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孔明之妻

黃月英在三個月前生了一女,取名諸葛果,雖然是個女兒,但長得粉雕玉琢,可愛異常,極被諸葛亮和黃月英喜愛。

兩個月前,在蜀中爲官的舊識董和邀請諸葛亮去蜀中做客,諸葛亮初爲人父,本想在家中陪伴妻女,但黃月英卻勸丈夫出去遊歷,增長見識,諸葛亮便應董和之邀前往蜀中,至今已近兩月。

黃月英對女兒極爲疼愛,她不用乳母,和女兒朝夕相處,就算女兒入睡,她也會坐在一旁看書繡花,小心地呵護女兒。

三個月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溫暖的房間裡,黃月英和陶湛相對而坐,兩人一邊聊天,目光卻不時落在旁邊的竹藤搖籃中,小傢伙睡得正香甜,小臉紅紅撲撲,令人喜愛。

陶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笑道:“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有了孩子,心裡很充實,又忙碌得不可開交,還要伺候丈夫,你怎麼會想到我?”

黃月英伸手給孩子掖了掖被角,又凝視小臉蛋片刻,這才笑着迴應道:“我想到你不行嗎?那麼多有趣的事情我想讓你分享,再說了,我想找人說說話,有些話男人不願聽,我也不想對他說,想來想去,只有你,趁你還沒有成婚,趕緊把你抓來,等你成婚有了閨房之樂,估計想抓也抓不來了。”

“你這死傢伙,在說什麼話?”

陶湛聽她說閨房之樂,心中大羞,但又怕驚了孩子,只得伸手在黃月英手上輕輕擰一把,又忍不住笑道:“是你自己有了閨房之樂吧!”

黃月英的臉驀地紅了,連忙岔開話題,“說真話,這次你準備在襄陽呆多久?”

陶湛想了想道:“說實話,我也不知,關鍵是看他的事情處理得如何?但我想,至少要州牧壽辰以後再離開。”

黃月英點點頭,她又想到一事,小聲問道:“我聽母親說,州牧曾經準備把你許給琮公子,現在此事還有消息嗎?”

提到這件事,陶湛心中頓時生出一絲恨意,她臉沉了下來,冷冷道:“他做夢罷了!”

陶湛的冷意並不是針對黃月英,而是針對劉表,這件事一直令她心中耿耿於懷,她不想去見劉表,也是因爲此事。

黃月英心中也明白,笑道:“其實我也是想告訴你這件事,你完全不用放在心上,我聽夫君說,再過數年,荊州亂象必起,若真把你許給琮公子,那荊州現在立刻大亂,州牧心裡也明白,所以這件事不會再發生。”

類似的話劉璟也對陶湛說過,這使陶湛想起了劉璟對自己的重託,便笑道:“我們不要說這些煩心事,對了,孔明先生有沒有考慮出仕?你怎麼也不幫他想想辦法,州牧不是你姨父嗎?”

“哎!別提了,成婚後第一次回孃家,我父親就和他好好談了一次,是想推薦他一個職位,但他死活不肯,後來我問他,他說荊州沒有前途,不想在州牧手下爲官,看人臉色。”

“那....你們是想北遷?”

黃月英搖搖頭,“不可能,我夫君不會去伺候曹操,他的志向是匡扶漢室,重振漢家社稷,怎麼可能去投靠曹賊。”

“那州牧不就是皇族嫡脈,又是親戚,爲何不能輔佐他?”

黃月英嘆了口氣道:“州牧年事已高,再無雄心,可惜兩個兒子皆不是大器之才,夫君深爲失望,這次去蜀中,也是想看看劉璋如何?”

陶湛笑道:“我聽父親說,益州劉州牧的風評也不是很好,雖沒有惡舉,但也庸碌之輩,璟郎也說,他連甘寧將軍都容不下,成不了什麼大事。”

“話雖這麼說,但我夫君的性格,一定要親眼所見,才能做出決定。”

說到這,黃月英看了一眼陶湛,抿嘴笑道:“你不會是想替你未來的夫君招攬我家孔明吧!”

陶湛臉一紅,她雖然答應幫劉璟走夫人路線,但這種事她不會隱瞞黃月英,黃月英是她摯友,她一直認爲朋友之間不能使心機,坦率地挑明也沒有什麼。

“徐先生總是向璟郎推薦孔明先生,本來今天璟郎送我來這裡,他也想隨便拜訪一下孔明先生,不料正好不在,但我想,如果孔明先生根本沒有去江夏的打算,見面招攬反而會尷尬,所以我就想先替他問一問,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其實璟郎也是求賢如渴。”

黃月英笑了起來,“看來我是引狼入室了,你這傢伙居然是有目的而來.....”

說到這,黃月英忽然覺得‘引狼入室’用得不妥,會惹陶湛生氣,她連忙解釋,“我是跟你開個玩笑,你可別生氣。”

陶湛輕輕搖頭,“我只是想替璟郎做點事情,但我也絕不會隱瞞你、欺騙你,你若不願聽這些話,我以後再也不說了。”

黃月英感覺到陶湛語氣中有些不悅,知道是自己剛纔開玩笑過頭了,她心中歉然,便按住陶湛的手,誠懇地說道:“我知道你不會騙我,也明白你的好意,但夫君的事情,我確實不能做主,不過,他若有去江夏謀職的想法,我會盡力促成此事。”

陶湛莞爾一笑,“其實璟郎也是有大志的人,和孔明先生一樣,也是想匡扶漢室,重振漢家江山,我倒希望他們有機會能坐下談一談,如果志同道合,那麼大家一起奮鬥,豈不是美事?”

