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考

隨即蔣勤和近衛營便根據這個刺客的供述,在城中開始了一次大搜捕,一天下來,便基本上將這個刺客團給徹底搗毀,不但起獲了各種短刀短劍,而且還起獲了幾把短弩,這些東西都是行刺用的好東西,而且這些刀劍還有弩箭上,都沾了劇毒,顯然是要對肖天健一擊必殺,幸好這個時代沒有什麼狙擊槍,要不然的話,肖天健還真是有很大的危險,不過即便是如此,也讓所有人都爲此感到後怕不已。

在抓捕這些刺客的時候,這些刺客們都抵抗的十分激烈,傷了十幾個前去抓捕他們的刑天軍部衆,有幾個眼看無望逃走,便立即自盡身亡,可謂是各個都是不要命的傢伙,這一次前來行刺肖天健,他們各個都已經報了必死的決心。

爲此肖天健瞭解了整個前因後果之後,咬牙切齒的罵道:“好呀!老子還沒去招惹你們,你們倒是先派人來行刺老子了!好!乾的漂亮!等老子拿下兩淮的時候,定要讓你們知道知道老子的手段!”

在經歷了這麼一次險情之後,肖天健這才老實了許多,而且手下們也都加了一份警惕,鐵頭更是嚇得回去之後手都哆嗦了幾天,要知道他是負責肖天健安全的近衛頭子,一旦肖天健有個什麼意外的話,他可以說是萬死也難以恕罪,上一次肖天健在荊州城下冒險受傷,他便私下裡被一干諸將們罵的狗血噴頭,好長日子裡過的都灰溜溜的,見誰都陪着笑臉,沒少吃諸將們的白眼,這一次的事情下來,鐵頭便又被諸將給拉出去狠颳了一通,搞得鐵頭又是灰溜溜了好長時間,擡不起頭,對於那些刺客,鐵頭可是下了狠手了,跑去親自行刑,用燒紅的火鉗子一塊一塊的把他們身上的肉給擰下來,整整折磨他們了好長時間,才把他們一個個弄死,這纔出了心中一口惡氣。

但是在院子之中的那些士子們,這一次死裡逃生,一個個算是被肖天健的寬宏大度給徹底折服了,一個個連在私下裡面說這件事的時候,都說肖天健乃是明君之像,這等大事都沒有遷怒於他們身上,還賜酒宴給他們壓驚,如果以後他當了天子的話,那麼豈能是一個暴君?所以跟他幹肯定沒錯,許多人甚至私下表示,這次即便是不能高中,那麼他們也不走了,當不了官,就在刑天軍謀個吏員的差事,照樣也能給肖天健幹,而且肖天健公開說過了,即便是這次不能中榜,只要留下做事的也可以在當吏員之後,繼續在下一次開科取士的時候,繼續報名應試,所以這更給這些士子們吃了一個定心丸了,這樣的話,他們便可以一邊爲肖天健做事,一邊繼續應試,如此遲早有一天,他們也有當官的機會。

所以肖天健這段時間的努力,也收穫了大批士子之心,就連呂唯祺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都連連稱幸,對肖天健的處置方式表示贊成。

甚至於在武昌府住的賀逢聖等一干致仕而且未被刑天軍追究的朝廷舊吏們,也都對肖天健這次的處置手段表示讚賞,畢竟他們也是士子出身,知道這一次出這麼大的事情,如果換成是一個暴虐之人的話,弄不好就會將怒火撒到這些前來應試的士子身上,來一次大屠殺也不算是過分,可是最終肖天健卻絲毫沒有受此影響,遷怒於這些士子們,這便更爲他爭取了不少人心,讓所有人都覺得,肖天健這麼做,乃是對士子們的寬厚,所以心中對肖天健也就少了許多牴觸之心,仔細想想,這個肖天健其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雖然興兵作亂,但是也並非就要跟天下士人爲敵,那麼以後即便是有朝一日肖天健問鼎天下之後,他們士子還是有出路的。

於是在十二月十五這一天,萬衆矚目的刑天軍的第一次開科取士的考試終於按時在武昌城開始了。

此次前來武昌府應試的士子,因爲肖天健講條件放寬,凡是秀才以上的士子們都可以應試,而不是隻許舉人以上的士子應試,所以前來應試士子高達千人以上之多,大大出乎了不少人的預料,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下毫無學識,只想渾水摸魚之輩跑來撞運氣,不過還是讓肖天健和手下諸官都高興了一把。

