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

李玄都升座之後,召集諸宗主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議事,再次確定目標和計劃之後,李玄都率領衆人離開了蓬萊島,前往齊州。

如今的齊州,遠遠談不上太平盛世,經過青陽教戰亂之後,百廢待興。只是相較於其他州府,齊州與遼東隔海相望,實在活不下去,還可以渡海前往遼東,故而還不至於成爲人間煉獄。

針對此等情況,秦道方根據李玄都和秦清的主張,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僅僅四個字,卻比任何火炮鐵騎還要厲害,所過之處,百姓竭誠歡迎,甚至有人主動打開城門,以迎王師。

不過這四個字也真正觸動了士紳豪強的利益。

嚴格來說,天下間的士紳豪強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老牌士紳,以土地爲根本,一類是新興士紳,以商貿爲立足根本。對於遼東大軍的“均田免賦”,兩類士紳的態度也截然不同,新興士紳持觀望態度,或是持歡迎態度,最壞的結果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老牌士紳則是持反對的態度,而且是恨不能欲除之而後快,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其實這兩種士紳就是儒門和道門的縮影,儒門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而道門則因爲海貿而走向興盛,比如清微宗、慈航宗、無道宗、補天宗等都是以商貿起家,依附於道門各宗的秦家、李家、張家、錢家、蘇家等等,也都是以商貿立足的世家。

李玄都看似是代表了道門的利益,實則秦清纔是真正代表了道門的利益,只是在短期內,李玄都與秦清的目標是一致的,道同可謀,那就是推翻儒門所代表的舊士紳,重新分配田地,解放生產力。只有百姓富足了,商貿才能進一步發展。

在這一點上,李道虛、張靜修、徐無鬼三人與李玄都和秦清是一致的,這也是李道虛、張靜修、秦清三人強行推動道門一統的根本原因。只是衆人又有分歧,最終還是免不得一場大戰。

李玄都能夠成爲道門首領,則是李道虛、張靜修、徐無鬼、秦清互相妥協的結果,只有李玄都才能同時兼顧四人的利益和想法,事實上李玄都也的確做到了,在前人的基礎上初步整合道門。

在“天下棋局”的推演之中,出任齊州總督的是司徒玄策,接任者是張海石,以清微宗的實力,經營齊州,自然是如鐵桶一般,能夠自成一軍。不過如今的局面是司徒玄策早亡,清微宗受挫於聖人府邸,未能經營齊州。雖然秦道方是齊州總督,但他畢竟不是經營多年的藩王,再加上齊州局勢複雜,故而秦道方不能完全掌握齊州,在生死關頭,尤其是朝廷明令罷黜秦道方的總督之職後,許多地方士紳豪強以及各級官員,不再聽從總督命令,直接起兵反抗秦襄大軍。

秦襄於四月二十一抵達大河岸邊,清微宗派出小型渡船千餘,幫助秦襄大軍渡過大河。秦襄大軍連下數城,攻克蘭陵府全境,殺蘭陵郡王,收其家財。四月二十四,秦襄率軍前往北海府,攻打章丘縣。齊州副總兵牛魁督兵五千人出戰盡歿,初八日以守將蔡雄作內應破城,知府張德自縊而死。

秦襄抵達北海府的府城,此地是李家祖宅和總督府所在,糧食充足,故而秦襄大軍得以休整數日。四月二十七,秦襄率軍再次渡過大河,克齊河縣,官民迎降。

四月三十,秦襄攻入東平府境內,攻打清平關,守關參將周吉憑城固守,因爲秦襄大軍並未攜帶火炮,未能破城,雙方僵持數日,周吉最終因兵少食盡,退守茬平縣。秦襄攻克清平關後,馬不停蹄地攻打茬平縣,周吉悉力拒守,最後火藥用盡,開門力戰而死,全身矢集如蝟,全家老小也死於熊熊大火之中,誓死不降。

秦襄攻克茬平縣當晚,東平府知府姜承恩投降,齊州都指揮使王胤降表亦到,秦襄大軍所過之處,各府縣望風而降,五月初二,秦襄大軍開進東平府的府城,舉城譁然皆喜,結綵焚香以迎,城中官員鄉紳代表親自捧酒以迎大將軍。

