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奏捷

羅立雖然進行了一次反擊,但是也並沒有因爲勝利便被衝昏了頭腦,率軍追殺了一陣之後,將大批建奴潰兵逐離了關城之後,看到有兩營建奴騎兵試圖攔截他們,便主動放棄了追擊,列陣在關外好一番炫耀武力之後,大搖大擺的領兵緩緩退回到了西羅城之中。

而阿濟格和多鐸眼看着這支刑天賊如此囂張,卻也都知道他們現在麾下兵馬士氣極爲低落,在接應了那些潰敗下來的兵馬之後,根本沒敢對羅立所率的這支追兵做出什麼進攻的舉動,而是遠遠的拉住繮繩,眼睜睜的看着羅立率兵在他們面前炫耀武力一番之後,又緩緩的撤回到了西羅城之中,這才各自喪氣的帶兵回了他們的大營。

在戰場上失敗者是沒有權利打掃戰場的,戰場的控制權只屬於勝利一方,所以作爲失敗方,損失要遠超過勝利一方是一個定理,建奴遭此大敗,屁都不敢再放,便夾着尾巴灰溜溜的逃了回去,大批傷兵和奴兵的屍體都被丟到了關下的戰場之中,同時被遺棄的還有大批的櫓車、雲梯、鵝車、壕車等攻城器具甚至於一些火炮、兵器、甲冑等等,總之建奴軍這次敗得太慘了,凡是出來帶的東西,差不多近半都丟給了大中軍。

羅立率部後撤的時候,當然是不會客氣,看着天色漸晚,他領兵坐鎮關下,連夜調來兵馬和大批的助戰民壯,甚至於連吳襄麾下的明軍也出來了一大批,開始打着火把打掃戰場,他們放火燒燬了所有被建奴遺棄在戰場上的那些攻城器具,將武器、甲冑、火炮等物收攏一下,運回了關內,當兵的則在關外砍掉那些建奴兵屍體的人頭,輕傷的建奴剝光了綁回去,重傷的則當屍體處理,直接剁掉腦袋。

至於建奴大軍那邊,多爾袞雖然是咬牙切齒,遠遠的看着大中軍一方在關下打掃戰場,但是卻沒敢準手下將領的請戰,派他們去襲擾大中軍打掃戰場的行動,他真的是害怕了,大中軍奇計百出,而且能打能殺,他再也經不起失敗了,今日一戰他幾乎耗盡了手中的實力,再也承受不起損失了,現如今能戰的也只剩下他和多鐸這兩白旗的兩萬兵將了,要是再損失的話,那麼他們三兄弟在大清國之中的地位便徹底完了,所以他只能這麼幹瞪眼,看着大中軍一方耀武揚威,卻再不敢去招惹他們了。

整整一個晚上,關外戰場中的那些建奴好不容易打造出來的各種攻具,都在烈烈燃燒,如同一個個巨大的火把,將山海關外面照的通亮,大批大中軍兵將以及助戰民夫還有山海關明軍兵將的身影在戰場上來回走動,一邊是不斷傳出的建奴傷兵瀕死的慘叫聲,一邊卻是勝利者們的歡聲笑語。

吳襄這一下算是徹底服了,可以說是對大中軍的兵將們服的是五體投地,他在事後才知道,閻重喜已經在開戰不久之後,便受傷退出了戰場,指揮這一戰的乃是新來這裡的羅立,於是他不得不歎服,這些大中軍的大將們,一個比一個不好惹,在他眼中閻重喜和王承平這些大將已經是非常厲害了,現在來了個姓羅的,卻比起他們絲毫不差,打仗不要命不說,還“善於用計”,以主動放棄西羅城爲陷阱,一下便坑殺了兩千多建奴軍,這樣的功勞如果放在他們明將身上的話,鐵定便是絕世之功,這些年來,明軍在對付建奴的作戰之中,罕有大捷,斬首百級以上的戰功便屈指可數,超過斬首百級便是大捷,斬首幾十級,也算是大捷了,許多明將所謂的報捷,基本上只有十幾個甚至於幾個建奴的人頭,充其量也就是領兵以超優勢的兵力,圍住了一些搶掠之後喝大了的建奴,殺了幾個喝大了的建奴,便厚着臉皮興高采烈的朝上峰報捷。

看看人家大中軍來了這裡,這些天來,在關下幹掉的建奴軍起碼過萬了,可是這些大中軍的將軍們,卻一個個好像不以爲然一般,根本就不怎麼當成回事,這讓不少明軍兵將們實在是汗顏到了極點,吳襄還哪兒有半點再瞧不起大中軍兵將的想法呀!