最起碼也說明刑天軍並不是被天下士子都敵視,還是有不少讀書人,已經是對刑天軍看好,願意以後跟着刑天軍做事了,代表着刑天軍在士子集團之中,已經有了相當的號召力,這可是個相當好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因爲沒有預料到會有這麼多讀書人前來應試,李進德對考場的準備有點不足,當發現報名應試之人這麼多之後,肖天健便立即令李進德將武昌城之中最大的楚王府收拾出來,作爲考場使用,於是這次的考試便被刑天軍放在了楚王府之中。

能進入楚王府考試,對於士子們來說也是一個驚喜,他們平時想要到王府之中見識一下開開眼,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現在能進楚王府應試,對於他們來說,也算是值得此行了。

於是萬衆矚目的刑天軍第一次科考,就這麼在武昌城之中拉開了帷幕,不過當試卷發下的時候,不少士子則當場傻眼了,刑天軍的取士考題,和大明朝廷的科舉考試的試題實在是差異太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刑天軍的試題之中,不再僅限於八股文,而是對於更實際的策問非常重視,而且其中出現了許多他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試題,其中既有數算之學也有許多有關農經方面的問題,甚至於還有一些關於地理和礦冶的問題,當然也少不了問及刑獄之事。

不少胸有成竹前來的士子們看罷了試題之後,當即便抓瞎了,他們這些年讀的都是所謂的聖賢書,侷限於四書五經之中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死記硬背,雖然大明也有策問,但是卻並不是重要的,可是現在刑天軍卻突然搞出這麼一套試題,許多人都頓時不知該怎麼辦了,這裡面太多都是隻問實務,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根本就沒有思想準備,所以不少人當場就把筆桿子給咬碎了,趴在桌子上不知該如何作答。

此次考試時間是兩天,不少士子出來的時候可以說是捶胸頓足,要麼就是面如死灰,早知道刑天軍考的是這些東西,他們也做點準備,可是現在不少人卻答的是一塌糊塗,許多人自己也知道完蛋了,要麼現在乾脆就收拾傢伙走人,回家再重新學過,回頭再來,要麼乾脆就在這裡等着發榜之後,然後應募先當個吏員,一邊混飯吃一邊再學,下次再來。

而肖天健則先讓李進德他們閱卷,挑選出來其中答的比較好的試卷給他過目,他文言文水平很不咋樣,這些年來又整日在率兵征戰,沒有機會惡補一番,所以如果讓他親自閱卷的話,估摸着他立即會被這些士子寫的之乎者也的文章給看暈,所以只能依靠李進德、呂唯祺這幫人來幫他把關了。

不過他也有言在先,文采不太好沒有關係,關鍵的就是看這些士子對有關策問的試題回答的思路是否有條理,所說的辦法是否可行,這纔是他選材的關鍵,如果單單只是文采好的話,詩詞歌賦做的不錯的人,也不能說就刷掉,這些人去搞點文史類的工作還是可以的,畢竟今後他也需要修史,正兒八經的文人還是很有需要的,更何況他也不反對中國燦爛的文化傳承,如果詩詞歌賦這種中國的經典文學方式能傳承下去的話,也是不錯的,省的後世只有一些欺世盜名的所謂文人,只會寫一些神朦朧詩,來騙錢,但是這種人選出來,不能去當地方官,否則的話只會讀死書之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地方的。

於是呂唯祺也同意了他的看法,全身心的帶着一些手下便投入到了閱卷之中,十天下來之後,還真就挑選出來了幾十個可用之才,並且推薦到了肖天健面前。

肖天健瞭解了一下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士子的情況之後,又在李進德的幫助之下,看了一番這些人的答卷,裡面呂唯祺都已經註明了這些人的強項所在,並且給出了一定的用人的方向。

雖然肖天健並不是很滿意,但是畢竟眼下這些士子們的眼界是不能跟他相比的,許多事情現在是剛開頭,想要以後讀書人多學一些實用的知識,還是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之後才行。

