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

大真人府素有“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之稱,佔地廣闊,內有玄壇殿、真武殿、提舉署、法篆局、贊教廳、萬法宗壇、大堂、家廟、私第、三省堂、味腴書屋、敕書閣、觀星臺、納涼居、靈芝園。其中最爲重要的是萬法宗壇繼,其次就是大堂。

“大堂”雖然名字簡單,沒有任何修飾,但卻是宗主、大天師召集議事的地方。在絕大多數時候,大天師和正一宗的宗主都是同一個人,比如老天師張靜修當年便是集大天師和宗主於一身,直到天寶二年,他纔將宗主之位傳於顏飛卿。如果宗主和大天師不是同一人,那麼宗主移至上清宮中,大天師居於大真人府。

此時的大真人府大堂之中,純陽巾攢攢,藍袍滿殿。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大堂之內涇渭分明,一撥人站在左邊,另一撥人站在右邊,雙方相互對峙,大堂裡一片沉寂。

還有三人站在大堂的中堂牌匾之下,牌匾上“聲聞於天”四個金色大字格外顯眼。

《鶴鳴》有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可用在此大真人府中,再聯想到祖天師與太上道祖的師徒關係,一個“聲聞於天”卻是別有意味了。

三人正是顏飛卿、張鸞山、張岱山,顏飛卿居中,望向大堂中的衆人,沉聲道:“諸位同門,也許有人已經知道了,也許有人還不知道,張靜沉勾結宋政和儒門中人,意圖壞我正一宗千年基業,幸而有清平先生代天行罰,張靜沉、張嶽山、王南霆等人俱已伏誅,唯有宋政還在負隅頑抗。”

張靜沉身死,儘管李非煙揹負着“青雲”進來的時候,許多人就已經有所預料,不曾依附張靜沉者心存疑慮,依附張靜沉者則心存僥倖,現在聽到顏飛卿當堂宣示,不啻天風浩蕩,驚雷乍響!

七月初的時候,老天師張靜修飛昇,張靜沉接任大天師之位,今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個半月的時間,堂堂大天師竟然死了,還是死在自家的大真人府中,恐怕是在位時間最短的大天師了。

站在左邊的正一宗弟子立刻望向顏飛卿,難言興奮激動。

右邊的正一宗弟子則有人已經跪了下去,就算沒有跪下的,也是垂下了頭,一個個臉色灰敗,驚懼茫然!

顏飛卿故意停頓了片刻,給大堂內的衆人足夠的反應時間之後,方纔緩緩說道:“張靜沉繼任大天師以來,專橫獨斷,肆意妄爲,欲將老天師多年苦功毀於一旦。加以虺蜴爲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同門族人不能逃脫其毒手。猶復包藏禍心,因一己之私怨,意圖毀壞道門一統,忤逆大勢,險些使正一宗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如此則正一宗安得不失人心?道門安得不起紛爭?外敵災禍安得不迭至?”

顏飛卿說罷之後,張鸞山輕咳一聲,開口道:“猶記得當年大先生玄策公接任清微宗宗主大位,主事清微宗,促成了以補天宗爲首的遼東五宗與正道十二宗罷戰修和。此事之後,老天師邀請玄策公前來大真人府一晤。明雍三十四年,玄策公登臨雲錦山,老天師親自出迎,清微宗和正一宗的第一次和議就是老天師和玄策公在這座大堂裡談定的。我當時跟隨在老天師身旁,今日回想起來,老天師和玄策公的風采仍在眼前。”

張鸞山微微一頓,“玄策公遇難之後,又有清平先生承其遺志,於天寶七年,再度與老天師面談和議之事,終是在今年促成了道門一統。從明雍三十四年到天寶八年,道門一統足足用了三十年的時間。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距離七月十五的中元節玉虛鬥劍剛剛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張靜沉就公然破壞盟約,想要通過三十天的倒行逆施來毀掉過去三十年的苦功,這是大逆不道,也是公然忤逆老天師。”