秦襄當衆重申秦清和李玄都定下的土地之策,丈量各大鄉紳名下的土地,清理投獻土地,重新登記在冊,然後補繳過去多年的稅款,補不上的欠稅用其名下土地衝抵,最後剩下的土地便是大戶們的合法所有土地,給予官方認可的憑證,從此依法納稅,仍舊不失爲富家翁。

若是不從,以各種手段對抗,便強力鎮壓,將其家產悉數抄沒,收入國庫。

先前那些起兵抵抗的士紳便是如此,不僅土地抄沒,其家財充作大軍糧餉,就是性命也不能保存,被悉數處死,暴屍示衆。

至於那些被收歸的土地,秦襄也不佔爲己有,而是將大部分土地分發給沒有耕地的百姓,小部分土地用以軍功獎賞。

消息放出之後,當真是民心所向,許多朝廷軍戶紛紛來投,良家子從軍之人更是數不勝數,百姓竭誠歡迎,就如四季中的春天,萬物競發,勃勃生機。

百姓不識字,也許愚昧,容易被士紳矇騙,可他們不傻,一邊拼命壓榨自己,一邊分發土地,百姓們向着誰,已經無需多言,哪怕士紳老爺說破大天去,他們也不會信了,聖人道理?比得過看得見摸得着的土地莊稼嗎?

百姓們的口風也陡然一轉,前些天還是遼東的蠻子賊寇如何如何,重新分發土地之後,便成了王師天兵如何如何。在百姓口口相傳之中,秦清成了天上帝君下凡,救苦救難,秦襄是帝君身邊的天將,秦道方是帝君身邊的星官,甚至有人爲三人立起了生祠祭拜。

一時間,似乎遼東大軍纔是本地鄉親,而本地官軍卻成了外來的賊寇。

不過月餘時間,秦襄麾下大軍就從六萬之數擴充到了十萬之數,接收了大量軍械和火器,而且不同於一觸即潰的大魏官軍,精氣神是截然不同的。

反觀衆多官軍,不斷出現逃兵,尤其是聽到自己家鄉分發田地之後,常常是成羣結隊地投奔遼東大軍,無論軍官如何約束,也是不能抵擋了。

其實此法已經在小範圍內推行了一段時間,李家和秦家帶頭清理田地和補繳稅款。只是李家的土地不多,也不接受投獻,只要補繳稅款就是,些許稅款對於李家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所以推行此策的時候,李家沒有人反對。

李家老少的根基都在海貿分紅上面,早就看不上土裡刨食,就算全都捐了,他們也不在乎。

其他縉紳們卻沒有李家的底氣,無不暗暗叫苦,重新丈量土地,清理投獻土地,也就罷了,只能算是把多吃的給吐出來,還算不上傷筋動骨。可重新補繳稅款,那就是割肉放血了。

士紳不納稅,是從大魏太祖皇帝那裡定下的,至今已有二百年,一下子便是二百多年的稅款,幾人能夠輕鬆承擔?而且補繳稅款是根據現有的實際土地數目來補繳,秦襄不管你在一百年前是多少田地,只是要求以如今名下田地的數目補繳近二百年的稅款,就是砸鍋賣鐵也不夠,必然要以名下土地衝抵。如此一來,大士紳變小士紳,小士紳直接變破落戶。

士紳們有心反對,或是造謠抹黑,遼東大軍的銃炮刀劍卻不講道理,敢於反抗之人,就連變破落戶的機會也沒有,直接抄家滅門,於是衆多士紳只能咬着牙認下來。

畢竟士紳大戶們的依仗是儒門,沒了儒門的支持,他們便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此時又能如何,只能認可了,最起碼還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和部分家業。

