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緊急對策

蔡瑁匆匆走過一條長廊,他今天心情不是太好,一早,他便找到了劉先和鄧義,這是荊州另外兩個掌握實權的高官。

蔡瑁希望他們也能跟隨自己,在江夏之事上全力協助州牧,但讓他失望的是,兩人都委婉地拒絕了他的要求,劉先把這件事推爲州牧家事,他不便插手。

而鄧義說得更直接,‘他沒有一個被打斷腿的族弟,所以對劉璟恨不起來。’

言外之意就是暗指蔡瑁在公報私仇,他不想參與,這讓蔡瑁十分氣惱,他這才完全明白劉璟打斷蔡中雙腿的深意。

這樣一來,不管他蔡瑁怎麼對付劉璟,大家都會認爲他是在公報私仇,從而沒有人同情他,也沒有人支持他,使他變得勢單力孤。

儘管他之前也想到了這個後果,只是沒有想到後果會這麼嚴重,他想讓官員們簽署撤銷劉璟軍權的聯名信,可除了他的幾個心腹簽字外,其他官員一個都沒有簽名,甚至包括不少本該支持蔡家的官員。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爲他是在爲蔡中報仇,所以,大部分人都不願捲入這種私仇中來。

這件事令蔡瑁沮喪之極,也被動之極,現在他只能指望說服劉表,憑州牧的意志來對付劉璟,或許官員們會給劉表一些面子。

蔡瑁快步來到了劉表的官房前,一名侍衛立刻替他通報:“啓稟州牧,蔡軍師來了。”

“請他進來!”屋裡傳來劉表的聲音,聽語氣似乎他的心情有點沉重。

蔡瑁心中有一種儼如做賊後的不安,假如黃射沒有來找他,沒有把曹操的親筆信給他,那麼蔡瑁此時一定是氣憤填膺,他要追究昨天發生之事,劉璟憑什麼把蔡中打成重傷?

但曹操的親筆信改變了蔡瑁的心態,他一夜未眠,反覆考慮曹操信和蔡家的未來。

此時蔡中被打傷已在蔡瑁心中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他心中很不安,畢竟跟隨劉表十幾年,他現在有了背叛之意,良心上多少有點難以交代。

蔡瑁走進房間,只見劉表坐在桌案後批閱文書,如果劉璟是白天看到劉表,他就不會太吃驚,劉表白天化了妝,臉上做了修飾,看起來容光煥發,精神抖擻,再穿一件寬大的官袍,便巧妙遮擋住了後背佝僂。

也正是因爲這樣,荊州軍民都不知劉表的身體變化,只有少數人知曉內情,而劉璟是夜間拜訪伯父,無意中發現了劉表的真容秘密。

蔡瑁上前跪下,行一拜禮,“臣蔡瑁拜見州牧!”

這裡需要多說一句,‘臣’這個自稱在漢朝並不僅僅用在君臣之間,上下級也可以稱臣,民衆對小吏也是稱臣,只是東漢以後強化皇權,‘臣’這個稱呼才漸漸成爲君臣專用。

劉表有些奇怪,蔡瑁很少再行拜禮,今天怎麼變得這麼恭敬?

一轉念,劉表便想到了蔡中之事,今天上午,劉表已經看到了詳細的報告,知道了事情原委,劉璟竟然借用蔡中之事撈取軍中聲望,顯然就是刺他處置蔡中不公,這使劉表心中頗爲惱火。

“軍師不用多禮,請坐!”

劉表又給侍衛使了個眼色,幾名侍衛會意,退了下去,將門隨手關上了。

蔡瑁便急不可耐道:“臣剛剛聽到一個消息,劉璟一早去了鹿門書院,要在江夏興辦江夏書院,以高利誘惑士族去江夏。”

“還有這種事?”

劉表有點不相信,“他這是在做什麼,招攬人才嗎?”

“正是如此!劉璟辦書院明顯是藉口,他分明就是在拉攏荊州士族,州牧,此人野心勃勃,若此事成功,他的實力必然大漲,臣建議約談鹿門書院,制止他們的荒唐行爲。”

劉表閉目思索片刻,搖了搖頭,“他是要在江夏辦學,理由光面堂皇,我們有什麼理由制止?若強行干涉此事,就算一時停止,那我的名聲必然會大受影響,而且他若下了決心,繼續在江夏辦書院,只要消息傳遍荊州,你能阻止得住士族們奔赴江夏嗎?”

