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

崇禎十四年元月二十這一天,對於天下人來說,無疑是具有着極爲重要意義的一天,就在這一天,萬衆矚目之中的大中國在南京城中宣告成立,而肖天健這個傳奇般的人物,也在這一天登臨了皇位,成爲了大中國第一任開國皇帝。

南京城經過數月時間的恢復之後,已經再一次恢復了繁華,而且在肖天健的統治之下,南京城之中的百姓也絕大部分都早已歸心於他的治下。

就在元月二十這一天的上午,肖天健在諸臣的簇擁之下,登上了南京城皇宮中的奉天殿的龍座上面,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而肖天健則當衆正式宣佈大中國即日起正式成立,國號大中,同時宣佈年號爲天元。

在擇定年號一事上,諸臣爭論也很多,提出的年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不下數十個之多,但是肖天健最終卻還是選定了天元作爲他的年號,這個天元二字,其本身寓意不錯,乃古代曆法之中的四柱天干,暗中還有奉天之名,開創一個全新紀元的含義,本來肖天健很想用開元作爲他的年號的,可是開元這個年號卻早已被唐玄宗李隆基用過了,大臣們都反對繼續使用開元作爲年號,說不太吉利,畢竟李隆基在位後期,發生了安史之亂,使得盛唐從此開始走上了下坡路,所以最終肖天健便聽從了諸臣的意見,將年號定爲了天元。

當然他肖天健登基,自然也少不了對諸官進行分封,以前刑天軍許多部門設置都並不完善,現如今既然立國,那麼這些事情便要納入正軌之中,於是在諸臣朝賀之後,肖天健也當衆宣佈了大中國第一批文武官員的安排。

時下肖天健暫未設立內閣,維持大中國政務運作的主要是六部尚書,而付德明這個最早跟着肖天健的謀臣,這一次被肖天健任命爲了大中國第一任戶部尚書之職,而這一點上,沒有人表示有意見,畢竟肖天健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付德明在山西南部主持民務,給肖天健以及他麾下的大軍,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以及人員物資方面的保障,讓他做這個戶部尚書,可以說是衆望所歸。

而牛金星則被肖天健任命爲工部尚書,這也算是對牛金星這幾年來兢兢業業爲他做事的一種回報,牛金星精於主持民務之事,這幾年間坐鎮河南主要是恢復河南一帶的經濟,很是做了一些事情,雖然心胸稍微狹隘了一些,但是也不能抹掉他的功勞,當初被肖天健訓斥了一番之後,牛金星便徹底不再幹預軍務之事,轉而將精力都撲在了民務方面,倒是也非常敬業。

對於六部之中眼下最重要的兵部,肖天健考慮再三之後,將兵部尚書之職暫時授予了李信,畢竟李信此人在軍事上可以說是頗有建樹,而且也是他在軍事方面最重要的謀臣,特別是這兩年來李信跟在他身邊當他的總參謀,更是在軍中樹立起了相當的聲望,這個位置想來想去,眼下也只有李信比較合適。

而吏部尚書則授給了李進德,李進德雖然年紀比較輕,但是做事雷厲風行,性格也比較耿直,這些年來一直都是肖天健手下最重要的民務官員,更何況第一次刑天軍開科取士的事情也是他在背後主持的,所以肖天健讓他主管吏部,可以說也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至於剩下的禮部,肖天健考慮再三之後,暫時授予了大明舊吏以前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禮部現在可以說是大中國六部之中最不受重視的一個部門,但是畢竟也是一個重要的職位,讓呂維祺這樣一箇舊吏來充當,無疑也通過這樣的做法,告知那些效忠於大明的官吏們,他們無需跟着大明一條路跑到黑,只要他們肯投降,今後在大中國照樣也能有他們一席之地,以此來起到對那些尚效命於大明王朝的官員們的分化作用。

