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揣測上意

中軍大帳內,程昱、陳羣、劉曄、毛玠、賈逵、辛毗、楊修等七八名謀士,以及夏侯兄弟、張遼、許褚、曹洪、張郃、李典、于禁等等十幾名重要將領會聚一堂。

大帳內燈光明亮,卻寂靜無聲,軍營發生了疫病,這無論如何是一件大事,正是這件事引出了撤軍建議。

提出撤軍之人是曹操的重要謀士陳羣,陳羣提出撤軍的理由也很充分,舟楫不勝,疫病初發,遠道南征,曠日持久,非取勝之道,他建議回軍修養,讓荊州、江東兩虎相爭,三年後再徵荊州。

“各位,陳參軍認爲我們處境不利,難以突破長江天險,現在又纔出現了疫病,他建議暫時撤軍北歸,休整數年後再南下征討劉璟,我想知道,在座諸位中還有多少人贊同撤軍?”

曹操聲音不大,但整個大帳內卻聽得清清楚楚,他雖然是徵求衆人的意見,但語氣卻十分嚴厲,所有人都聽得出來,這是丞相在譴責陳羣。

陳羣卻一言不發,目光冷冷的望着地面,就彷彿曹操譴責的語氣和他毫無關係。

這時,程昱起身道:“丞相,微臣有一言,請容陳述。”

“仲德請說!”

程昱緩緩道:“建安五年官渡之戰,袁紹兵精糧足,戰將千員,謀士濟濟,以雷霆之勢南壓,而我軍朝廷內亂,人心不穩,將士兵甲不足,糧食斷絕,可就是在這種艱難的境地中,我們卻反敗爲勝,以弱勝強,依靠的是什麼? 還有在去年,大軍北擊烏桓,同樣遇到暴雨連天,糧草不繼,被迫殺馬爲食,行軍千里而減員過半,但我們依然一戰擊潰烏桓,解除後顧之憂,靠的又是什麼?”

大帳內靜悄悄的,只聽見程昱在慷慨直言,“今天我們糧草充足,士氣高昂,兵多將廣,兩倍於敵軍,尚未一戰,何談撤軍?”

陳羣終於忍不住反駁道:“劉璟和孫權不是袁紹,也不會再犯袁紹的錯誤,仲德明知我軍難於逾越長江之險,明知水軍遠不如江夏江東,卻要強行一戰,此戰若敗,必將使丞相二十年的戰果都毀於一旦,也必將改變天下格局,爲何不能從容備戰,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者以絕對之勢取勝,而非要此時冒險一戰?

現在疫病已現,一旦爆發,滿營將士還有多少人能返回故鄉,還有多少人能再見妻兒一面,仲德當二十萬將士是無論生死豬狗嗎?”

陳羣這番話使帳中衆人臉上都露出了怒色,曹操也勃然大怒,一指陳羣喝道:“給我亂棍趕出帳去!”

陳羣跪倒在地,泣道:“微臣忠義之言,望丞相三思!”

幾名侍衛將陳羣架起,將外拖去,曹操重重哼了一聲,負手背過身去,片刻,陳羣被架了出去,曹操這纔對衆人厲聲道:“再敢說撤軍者,立斬不赦!”

........

大營內終於安靜下來,一把火燒掉了感染疫病士兵的屍骨和物品,疫病事件也隨之銷聲匿跡,謀士劉曄和陳羣關係交好,待夜靜人寂時,他出了自己大帳,快步來到陳羣營帳前,不料幾名士兵卻攔住了他,“劉主簿,丞相有令,任何人不得見陳參軍!”

劉曄一怔,這才明白陳羣已被軟禁了,無奈,他嘆了口氣,轉身沿軍營道路慢慢散步,其實他也覺得現在的局勢並不樂觀。

丞相一心要全殲江夏軍,不管實際困難,而抱一絲僥倖之心渡江,絕不是取勝之道,其實曹軍在樊城被江夏水軍封鎖,掃得灰頭土臉,劉曄便意識到這一戰不樂觀了。

他之所以建議曹軍返回樊城,繞道安陸郡去南擊江夏,其實就是希望曹軍能有後路,即使失敗也能從汝南直接撤軍,不至於全軍覆沒。

但丞相顯然已經入魔,根本不考慮風險了,連敢於直言的陳長文也被軟禁,這讓劉曄憂心忡忡,不由仰天長嘆一聲。

“子揚兄爲何嘆息?”旁邊傳來一聲低笑。

劉曄一回頭,卻見是楊修,楊修也任主簿,和劉曄同帳處理政務,兩人關係極好,劉曄苦笑搖搖頭,“只是心有所感,故而嘆息。”

楊修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一直旁邊大帳,“子揚兄不妨到我帳中一坐,我們說說話。”

劉曄心中鬱悶,正想找人說說話,他欣然點點頭,跟着楊修向大帳而去,兩人進帳坐下,楊修給他倒了一杯熱茶,笑道:“子揚兄可是陳參軍之事而嘆息?”

“我剛纔去見長文,發現他居然被軟禁了,令人扼腕嘆息。”

“軟禁倒不至於,丞相只是不想讓他其他人接觸罷了,等這件事過了,就不會有事,子揚兄不必擔心。”

劉曄只是心中激憤,所以才把問題想得比較嚴重,在楊修的提醒下,他漸漸冷靜下來。

他也意識到自己有點偏激了,不過是發表一下不同意見,丞相不至於將陳羣軟禁,那是袁紹還差不多,丞相可沒有那麼量窄。

不過,劉曄也有點奇怪,既然丞相不是量窄之人,爲何不準其他人和陳羣接觸?

楊修看了劉曄一眼笑道:“子揚兄可是在奇怪,丞相爲何不準別人去見陳長文?”

