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突襲居延

“馬都督說我們從去居延海要容易得多,是指張掖以北的降雪量比較少,我們可以踏雪而去嗎?”趙雲不解地問道。

“不!張掖北方的降雪量要比這裡大得多,和靈州一樣。”

馬超微微一笑,又用木杆指向張掖河,“關鍵是張掖河,夜晚時,河面上風非常大,將積雪吹向兩岸,使河面上只有很淺的積雪,我們從沿河面北上,行軍八百里後,直達居延海。”

趙雲也是在北方長大,他知道北方河面上結了厚厚的冰層,可以從河面上走,但短途可以,長途則不行,主要是河面上的寒氣太重,時間久了,士兵和戰馬都會承受不住,要走五百里,這讓趙雲沉思不語。

馬超明白他的擔心,笑道:“子龍不用擔心,我們用匈奴人辦法,用老羊皮緊緊裹住身體,河面上的寒氣就無法傷害到人馬,晝行夜歇,最多十天時間,便可抵達居延海,我這裡有大量老羊皮,已經給漢軍將士準備好了。”

趙雲一顆心放下,又問道:“就不知那邊現在還有多少匈奴軍隊?”

“應該還有一萬人左右,不過子龍不用擔心,這一萬人都是老弱之軍,戰鬥力低下,不會有太多的抵抗。”

趙雲一怔,“馬都督怎麼會知道?”

馬超笑了笑,“降大雪之前,居延海的羌人部落爲了爭奪牧場,和匈奴軍隊打了一場,結果匈奴軍隊戰敗,撤出了西面的牧場,羌人發現有機可乘,準備聯合各部落軍隊,搶掠這支三十萬人的匈奴大部落,卻正好來了暴風雪,使他們無暇顧及匈奴人,不過我得到消息,羌人準備在新年前發動攻勢,所以我們時間不多了。”

趙雲眉頭緊皺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若我們押解匈奴人回來時,羌人會不會趁機下手?”

“子龍儘管放心,有我在,羌人不敢動手,我會親自率軍護送子龍大軍離開河西。”

不知爲什麼,馬超的話讓趙雲心中有一點不太舒服,馬超明明可以阻止羌人聯合,他爲什麼不制止?這讓趙雲感覺劉璟讓馬超坐鎮河西,並非是最好的方案。

這時,馬超又一指居延海南岸道:“這裡有一座軍城,就叫做居延城,我們在居延城有一支駐軍,約五百人,子龍可先和他們聯繫。”

趙雲點了點頭,“多謝馬都督安排,明天一早,大軍直接前往張掖河!”

張掖河又叫弱水,發源於張掖郡南面的祁連山,向西北方向橫穿張掖郡,一路匯入無數支流,水勢漸大,進入酒泉郡後,在會水縣折道向北,再走五百里便可抵達居延海。

西漢太初三年,強弩將軍路博德在居延澤南岸築居延塞,稱爲‘遮虜障’,後又沿弱水岸築長城接酒泉塞,遂成爲歷代屯兵設防重鎮,後置居延縣,爲張掖郡都尉下轄治所。

但東漢末年以後,朝廷漸漸失去了對河西的軍事管轄,居延軍城隨之荒廢,長城也被風雪破壞,大部分都已坍塌,而居延海則成爲了羌人的領地。

在劉璟率軍平定河西羌人,恢復對河西的管轄後,馬超徵集民夫修復了居延城,又重新派兵駐守,使居延海重新回到漢國的領地,同時也恢復了居延縣的官府治轄。

目前居延海的居民並不多,主要是幾個小的羌人部落,同時還有不少北方胡商經由居延海南下,進入河西走廊,但就在三個月前,劉去卑的部落近三十萬人口從河套遷徙到居延海以北,佔據大片遼闊的牧場,也引發了當地羌人部落和匈奴人的戰爭。

但結果卻出人意料,幾支羌人小部落組成的五千軍隊居然擊敗了一萬多人的匈奴老弱之軍,匈奴部族爲了避禍,被迫撤到居延東海,讓出了西面牧場。

不過這場勝利也‘激’發了居延羌人的野心,只是他們實力不足以吞併三十萬匈奴人,他們開始聯繫其餘羌人部落,準備大幹一場,宰殺這隻匈奴大‘肥’羊,就在這時,暴風雪來臨了,使他們計劃受阻,只能等到合適時機。