張靜修執掌正一宗多年,支持他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張鸞山此言方落,左邊衆人就紛紛應和,有人高聲道:“就算老天師不在人間了,我們也要遵照他老人家的遺志,不可動搖半分。”

反觀右邊衆人,主心骨張靜沉、張嶽山都已經不在,均是面露惶然之色,只覺得天塌地陷就在眼前。

張岱山見此情景,立刻高聲道:“衆弟子平時有察知張靜沉及其黨羽罪行者,都可以立刻檢舉揭發,至於平日依附張靜沉者,也望爾等翻然悔悟,反戈一擊,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宗內自會酌情恩寬!”

大堂內一片沉默。

突然有一個聲音響了起來,“請問三位師兄,張靜沉死了,那麼誰是大天師?”

衆人隨之望去,說這話的人正是張非山。

顏飛卿的目光落在張非山的身上,輕聲道:“此事稍後再議。”

張非山又道:“請問宗主師兄,何謂是‘依附張靜沉之人’?張靜沉成爲大天師是全宗上下公認之事,大天師之令,自然是無人不從,也不敢不從。適才三位師兄說依附張靜沉者,不知是不是聽了張靜沉號令行事之人,就是依附張靜沉之人?”

此言一出,滿堂轟然。站在左邊的張青山立刻說道:“你這是混淆視聽!”

張非山淡淡一笑,“還是說,只有三位師兄的人才是不曾依附張靜沉之人,而不是三位師兄的人便是依附張靜沉之人?”

張非山此言一出,原本不敢作聲的右邊衆人也紛紛擡起頭來,望向顏飛卿、張鸞山、張岱山三人。

三人交換了一個視線,張岱山開口道:“倒要請教,哪些人是我們三人的人?哪些人又不是我們三人的人?”

張非山一怔,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張鸞山接口道:“這裡沒有什麼我們的人,都是老天師的人,都是正一宗的人,我們三人只是代行老天師既定之策而已。”

張非山無言以對,又不甘心,強自說道:“老天師飛昇倉促,沒有任何文字留下,何來老天師既定之策?”

顏飛卿道:“老天師雖然沒有任何文字留下,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老天師是怎麼做的,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如果老天師在世,他會勾結儒門中人嗎?他會勾結邪道中人嗎?他會毀掉道門一統嗎?這就是老天師的既定之策,張靜沉違背了老天師的既定之策,自取滅亡,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撥亂反正。”

張非山看了三人一眼,心中明白,這三人已經結成了同盟,同進同退,此時大勢已經不可挽回。其幕後推手毫無疑問就是那位清平先生,今日之後,正一宗也要對清平先生唯命是從了。

見張非山不再說話,張鸞山上前一步,剛要開口,耳旁忽然響起了李玄都的聲音,他心中一驚,臉上卻不顯分毫,只是止住了將要出口的話語,靜聽李玄都的吩咐。

別人當然聽不到李玄都的說話,只能看到張鸞山靜默地站在原地。

李玄都說話很快,所以張鸞山只是沉默了不長的時間。待到李玄都說完之後,張鸞山重新開口道:“衆弟子可以揭發依附張靜沉者之罪過,現宣佈張靜沉大罪。”

顏飛卿和張岱山都是略感驚訝,顯然當場定下張靜沉之罪並非在他們的計劃之中,不過他們也不好打斷張鸞山,只能靜觀其變。

張鸞山緩緩說道:“張靜沉結黨營私,爲一己之私怨,指使黨羽暗中謀害張世水並污衊構陷玄女宗弟子周淑寧,殘害族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居心叵測,其大罪一。”

“爲交好並取信於宋政,將宗內不傳之秘‘五雷天心正法’傳授於宋政,使得宗門功法外泄,此大罪二。”

“勾結真言宗、陰陽宗之人,妄圖破壞道門一統,此大罪三。”

“勾結儒門大祭酒王南霆,妄圖使儒門插手道門內務,此大罪四。”

