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隔空相鬥

華歆足足愣了半晌,他直到此時才明白自己走錯了路,他一路而來都在考慮如何含蓄表達曹丕的意思,如果巧妙地達成雙方的默契,又不至於說得太白,使劉璟難以下臺階,他主要是考慮要給劉璟足夠的面子,卻萬萬沒有想到,劉璟竟然會如此直白,要雙方坦率而談,把話說白說透,一點不需要高層間的含蓄交流,這讓華歆沒有一點心理準備。

但華歆也是一個極擅於見風使舵之人,他只呆愣了片刻便反應過來,開始迅速調整狀態,沉吟一下道:“既然殿下要求坦率而談,那就恕微臣無禮了,簡而言之,丕公子是希望殿下能支持他繼承魏公。”

劉璟笑了起來,“我現在纔看見華公的誠意,才知道華公爲何深夜來訪?”

劉璟起身在大堂上負手走了幾步,又回頭道:“相信華公也明白董昭出使的真正目的吧!”

“我當然知道,就是因爲植公子兩次出使失敗,對他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纔要急於彌補這方面的欠缺,一旦董昭出訪成功,會對植公子的聲譽帶來極大好處,在魏公考慮世子的關鍵時刻,恐怕董昭之行會對魏公的決定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劉璟搖了搖頭,“其實沒有那麼嚴重,是丕公子太緊張了,把董昭之行看得太重,畢竟這不是植公子親自出使,就算董昭是他的人,他又怎麼能公然將董昭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就算是魏公也不能做得這麼明顯,要知道董昭可是魏國的御史大夫,他出使也是奉魏國之令,而不是曹植的私人幕僚,不是奉曹植之令出使,我覺得丕公子與其關心董昭出使,倒不如關心楊訓秘密來成都。”

“楊訓?”

華歆一下子愣住了,他緊皺眉頭半晌纔想起楊訓是何人,不就是楊彪的侄子嗎?他來成都做什麼?華歆極爲精明,他一下子便猜到了楊訓來成都極可能和曹植有關。

華歆遲疑一下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說,楊訓纔是植公子秘密派遣的使者嗎?”

劉璟點了點頭,“楊訓既是植公子的使者,來調查趙亭被抓的真相,同時也是楊彪的使者,給我送來一封楊彪的親筆信,華公覺得這兩者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呢?”

華歆心中十分緊張,他當然明白劉璟的意思,就是說楊彪和曹植之間有關係,難道楊彪轉而支持曹植了嗎?楊彪可是北方士族的領袖,如果北方士族轉而支持曹植,問題就嚴重了。

劉璟從懷中取出楊彪的信,遞給華歆,“華公不想看一看楊彪說了什麼嗎?”

華歆遲疑着接過信,他心中亂成一團,劉璟怎麼會把楊彪的信給自己,這不等於就是出賣楊彪嗎?

他打開信匆匆看了一遍,果然是楊彪的親筆信,不出所料,楊彪在信中明確請求劉璟支持曹植,這使華歆後背感到一陣陣寒意,他意識到自己方向確實錯了,與其關注董昭,不如警惕楊彪。

“殿下答應楊彪請求了嗎?”華歆試探着問道。

劉璟深深注視他一眼,笑着反問道:“你說呢?”

華歆暗罵自己愚笨,若劉璟答應和楊彪合作,又怎麼會把楊彪的信給自己看,他將信還給劉璟,苦笑道:“不瞞殿下,現在我心亂如麻,不知該說什麼,請殿下能否明示,殿下願意和丕公子合作嗎?”

“我現在不就是在與丕公子合作嗎?”

華歆恍然大悟,起身深深行一禮,“殿下的深意微臣明白了,微臣一定會轉告丕公子,全力與殿下合作。”

劉璟笑了笑,隨即令道:“來人!”

幾名侍衛匆匆從堂外走入,劉璟指了指華歆,吩咐他們道:“現在城門已關,你們可拿我金牌將這位先生送出城,不準任何人盤問。”

“遵令!”幾名侍衛接過金牌匆匆下去了。

華歆感激地施禮道:“多謝殿下以誠相待,微臣告辭!”

“華公,可別忘記我對你的重託。”

華歆知道劉璟指的是伏皇后,他連忙道:“請殿下放心,微臣會竭心盡力,保她安全。”

劉璟點點頭,“去吧!”

華歆告辭下堂,跟着侍衛匆匆離去,劉璟負手望着華歆走遠,他一直在考慮如何收拾楊彪,老天知他心,便將華歆及時送來了。

次日一早,司馬懿親自來到貴賓館,將曹操使者董昭迎入了漢國府,漢王劉璟特地在漢國府勤政殿接見董昭,五位尚書、侍中尹黙,連同軍師賈詡,衆人陪同劉璟的接見,這是劉璟封漢王以來,第一次以漢王身份接見外藩使者。

由於董昭是魏國使臣,而不是朝廷使者,所以按照禮儀對等原則,董昭享受不到朝廷使者的禮遇和特權,那就是漢王必須要親自到廣場上迎接天子使者,而董昭卻是進殿去覲見漢王。

事實上,作爲大漢朝廷下的王國,擁有勤政殿這樣的稱呼本身是一種僭越,不過漢朝已衰敗,這種僭越在各地諸侯中早已比比皆是,在成都的漢國府還比較低調,劉焉父子有心無膽,宮殿的規模都修建得很小。

而在長安,賈詡修葺未央宮使卻是肆無忌憚,竟修復了代表皇家禮制最高等級的建築—明堂辟雍,這是連鄴都和許都都沒有的天子建築。

侍御史費禕引領董昭快步走過廣場,向大殿臺階上走去,臺階兩邊站着兩百名金甲侍衛,手執兵器,威風凜凜,這時有侍衛高喝:“漢王有令,召魏國之使覲見!”

