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羅大綱的建議

馮雲山不由感慨道:“大綱兄弟,多謝你的提醒!雲山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最近也一直在想,天地會的事情,如何解決纔好。你有什麼好的建議麼?”

此刻,兩人全都放下了聖王與屬下的身份,好像又回到了太平天國剛剛起事,馮雲山孤身一人,前往江上尋訪羅大綱,勸說他率部投奔太平天國的那段時光,坦誠相對,一起爲明天的大事奔波。

羅大綱陷入沉思中半響才道:“依羅某看,如今我聖國的討虜軍,有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是天地會衆,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情,如今之計,一是隻有繼續擴新兵,從聖國治下的百姓中選撥窮苦子弟,稀釋討虜軍中天地會中的比例;二是重點清理下類似邱昌道這種天地會頭領,務必確保這些討虜軍師團長,必須完全忠心聖王和聖國,不能再出現像邱昌道這種叛徒。”

羅大綱的提議,馮雲山倒是覺得有幾分道理,不過,他此刻想的卻是更多。

天地會的問題,他一直拖着,其實早就應該着手處理的,只不過,一直以來,無論是以前的聖軍,還是現在的討虜軍,天地會衆佔據主要力量,並且,佔據主要將領的,卻不是他們,而是一干跟隨他的廣西老兄弟們。因此,可以想象,作爲原本的天地會衆,肯定有幾分不滿,加上他們加入聖軍後,還是在原來的頭目手下,沒有打散編制,便造成軍中有軍,容易形成獨立的王國,獨立的小團體。

邱昌道叛亂後,馮雲山便仔細分析了他叛亂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邱昌道失敗了,怕自己追究他的責任,加上滿清官府的一番高官厚祿的許諾,便叛變出去。但從根子裡分析,卻是因爲缺乏根本的監督,缺乏統一的思想認識,缺乏了信仰。

馮雲山在設立這個軍制的時候,除了師長這個第一長官外,還配備了師執委,可如今,這個師執委和師副執委,卻因爲人手不夠,要麼便是師長兼任,要麼,便是從下面的團長拔高了兼任,至於副師長和參謀長等,也大多是由團長兼任,這樣一來,便違背了這個編制的初衷,特別是這個能監督整個師部將士,統一全師將士的思想的靈魂人物---師執委,全部失職,造成如今這種局面。

幸好,通過邱昌道的這件事情,還算髮現得早。

除此之外,從乙四師逃回的少數幾名討虜軍將士透露,邱昌道的一干部下早就有慫恿邱昌道背叛聖國之心,但一直無人舉報和告密。馮雲山清楚,這便是軍中監督系統的缺失。

他猜測,這次邱昌道率部叛變,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因素。怪只怪自己,過於自信,太過於相信那些原本是幫會出身,要論到後世,便是一幫黑社會流氓分子,自己又沒有給他們多少好處,難怪會慫恿邱昌道叛亂。

如此說來,還必須要建立一個監察討虜軍軍官和將領的一套機構才行,並且,對於這些原本是天地會的大頭目,更是要慎重對待,不被其察覺地嚴密監視。

另外,類似於像這個乙四師這樣,一個地方的天地會衆,還是要打散打亂才行。

想到這裡,馮雲山點點頭,對羅大綱道:“大綱兄弟說的很有道理。如今我聖國地盤已經擴大一倍有餘,而討虜軍將士的數目,還停留在原本佔領湘南和兩廣的基礎上。的確,有些不足,只不過,一旦擴兵,不但軍隊的戰力要下降,而且,聖國的財政負擔也會更重。因此,還是要慎重一些,量力而行。”

“至於清理討虜軍中的天地會頭目出身的將領,這卻是非常棘手。搞不好,反而引起一幫終於聖國的好兄弟的反感,影其軍中大規模的動盪不安。這點,我再考慮考慮。”馮雲山謹慎地嘆道:“不太容易啊。”

羅大綱道:“聖王,就先從羅某開始,給軍中做個樣來!聖國上下,誰不知道,我羅大綱原本就是天地會水寇出身,而且手下有一幫弟兄。就從羅某開始,我就不信,誰還能有話說。至於如何清理,羅某是個粗人,卻想不上來,反正聖王你吩咐便是,羅某堅決服從。”

羅大綱一席話,讓馮雲山異常感動,這就是當初追隨自己的一干老兄弟啊。他唯有點點頭,緊緊窩着羅大綱的手,搖晃着。

當夜,兩人在聖王王府的後花園內,喝的大醉,有幾分一笑泯恩仇的意思在裡面,而兩人,似乎又回到了在紫荊山區太平團營時候的時光。

第二天,馮雲山讓王闓運草擬了一份聖王詔令,規定每年,無論甲等乙等,各師師長、旅長,都必須在年底至聖王王府,向聖王和總參謀部進行述職,並且進行一次思想培訓。

同時,宣佈調集甲五師師長羅大綱、乙一師師長何祿、乙二師師長黃鼎鳳、乙六師師長何賤苟、乙七師師長蔣天益,以及旅長王大才、黃中環、陳水太、鄭元伯、張拔山、李石保、陳義和等人,回廣州述職。