經過一夜時間的打掃戰場之後,戰果很快統計了出來,這一天的激戰下來,大中軍和明軍“共同”斃傷奴軍近五千人,俘獲奴兵近千,這還不算開始的時候被建奴搶回去的那些死傷的奴兵數量,如果加上那些奴兵的數量的話,多爾袞這一天下來,損失的兵馬便接近了一萬左右。

而守軍方面則損失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中陣亡者也就是四百餘人,其餘的都是傷者,其中大部分人是輕傷,經過妥善的救治之後,不少人很快還能歸隊,這些歸隊的傷員,今後無疑便都成了悍卒,軍中絕對的骨幹,所以稱之爲大捷大大捷是毫不過分的,就着他們尚且還不知道,這一仗下來,他們居然幹掉了建奴軍漢軍鑲黃旗旗主劉之源,漢軍鑲藍旗梅勒章京李率泰、漢軍正紅旗梅勒章京馬光輝,如果他們知道幹掉了這幾個敵將的話,還不知道怎麼高興呢!

直到過了兩三天時間,他們才從俘虜口中,得知了他們不但擊殺這麼多奴兵,居然還幹掉了奴軍一個旗主,兩個副旗主,羅立的嘴都笑的歪到了耳朵邊了。

這一戰下來,吳襄和羅立等人都判定,短時間之內建奴是已經無力再對山海關一帶發動新的大規模攻勢了,接下來就等皇太極親自領兵上來了,所以短時間之內,山海關是處於安全的狀態之中了。

對此大捷,山海關一帶的軍民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慶,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飛向了四面八方。

但是此戰大中軍損失也不算輕,彈藥物資消耗非常大,光是各型火炮便幹廢了十幾門,彈藥基數消耗了一個半,另外最大的損失便是閻重喜的受傷,閻重喜雖然沒有直接中炮,但是腦袋被疾飛的石頭砸中,傷的也很嚴重,被救下去之後,整整昏迷了兩天時間才逐漸甦醒,而且伴隨着劇烈的嘔吐頭疼,很顯然是嚴重腦震盪,短時間之內是沒法再指揮作戰了,但是閻重喜一醒過來稍微恢復了神智,便立即詢問戰事情況,得知了他們獲得大捷的消息之後,他這才放心下來,將麾下第一鎮軍的兵將移交給了羅立暫時統領,交代完之後,才被人送往了永平府療傷。

在這一仗打下來之後,特情處的人還給羅立提了一個建議,請羅立從斬獲的建奴人頭之中,分出了一批,送給了吳襄,這倒不是爲吳襄分潤在大中朝之中的什麼功勞,主要是先讓吳襄以此糊弄住京師那邊大明皇帝朱由檢所用。

對於這些建奴的人頭,羅立纔不稀罕呢!刑天軍從初見起,便不以人頭論功,而是自由一套論功的辦法,所以也不會出現在戰場上搶人頭,最終導致失敗的事情,也不會相互之間爭搶敵人的腦袋,內部出什麼矛盾。

現在特情處讓他們撥一批建奴的人頭給吳襄,糊弄大明皇帝朱由檢,羅立纔不在乎呢!於是當即便撥了兩千顆人頭給吳襄,讓吳襄拿去辦事用了。

剩下的那些割下的韃子人頭,羅立乾脆便下令在關下用它們築了一個京觀,以此來羞辱震懾建奴方面。

吳襄很感激大中軍這邊爲他的家人安危考慮,連聲稱謝之後,下令派人用大車裝了這些建奴兵的人頭,立即運往了京師,以此向朱由檢奏捷誇功,這些韃子的人頭可是都是清一色實打實的建奴兵的人頭,雖然其中大部分爲建奴的漢軍旗漢兵的人頭,但是這些漢兵也早已剃髮,留的是韃子的金錢鼠尾,照樣也算是韃子兵的人頭,一旦運入京師的話,料想京師之內朝野頓時會引起震動,大明對建奴這麼多年來,還絕少一次性斬獲這麼多韃子人頭,吳襄僅憑這一批韃子的人頭,恐怕就能算是大明眼下的第一將了。