“出手偷襲忘情宗宗主秦素,致使其重傷,險些身死,此大罪五。”

“老天師飛昇之後,張靜沉接任大天師尊位,獨斷專行,大肆安插心腹黨羽於宗內上下,將宗內事務一人把持,不許他人有半分忤逆,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六。”

“爲一己之私,竟動用‘太上三清龍虎大陣’,意圖以此刺殺清平先生,其大罪七。”

“使‘太上三清龍虎大陣’被破,雲錦山、大真人府以及衆多宮觀受損嚴重,難以彌補,其大罪八。”

“使衆多正一宗弟子無辜身死,損失之慘重,更甚於地師徐無鬼攻打大真人府,其大罪九。”

“與虎謀皮,引狼入室,導致鎮魔臺正在被陰陽宗之人圍攻,其大罪十。”

“宗內機密要事,任意泄露於外人,種種專擅,不可枚舉,其大罪十一。”

“如今正一宗損失慘重,危在旦夕,皆因張靜沉倒行逆施之故。張靜沉違背老天師既定之策,其大罪十二。”

張鸞山環顧四周,道:“如此十二樁大罪,人神共憤,天理難容,千年以降,竟是再無出其左右者,發衆弟子、長老公議。如無異議,便請宗主在擊退外敵之後,開壇祭告列祖列宗,正式廢黜其大天師名號,並推舉新任大天師。”

第五章 暗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十五章 無字卷第二百零六章 擔憂第二百三十章 夏夜春雨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四十九章 秦家寶船第二百七十一章 採生第一百零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一百零一十章 益陽府番外七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六十五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九十五章 刺殺第八十二章 人選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對影成三人(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九十五章 搏殺猛虎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一百零一十八章 九月初三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零九章 雷災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二章 枯羊鎮第十七章 坐忘禪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七十九章 唐穆霸第一百五十九章 月落人間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三章 楚雲深第七十五章 神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人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二十六章 走火入魔第二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八十二章 二度破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第一百一十八章 六大神通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二十四章 較技較計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番外六第四十章 蘭玄霜第十九章 蓮咒之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五章 暗子第三十章 嶺南馮氏第一百三十六章 私宴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箭潑如雨第六十九章 金帳第一百四十四章 鑰匙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十八章 子雪別汗番外十一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百六十一劍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十章 勒合蔑第一百七十六章 兩小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
第五章 暗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一百四十三章 靈丹妙藥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五十章 先手落子第十五章 無字卷第二百零六章 擔憂第二百三十章 夏夜春雨第九十九章 儒墨之爭第四十九章 秦家寶船第二百七十一章 採生第一百零八章 以德服人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一百四十六章 如此世故第一百零一十章 益陽府番外七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六十五章 破陣第一百八十八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九十五章 刺殺第八十二章 人選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六十七章 對影成三人(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十三章 吞月大法第六十二章 西北一刀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九十五章 搏殺猛虎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一百零一十八章 九月初三第五十八章 入蜀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零九章 雷災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二章 枯羊鎮第十七章 坐忘禪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七十九章 唐穆霸第一百五十九章 月落人間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三章 常懷千歲憂第一百一十七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三章 楚雲深第七十五章 神力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雪將至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人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二十六章 走火入魔第二十二章 魔高一丈第八十二章 二度破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萬歲第一百一十八章 六大神通第一百九十六章 點評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二十四章 較技較計第二百零七章 觀海樓下第一百六十章 漁翁第一百二十章 御六氣之辯番外六第四十章 蘭玄霜第十九章 蓮咒之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五章 暗子第三十章 嶺南馮氏第一百三十六章 私宴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箭潑如雨第六十九章 金帳第一百四十四章 鑰匙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司徒家第十八章 子雪別汗番外十一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四十二章 以衆擊寡(四)第九十二章 古廟夜戰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四十八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八十五章 東玄道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百六十一劍第二百章 慕容畫第十章 勒合蔑第一百七十六章 兩小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十九章 李姓縣令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十三章 陰陽無常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