與此同時,總參謀部下達了調令,將各師旅中的一些主要由天地會衆構成的團營,予以打散重新分配兵力,並將團、營長進行隨機互調。當然,這些調動,儘量避開了出征在外的甲等師。

與此同時,馮雲山親自發布另一條聖王令,規定所有討虜軍實行無酬義務兵役制與有酬志願兵役制相結合。

聖王令中規定,新徵入伍的討虜軍爲義務兵,無酬勞,但在入伍時,其家庭享受一次性三兩白銀的補貼,並且,原來規定的田稅減半、田畝多分一人等優惠政策仍然照舊,但必須在討虜軍中服役四年,是爲義務。四年以後,根據討虜軍中的選拔和篩選,合格者,可繼續在軍中服役,是爲志願。

而這志願兵,便可根據軍銜等級,享受聖國支付的相應酬勞,而且,這酬勞還不低,一般成爲志願兵,至少也是個士官了,一名下士,每月有兵餉一兩銀子,不過,按照馮雲山的打算,全部用聖國自己發行的銅錢支付,合計一千四百文銅錢。到少將一級,每月已經可以獲得二十兩白銀了。

對於這個兵餉,雖然不是很多,但對比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完全無任何兵餉,卻是一大進步。相比較清朝綠營兵,最基層的士兵,綠營兵雖然表面上是每月一兩二錢,但由於經常被剋扣軍餉,只能拿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因此,討虜軍的兵餉拿到手的反而要多。

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53章 以南京爲都的真正意義第九十九章 尤浪漫參軍(中)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第1264章 設立內閣的初衷803章 繳獲與追擊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1079章 繳獲喜人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813章 巴達維亞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第七章 天火破城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1189章 佔領阿斯特拉罕城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第388章 沒銅就買洋人的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549章 鎮海馮石羅再晤(加更求全訂)第1131章 痛哭的維多利亞女王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615章 悲催的杏貞成不了慈禧了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466章 昆明清軍全部歸降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第163章 人才問題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506章 石達開下常州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第600章 一邊在戰,一邊要逃(感謝諸神打賞)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50章 佔領廈門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692 章 問策(三)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697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第1117章 絕處逢生的林始發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第473章 幼主被擄走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225章 水陸聯合敗敵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256章 攻佔衡陽城(下)1005章 瓜分債務的金融巨頭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339章 “借”濟州島920章 設什麼局?884章 小學老師工資是縣長的兩倍第五十三章 託付重任 (上推薦了,求收藏!)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241章 親自練兵(上)第1173章 歐洲籠罩着戰爭陰雲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50章 楊秀清的算盤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鎮壓奸商(上)902章 應對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
第1185章 限免不取章節名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761章 朝鮮來的消息第六十二章 人財兩得(求推票!)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1105章 澳大利亞收入囊中第五十六章 兩廣方略(求收藏!推薦!)第653章 以南京爲都的真正意義第九十九章 尤浪漫參軍(中)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第452章 天京城內風雲涌動第1264章 設立內閣的初衷803章 繳獲與追擊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1079章 繳獲喜人第1321章 悲慘的英國紡織業第207章 應對煙土貿易之策(下)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813章 巴達維亞777章 日本風雲(五)第298章 蒸汽機鼓風攻城第1078章 佔領新奧爾良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第689 章 接見與授官第七章 天火破城第1196章 出任公使10年的布爾布隆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1269章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999章 華盛頓淪陷第161章 柳暗花明 (下)第1189章 佔領阿斯特拉罕城751章 蘇直鐵路聖東段通車第388章 沒銅就買洋人的第1152章 紛亂的沙俄726 章 劉永福參軍第549章 鎮海馮石羅再晤(加更求全訂)第1131章 痛哭的維多利亞女王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615章 悲催的杏貞成不了慈禧了第1231章 司家營鐵礦第630 章 最大地主的危機第118章 攻奪廣州城(一)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466章 昆明清軍全部歸降第1207章 環西伯利亞大鐵路959章 印度總督吐血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第1344章 帝國的城市化第163章 人才問題774章 日本風雲(二)第506章 石達開下常州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1206章 面積空前的帝國第600章 一邊在戰,一邊要逃(感謝諸神打賞)第1298章 這條件我們全部接受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50章 佔領廈門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692 章 問策(三)第1250章 6萬噸的年生鐵產量第697 章 帝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下)第1117章 絕處逢生的林始發第325章 五金鋪生意火爆第473章 幼主被擄走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402 章 應對之策第225章 水陸聯合敗敵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132章 抄家與繳獲906章 倫敦站站長曾紀澤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第1096章 歐洲三國公使的無奈第256章 攻佔衡陽城(下)1005章 瓜分債務的金融巨頭第199章 分配洋槍,準備出兵第664 章 吳健彰歸降第339章 “借”濟州島920章 設什麼局?884章 小學老師工資是縣長的兩倍第五十三章 託付重任 (上推薦了,求收藏!)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241章 親自練兵(上)第1173章 歐洲籠罩着戰爭陰雲第1052章 絕望的坎貝爾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50章 楊秀清的算盤第七十九章 攻略韶州府(四)(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鎮壓奸商(上)902章 應對第453章 煽動內應(再謝諸神一早驚喜)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