趙雲軍隊一路北上,七天後,他們抵達了居延軍城,將士們雖然有老羊皮保護,沒有受到冰河寒氣侵襲,但士兵們也着實疲憊不堪了,趙雲隨即下令軍隊入城休整。

居延城的守將是一名牙將,名叫孫離,原本是隴西曹軍的一名牙將,投降漢軍後,按照慣例被降職爲軍侯,被編爲馬超之軍,在河西之戰中立功,又恢復牙將之職,率五百士兵戍衛居延海。

除了戍卒外,居延城內還有一座官府,居延縣衙,只有縣令、縣丞兩名官員,衙役也是臨時調用戍衛士卒,他們是負責管轄居延海的幾支羌人部落,按照當初河西羌人向劉璟投降時的協議,羌民也是漢國子民,需要向漢國繳納稅賦。

除了縣衙外,居延城內還有一家旅舍和一家酒館,這主要是供應途徑此地的商人,當然,旅舍和酒館的東主都是牙將孫離,這種賺錢的機會他是不會給別人。

趙雲率大軍到來,頓時使一向冷清的居延城熱鬧起來,牙將孫離和縣令李文一起趕來拜見趙雲,大帳內,趙雲請他們兩人坐下,笑道:“居延城的生活一定很孤寂,孫將軍和李縣令辛苦了。”

馬超也來巡視過居延城,但他們卻沒有資格坐下,站着回答問題,而到了趙雲這裡,趙雲卻請他們坐下,讓士兵上茶,更重要是,居然還關心他們生活孤寂,這讓孫離和李文十分感動,孫離嘆息一聲道:“啓稟將軍,‘春’夏還好一點,但到了冬天,日子太難熬了,而且士兵們大多年輕,沒有成家,確實很獨孤。”

趙雲笑了笑道:“這次我奉漢王之令北擊匈奴,等圍殲匈奴部族後,我會挑幾百名匈奴‘婦’‘女’留下,和士兵們組建家庭,讓他們能安心戍邊。”

孫離心中大喜,雖然他已有家室,但不在身邊,他也想娶妾,有這個機會,他正好可以挑一個年輕美貌的匈奴‘女’子爲妾。

雖然這樣想,但他卻不敢說出來,這時,縣令李文拱手道:“微臣還有一事懇請趙將軍轉告漢王殿下,就是關於移民居延海.。。”

不等他說完,趙雲便擺手打斷了他的話,笑了笑道:“你最好以‘私’人身份寫一封信,我會替你轉遞給漢王殿下,李縣令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文默默點頭,他明白了趙雲的意思,他是縣令,公文只能層層上報,不能越級,而‘私’信則可以轉達,他起身謝道:“多謝將軍提醒,我知道該怎麼辦了。”

趙雲笑了笑,便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你們可知道匈奴人的藏身之處?”

孫離和李文對視一眼,孫離起身道:“卑職知道他們的藏身之處,也知道有一條路可以前往那裡,不受積雪影響。”

........

居延海又叫居延澤,是一面形如彎月的巨大湖泊,最狹窄處在數十年前斷裂,將居延海分爲東西兩片湖泊,四周土地‘肥’沃,牧草豐美,是一片極爲優質的牧場。

居延海一直被河西羌人所佔,但劉去卑部落的到來改變了居延海的歸屬,一場戰爭後,居延海牧場被一分爲二,西面依舊是羌人牧場,而東面則被匈奴人佔領。

如果不是冬天,匈奴人的部落會分佈在方圓數百里的遼闊草原上,但到了冬天,尤其面對暴風雪的威脅,分散而居則極其危險,不僅會被暴風雪吞沒,還會被成羣的餓狼襲擊。

所以冬天的匈奴人大多聚集而居,近三十萬人以及數百萬頭牛羊都集中在一片方圓只有十里的背風地帶,等待漫長的冬季過去。

由於大雪封路,消息閉塞,居延海的匈奴人此時還不知道劉去卑全軍覆沒的消息,由於匈奴部落的青壯男子大多被劉去卑父子帶走,留下的二十七八萬人口大多是‘婦’孺和老人,還有部分奴隸,雖然劉去卑也留下了一萬多軍隊,但這支軍隊主要以老弱爲主,裝備低劣,在和羌人的爭奪戰之被打得大敗,損失過半。

