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水陸聯合敗敵

雙方戰船速度差不多,趕繒船甚至還不如紅單戰船的速度快。就算同安梭船比紅單船稍微快一點,但在風力小的海灣內,也很有限。

清軍的戰船便怎麼也接近不了討虜軍的戰船,而討虜軍的戰船,卻時不時可以擺好方位,利用精準的火炮優勢,轟擊清軍。

於是,在這浮頭海灣內,便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景,大批清軍戰船追逐着討虜軍戰船,雙方繞來繞去,卻怎麼也接近不了。

而清軍的戰船,卻慢慢變少,時不時會被擊沉兩艘。

“軍門,我們不能再這樣被粵賊戲耍了。不如一字擺開,將整個海灣全部佔據,拉網般,逼賊軍與我們決戰!”韓嘉謨衝施得高喊道。

他也是想不出其他辦法了。艦用火炮太貴,福鍵不像廣東那麼有錢,福鍵水師的戰船跟廣東水師相比,船上的火炮配置差得不是一點兩點。

其實不用韓嘉謨說,行伍多年的施得高也看出了問題。但是他沒辦法,聽到韓嘉謨的建議,他倒是覺得可行,便下令照做。

討虜軍一見清軍像拉漁網般,想將自己死死拖住,便不再逗圈子,直接衝向海灣出口,朝外海撤走。

施得高見此,一陣驚喜,雖然沒有全殲粵賊水師,但也擊沉不少,自己再誇大一點,對比廣東水師的全軍覆沒,自己功勞也算不小了。

正當他心滿意足時,韓嘉謨卻猛然朝他驚恐地喊道:“軍門,不好,這是粵賊設置的陷阱,目的是將我們圍困在這海灣之中。”

施得高聞言一驚,心中一陣莫名的慌亂。

這個浮頭海灣,就像個布袋,通往外海的口子只有3裡不到的狹窄水道。不要原本想伏擊包圍河口內的粵賊水師,最後反而被粵賊包圍在海灣裡。想想也不太可能,儘管海灣的出口很狹窄,但也有近3裡寬。

不過,還是小心爲上。

他趕緊下令,追擊粵賊水師,先出了這個海灣再說。

韓嘉謨卻指着海灣口的西岸邊,一座山頭上驚恐地叫道:“粵賊!粵賊在那設有伏兵!”

施得高和衆將領大吃一驚,但遠望過去,只見海灣出口的一座凸出來的小山上,人影閃爍,還真是有人埋伏在那。

怎麼可能?難道粵賊提前就知道自己會到這裡來伏擊他們,所以早早等在這裡,提前反過來埋伏自己?施得高覺得不可思議。

他急忙下令全部水師,迅速撤出海灣。

未料,福鍵水師近三百艘戰船,剛來到出口,便猛然發現,海灣出口外的小山後面,居然,粵賊的水師全部躲藏在那裡,一見到他們出來,便猛烈地開炮轟擊起來。

同時,還派出五艘西洋軍艦和幾艘小型紅單戰船,衝在前面,將出口封鎖,作出一副要與衝過來的戰船相撞的架勢。

施得高不得已,只能率領衆戰船往前衝去。

他的想法很簡單也很實用,若是粵賊水師讓開一條通路,便順勢衝出去,若是粵賊將己方水師堵住,說不得,要好好與之來個接舷近戰,福鍵水師近戰,連廣東水師都遠不是對手。

只見衝過的幾艘同安梭船立刻便被百餘艘討虜軍戰船發射的炮彈擊中,傾覆的傾覆,散架的散架,一下這幾艘便開始下沉,船上的清軍連忙跳水,想讓後面的官軍船隻搭救。

只是,現在這個時候,清軍水師的總兵們哪裡還有心思理睬他們?

施得高和韓嘉謨帶着福鍵水師本提標的六十餘艘戰船和南澳鎮水師剩餘的四十餘艘戰船,會同金門鎮總兵陳鼎鰲、臺灣鎮總兵恆裕各率領近百餘艘戰船,密密麻麻地一齊想衝出浮頭海灣口子。