蔡瑁一時語塞,半晌道:“可是他借用鹿門書院的名聲,必然會造出很大的影響,提高他的士族中的聲望,至少應該讓鹿門書院退出,削弱他的影響力,就算他興辦書院,也招募不到優秀的人才。”

劉表還是搖了搖頭,“龐德公不是三歲小孩,他既然答應,必然有自己的考慮,這件事龐家自然會給我一個交代,我暫時不想過問鹿門書院。”

劉表這個時候的頭腦很清醒,這件事的關鍵是劉璟辦學,鹿門書院不是主要問題,若爲這件事和龐家反目,得不償失。

更重要是他根本無法阻止這種事,除非荊州大幅度提高這些依附士族的待遇,但荊州財力困難,根本辦不到。

而且劉璟的目的不過是招募幕僚,這也不是什麼太嚴重之事,畢竟隨着他地位提高,他也確實需要幕僚。

他沒有直接招募幕僚,而是藉口辦書院,這也算是給足了自己面子,劉表心知肚明,所以他對這件事並不是很熱心。

蔡瑁有些沮喪,他滿懷希望而來,劉表卻沒有什麼反應,似乎對這件事並不關注,這讓蔡瑁深爲失望。

劉表又看了一眼蔡瑁,便岔開了話題,把話題轉到蔡中之事上來,“蔡中之事我已知曉,劉璟膽大妄爲,竟敢公然行兇,我不會饒恕他,不過,現在還不是追究此事的時候,軍師可能理解?”

“臣理解!”

蔡瑁的心已經漸漸平靜下來,思緒也恢復了敏銳,他忽然意識到,不管是江夏書院,還是蔡中被責打,劉表的態度都是要將這兩件事淡化處理,也就是不了了之。

這讓蔡瑁心中有些奇怪,這種當衆挑戰劉表權威之事,一般劉表都不能容忍,今天怎麼忍下了這口氣?

蔡瑁又聯想到劉璟昨晚見過劉表,心中不由有些明悟,一定是劉表有什麼把柄在劉璟手中,他纔會如此忍氣吞聲,那麼,這個把柄會是什麼?

劉表斟酌良久,還是緩緩說出了原因,“上次江夏之敗,有士兵逃回、有士兵陣亡,但也有不少士兵被江東軍俘虜,昨天我和璟侄談到了戰俘問題,他告訴我,一共有四千四百五十三人,軍師,你明白他的意思嗎?”

蔡瑁臉有些發熱,那是指他在江夏的失敗,令他羞愧難當,但蔡瑁立刻恢復了常態,略一琢磨,便明白劉表的意思,“州牧是說,這些戰俘已經到了他手中?”

“到沒有到他手中我不知道,但至少說明一點,他在和江東接觸,他手中想必也有江東戰俘,很有可能雙方已經交換戰俘,軍師,四千四百人啊!涉及到多少家庭,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說到這裡,劉表很無奈地長嘆一聲,這個把柄確實讓他爲難之極,使他對劉璟又氣又恨,又無可奈何。

蔡瑁聽出了劉表有退讓之意,他心中大急,如果最後劉表退讓,讓劉璟吞併江夏得逞,鬧不起事端來,他怎麼向曹操交代。

蔡瑁昨晚也一夜未眠,反覆思量,他心中已經有了應對之策,他畢竟是荊州的軍師,跟隨劉表十幾年,對劉表瞭如指掌,他知道劉表的要害在哪裡?

蔡瑁立刻雙眉倒豎,怒道:“交換戰俘這麼重大的事情,竟然繞過了襄陽,他這樣做是什麼意思?他劉璟可以代表荊州和江東談判嗎?他把自己當做什麼人了?”

蔡瑁的怒斥刺痛了劉表的內心,這是劉表最嫉恨之事,劉璟竟然擅自和江東談判,把他劉表一腳踢開,他以爲自己是荊州牧嗎?

劉表咬緊了牙關,目光中閃爍着冷酷的殺機,蔡瑁非常瞭解劉表,他知道劉表最忌諱什麼?

