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改土歸流

皇宮閱卷處,朝中三閣老,六部尚書侍郎,外加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建昌伯和壽寧候四個勳貴代表,同時再加上翰林院十幾個翰林,詹事府的十幾個暫時,督察院的十幾個御史組成了龐大的高逼格閱卷隊伍。

甚至於連弘治皇帝都帶着太子朱厚照親自過來參與閱卷,這個閱卷隊伍不可謂不高,足以顯示弘治皇帝和朝廷對倫才大典的重視。

“劉晉的考卷呢,拿過來給朕看看,這小子也不知道能夠想出什麼鬼點子。”

弘治皇帝剛剛坐下,直接就點了劉晉的考卷。

他早就想給劉晉來點獎勵什麼的,劉晉給他和太子做了很多事情,也給大明做了很多事情,按理來說以劉晉的功勞足以封爵了,不過劉晉不是朝廷中人,再加上明朝對爵位控制的非常嚴格,非軍功是很難封爵的,畢竟老朱同志這個人呢確實是刻薄寡思,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好得不行,對文臣武將嘛,吝嗇的很,也就成了一個傳統。

所以弘治皇帝想着的是給在科舉上給劉晉一些獎勵,考的不好也要讓劉晉排名靠前,不曾想劉晉一直都考的還不錯,現在到了最後的殿試環節了,也是終於到了他弘治皇帝發揮的時候了。

很快,有人找出了劉晉的考卷。

“改土歸流?”

弘治皇帝拿着劉晉的答卷,仔細的看了起來,看到開頭的四個字,頓時就充滿了疑惑。

接着仔細的看下去。

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形成於唐朝時期的羈縻制度的延續,其本質上是中央政權無力顧忌西南邊陲地區而採用的一種對土人頭目進行籠絡的手段,本質上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土人首領的世襲制度,給予其官職和頭銜,以進行間接通知。

在這個土司制度下,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世襲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個個勢力範圍,司法權、財政、軍事、行政權等等都可以自治,對當地土人掌握一切生殺大權,除了不能登基當皇帝之外,其它一切和皇帝沒有什麼區別,而且只需要象徵性的向朝廷繳納微薄的稅賦,而往往朝廷爲了顯示皇恩浩蕩,又經常會免除,還時不時有各種賞賜下來。

這種制度在生產力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土司時代爲官,世襲罔替,獨霸一方,長期下來,土司制度慢慢變的日益腐朽落後,這些土司也都養成了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就跟養不熟的狼一樣。

朝廷有恩賜的時候還好說,朝廷一旦恩賜少了,立即就露出牙齒來咬人,甚至於仗着自己手中有兵有人等等,還主動挑起事端,以此來要挾朝廷獲得賞賜。

其實這個問題,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就是慣的慣出來的,就跟後世的洋大爺、港燦之類的一樣,你對他越好,給他待遇越好,他就越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一個個橫的不行。

他們是不會去想他們是否爲這片土地做過任何的貢獻,是否爲這個國家添磚加瓦過,只是不知廉恥,目中無人、囂張跋扈,說到底都是慣的。

只要一視同仁的對待,不要搞什麼區別對待,該咋樣就咋樣的話,屁事都沒有,根本就不會出那麼多的鳥事出來。

這土司也是如此,都是歷朝歷代慣的,慣出了毛病,慣的這些土司以爲朝廷都好欺負,不給恩賜就鬧,只要鬧了就會有賞賜,這也就成了明朝歷任皇帝都非常頭痛的事情了。

安撫一下這些土司還能夠安分一些,但這是飲鴆止渴,這些土司的胃口越來越大,朝廷的負擔會越來越重。

可是不安撫的話,西南地區山地崎嶇,山川險峻,崇山峻嶺之間,你縱然是有百萬大軍也拿他們沒有任何的辦法。

這就是形成了現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了。

劉晉先是詳細的分析了一下土司制度的歷史、發展和現狀,指出了土司制度的根本所在。

弘治皇帝看完,也是不斷的點頭,劉晉和一般的朝中官員還真不一樣,朝廷之中的官員很少有人能夠將土司制度的歷史、發展和本質等等弄清楚。

“不愧是高人子弟,果然見識不凡,直透根本。”

弘治皇帝給出了自己的評價,接着就是看劉晉給出的具體方法和建議。

劉晉給出的改土歸流政策其實也就是照抄清朝時候的改土歸流政策,取消土司制度,設立府、廳、州、縣,派遣一定任期的流管進行管理。

“改土之法,計擒爲上,兵剿爲下,令其投獻爲上策,敕令投獻爲下策,制苗之法,固應恩威並用…..”

“好,說的好啊!”

從頭到尾仔細的看完,弘治皇帝整個人都忍不住拍案叫絕,劉晉改土歸流的方案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西南地區的土司問題。

聽到弘治皇帝話,正在閱卷的衆人忍不住一個個都看了過去。

“你們看看吧,劉晉不愧是高人子弟,由此改土歸流之法,西南可定,再無憂也。”

弘治皇帝笑着示意大家都看看劉晉的答卷。

衆人一聽,頓時一個個都更加好奇起來,劉健最先拿過卷子,仔細的看了起來。

“高啊,實在是高,真高人子弟也,此策一出,西南再無憂。”

很快,劉健就看完,頓時也是忍不住捏着自己的山羊鬍子讚道。

“透析本質、直指要害、根除禍源,此策甚秒~”

李東陽看完,也是一個勁的點頭。

“改土歸流,改土歸流,此策實施成功,西南再無憂。”