於是他便點頭批覆了這份成績單,下令可以發榜了。

此次開科取士,上榜的共有五十六人,皆授刑天進士之名,聽着有點怪,但是畢竟是刑天軍第一屆的開科取士,意義卻非常重大,而且這五十六名新榜進士皆被刑天軍授官,根據他們在考試之中的作答,來區分他們的強項,各授官不同,其中既有人被授之以知縣、主薄、縣丞等地方官職,下派到刑天軍時下已經掌控的各地任職,也有人被被留在武昌府抑或是洛陽府,在屬於中樞的一些地方任命,總之都是從稍微基礎一些的官職做起,以後根據他們的表現再決定他們的去留於是否升遷。

另外還有四百多士子雖然沒有金榜題名,但是也算是可用,便也選了出來,有些授以低級一些的官職,有些則到各地充當吏員,刑天軍不效仿大明,不入流的吏員要讓當官的去發工資,而是吏員也由刑天軍發薪俸,這樣一來,當官的便少了要養活不少手下的壓力,同時給予這些官吏們的薪俸都比較高,省的他們一到任第一個要想的就是撈錢養家,很快便形成上下之間沆瀣一氣,迅速的使得官方腐敗,當然現在刑天軍因爲肖天健尚未稱王,許多部門還沒有構架起來,尚處於草創期間,暫時用不着的部門,也不會開始養閒人,但是爲了管理地方官吏,卻少不了先設一個吏部出來,專司管理這些各地官吏的考覈以及官吏的選拔,於是趁着這個機會,肖天健便先將吏部的架子給搭建了起來,眼下因爲人手太緊,於是肖天健便請呂唯祺暫時出任,呂唯祺雖然已經沒了出仕的想法了,但是現在肖天健請到了他眼前,更何況他已經爲了這次刑天軍開科取士拋頭露面了,於是便勉爲其難的答應了下來,並且給肖天健說好,待到肖天健有朝一日登臨天下之際,有了合適人選,他馬上便再次告老還鄉,回家養老去,肖天健也立即答應了下來。

有了這個吏部的架子之後,今後許多事情就好辦一些了,呂唯祺這個人雖然能力不是很強,但是還算是比較清廉有骨氣的那種人,先讓他幹起來,以後逐步再說以後的事情,更何況現在刑天軍許多事情都是草創期間,官吏們尚還來不及這麼快便繼承下大明官府的那一套腐敗的玩意兒,今後反正只要他肖天健活着,下面想要搞這些貓膩,他肖天健手裡面有刀把子,就不用擔心,這天底下願意當官的人多了去了,不行就殺,殺的沒人敢伸黑手爲止!在這方面,肖天健最恨的就是貪官,爲此這兩年他已經下令殺了好幾個在下面手腳不乾淨的官員了,今後多殺幾個,也在所不惜。

至於剩下的那些沒有中榜,同時能力又差的混吃混喝之人,肖天健也不得罪他們,每個人發了十兩路資,讓他們回家繼續讀書去,來年有機會再參加考試也行,不過有了這一次經驗之後,許多人便應該明白他肖天健選官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了,最起碼也會讓許多讀書人今後如果想要在他手下混個一官半職,便要重視起這次的考試方向,今後要多學一些實用的東西,不要再讀這樣的死書了,一個時代讀書人學什麼,不是讀書人自己可以控制的,讀書就是爲了當官,這個觀念還根深蒂固的深深的種在讀書人的心中,朝廷開科取士出的試題,就是他們要爲之努力學的東西,所以肖天健也想通過這次的考試,讓這些士子們瞭解他們以後該學什麼,潛移默化的引導他們學更多有用的東西。

而且這一次取的士子之中,中榜的有幾個人文采很不咋樣,但是卻屬於那種雜學之人,許多偏題他們答的不錯,有人熟知刑律,讀過一些比如宋慈的洗冤集錄,這樣的人即便是其它方面都不咋樣,文采也非常一般,但是卻可以幹一些比如提刑司獄方面的事情!而有幾個人什麼都不行,卻農經方面很有一點造詣,於是便讓他們去幹一些負責管理農經方面的事情,照樣都金榜題名安排了官職。

如此一來,消息一傳開,便讓士子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見得他們是全才,只要他們學有所專,在謀個方面表現優異,那麼即便是文采有限,照樣也是有機會在肖天健手下做官的,這也是肖天健的用人的一種想法,官員也要有區分,必須要讓內行人去管相關的事情,省的讓一些不懂行的人去管理,最終把事情給搞得一塌糊塗。