守軍在山海關取得了如此大勝不久,喜峰口一帶便也傳來了消息,周遇吉率兵在喜峰口果真擋住了建奴另一支人馬叩關,並且在喜峰口同樣殺敵甚多,逼得阿巴泰和豪格不得不放棄攻打喜峰口,掉頭轉向尋找下一個破關之地,但是傳來這個消息的同時,報信之人也同時送來了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戰身亡的消息,這個消息不僅令人扼腕嘆息,一邊是佩服周遇吉的忠烈,另一邊則是感慨建奴的厲害。

這兩地的消息,幾乎可以說是同時傳入到了大明的京師之中,京師之中的朝野本來都處於一種極度的恐慌和絕望情緒之中,在得知了這兩個消息之後,民心不由得大振了起來,不少京師的百姓奔走相慶,傳誦着這兩場大捷,就連已經是心如死灰一般的朱由檢,在聽聞了這兩個消息之後,也不由得精神一振,當即便跑到了太廟又是燒香又是磕頭,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聲稱他這個不肖子孫,雖然將天下沒有治理好,但是近日卻獲得了大捷,斬殺了無數建奴,這個時候的大明朝廷之中,文武百官早已不再對朱由檢說實話了,他們明知大明已經快完了,這會兒是專挑好話說,大概是同情朱由檢,也可能是自我安慰,總之他們都按照吳襄的說法,稱此山海關大捷,乃是吳襄所打,朱由檢也已經無法分辨其中的真僞,內心的自尊心作祟之下,他也把腦袋一蒙,乾脆就選擇性的相信,這件事是真的,甚至於他還對內侍說,大明有吳襄在,搞不好可以重振起來,不過這也只是他們一小撮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但是民間傳說的版本卻就和朱由檢聽到的不同了,不知從什麼途徑,有人將山海關這一仗的細節詳細的描述了一番,大讚大中軍的勇猛,說此次山海關大捷,雖然吳襄出力也不小,但是主要還是靠着人家大中軍來打的,甚至有人還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當天戰事的慘烈情況,好像是身臨其境了一般。

民間的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他們自有更寬泛的聽聞小道消息的渠道,各種亂糟糟的信息之中,他們自會做出他們自己的分析,大明百姓都知道明軍的水平如何,這麼多年來,關寧軍即便是在鼎盛時期,也從未打過這樣漂亮的大勝仗,現在時至今日,大明早已是日薄西山,吳襄又是貶斥多年,在家閒居的將領,現在朝廷實在無人可用,才令他復起出鎮山海關,憑着他的手段,當年明軍尚兵強馬壯的時候,他吳襄還當過逃將,現在怎麼也不可能在山海關對數量遠超他們幾倍的建奴大軍,打出這樣的大捷。

所以有心人稍微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到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此次山海關大捷,根本就不是吳襄打的,而是現如今跟吳襄同處於山海關一帶的大中軍打的,有不識時務的言官對此事嗤之以鼻,上書朱由檢,駁斥這次吳襄取得山海關大捷的事情,直斥吳襄乃是盜領了大中軍的功勞,其實吳襄早已暗中已經私通了大中朝,請朱由檢罷了吳襄的山海關總兵之職,派人去將他逮回京師論罪。

可是這些個不開眼的言官的話,根本也是在放屁,現如今朝廷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對京城之外的地方控制權,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也已經弱到了極點,不管吳襄這次是不是冒功,他眼下都是一個手握重兵之人,已經不是朝廷輕易能動的人了。

