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孫權野望

、、、、、、、、、、

吳縣是東吳孫氏政權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城,由伍胥築城,城池延續兩千五年,一直到後世的今天。

在吳縣西城外的靈巖山上,修建了一片精緻典雅的建築羣,佔地約畝,瓊樓玉閣,和山林相映生輝,精雅異常.

這裡是孫權之母吳氏的離宮,原是夫差給美女西施修建的館娃宮,後被大火焚燬,但吳氏喜歡這裡的風景,孫權便在原來館娃宮基礎上,重建了這座離宮,給母親居住。

新年後不久,吳氏便病倒,多方請名醫延治,皆不見效果,病勢愈深,幾名醫匠都已明言,老夫人熬不過今天夏天。

孫權也衣不解帶,晝夜服侍在母親身旁,隨着母親病情加深,他心情也格外沉重。

離吳氏病房不遠的一座院,被闢爲孫權的臨時下榻之處,這座佔地不足畝的小院,便成了東吳政權軍機政務彙集之地,每天都會有侍從專程從城內把各種書軍報送來。

在二樓書房內,孫權正坐在几案後奮筆疾書,不時停筆仰面深思。

孫權今天二十一歲,是所有割據諸侯中最年輕的主公,他長得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

當年朝廷使者加錫孫策時,便曾斷言,‘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

孫權從前年接手兄長孫策基業,內憂外患,孫輔有奪位野心,從兄孫暠欲奪會稽自立,廬江守李術更是公開叛亂。

但孫權撫內安外,鎮壓叛亂,又選賢任能,平定山越,開闢疆土,不僅已完全掌控了江東大權,同時兵精糧足,將士用命。

去年秋天,曹操大軍討伐汝南劉備,荊州震動,劉表調集十萬大軍屯守襄陽,導致江夏兵力不足,使孫權心中有了想法。

恰逢此時,江夏張武、陳孫不服黃祖,欲稱亂謀反,特地派人暗中送信至江東,在魯肅勸說之下,孫權毅然決定出兵彭澤,觀望局勢。

若劉表無力平息張武、陳孫之亂,他則趁機攻克江夏,若劉表大軍西至,那江東軍也按兵不動。

但劉表卻命劉備率軍西來,迅平息了張武、陳孫之亂,沒有給江東軍一點機會。

就在孫權考慮要不要增兵彭澤,一舉拿下柴桑爲攻打江夏的橋頭堡之際,他的母親卻不幸病倒,使孫權不得不停止干戈,禱告母親病體康復。

這時,門口傳來腳步聲,緊接着響起一個少女清脆的聲音,“兄長,我可以進來嗎?”

是妹妹尚香的聲音,孫權之父孫堅同娶吳氏姐妹爲妻,長姐也就是孫權之母,生下四,而妹妹只生下一女,取名孫仁,字尚香。

雖然是同父異母,但孫氏兄弟卻爲疼愛這個唯一的小妹,從小把她當做寶貝,呵護着她長大,她被東吳民衆稱之爲江東公主。

孫權也同樣愛這個妹妹,他不止一次對手下年輕將領們說,能娶我妹者,必是江東最偉岸之丈夫。

不過去年秋天,四弟孫匡帶着尚香跟隨舅父吳景去江夏遊歷,險些出了事,孫權在自責之餘,也嚴懲孫匡和妹妹尚香,禁足他們兩個月。

“進來!”

孫權的語氣十分柔和,尚香的懲罰期已過,他便更加疼愛她,似乎要把這兩個月的不足補回來。

一個苗條的身影進了房間,正是江東的公主孫尚香,去年秋天一次旅行給她帶來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也給她帶來禁足兩個月的嚴懲,不過就算兄長不禁足,她也不會出門一步,她臉上的幾道血痕讓她鬱鬱不樂,不肯出門見人。

她心中也恨了那個劉璟,她後來才知道,那個綁架她的年輕軍官竟然是劉表之侄,這既讓她驚訝,又讓她感到惱羞,她還許諾封他爲牙將,不知他心中當時是怎麼笑話自己。

不過,隨着她臉上血痕漸漸消失,恢復了她如花似玉的容顏,她心中對劉璟惱恨也就稍稍消褪了幾分,畢竟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女,儘管有些心智早熟,但本質依舊是天真爛漫,心中容不下多的仇恨。

這兩個月大娘病重,孫尚香也不知哭了多少回,雖然不是她生母,但大娘從小對她疼愛有加,每次她調皮欺負哥哥,大娘總是偏袒她。

聽說大娘已醫治不愈,要準備後事了,孫尚香心中更加悲傷萬分,每天晚上都要流一番眼淚。

“兄長找我嗎?”孫尚香低着頭,悲悲慼慼問道。

孫權握了握妹妹的手,感覺她的手冰涼,又見她雙眼哭得像桃兒一樣,心中憐惜,強顏笑道:“這兩天你一直在母親身旁服侍,昨晚你好像也沒有睡,你年紀還小,身體柔弱,要注意休息,今天晚上你就不要熬夜了,有我們服侍母親呢!”

“兄長也有兩夜未眠了,白天還要忙軍機政務,你才更要休息,我沒什麼事,困了就眯一會兒,兄長不要擔心我。”

有時候孫權也爲妹妹整天舞刀弄劍而感到擔憂,可這一次母親病重,妹妹表現出了少女特有的溫柔體貼的一面,他放心了,畢竟是女孩兒,溫柔的性永遠不會丟掉。

有時候他也考慮給妹妹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夫婿,可一轉念,想到她纔剛滿十二歲,心中頓時啞然失笑,還早着呢!將來也不知是誰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妹妹。

這時,孫權意外地現妹妹脖上還有一點細細的血痕,不由眉頭一皺,“尚香,你脖上......”

