人,當初可都是在於世忠麾下聽命過的。

於佑明繼爵之後,按制當爲父親守孝三年。可是這位於小公爺在守靈四十九天後,卻從南都的浙國公府回到了他父親生前所在的第五鎮。

第五鎮在江北之戰傷亡慘重,全鎮在戰後僅生還千餘人,從建制上而言,第五鎮其實已經覆沒。不過周士相卻保留了第五鎮,將第五鎮列爲最優補充鎮,精兵強將不斷補入第五鎮,使之迅速滿員,現時全鎮在鎮江休整。不但如此,周士相更將第五鎮作爲自己的近衛鎮。

第五鎮的鎮將是原先的副將李匡明,此人和於世忠一起從浙江南下,後來在香山一塊投的太平軍。江北之戰,他負了傷,險些救不回來。於佑明的突然回來,讓李匡明很是頭疼,因爲他不知道怎麼安排這位小公爺。

事情報上來後,周士相理解於佑明要爲父親報仇的心思,但他是公爵,回到第五鎮當衛尉肯定不合適了,就是升爲營校甚旅校都不合適,但直接提爲鎮將那更不合適,畢竟於佑明年紀還小。爲了不讓李匡明爲難,也讓於佑明能夠得到很好的安排和鍛鍊,周士相將原先列在第一鎮的遂發槍營抽出,擴建爲火槍第一旅,全旅全部配裝軍械局研製的燧發槍,全旅3500人,歸軍部直接統領,於佑明擔任旅校一職。

這次將於佑明從駐地常州召來,並不是周士相要給予其要任,而是想給對方說門親事。畢竟,於佑明已經十八歲,並且於家就這一根獨苗苗,爲了於家滿門上下,也爲了戰死的於世忠,周士相這個齊王叔怎麼也要親自爲於佑明娶親,讓於家這個忠臣之後不但有後,更要開枝散葉,香火百世。

說起來,於佑明其實便是太平軍的第二代。一衆大將,除了馬鷂子王輔臣和蘇納有兒子,其餘如蔣禿子、葛老六、瞎子李都沒有娶妻。沒有娶妻自然沒有兒子,雖然這幫傢伙的女人並不少,但不知爲何,和周士相一樣,他們都沒有兒子。不知道是刻意爲之,還是巧合。

周士相也是頭一次爲人說親,他不知道於佑明滿不滿意他這個叔叔爲他挑選的妻子人選,他卻是對這個未來侄媳婦很滿意的,因爲他要說給於佑明爲妻的便是錢謙益和河東君柳如是的女兒柳小照。

柳小照是軍情司大使張安奉周士相之命爲於佑明物色的國公夫人人選之一,其他幾家姑娘也都是出自名門望戶,就是家境稍差,本人也是長得國色天香的。

...........

電視劇《龍珠傳奇》竟然將我漢人民族英雄李定國描繪成向清廷投降,還自願閹割入宮的太監,實是無恥得很!我要爆粗口,這部電視劇的創作人員,我幹你孃個逼!

廣電那幫人,拉出來挨個過刀,沒有冤枉的。滿韃這幫蠢貨,自取滅亡之道,漢族在歷史上,從來不是健忘的民族。1911年,南方數省滿城發生的歷史,才過百年而矣。

誠然,你們掌握了文化娛樂;誠然,你們的作爲,我們無法阻止,只能咬牙咒罵;但請不要忘記,我們漢人從來不缺英雄,一個振臂一呼,四方響應的英雄。

也許,我們這一代沒有,但不代表我們的下一代沒有。

總有覺醒者,總有邁出那一步的人傑。

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十二章 憑證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十八章 剔發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
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一千九十五章 江南平亂第八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北上建功立業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九百四十三章 世子禍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七百零九章 下贛州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八百八十六章 砍首唱名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九百六十二章 一家一家的抄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廣西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六百七十五章 幹票大的第五百一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 下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陵 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識時務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六百五十四章 滿州宗室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清根基爲滿州第二百一十章 清妖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太子人選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大帥,您也無後第一百七十九章 收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糧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獵頭令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四百七十九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七百二十七章 主子要辦的人很多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五十三章 別追第300章 家鄉人也殺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一千一十七章 我替晉王殺你!第五百二十五章 蜀王兵將第十二章 憑證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八百四十六章 那就拼了吧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二百七十三章 糧食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八百七十九章 三灣大火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五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九百六十四章 瞎子李逛青樓第八百二十章 克繼大寶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626章 恭請唐王監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勞師動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五十四章 陣亡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九百零三章 又敗了?第十八章 剔發第一百六十五章 攻守 4第二百二十七章 白髮老將第一千六十七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