劉表最忌諱他的荊州繼承權旁落,如果在這件事上做文章,挑起荊州繼承權之爭,那麼曹操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算完成了。

但繼承權之事他不能主動說出來,他蔡瑁和劉琮關係緊密,他說出來,會讓劉表生出疑心。

蔡瑁心中冷笑一聲,又繼續挑撥道:“州牧,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劉璟所謀已經不僅僅是江夏,而是荊州,如果州牧在江夏之事上讓步,那他必然會得寸進尺,繼續謀取荊州,我建議寧可四千戰俘不要,也絕不能讓劉璟吞併江夏。”

劉表半晌沒有說話,但蔡瑁的話卻句句說在他心坎上,其實劉璟是他侄子,又能擊敗江東,能力卓著,讓他掌管江夏也不是不可以,至少能幫他守住東南大門,所以劉表在江夏之事上態度並不強硬。

但劉表卻很在意荊州繼承權,他今年以來,身體每況愈下,也感覺自己在世不會太長了,在荊州繼承權上,他絕不能有半點含糊,如果劉璟威脅到兒子的利益,他會毫不猶豫撤除劉璟的所有權力。

只是現在.....劉表還遲遲拿不定主意,蔡瑁見劉表目光閃爍不定,知道他已經被自己說動了,又小心翼翼建議道:“州牧不妨試探劉璟一下,隱晦一點,看看劉璟是不是真有吞併荊州的野心。”

劉表還是沒有說話,但他眼睛裡開始閃爍一種難以捉摸的亮色。

.......

蔡瑁一路快行,向自己官房走去,他心中頗爲得意,儘管蔡中被打之事有點不了了之的跡象,但他也不在意,他已經在更深的程度上說動了劉表。

他看得出,劉表已經在考慮立世子了,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必須要做點什麼?

走到官房門口,蔡瑁卻看見了自己的長子蔡逸,見他神情有些焦急,蔡瑁心中一怔,發生了什麼事?

蔡逸看見了父親,連忙上前道:“父親,我剛剛得到一個消息!”

蔡瑁看了一眼旁邊的士兵,淡淡道:“進屋再說吧!”

走進官房,蔡瑁剛坐下,蔡逸便迫不及待道:“孩兒剛剛聽說,三弟已經和劉璟約好比武。”

шшш★tt kan★C○

“哪個三弟,蔡進嗎?”

“是!聽說是明天上午,在南校場比武。”

蔡瑁眼睛瞪了起來,怒道:“這是什麼時候決定的,他爲何不向我稟報?”

“或許他認爲這件事不重要的吧!”

“放屁!”

蔡瑁破口大罵,“他若再敗在劉璟手下,損害的還不是我蔡家的名聲,他以爲自己那點武藝,就可以和劉璟比試嗎?”

蔡瑁揹着手走了幾步,他又想起蔡進諸多逆行,拜文聘爲師,公開指責蔡中兵敗,常常和自己唱反調,現在又要和劉璟比武,一點不顧及家族的名聲。

越想心中越惱恨,蔡瑁當即吩咐兒子,“你去轉告他,就說是我的命令,不准他和劉璟比武,他若一意孤行,必將受到家族嚴懲!”

蔡逸匆匆走了,蔡瑁又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再考慮此事,他把思緒轉回到劉表身上,細細思量。

他發現劉表對劉璟打傷蔡中之事不在意,對創辦江夏書院之事也不在意,但對劉璟與江東的往來很在意,甚至一觸即怒,那是不是可以從這件事上着手,促使劉表和劉表的矛盾爆發。

........

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198章 告密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66章 華麗一筆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845章 滿城搜捕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64章 趁夜殺人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192章 彭澤夜話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19章 娶妻不幸如劉表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59章 二見甘寧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733章 荊南危機
第1121章 驚天之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198章 告密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616章 襄樊危機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66章 華麗一筆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441章 柴桑突圍(上)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314章 劉備歸來第845章 滿城搜捕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193章 先兵後禮第64章 趁夜殺人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643章 張遼北歸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192章 彭澤夜話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85章 兵危生疑第19章 娶妻不幸如劉表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102章 各有理由第1068章 一觸即發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581章 視察荊南第578章 危局反擊(下)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53章 張允蔡瑁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451章 魯肅使楚(下)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961章 三個建議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974章 最後通牒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626章 隔空過招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708章 達成妥協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138章 防禦武器第44章 常山玉真子第723章 迎頭痛擊(下)第59章 二見甘寧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798章 配合演戲第1077章 備戰先兆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1106章 中原大戰(五)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1095章 獵熊戰局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42章 枕邊風再起第733章 荊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