但是對於刑部方面,肖天健沒有立即任命尚書人選,而是將這個位置暫時空了起來,只是令人暫時搭起了一個框架,尚書之職虛位以待,今後再另行安排。

而那些跟着肖天健起事的文武官員們,這一次都各有封賞,幾鎮人馬也確定下來,閻重喜、羅立、劉寶、李栓柱、羅汝ォ、石冉、刁正、劉耀本、王承平、李凌風等人都被正式任命爲了正副總都統之職,說白了就是大軍區正副司令的職務,鐵頭則被任命爲羽林衛總都統之職,負責管控羽林衛和憲兵部隊,另外也負責衛戍事務。

總之這一次凡是跟着肖天健起兵的文武官員們,各自都得到了他們想要得到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說是皆大歡喜,一時間在大殿之下呼呼啦啦的都跪下謝恩。

肖天健高坐於龍椅之上,俯瞰着大殿之中這些文武百官們,這會兒也說不出是什麼心情,總之是五味雜陳,既高興又有些覺得沉重,現如今他登臨天下,可以說是踏着無數枯骨走到了這一步,他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爲此感到悲哀,但是有一點他知道,這次他登基稱皇,並不代表着這便是他的終點,相反這次立國登基對他來說,卻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今後的路還有非常長,也可能非常艱險。

當肖天健在呂維祺的引領下,率領文武百官先到了皇宮外面的祭壇上祭拜過了天地之後,這ォ算是完成了他的登基大典,正式成爲了大中國的皇帝。

本來這一次肖天健是要在登基之後,還要冊封皇后、貴妃的,可是一是因爲肖天健不怎麼好色,妻妾只有三人,而且範雨桐、蝶兒眼下都還在洛陽,只有範靈兒這個時候先帶着小公主來到了南京城之中,所以這種冊封之事也就暫時無法進行了。

範靈兒之所以先帶着小公主肖雪茹先於範雨桐和蝶兒趕到南京城,主要是因爲肖天健既然已經登臨天下,總不能身邊一個女人都沒有吧!另外一個是讓範靈兒帶給肖天健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範雨桐在洛陽城中年前的時候,成功的爲肖天健生下了一個六斤多重的胖小子,終於使得肖天健有了兒子了,爲了生這個小傢伙,範雨桐還險一些因爲難產丟了性命,幸好最後時刻還是生下了他,在名醫的救治之下,範雨桐ォ保住了性命,所以範雨桐即便是生產之後,也因爲身體虛弱,需要靜養一段時間之後,ォ能長途跋涉趕到南京城,所以ォ讓範靈兒代表她先行趕到南京城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肖天健。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在範雨桐生產的幾天時間之後,蝶兒也順利的爲肖天健生下了一個女兒,讓肖天健一下又多了一個寶貝公主,而且母子都很健康,這一下可把肖天健給樂壞了,雖然尚沒有見到自己的這一對寶貝兒女,可是肖天健還是高興的發了好一陣的傻,回過神之後,當即便爲這對兒女取名,男孩兒就叫肖浩宇,暗喻此子今後胸懷如同浩瀚宇宙一般寬廣,能成就一番天大的事業,而小女兒則取名爲嘉喜,暗喻她的到來是喜上加喜。

對於這個消息,其實刑天軍上下文武大臣們也都同樣高興,這些年來肖天健一直無後這件事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始終如同一根刺一般,讓他們隱隱中總是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別的皇帝如果沒有子嗣的話,大可從皇族之中過繼一個,可是肖天健卻自稱此世上早已沒有任何親人,如果他有一個三長兩短的話,今後他們好不容易打下的這麼大的盤子,肯定就會分崩離析。

去年當得知範靈兒爲肖天健生了一個女兒的時候,衆人便很是高興,既然範靈兒能生女兒,那麼說明肖天健便沒有內疾,起碼生養是沒有問題的,現如今當得知肖天健喜添一子的時候,這些文武大臣們便徹底把心給放了下來,再也不用有以前的那種擔心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觀念就是這樣,世襲制度在所有人的心目之中都根深蒂固,本來生不生兒子是肖天健的私事,但是當他執掌天下的時候,這便不再是一件私事了,而是上升到了國家今後是否可以穩定的大事的層面上了。