“嗯!你說得也有點道理,等夫君回來,我來試探他一下,如果他真願意去江夏,那最好不過了。”

兩人對望一眼,都心意相通地笑了起來。

這時,門口有丫鬟稟報:“夫人,外面來了一名年輕男子,說是要拜訪先生,特地送來一張刺帖。”

“你沒告訴他,先生不在家嗎?”

“說了,他說請把刺帖轉給夫人。”

黃月英心中奇怪,起身接過刺帖,只見帖子上寫着江東陸績,陶湛也捱上前看了一眼,愣住了,“怎麼是他?”

“你認識?”

陶湛點點頭,“他叔父就是我的姑丈,去年我去姑姑家裡,還見過他一次,他是在江東爲官,怎麼來襄陽了?”

黃月英想了想道:“要不然,你陪我去見一見此人。”

“我想不見他!”

陶湛對陸家頗有怨念,陸家骨子裡瞧不起陶家,讓她心中始終耿耿於懷,包括這個陸績,他在東吳對兄長陶政傲慢之極,簡直不屑一顧,兄長向他施禮,他也毫不理睬。

此時就算在襄陽見到他,陶湛心中也沒有半點他鄉遇舊識的欣喜,毫不猶豫拒絕了和他見面。

黃月英無奈,只得快步出門去了,在大門口她見到了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

黃月英行一禮,“妾身是孔明之妻黃氏,請問可是陸先生?”

陸績連忙躬身施禮,“在下江東陸績,特來拜訪孔明先生。”

黃月英歉然道:“很抱歉,我夫君去了巴蜀,至今未歸,讓陸先生走空了。”

黃月英在門口和陸績寒暄,卻沒有半點請他進屋的意思,一般而言,如果諸葛亮在襄陽,那麼出於禮貌,黃月英是應該請陸績進屋小坐。

但諸葛亮去了外地,家主只有女主人,這種情況下,男客就不能入內,這不僅是禮貌,而是一種做客人的覺悟。

本來,陸績是陶湛遠房親戚,那麼看在陶湛的面上,在有陶湛作陪的前提下,請陸績進屋坐坐也無妨,但既然陶湛不願領這個人情,那麼黃月英就沒有必要請他進府了。

“陸先生有什麼事找我夫君,我可以轉告。”

陸績取出一封信,呈給黃月英笑道:“我沒有什麼事,這封信是孔明家兄託我送來,請夫人轉給孔明先生。”

“多謝陸先生!”黃月英接過了信。

陸績又施一禮,告辭而去,黃月英一直目送他走遠,這纔回了房間,笑道:“原來是大伯寫來一封信,託陸先生帶來。”

這時孩子忽然哭了起來,兩女一陣手忙腳亂,也顧不上再提江夏之事。

孔明的兄長便是諸葛瑾,現任江東長史,他寫一封信來,自然是勸兄弟爲江東效力,陸績本想再勸勸諸葛亮,不料諸葛亮不在家中,令他失望而歸。

........

當天中午,鹿門書院將和劉璟共同建立江夏書院的消息傳遍了隆中,江夏書院開出的優厚條件令每一個人都怦然心動。

每月一石米、三千錢,要知道,襄陽只撥給每個士人每月三鬥米、兩百錢,而江夏不僅有優厚的錢糧,還提供房宅和良田,每人可得兩百畝良田。

這個消息儼如一塊巨石落進了深潭,在隆中掀起軒然大波,無數士人都奔到鹿門書院打聽消息。

很快證實消息屬實,將以考試的方式招收百餘名研修學問之人,無論貴賤,唯纔是舉,這個消息很快便在聚居隆中的士族中迅速傳播,尤其‘無論貴賤,唯纔是舉’這八個字給多少人帶來了希望。

但很快,另一個消息又從隆中鎮傳來,徐庶現身隆中鎮。

此時的徐庶已成爲北方士族的佼佼者,在北方士族普遍遭遇荊州冷遇的時刻,徐庶卻在江夏異軍突起,成了劉璟的首席幕僚,令無數的北方士族們感慨羨慕。

徐庶就像一個巨大的榜樣矗立在北方士族面前,使江夏成了很多北方士族嚮往的聖地。

江夏書院的造勢,徐庶的及時現身,一時間在隆中激起了千層浪。

..........

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224章 議婚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868章 困獸之鬥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198章 告密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350章 抓俘司馬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40章 蒯越之勸第23章 一戰成名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448章 陶湛憂思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773章 江東風雲(十七)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1章 舌戰蔡瑁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75章 合巹之禮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179章 反攻柴桑
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972章 初次談判第312章 遭遇重挫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30章 行春橋事件第569章 連夜追擊第224章 議婚第409章 截斷歸途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868章 困獸之鬥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411章 火燒編城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198章 告密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68章 長沙來客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154章 需要做一個徹底了斷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241章 劉備西逃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711章 商議遷都第887章 家人到來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48章 蒯越南下第988章 河西撤民第792章 升官之疑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350章 抓俘司馬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717章 掃平隴西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519章 兄弟爭位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40章 蒯越之勸第23章 一戰成名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702章 一觸即發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765章 江東風雲(九)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731章 意外來客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448章 陶湛憂思第563章 羌胡使者第560章 轉變心意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684章 智取街亭(下)第510章 劉璋之死第739章 諸葛對陸遜第589章 月亮寶珠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396章 陶家自省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773章 江東風雲(十七)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11章 舌戰蔡瑁第622章 襄陽危機(上)第139章 兩路援軍第882章 半渡而擊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60章 臨危處亂局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363章 探查道路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75章 合巹之禮第935章 意外發現第949章 各自增兵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768章 江東風雲(十二)第179章 反攻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