“請進吧!”費禕低聲提醒董昭,董昭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進了大殿。

勤政殿確實不大,最多隻能容納百人,也不是金碧輝煌,格調灰暗,顯得莊重肅穆,七名重臣分坐兩面,正面則是漢王位,沒有象天子一樣高高在上,而是和大臣們平位而坐,除了名字略有僭越外,其他都符合王國身份。

由於漢王在坐,董昭只能跪下行一拜禮,“魏公使臣董昭拜見漢王殿下!”

劉璟身着繡有麒麟的王服,頭戴平頂冠,他擺手笑道:“董大夫免禮,請就坐!”

董昭起身,向東面而坐,又躬身道:“魏公請微臣轉達他對漢王殿下的敬意。”

他又看了看堂中神情嚴肅的其他六名重臣,微微欠身道:“魏公也向平章臺各位重臣問候。”

“魏公身體可好?”

劉璟的笑容打破了殿堂上沉悶的氣氛,“幾個月前在江東相會時,他說最近兩年身體欠佳,大多時候在生病,現在春暖花開,他的身體有起色了嗎?”

董昭連忙答道:“回稟殿下,魏公是因爲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故而多病,現在鄴都靜養,感謝殿下的關心。”

劉璟嘆息一聲說:“魏公今年六十有一了吧!年過花甲,卻世子未立,丕植朝內爭端,彰公子擁兵幽州,這樣拖下去,是魏國取亂之道也,袁本初之亂,難道魏公也要重蹈覆轍嗎?”

董昭半晌啞口無言,他不明白劉璟爲何會說這番話,雖是關心語氣,但內容卻顯得很無禮,他心中着實不快,剋制住情緒問道:“家家都有煩心事,魏公家事,我想魏公會妥善解決,就不知殿下爲何要過問此事?”

“三子爭嗣,事關天下穩定,事關百萬黎民福祉,可不是家事啊!就像董御史出使漢國,不就是植公子極力舉薦嗎?”

董昭臉色微變,劉璟說得太直接了,當着七名重臣的面說這種話,無疑是給他重重一記耳光,他剛要忍不住發作,可看見劉璟笑眯眯的目光,董昭頓時醒悟,自己是有求而來,可不能隨性子翻臉,而且劉璟明顯是故意激怒自己。

董昭沉默片刻道:“殿下想得太多了,微臣是奉魏國之令前來與漢國和談,和植公子無關。”

“哦!不知魏公想與我和談什麼?”

“是關於漢國水軍在巢湖中駐紮一事,嚴重威脅到合肥的安危,魏公希望殿下能撤銷巢湖水寨,兩軍和平相處,互不侵犯。”

劉璟目視司馬懿,司馬懿會意,便冷冷道:“董公此言詫異,巢湖屬於廬江郡,而江東已將廬江郡正式劃給荊州,我們在自己的郡內駐兵不是天經地義嗎?而且曹軍在合肥屯兵五萬,威脅廬江郡安全,應該是我們要求曹軍撤兵,現在怎麼反過來,你們倒要求漢軍撤兵,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董昭心中忿然,反駁道:“濡須水是屬於廬江郡不假,但巢湖卻有一半屬於淮南郡,而你們在姥山島紮下水寨,就已經越界,直接威脅到合肥城”

不等董昭說完,劉璟便擺擺手笑道:“原來董大夫是來指責漢軍越界駐兵,這個是我們不察,這樣吧!我立刻下令,命水軍撤回到廬江郡一側,平息兩家爭端,如何?”

董昭着實感到尷尬,他處處被動,被對方牽着鼻子走,他只得忍住氣向劉璟道歉:“剛纔是我說話不當,我向漢王殿下道歉,希望殿下諒解。”

大殿中人都會心的笑了起來,徐庶爲人正直,不忍心再捉弄董昭,他坦率地說道:“董大夫此次出使成都,是否是爲了平息合肥戰爭隱患而來?”

董昭感激地看了徐庶一眼,點點頭道:“徐尚書說得很對,漢國大軍壓境,可魏公不想再爆發合肥之戰,塗炭民生,特命我出使貴國,希望能增加彼此互信,不要再爆發戰爭。”

司馬懿搖了搖頭,“董公此言不妥,我們屯重兵於巢湖和皖縣,其實不是爲了進攻合肥,而是害怕合肥曹軍進攻廬江,不得已而爲之,如果魏公真是爲了兩家罷兵,那麼也應該同樣削減合肥駐軍,兩家兵力對等,各駐兵一萬,這樣就打不起來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1056章 兵壓蒼梧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92章 脣槍舌箭第76章 孫權野望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54章 兩個方案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662章 血戰木門(中)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38章 錦帆賊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55章 元日到來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0章 蒯越之勸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432章 微服私訪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360章 蘄春風雲(七)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92章 脣槍舌箭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79章 刀下留人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257章 賈詡請辭
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1107章 中原大戰(六)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1056章 兵壓蒼梧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556章 走投無路(上)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55章 兵敗餘河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92章 脣槍舌箭第76章 孫權野望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54章 兩個方案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662章 血戰木門(中)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839章 小喬再嫁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982章 長安西市第293章 厲害殺招第38章 錦帆賊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614章 襄陽消息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55章 元日到來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308章 激戰隆中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0章 蒯越之勸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432章 微服私訪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727章 南北夾擊(下)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360章 蘄春風雲(七)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79章 刀下留人第1076章 平添心事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720章 姜維到來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945章 江東決策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836章 談判初成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92章 脣槍舌箭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79章 刀下留人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914章 合縱連橫(下)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214章 人心難測(上)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257章 賈詡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