他們現在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最上層必須要有一個可以維繫這個利益集團的因素,肖天健在的話,沒有一點問題,但是如果肖天健出什麼岔子的話,那麼就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替代他,今後成爲這些人所效忠的對象,來維繫這個利益集團的穩定,所以範雨桐這一次爲肖天健誕下一個龍子,無疑讓所有人的心都放在了肚子裡面,這一點肖天健自己也很清楚,雖然無奈,但是也只能承認他生不生兒子這件事,對於他麾下的這個集團至關重要,現如今他也終於可以將這塊石頭放在了地上了。

隨着肖天健祭拜過了天地之後,率衆登上了皇宮外面的洪武門,這個時候,這個洪武門已經被重新修葺一新,並被肖天健改稱爲了耀武門,在耀武門外,便是一條寬闊的大街,耀武門下面,便陳列了一排十二門被擦拭的鋥亮的三磅輕炮,一看到肖天健一身黃袍登上了耀武門之後,城門下的一個軍官立即便大聲叫道:“點炮……”

(特別鳴謝不喝西北風兄弟的打賞!)

第137章 驗收第14章 損失慘重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32章 打上門來第95章 認賭服輸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5章 密道第54章 試槍第5章 夾生飯第24章 捷足先登第25章 難民潮第188章 石冉第53章 分兵向西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85章 美人計第69章 再戰再敗第74章 胸甲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93章 偵查第108章 白旗第61章 擒賊擒王第24章 油盡燈枯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09章 紙殼彈藥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36章 平西之戰2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41章 中華之危第6章 出賣第91章 少年營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93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158章 鬥智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73章 複雜心情第9章 事敗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42章 萬人敵第208章 再打廬州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109章 紙殼彈藥第87章 激辯2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44章 大考第70章 大舉報復第31章 民心初穩第99章 決戰之地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3章 強度黃河第103章 祖寬之憂第133章 朝議2第70章 背水一戰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70章 親人相見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64章 建奴破關第47章 盧象升的無奈第77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6章 不分敵我第68章 兵不厭詐第152章 訓誡第41章 騎戰2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06章 奇兵2第54章 換防第4章 分兵而動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87章 奪穴第83章 悲催舉人的命運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152章 漸改第163章 平亂第30章 挖坑第211章 中轉站和橋頭堡第7章 誓師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70章 再生一計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5章 活學活用第230章 失望第10章 靈機一動第85章 屠奴第9章 綁票第103章 慶捷第121章 炮灰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
第137章 驗收第14章 損失慘重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44章 震驚鳳翔第174章 大炮上刺刀第32章 打上門來第95章 認賭服輸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5章 密道第54章 試槍第5章 夾生飯第24章 捷足先登第25章 難民潮第188章 石冉第53章 分兵向西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85章 美人計第69章 再戰再敗第74章 胸甲第210章 殖民主義的發端第93章 偵查第108章 白旗第61章 擒賊擒王第24章 油盡燈枯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233 登基.雙喜臨門第109章 紙殼彈藥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136章 平西之戰2第39章 再下一城第141章 中華之危第6章 出賣第91章 少年營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93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101章 以身涉險第158章 鬥智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73章 複雜心情第9章 事敗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207章 克復臺灣第42章 萬人敵第208章 再打廬州第53章 兩強之戰(9)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109章 紙殼彈藥第87章 激辯2第81章 得勝還師第144章 大考第70章 大舉報復第31章 民心初穩第99章 決戰之地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130章 重返南京第3章 強度黃河第103章 祖寬之憂第133章 朝議2第70章 背水一戰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70章 親人相見第170章 趙二驢的昏招第64章 建奴破關第47章 盧象升的無奈第77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56章 不分敵我第68章 兵不厭詐第152章 訓誡第41章 騎戰2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206章 奇兵2第54章 換防第4章 分兵而動第106章 敗退過河第87章 奪穴第83章 悲催舉人的命運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8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第152章 漸改第163章 平亂第30章 挖坑第211章 中轉站和橋頭堡第7章 誓師第167章 陸海之爭第128章 巨斧猛劈頑敵首第120章 當場揭穿第70章 再生一計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5章 活學活用第230章 失望第10章 靈機一動第85章 屠奴第9章 綁票第103章 慶捷第121章 炮灰第54章 石橋攻防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