總之這一次武昌府的第一屆開科取士,雖然還有許多不足和瑕疵,來應試的士子之中高才沒幾個,可是卻開了一個先河,爲以後再開科取士鋪就了一條道路,也算是皆大歡喜了,肖天健暫時緩解了手頭上文官嚴重缺乏的問題,同時也讓天下士人們看到了即便他肖天健有朝一日取得天下,這些士人們還是有用武之地的,省的他們以後都變成刑天軍的死敵。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肖天健尚還來不及在武昌鬆口氣,爲下一步年後攻打南直隸繼續做好準備,卻收到了馮衛漢派人從北面送來了一個令他大吃一驚的消息,於是他當即便下令暫停對南直隸用兵,着令羅汝才暫時坐鎮武昌,留下部分新編營歸他調遣,並且令李信也立即將手頭的事情移交給高建,令高建聽從羅汝才的命令,而李信則歸返他的帥營之中,輔助他的指揮,而部分羅立麾下的主力和近衛師的主力立即就地集結,開始動身朝返回河南,因爲北方出大事情了。

(來個五千字大章!今日鳴謝信離、勇敢1023二位弟兄的打賞!)

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153章 問題第10章 定四川第65章 兩害相遇第112章 震服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鐵骨破軍第45章 明挖牆角2第90章 探視第187章 向南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143章 挽留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76章 便宜可撈第11章 託大第15章 求援第33章 英魂第192章 光復錦州第7章 大意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35章 取士第61章 擒賊擒王第158章 窮追敗寇第79章 進展神速第50章 勸降第136章 人選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59章 還歸第141章 新兵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50章 忠烈之臣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12章 震服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24章 言而有信第231章 拍賣第13章 成功脫逃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24章 惡少第34章 險勝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64章 城門3第33章 兵臨城下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47章 盧象升的判斷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6章 糾結第50章 獻策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31章 愧對家人第230章 失望第11章 多爾袞的判斷第186章 父女相見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37章 震怒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95章 破南陽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87章 激辯2第24章 洪流第61章 轉怒爲喜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98章 宿命第93章 援軍分至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07章 屠城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68章 中計現身第35章 鎖定目標第48章 兩強之戰3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3章 不堪回首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6章 劍指中原第4章 終歸要來第12章 斷然拒絕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27章 劍指何處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199章 履約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4章 舌戰老粗第97章 絕非君子第145章 十年賭約第64章 肥肉第47章 兩強之戰2第31章 攻關受挫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13章 烏龍
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153章 問題第10章 定四川第65章 兩害相遇第112章 震服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25章 鐵骨破軍第45章 明挖牆角2第90章 探視第187章 向南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143章 挽留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76章 便宜可撈第11章 託大第15章 求援第33章 英魂第192章 光復錦州第7章 大意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35章 取士第61章 擒賊擒王第158章 窮追敗寇第79章 進展神速第50章 勸降第136章 人選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59章 還歸第141章 新兵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50章 忠烈之臣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12章 震服第73章 斥候的對決2第24章 言而有信第231章 拍賣第13章 成功脫逃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24章 惡少第34章 險勝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64章 城門3第33章 兵臨城下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47章 盧象升的判斷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6章 糾結第50章 獻策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31章 愧對家人第230章 失望第11章 多爾袞的判斷第186章 父女相見第204章 天不作美第37章 震怒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95章 破南陽第119章 順江而下兵至嶽州第201章 石冉發威第87章 激辯2第24章 洪流第61章 轉怒爲喜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98章 宿命第93章 援軍分至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79章 土工作業第107章 屠城第143章 曹文耀的異常第168章 中計現身第35章 鎖定目標第48章 兩強之戰3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41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138章 南方戰前準備第3章 不堪回首第105章 活刮之祭第183章 赴京聽封第166章 考量定策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6章 劍指中原第4章 終歸要來第12章 斷然拒絕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27章 劍指何處第110章 深層考慮第199章 履約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14章 舌戰老粗第97章 絕非君子第145章 十年賭約第64章 肥肉第47章 兩強之戰2第31章 攻關受挫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113章 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