謝遷看完,同樣忍不住讚道。

連三位閣老都大加讚賞,其他人頓時就更加的好奇,弘治皇帝乾脆讓蕭敬念給衆人聽,衆人聽完頓時也都紛紛拍案叫絕。

歷史上清朝時候的雍正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對西南地區進行改土歸流就徹底的解決了西南土司的問題,從那以後,西南地區再也沒有出過什麼事情。

而且因爲改派流官,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統治,有利於促進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夠促進民族的融合,國家的統一。

“大家繼續閱卷吧,有什麼好的答卷都拿過來我朕看看。”

得到了劉晉的改土歸流的計策,弘治皇帝整個人都心情大好,從此以後可以安穩的睡好覺了,不過很快,他也是開始思索起來,該如何更好的去實行這個改土歸流的政策。

“要剝脫了土司的特權和地位,他們肯定不會同意的,此策一出,西南必亂,所以事先就應該先從各省調集兵馬,以防萬一。”

弘治皇帝在思索着改土歸流的事情,這邊羣臣也是繼續閱卷,一份份答卷,有的還是能夠言之有物,多少說一些恩威並施、剿撫並用之類的,但也有一些完全是書呆子,除了會四書五經,一肚子的八股文之外,根本就說不出什麼來。

所以這些閱卷的大臣們有的不斷搖頭,有的微微點頭,有的則是氣憤的將答卷一放。

一百多份答卷,閱卷的都有幾十個大臣,所以平均下來,一個人也就是看幾份就夠了,當然具體排名肯定是還要好好的去重新再看一遍,但從中選出一些優秀的文章還是不難。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此法配合劉晉的改土歸流之法,西南可安。”

很快,當劉健看到王守仁的答卷時,也是忍不住叫了出來,衆人一聽,頓時就又來興趣了,蕭敬也是趕緊將答卷拿給弘治皇帝看。

王守仁的計策其實很簡單,他是從軍事和教育兩個方面來平定西南,軍事方面,王守仁建議專門從湖南、廣西、四川、雲貴等地區招募一片山民,訓練成軍。

山民因爲長年累月在深山老林之中生活,自然很熟悉也能夠很好的適應崇山峻嶺、山川險峻的環境,以他們來成軍,再輔之以山地作戰訓練的方法,不需要多少兵力,只需要訓練兩萬這樣的山地精兵就足以輕鬆的剿滅西南叛亂土司,根本就不需要朝廷大費周章,調集太多的兵力。

這個方法也是王守仁仔細研究了西南地區的情況之後想出的方法,西南地區交通不便,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所以用兵要精,而且一定要屬性山林,有針對性,如此就能夠輕鬆的剿滅叛亂西南土司。

光是剿滅肯定不夠的,所以王守仁又提出了要對西南土司的後代子女等等加強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將西南土司的子女和一部分土族子女集中其中,教他們四書五經、教他們三綱五常,讓他們也來參加科舉考試等等之類的。

“此法甚秒,確有經天緯地之才,和劉晉的改土歸流相輔並用,西南無憂也。”

剛剛還在煩着如何剿滅西南叛亂土司的事情,想着改土歸流一旦實施起來,這些土司必定叛亂的弘治皇帝看完,頓時就高興的叫了出來。

“蕭敬,念給大家聽聽~”

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185章,火車熱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176章,將計就計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558章,孩子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366章,鹽這東西第340章,殿試第202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1954章,佛帝第2020章,這是一顆定時炸彈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338章,誰會贏?第848章,兩條路線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918章,普天同慶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588章,求救的猶太人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885章,考成制度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658章,崑崙奴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41章,收徒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911章,你們可以往西邊去搶嘛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520章,都該殺第159章,暈船第593章,農部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301章,免費建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01章,萌芽第331章,互相做客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2192章,兒子生多了的煩惱第695章,瓊州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524章,同化政策第634章,牛耕田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734章,汽車熱第279章,刷題大法第406章,舉國之戰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09章,羣臣激憤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531章,招工難第1147章,多方戰爭
第1934章,殘酷的科舉2第1185章,火車熱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598章,火爆的足球第176章,將計就計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141章,倭國人的主要生意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558章,孩子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116章,差距太大了第366章,鹽這東西第340章,殿試第202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1409章,新年大事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1954章,佛帝第2020章,這是一顆定時炸彈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912章,又是一個劉晉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1432章,我們出來的太遲了第1054章,非常不爽第338章,誰會贏?第848章,兩條路線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1968章,鐵路帶來的改變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622章,不虛此行第918章,普天同慶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067章,嚴重違背大明的價值觀第1452章,憤怒的波斯人第2053章,憤怒的弘治皇帝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588章,求救的猶太人第313章,值錢的俘虜第1213章,腸子都悔青了第885章,考成制度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76章,這都是辛苦錢第658章,崑崙奴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898章,獅子遇到刺蝟第41章,收徒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2052章,還是要實幹派的人啊第1239章,冷兵器時代最後的戰象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914章,切除腸癰手術(加餐)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911章,你們可以往西邊去搶嘛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812章,多試試,有的是機會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520章,都該殺第159章,暈船第593章,農部第855章,這是好事第1199章,大明故事第1039章,你以爲你們是大明?第351章,這不可能第132章,和太子合夥做買賣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301章,免費建第369章,先站穩北方市場第101章,萌芽第331章,互相做客第1773章,外面的世界第2192章,兒子生多了的煩惱第695章,瓊州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250章,給我留一套第1583章,所向披靡火槍兵第524章,同化政策第634章,牛耕田第925章,文化上的認同纔是最牢固的第2098章,養羊的笑,種地的哭第1734章,汽車熱第279章,刷題大法第406章,舉國之戰第1057章,再學習、深造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83章,八股三百篇第1122章,兩百里算什麼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416章,還是有人做的很不錯第209章,羣臣激憤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207章,報紙廣告第1531章,招工難第1147章,多方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