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嶺南馮氏

在座之人,包括李玄都在內,都見識過地師的厲害,李玄都和顏飛卿更是親身領教,李玄都險些身死道消,顏飛卿直接變成廢人。

地師自踏足江湖以來,縱橫天下,連續三代太平宗宗主死在他的手中,只是李玄都幸運被巫陽救活,扶持宋政、澹臺雲兩代聖君,殺祁英,滅靜禪宗,攻打正一宗,在大魏廟堂扶持太后謝雉,在金帳王庭支持拔都汗,在“玄都紫府”的五行洞天之中連殺數位大巫,在崑崙洞天以一敵衆。就是現在的李玄都自忖對上未曾渡過天劫的地師,也不敢說能與地師平分秋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師乃是超世之才,一人佔盡了天下風頭。

這位馮氏家主不是地師的對手,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其人能得到秦清的極高評價,說明此人不是庸碌之輩,如果不是遇到了地師這樣的對手,也許今日他也會在老玄榜上佔據一席之地。只是世事無常,司徒玄策又何嘗不是如此,只能說除了才幹能力之外,還要講一講氣數和運道。

李玄都問道:“淑寧去嶺南馮家做什麼?”

玉清寧道:“她在信中提起過,似乎是她在嶺南遊歷的時候與馮家的小姐相識,所以受邀登門做客。”

李玄都皺起眉頭,“如果是在馮家出事,那麼馮家就任由正一宗將客人帶走?還是說馮家也參與到了此事之中?”

秦素突然想到一個可能,擔憂道:“紫府,自從玉虛鬥劍之後,江湖上就有了你是新任地師的說法,畢竟地師的‘陰陽仙衣’就在你的手中,你又精通地師絕學‘太陰十三劍’和‘逍遙六虛劫’,也不好反駁這個說法,馮家莫不是把你視作地師傳人,想要找你報仇?”

李玄都一怔,他倒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可能,經秦素這麼一說,他覺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李玄都思索了片刻,說道:“如此說來,這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局,甚至那位馮家小姐與淑寧結交,也是有意爲之,當真是內外勾結,環環相扣,非要置我於死地不可。”

蘇雲媗道:“也未必僅僅是爲了報仇,我們道門一統之後,遼東、江北、江南、西北就連成一片,北海、東海、南海也都暢通無阻,如此一來,想要前往婆娑州,或者極西之地的大秦,嶺南都是關鍵位置,馮氏也許是害怕淪爲我道門的附庸。”

此大秦非祖龍之大秦,而是極西之地的帝國。

史書記載:“大秦國,地方數千裡,有四百餘城。其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儀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大秦國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從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風利二月到,風遲或一歲,無風或三歲。其國在海西,故俗謂之海西。”

顏飛卿道:“不管馮氏到底是什麼想法,都要小心防備不可,嶺南畢竟是馮氏多年經營之地,紫府若要前去,也不宜大張旗鼓。”

李玄都道:“我自有計較,既然如此,我現在就動身前往嶺南。”

話音落下,李玄都化作一團陰火四散消失。

李玄都並未直接前往嶺南,而是先返回了劍秀山,沒有驚動任何人,直接來到藏書樓,找到了秦素所說的渾天宗的地氣回溯之法。以李玄都如今的境界修爲,只是看了一遍便已經明白此法如何使用,對於修爲沒有太大要求,關鍵訣竅十分繁瑣複雜,不過李玄都還有“太平青領經”,可以化用萬法,只要知道了具體功法,就可以徹底模仿運用。

李玄都習得此法之後,又從地師的藏書中找出了一本專門記載天下各方勢力的筆記。地師的筆記更像是一份備忘錄,各種記載十分隨意,這也在情理之中,因爲這本筆記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地師自己看的,李玄都這個後來人再讀起來就十分吃力,倒不是地師用了暗語,而是寫得十分簡略,若是本人看了,立時會通過幾個點回憶起其他內容,可旁人看來就是雲裡霧裡。李玄都用了大半個時辰才勉強找到關於嶺南馮氏的記載。

馮氏在北朝時遷至嶺南,自此便在嶺南紮根。到了如今,嶺南的局勢十分複雜,不僅有馮氏這種地頭蛇,還有來自婆娑州、大秦國的豪商,而這些年來,因爲嶺南山高皇帝遠的緣故,馮氏很少參與中原紛爭,與其他的世家豪強又有不同。

上代馮氏家主名爲馮雲,與秦清父子兩代人交情不淺,當初地師意欲起事,曾經尋求過馮氏的幫助,不過被馮雲斷然拒絕。地師由此生出強佔馮氏的心思,其中種種謀劃爭鬥,地師並未明確記載,但最後的結果是馮雲身死,馮家並未落入地師之手,反而是地師退出嶺南,開始經營西北。

馮雲身死之後,其子馮壽接任家主大位,其人表字“神通”,故而江湖上又有人稱其爲馮神通,與李玄都被稱作紫府劍仙是差不多的道理。

地師的記載到此戛然而止,顯然是地師後來未再如何關注馮氏,而馮氏也自知不是地師的對手,在經營多年的嶺南還能與地師掰一掰手腕,離開嶺南之後,再去尋地師的晦氣就是取死之道了,所以也未報復。