“正是如此!”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丞相也是想撤軍了。”

劉曄大吃一驚,“這怎麼會,德祖怎麼看出來?”

楊修輕捋頜下長鬚笑道:“如果丞相真不想撤軍,直接拒絕陳長文便可以了,還有必要把大家叫來商議嗎?丞相想撤軍,但以他的身份又不能提,所以他把大家召集起來,如果大家一致要求撤軍,那他便可以勉爲其難撤軍了。

可偏偏除了陳長文,其它人都不肯撤軍,所以丞相才故作姿態,將陳長文囚禁,還不準人看他,表示自己多麼憤怒,多麼堅定作戰,其實不然。”

劉曄輕輕嘆息一聲,“人說楊德祖對丞相瞭如指掌,果不其然也!”

但劉曄眉頭又一皺,“其實我也不解,爲何丞相想撤軍,難道他也覺得此戰沒有必勝的把握嗎?”

楊修微微一笑,“其實陳長文所說的話,就是丞相的心裡話,丞相纔會勃然大怒!”

說到這,楊修也嘆道:“可惜丞相輸不起這個面子,他還會硬着頭皮打下去,只是這一戰最後結果如何?真的難以預料了。”

劉曄回頭向帳外望去,他這才發現,帳外下起了霏霏細雨。

........

南方的初秋並不像北方那樣秋高氣爽,總會在不經意間下起絲絲細雨,將處暑最後的熱氣一掃而空,在南方,這是很受人歡迎的秋雨,但這樣的秋雨也會讓家庭主婦發愁,那就是衣服生黴,甚至連傢俱和一些不用的物品也會覆蓋上一層綠絨。

而對於出門的商旅,這樣的秋雨季節會使道路變得泥濘難行,總會讓人心生出幾聲抱怨。

在赤壁鎮以東的官道上,一支兩萬餘人的軍隊正浩浩蕩蕩在泥濘道路中行軍,每個人的靴底都沾滿了厚重的爛泥,軍服也在靡靡細雨中變得潮溼,不少士兵都在低聲抱怨這場不大不小,卻不肯輕易罷休的秋雨。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有人大喊:“是州牧來了!”

士兵紛紛閃開一半的官道,只見一支數百人的騎兵從遠而至,戰馬的速度其實也並不快,馬腿和馬身上沾滿了稀泥,爲首大將正是荊州牧劉璟,他並沒有乘船而行,而是從陸地行軍。

此時劉璟已得到確切消息,曹軍二十萬主力已經抵達赤壁烏林,在沿江十餘里的空地上紮下了大營,所以他也將五萬江夏主力軍隊轉移到赤壁,包括三萬水軍和兩萬陸軍,而江東水軍大都督周瑜也將率三萬水軍乘船趕赴赤壁,八萬荊吳聯軍將迎戰二十萬曹軍。

從夏口到赤壁並不遠,只有百餘里,行軍一天便可抵達,在離赤壁鎮約還有五里的距離時,劉璟放慢了馬速,前方几名騎馬的軍人迎了過來,爲首之人是已升爲別部司馬的大將蔡進,他的傷勢已經康復,目前率領三千軍隊常駐赤壁鎮,就在剛纔,他聽聞州牧到來,特趕來迎接。

“卑職參見州牧!”蔡進在馬上深行一禮道。

“蔡司馬辛苦了!”

劉璟回一禮笑問道:“營帳搭建如何了?”

六天前蔡進接到了築建大營的任務,他一直忙碌至今,連忙道:“回稟州牧,大營已經搭建完畢,按照十萬軍隊的規模築建,士兵們可以立刻入住休息,恢復體力。”

劉璟點點頭,和蔡進並駕而行,“最近赤壁對岸有什麼消息嗎?”劉璟問道。

蔡進苦笑道:“只知道曹軍二十萬主力在對岸駐紮,然後再也沒有消息,曹軍巡哨很厲害,我們已經有不少斥候被抓,而且藏在岸邊的船隻都被曹軍巡哨查獲,弟兄們也回不來。”

“對岸江邊出現了曹軍的小型船隻嗎?”

劉璟已經聽說蒲圻烏林的曹軍將雲夢澤中的船隻運到了長江,他很關心赤壁這邊的曹軍是否也這樣幹。

“這個。。。倒沒有發現!”

兩人又走了一段距離,劉璟的話題便轉到了家務上,他關心地問道:“你妹妹現在怎樣了?”

劉璟所說的妹妹就是指蔡少妤,當初劉璟將她帶到江夏,蔡少妤便投靠了蔡進,住在蔡進家中,劉璟也有耳聞,聽說她不是太好。

蔡進嘆了口氣,“她和父親決裂了。”

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248章 清船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219章 東撤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637章 噩耗傳至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55章 元日到來第240章 痛惜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39章 化解危機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45章 矛盾激化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99章 黃忠授藝第91章 積極救援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66章 華麗一筆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131章 婉拒
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821章 奇兵出擊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1037章 江東後事第248章 清船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517章 迎頭痛擊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048章 鍾繇訪漢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9章 徐庶勸諸葛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219章 東撤第1003章 賈詡的煩惱第637章 噩耗傳至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246章 三方角力第344章 誘惑和顧慮第237章 宜城收官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55章 元日到來第240章 痛惜第679章 攻取隴西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39章 化解危機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14章 初入劉府第457章 雨中頓悟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922章 黃家之恩第827章 刀鋒向西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45章 矛盾激化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342章 令人意外的江東使者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474章 反戈一擊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599章 北征先鋒第881章 幷州危急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1127章 漢魏決戰(上)第99章 黃忠授藝第91章 積極救援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558章 馬超歸降第66章 華麗一筆第896章 地價的煩惱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642章 再談條件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901章 突襲居延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131章 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