有人自會想起吳襄還有家眷在京師之中爲質,可以用吳襄的家眷來控制他,但是朝廷這會兒完全是投鼠忌器,手頭上根本沒有可用之兵了,不管吳襄那邊的實情如何,朝廷都不敢輕易的這會兒去動吳襄了,畢竟吳襄現在明裡還打的是大明的旗號,一旦逼急了吳襄的話,他隨時都可以倒戈投降大中朝,現在他吳襄多少還能爲朝廷撈一點面子,一旦惹急了他的話,朝廷最後一塊遮羞布恐怕都也要被剝去了,所以朱由檢這會兒對這些言官的話,只當是放屁,不但沒有敢動吳襄,還派人去爲吳襄府上的家眷們送了一些賞賜,以此來表明,他其實是相當信任吳襄的,希望吳襄能領兵鎮守住山海關,不要投降大中朝那邊,他就謝天謝地了。

(兄弟可是帶病工作呀!胃炎居然能導致發燒嗎?全身痠痛,指頭都不想動了!精神可嘉呀!今日鳴謝一醉人和信離二位朋友的打賞!)

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49章 官軍阻路第144章 大考第84章 城破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58章 棱堡式寨牆第79章 奴酋授首第140章 紅石山2第6章 詐城第49章 兩強之戰4第115章 水軍譁變第89章 疑竇第8章 勢如破竹第38章 擴大戰果第28章 定策第124章 李自成的老底第31章 血戰小漳河畔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李信第6章 交易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125章 長槍向前驅羣羊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25章 名臣第160章 怨聲載道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138章 援軍紛至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84章 賜宴第41章 重編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35章 平西之戰第85章 巡視鄉里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28章 送行第8章 僥倖成功第195章 破南陽第42章 直搗敵巢第4章 北伐第85章 善後第3章 困境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63章 奏捷第161章 死耗到底第76章 需求、給予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31章 好大綠帽第93章 裝神弄鬼第64章 建奴破關第81章 輕下一城第184章 杞縣會戰2第107章 屠城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90章 巡邏隊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4章 損失慘重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88章 困局第103章 慶捷第52章 危局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31章 民心初穩第137章 驗收第216章 澳洲遠征軍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43章 僥倖第60章 韃子避戰第69章 破格任用第124章 屠殺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186章 摘桃第60章 決死一搏第36章 跟蹤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191 方向第28章 送行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94章 速度賽第47章 惱羞成怒第14章 切磋第225章 班底第4章 打劫目標第221章 定淮門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202章 最後堡壘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35章 起贓第162章 山西息兵
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49章 官軍阻路第144章 大考第84章 城破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58章 棱堡式寨牆第79章 奴酋授首第140章 紅石山2第6章 詐城第49章 兩強之戰4第115章 水軍譁變第89章 疑竇第8章 勢如破竹第38章 擴大戰果第28章 定策第124章 李自成的老底第31章 血戰小漳河畔第123章 北方戰區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80章 李信第6章 交易第123章 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第125章 長槍向前驅羣羊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25章 名臣第160章 怨聲載道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138章 援軍紛至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84章 賜宴第41章 重編第153章 首戰建功第135章 平西之戰第85章 巡視鄉里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92章 鳳翔衛官軍第28章 送行第8章 僥倖成功第195章 破南陽第42章 直搗敵巢第4章 北伐第85章 善後第3章 困境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63章 奏捷第161章 死耗到底第76章 需求、給予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31章 好大綠帽第93章 裝神弄鬼第64章 建奴破關第81章 輕下一城第184章 杞縣會戰2第107章 屠城第186章 屁股坐歪第90章 巡邏隊第90章 縮頭烏龜第14章 損失慘重第110章 該來總會來第88章 困局第103章 慶捷第52章 危局第17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31章 民心初穩第137章 驗收第216章 澳洲遠征軍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43章 僥倖第60章 韃子避戰第69章 破格任用第124章 屠殺第100章 賞功罰過第186章 摘桃第60章 決死一搏第36章 跟蹤第95章 山海關之役1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191 方向第28章 送行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94章 速度賽第47章 惱羞成怒第14章 切磋第225章 班底第4章 打劫目標第221章 定淮門第96章 山海關之役2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202章 最後堡壘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35章 起贓第162章 山西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