李玄都心知肚明,如果馮氏也參與到了此事之中,那麼這個馮神通就是關鍵人物,可惜地師沒有記載他是否與正一宗張氏有什麼關係,或是與張靜沉有什麼交情。不過李玄都也想到了一個可能,大天師與地師爲敵多年,當初馮氏能擊退地師,是否有大天師從旁援手的原因?畢竟吳州與嶺南相鄰,馮氏和正一宗張氏幾乎可以算是半個鄰居。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如果是正一宗幫助馮氏擊退了地師,那麼張靜沉與馮神通合謀對付他這個地師傳人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只是此事太過久遠,顏飛卿當時還小,不曾親身經歷,無法求證。不過張鸞山年長,算是秦清、司徒玄策、宋政等人的同輩人,既然秦清與馮雲有交情,那麼張鸞山也應該經歷了當年地師和馮氏相爭之事,正一宗是否參與其中,找張鸞山一問便知,畢竟那時候的張鸞山還是地位尊崇的“小天師”,這樣的大事不可能瞞着他。

念及於此,李玄都本想立刻發一封飛劍傳書給張鸞山詢問此事,不過考慮到此時他和正一宗之間的敵對態勢,他還是沒有親自發書,以免生出事端,將張鸞山置於不利境地之中,而是給宮官發了一封傳書,請她代爲詢問此事。據他所知,這些年來張鸞山遊走於正邪兩道之間,甚至還參與了當初的西京之變,與無道宗衆人是大有交情的。

做完這些之後,李玄都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劍秀山,前往嶺南。當初李玄都和秦清能在一天一夜之間從崑崙趕回江州,此時李玄都從中州出發前往嶺南,不必那麼長的時間,只要大半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李玄都孤身一人全力趕路,當真是朝遊滄海暮蒼梧,清晨卯時的時候,他還在江州金陵府,午時的時候回到了中州劍秀山,待到酉時,他已經進入了嶺南地界。

李玄都還是第一次踏足嶺南,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熱。雖說李玄都已經寒暑不侵,但寒暑不侵不是冷熱不分,尤其是他的病情常常發作的情況下,對於外界的氣溫尤爲敏感。如今將近中秋節,漸入深秋,北地已經是夜寒深重,早起的時候遍地白霜,遼東和金帳草原更是有雪花落下,就是地處江南的金陵府也是頗感涼意。可在嶺南的地界,卻還如夏日一般,竟是沒有半點寒意可言,當真是兩重天地。

在這等情況下,李玄都再披着大氅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好在“陰陽仙衣”可以隨意變化,李玄都將其化作一身淡青色綢衫,從空中降下身形,尋了幾名當地之人詢問馮氏所在。可李玄都又遇到一個難題,都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此地方言晦澀難懂,李玄都又無“他心通”,最後還是找了幾名外地來的客商,李玄都纔算知道了馮氏大宅的大概所在。

馮家作爲本地豪族,與其他的世家豪族沒什麼兩樣,都是地產衆多,有許多住處,有修建在城池之中的,也有修建在城外的寨堡、山莊、別院。本代馮氏家主馮神通不喜居住城內,因爲嫌棄城內太過“狹窄”,尤爲喜歡在城外居住,所以說起馮家大宅,都是指那座修建在府城外的別院山莊,凡是登門客人拜訪,也都是前往此地。李玄都由此斷定,當初周淑寧應邀前往馮家做客,就是去了此處。

李玄都確定了目標之後,再次扶搖而起,御風而去。

到了長生境之後,天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真要去某個地方,不過轉眼之間。只是李玄都動身太過匆忙,又從未到過嶺南,所以還要費些工夫問路。

下一刻,李玄都出現在一座小鎮之外。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孤兒寡母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一百零九章 恭迎宗主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一十章 新主舊事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一百三十七章 夢中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五十七章 唐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雷招來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一百九十章 鬥劍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一百六十三章 四散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下二人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寶瓶印第九十一章 玄門正道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刀斃命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妙姬第八十三章 江湖盛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爭奪第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十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零五章 考校第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駐世百年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十三章 二三事(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開清平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城頭觀景第八十九章 風雷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六十一章 兄妹而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劍退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李大李和小李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五章 問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兌子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三十三章 天王殿第一百五十一章 講經第五十一章 利動人心第二十一章 山下山上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一六十四章 談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璣式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六十二章 六劫齊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家餘孽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二百三十章 隱士密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家餘孽第一百一十四章 赫連家第一百零八章 妖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二十五章 太陰八劍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九十一章 玄門正道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五十一章 劍有長短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二十九章 霸王夜宴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如秀
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院第一百四十五章 孤兒寡母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一百零九章 恭迎宗主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一十章 新主舊事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四十八章 正一宗主第二百章零四章 四師兄第一百三十七章 夢中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五十七章 唐家第一百四十五章 五雷招來第五十章 不速惡客第一百九十章 鬥劍第一百七十章 遼東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一百六十三章 四散第九十六章 醒來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下二人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寶瓶印第九十一章 玄門正道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二十三章 結髮尋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刀斃命第一百三十章 見聞所感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妙姬第八十三章 江湖盛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爭奪第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三十六章 劍鬥玄女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一百六十章 深淵中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證據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十章 風雨將至第二百零五章 考校第六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九十四章 駐世百年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十三章 二三事(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五十七章 丹霞峰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一百六十章 父子生死第八十三章 秦道方第一百八十六章 重開清平會第一百七十二章 城頭觀景第八十九章 風雷第九十九章 太素玄功第六十一章 兄妹而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劍退敵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李大李和小李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五章 問計第一百八十一章 兌子第一百零一章 肺腑之言第三十三章 天王殿第一百五十一章 講經第五十一章 利動人心第二十一章 山下山上第一六十六章 是非第一六十四章 談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璣式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六十二章 六劫齊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家餘孽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一十九章 調寄太平第二百三十章 隱士密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家餘孽第一百一十四章 赫連家第一百零八章 妖物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山第二十五章 太陰八劍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五十九章 閣皁高人第九十一章 玄門正道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一百五十一章 劍有長短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報恩寺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六十章 觀微御劍訣第二十九章 霸王夜宴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二百二十八章 玉青園對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如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