東平府位於齊州西南位置,地處齊州、楚州、中州、蘆州四州交接之地。

此地乃是儒門聖地,儒門至聖、亞聖、復聖皆是出生於此,大運河也經過此地,故而東平府頗爲繁華。

聖人府邸自然也坐落於此。

到了此時,秦襄大軍距離聖人府邸不過是咫尺之遙。

秦襄沒有貿然發動進攻,等待李玄都率領道門之人前來。

秦襄大軍在側,聖人府邸豈能不知。

事實上,自從秦襄大軍在齊州登陸之後,聖人府邸就一直關注着秦襄大軍的動向,甚至各地士紳和守軍起兵抵抗秦襄大軍也都是聖人府邸在幕後串聯謀劃。

只是齊州這些士紳連青陽教都擋不住,如何擋得住秦襄的大軍?結果就是秦襄打穿了大半個齊州,從東海來到了位於齊州最西邊的東平府。

如今聖人府邸一片愁雲慘淡。

其內宅前堂樓的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緻,大有步移景遷之感。

東間的多寶閣內是姜夫人的居處,堂間兩人,一坐一站。

坐着的婦人正望着牆壁上掛着的條幅:“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

站着之人是個中年男子,正是本代衍聖公。

姜夫人面沉如水,低聲問道:“外面的情況如何了?”

衍聖公苦笑道:“我們小覷了遼東,如今外面的情況……若要用四個字來形容,那便是……民心可用。”

“民心可用。”姜夫人低聲呢喃道,“本以爲是一幫恃力妄爲的莽夫,沒想到竟是殺人還要誅心的書生。”

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鼙鼓第八十一章 啓程動身第六十六章 夜訪丹霞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玄第一第七十五章 新汗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六十章 進退兩難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五十二章 崑崙來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後殘局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文波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橫波第三十七章 鬼咒劍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大巫第九十九章 銅甲屍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一五十一章 靠山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府白絹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八十一章 血神君第二百章零一章 力壓歸真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二百一十章 斬罷衣袖第一百三十一章 擄人而去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五章 儒門仙物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一百七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四十章 願賭服輸第四十四章 洪成仇第一百四十一章 發配北海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五章 無道貪狼第五十七章 嗜血如魔第一百四十四章 宗室諸王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神力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四十三章 龍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不相同番外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五十六章 蛟凰齊飛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三十五章 刀客胡良第十一章 袖裡青蛟第三十三章 正一張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十三章 二三事(三)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攔路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山市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第一百零七章 封山閉寺第九十二章 機緣劍意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六十五章 如此江湖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第二百三十章 登臺第一百八十七章 師姐師妹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州上清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二百一十九章 玄哥哥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鬼瘴陰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如師第一百二十章 洞天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
第一五十四章 九九重陽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鼙鼓第八十一章 啓程動身第六十六章 夜訪丹霞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玄第一第七十五章 新汗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六十章 進退兩難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五十二章 崑崙來客第一百六十四章 事後殘局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文波第一章 避暑行宮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百二十四章 師橫波第三十七章 鬼咒劍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大巫第九十九章 銅甲屍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一五十一章 靠山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府白絹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八十一章 血神君第二百章零一章 力壓歸真第二百章 造化無常第二百一十章 斬罷衣袖第一百三十一章 擄人而去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八十八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五章 儒門仙物第八十三章 俱傷第一百七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是李玄都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四十章 願賭服輸第四十四章 洪成仇第一百四十一章 發配北海第一百章 墳前質問第五章 無道貪狼第五十七章 嗜血如魔第一百四十四章 宗室諸王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神力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四十三章 龍兒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不相同番外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魔立誓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十三章 真言四派第五十六章 蛟凰齊飛第一百二十五章 白蓮坊第一百四十三章 親政之爭第三十五章 刀客胡良第十一章 袖裡青蛟第三十三章 正一張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十三章 二三事(三)第六十三章 三十六劍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一百九十一章 攔路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達山市第二百四十章 談和第一百零七章 封山閉寺第九十二章 機緣劍意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六十五章 如此江湖第三十一章 天子六璽第二百三十章 登臺第一百八十七章 師姐師妹第一百九十六章 吳州上清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二百一十九章 玄哥哥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零八章 天師地師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鬼瘴陰鎖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如師第一百二十章 洞天第三十一章 北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