看來,清軍是豁出去了,想冒着炮火也要加快衝出去。

正在這時,海灣出口的一座凸出來的小山上,發生巨大的炮擊轟隆聲,數十發炮彈精準無比,從山上射向海灣口子的正中央,落在密集的戰船中間。

頓時,火花四射,炮彈剛一落在趕繒船或是同安梭船上,便是一陣巨大的爆炸,木屑紛飛,船板被炸得四分五裂,連通船上的清軍也死傷無數。

“壞了,是洋人的榴彈!”韓嘉謨不愧是南澳鎮總兵,見多識廣的他立馬認了出來。同時,他下定決心,等逃了出去,要將粵賊有洋人軍艦和洋人火炮炮彈的事情,上奏朝廷。

而緊跟着,討虜軍的二百餘艘戰船也再次爆發出怒吼,猛烈地傾瀉着炮彈。

海灣出口上空,簡直是一波炮雨。只兩輪功夫,福鍵水師的各類趕繒船和同安梭船,便損失了八十餘艘。

而在中間位置的施得高和韓嘉謨兩人所在的一艘大型趕繒船上,也是被炸的船帆桅杆斷裂,兩人幸好躲在船艙內,被親衛團團護住,並未受傷,但兩人的親衛,卻死傷數十人。

不過,也就是兩輪炮擊後,眼看着清軍水師的戰船便要纏上討虜軍水師,羅大綱下令避開,不與清軍進行近戰,而是以己之長,便是火炮,對付敵人。

於是,清軍水師得以闖出一條通路。但後面跟隨的清軍船隻卻馬上迎來了第三輪火炮覆蓋。

樑培友甚至也親自動手協助炮手點火開炮,反正指揮的事情,有參謀部和羅大綱在。他見炮手熟練而麻利地填裝量好的火藥,按照測量員說的標準,調整火炮仰高角度,一切就緒,便猛地點燃引火。

砰地一聲,火炮炸響,炮彈在火藥的作用下衝了出去。炮彈產生巨大的後座力,儘管被滑動的木架和拉緊的粗麻繩緩衝了下來,但還是帶着整個大型紅單戰船都是一陣顛簸晃動。緊接着,旁邊的火炮也接連開火,弄得戰船接連晃動不已。

經過兩次海戰,樑培友明顯感覺到,自己這幫原本只會拿棍棒刀叉砍殺的西江天地會兄弟,竟然不但會開火炮,而且還特別熟練和精準。那開炮的姿勢,那專注的神情,讓自己誤以爲是那根本就是一名苦練多年的炮手,哪會想到,這幾個月前,還是從沒接觸大炮的小船木排上的江湖會衆?

看來,這幾名洋人的指導,還蠻管用的!

想到這裡,樑培友往船艙外看去,只見清軍又被擊中二十餘艘戰船,其中六七艘直接開始下沉,剩餘的不是漏水,就是失去桅帆,無法動彈。樑培友咧開嘴歡笑了起來,高聲喊道:“弟兄們,給老子狠狠地打!快,別發愣跟着看了,趕緊裝藥繼續開炮!”

士氣如虹的討虜軍衆人大喊一聲,抓緊繼續填裝火藥。

而西岸上小山的野戰炮,卻繼續怒吼着發威。

原來,剛趕到漳浦縣城的羅大綱,恰好碰到進軍神速,正在攻打漳浦的林鳳祥等甲一師將士,於是水陸兩軍一起合力,很快佔領了漳浦縣城。

在接到留守海灣的兩個團送來有清軍來襲的消息後,羅大綱在參謀部的建議下,立即率艦隊返回,同時,讓林鳳祥派出炮兵團支援,準備給進入海灣內的滿清水師來個關門打狗。

由於時間緊迫,林鳳祥派出甲一師中的一個半炮兵團,運上兩個炮兵團中的小型火炮和從英軍繳獲來的野戰炮,搭乘水師的船隻,迅速趕到離河口3裡的地方,下了船,經過一番艱苦的拖拉大炮,終於將二十門野戰炮和三十餘門普通小炮,架設到了凸出入海口的小山上。

此時,便有了這樣的居高臨下,猛擊清軍戰船的事情。

尤其是洋人的野戰炮,雖然打得不很遠,也不是特別精準,但此刻在用在這裡,卻是恰恰最合適不過了!這種野戰炮,只要仰角25度,射出的恰好是二里半地的目標距離,正好,入海口的中央地帶,便是這個距離,恰恰是清軍水師船隻最密集的部位。

而且,雖然只有二十門,但這種野戰炮操作發射非常簡單方便,射速很快,再加上炮兵團用的炮彈也是仿製的威力巨大的榴彈,這樣一來,這二十門野戰炮,實際上相當於四五十門同樣的普通火炮的火力了。

剛衝出海灣出口的清軍水師,被幾艘小型紅單戰船一阻攔,稍微延緩滯留了一下,便被火炮覆蓋。

等到經過三四輪火炮,衝出海灣的清軍水師,只剩下了一百五十餘艘戰船。原本三百餘艘戰船,本來在河口作戰時候就損失了近十艘,後來在炸藥船衝出河口,又被炸燬十幾艘戰船,再加上混戰一陣和剛纔的火炮襲擊,又損毀數十艘,戰船受損後無法快速逃離的也有三十餘艘,就這樣,竟然損失了一半。