當時劉璟一共給孫尚香臉上和脖上留下四道血痕,現在其餘都消褪了,惟獨脖上留下一點血絲,令她鬱鬱不樂。

沒想到竟被兄長現了,她嚇得連忙捂住脖,“沒什麼,過幾天就好了。”

孫尚香是害怕兄長由此惱火,從此不准她出門,儘管她心中也恨劉璟,但此時她可不想再節外生枝,她寧可自己承受這份惱恨,也不要兄長再提那件事。

孫權臉色陰沉下來,他倒不是恨劉璟,劉璟明知他們兄妹的身份,還放了他們,這倒孫權感到意外,甚至心中還有一點感激。

他是生氣弟妹二人的冒險,想到這件事,他就要責怪幾句,孫權又埋怨道:“無非是一匹馬而已,你若因此傷了性命,讓我怎麼向母親交代?”

孫尚香撅着嘴,搖晃兄長的手臂撒嬌道:“我知道了,上次只是意外,我保證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兄長就別再提這件事了。”

孫權拿這個妹妹沒辦法,只得嘆口氣道:“算了,這件事以後再說,你先去陪陪母親,我還有公務。”

孫尚香見兄長不再計較這件事,心中又高興起來,像只小鳥般溜了出去,望着妹妹可愛的背影,孫權笑着搖搖頭,這個寶貝妹妹到底幾時才能真正長大。

孫權收回心思,又問旁邊侍衛,“有什麼事?”

“啓稟吳侯,周護軍求見!”

孫權大喜,他正想派人去找周瑜,沒想到他竟自己來了,“快請他進來!”

不多時,周瑜氣宇軒昂走了進來,周瑜今年只有二十八歲,長得雄姿英,逸表非凡,尤其擅長音律,在江東爲著名,故民間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說法,所以江東民衆又愛稱他爲周郎。

孫權也爲看重周瑜,在他繼承兄長之位後,封周瑜爲中護軍,和長史張昭共掌江東軍政。

周瑜走進房間,跪下向孫權行一拜禮,“周瑜拜見吳侯!”

“公謹不必多禮,請坐!”

周瑜坐下,一名侍衛上了茶,孫權從桌上取過一份朝廷詔書,道:“前幾天收到朝廷詔書,要求江東孫氏送嫡去許都爲質,這件事我很爲難,若不奉詔,我會背上逆臣之名,若奉詔送兄弟去許都,恐怕就會受制於人。”

周瑜冷冷一笑,“這哪裡是什麼詔書,分明是曹賊的意思,前年,曹賊不是也命劉表質嗎?卻被劉表明確拒絕,也沒有見誰議論劉表是逆臣,公道自在人心,吳侯何必聽從曹賊之令?”

孫權點了點頭,‘公道自在人心’,這句話說得非常好,其實孫權也不想送兄弟去許都爲人質,只是他拿不定主意,周瑜的勸說使他下定了決心。

“羣臣議論不決,讓我猶豫至今,公謹果決,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周瑜又笑道:“其實我來,是想和吳侯商議進軍江夏之事,曹操專心平定河北,無暇南顧,揚州刺史劉馥練兵淮南,根據顧徽探查敵情,劉馥專於防禦,無心南下,可見曹軍重心在河北。

而夏侯惇在南陽屯兵萬,威脅荊襄,牽制住了劉表主力,江夏只有黃祖兩萬五千軍隊,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奪取江夏?”

孫權嘆了口氣,“我何嘗不想,只是母親病重,我不敢妄動干戈,怕留下不孝之名。”

周瑜壓低聲音道:“我請術士夜觀天象,夫人雖病重,但主星暫無隕落跡象,而且我聽說華佗在廣陵收徒,已命人去請他,不久將至,或許能治好夫人之病,但戰機卻稍縱即逝,吳侯當斷則斷。”

孫權沉思良久,便道:“母親的病要治,戰機也要抓住,不如這樣,先請華佗延治,如果能穩住母親病情,不管是否治癒,我們先攻下柴桑,爲攻江夏留下立足之地,公謹覺得如何?”

周瑜點點頭,這樣也行,他立刻道:“屬下推薦徐盛爲先鋒,備戰彭澤,隨時可攻打柴桑!”

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310章 襄城之變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290章 攔路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198章 告密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687章 反攻南陽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114章 下馬威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71章 冤家路窄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12章 蒯蔡兩族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76章 孫權野望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74章 意外來信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6章 一路追殺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75章 許都之謀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20章 倉促迎戰
第288章 江東內爭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1079章 佈下陷阱第243章 鐵騎來襲第734章 四郡易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310章 襄城之變第430章 各施策略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殺機第537章 關中消息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290章 攔路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619章 祁山道胡賊第767章 江東風雲(十一)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295章 願效犬馬之勞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198章 告密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687章 反攻南陽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913章 合縱連橫(上)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114章 下馬威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627章 西瀛來客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71章 冤家路窄第1010章 山莊避暑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12章 蒯蔡兩族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76章 孫權野望第478章 序幕拉開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073章 再度出山第217章 不擇手段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74章 意外來信第580章 荀彧建言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644章 江東使至第6章 一路追殺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665章 斷旗示警第242章 求賢納才第194章 武昌奪權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75章 許都之謀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277章 民心所向第433章 聚財之令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20章 倉促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