就算匈奴人動員所有的男子作戰,但也沒有兵器盔甲裝備,面對羌人的滅族威脅,匈奴‘婦’孺老弱每天都生活在極度的恐懼之中,苦苦等待劉去卑率軍隊回來救援。

這天上午,趙雲率領的兩萬軍隊在居延城守將孫離的帶領下,找到了匈奴人藏身之處,這是一片延綿近數十里的胡楊林,樹林呈月牙型,最寬處也不到兩裡,由於森林的抗風‘性’極強,近三十萬匈奴人便生活在被森林包圍的背風地帶。

上萬頂大大小小的穹帳一頂挨着一頂,形成了一片極爲壯觀的帳篷海洋,近三十萬匈奴人和數百萬頭牛羊便生活在這片海洋之中。

趙雲立馬在一座山丘高處,注視着遠處方圓近二十里的匈奴人大營,他回頭對龐德、馬岱等十幾名大將道:“先穿‘插’樹林內部署包圍,以鼓聲爲號,全面出擊,不準放火,除了‘婦’孺老人不殺外,膽敢反抗的匈奴男子,一律格殺無論!”

“遵令!”

十幾名大將躬身行一禮,紛紛離去,趙雲望着依舊渾然不知危險將至的匈奴人,不由冷笑起來,這一次出擊,將徹底埋葬劉去卑的部落。

兩萬騎兵從南面進入了胡楊林,一隊隊騎兵在胡楊林內迅速穿‘插’,漸漸地織成了一張大網,隨時可以向匈奴人的大帳海洋撲去。

馬岱率領六千騎兵部署在最西面,他的任務是攔截向西逃跑的匈奴人,並奪取位於西面的羊馬圈,馬岱尤其躍躍‘欲’試,當初他率軍奇襲奢延澤,雖然大獲全勝,但也有很大的遺憾,那就是他們殺死了百萬頭牛羊,卻無法使它們變成戰利品,作爲長期生活在西涼的他,着實感到心疼。

而這一次,他不會再重蹈覆轍,將把數百萬頭牛羊及戰馬作爲戰利品帶回關中,馬岱觀察片刻地形,對兩名牙將道:“你們可各率一千弟兄埋伏在西面缺口處,儘量讓匈奴人從西面缺口處逃亡,然後一舉包圍他們,這次和上次不同,不要濫施殺戮。”

“遵令!”兩名牙將帶兵而去,馬岱又對另一名副校尉道:“宋將軍可率兩千弟兄保護羊馬圈,尤其不準匈奴人打開馬圈放馬,有膽敢打開馬圈之人,給立刻斬殺!”

副校尉得令而去,馬岱回頭,見身後所有士兵都躍躍‘欲’試,他也不由捏緊了刀杆。

而就在這時,匈奴人發現了樹林內的漢軍騎兵,頓時大喊大叫起來,整個大營內彷彿炸了窩一般,無數人驚恐萬分,拖兒帶‘女’從帳篷裡奔出,尖叫聲、哭喊聲,響徹了大營。

趙雲見時機已成熟,毅然下達了命令:“擊鼓傳令!”

.......

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53章 張允蔡瑁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54章 兩個方案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229章 謀士之爭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169章 斬馬刀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248章 清船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346章 突襲安陸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0章 初獲良才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64章 趁夜殺人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841章 禍及建業
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53章 張允蔡瑁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646章 鄴都風起(上)第176章 我幾時上任第464章 孫尚香的選擇(下)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539章 返回襄陽第574章 連環雙計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1123章 最後談判第609章 血戰西城(上)第831章 匈奴如狼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399章 天子封爵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678章 水淹冀城第754章 陸遜獻計第54章 兩個方案第297章 荊州來人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259章 初到鄴城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736章 身陷泥潭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178章 援軍到來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229章 謀士之爭第663章 血戰木門(下)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725章 苛刻條件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169章 斬馬刀第796章 明暗兩使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311章 迎頭痛擊第952章 強攻合肥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56章 魏延的理想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248章 清船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898章 曹使到來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389章 赤壁大戰(下)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332章 法正的心思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346章 突襲安陸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376章 江東初戰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0章 初獲良才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143章 江東退兵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64章 趁夜殺人第962章 合肥對峙第929章 吳郡破局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841章 禍及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