爾後,對於衝出外海的清軍水師,虎門號等幾艘西洋軍艦又發揮速度優勢進行追擊,並且一邊追擊一邊在後是不是開了幾炮,不時擊壞敵軍戰船。

而這個時候,無論是提督施得高還是總兵韓嘉謨,都不再敢和討虜軍對戰了,只想快點逃離這片噩夢之地,早點逃回金門島,利用島上水師的炮臺抵擋。

雖然船體小但速度快的同安梭船,總算是發揮了作用,均衝到了前面,而速度慢的趕繒船卻漸漸被討虜軍戰船追上。

最後,在逃出浮頭海灣快三十里的地方,福鍵水師的三十餘艘大型趕繒船,全被討虜軍戰船給堵上。而坐在一艘大型趕繒船上的提督施得高和總兵韓嘉謨,卻趕忙登上一艘小型同安梭船,跑掉了。當然,他們沒想過要回頭救援這些倒黴的趕繒船。

於是,留下的這些被官軍拋棄的趕繒船,無奈之下,在一名清軍參將和幾名千總的帶領,豎起白旗,投降了。

807章 坤甸要塞788章 廣州會館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916章 憋屈的何伯第九章 商議出征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595章 桂良的交易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1129章 帝國瑣事第337章 佔領琉球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596章 清軍入甕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306章 剷除蝗災(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第531章 海路出征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668章 卡爾.麥喀士的救星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419章 這是租界?抱歉我沒收到租金第500章 悲慘的胡以晄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1255章 李鴻章的激動第1187章 全殲俄軍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1303章 數千萬投資918章 陷阱-伏擊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1221章 馮李對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873章 巴拿馬公司968章 移民情況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211章 開科取士(上)第1338章 悲催的奧斯曼帝國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863章 西疆的治理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190章 縱兵三日第1248章 中俄停戰條約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1002章 背後黑手是羅斯柴爾德?(感謝鬼狐毒士老大的打賞!)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第1214章 鍊鋼新技術(感謝燈泡老大的打賞!)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第272章 克虜伯創始人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607章 登基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740章 起義爆發(中)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837章 福州船政局934章 邪惡的東方人太瘋狂了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758章 反腐第130章 《博物新編》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952章 給沙俄上眼藥第1232章 鐵礦專運鐵路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481章 洪秀全的佈置第475章 江上巧遇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1051章 決不投降的坎寧總督
807章 坤甸要塞788章 廣州會館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916章 憋屈的何伯第九章 商議出征988章 美利堅常備軍只有一萬六千人第595章 桂良的交易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1129章 帝國瑣事第337章 佔領琉球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471章 奉議土州的鎮長第642章 天京城破第596章 清軍入甕第1193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上)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306章 剷除蝗災(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67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上)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621 章 袁甲三與張樂行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334章 兵工廠投產第531章 海路出征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668章 卡爾.麥喀士的救星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414章 上嗨城陷入絕境第419章 這是租界?抱歉我沒收到租金第500章 悲慘的胡以晄第524章 羅張氏的故事第1255章 李鴻章的激動第1187章 全殲俄軍第五十章 湘軍名將的歸附(中)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感謝諸神賞)第1303章 數千萬投資918章 陷阱-伏擊第1063章 狠厲的維多利亞第619 章 飢也得擇食第1221章 馮李對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873章 巴拿馬公司968章 移民情況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211章 開科取士(上)第1338章 悲催的奧斯曼帝國第193章 要贖戰俘,拿銀子來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863章 西疆的治理834章 電纜和油田第1190章 縱兵三日第1248章 中俄停戰條約第637 章 洪秀全有些瘋了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第339章 “借”濟州島第628 章 殘清的內鬥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1002章 背後黑手是羅斯柴爾德?(感謝鬼狐毒士老大的打賞!)第361章 佔領嶽州(感謝諸神賞!)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八十四章 正和鋼鐵廠(下)第1214章 鍊鋼新技術(感謝燈泡老大的打賞!)第1111章 孟加拉海戰(下)849章 喀什噶爾的危局第272章 克虜伯創始人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607章 登基第554章 滿清軍機廷會(感謝征程老大的打賞!)740章 起義爆發(中)第362章 富裕的湘北837章 福州船政局934章 邪惡的東方人太瘋狂了865章 東方雄獅已經覺醒758章 反腐第130章 《博物新編》第685 章 貴州和衆人的歸附952章 給沙俄上眼藥第1232章 鐵礦專運鐵路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481章 洪秀全的佈置第475章 江上巧遇940章? 該不該出兵印度1003章 頭頂綠幣必遭謀害(祝書友們五一節快樂!)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1051章 決不投降的坎寧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