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李定國兵退貴州

本章有史料文,可不訂!

昆明,還沉浸在晉王大敗孫可望喜訊中的永曆帝朱由榔在三月一連接到數道凶信,清廷的三路大軍同時從四川、湖南、廣西三路進攻貴州,現貴陽已被清軍佔領,三路清軍隨時都會大舉進兵黔西進入雲南直搗昆明。

四川方向,吳三桂、李國翰部已經攻佔重慶。三月二十五日,吳三桂軍進至貴州桐梓縣境石臺關。石臺關山高路窄,上則摩於九天,下則墜於深淵,此關可謂一夫獨守,萬夫莫開。可如此險關卻輕易被吳三桂軍突破,三十日,吳三桂軍佔領遵義,守將郭李愛率士卒5000餘人投降。佔領遵義後,吳三桂派李國翰繼續率部南下,經息烽、扎佐到達貴陽同寧南靖寇將軍羅託會師。李國翰又在開州擊敗明總兵楊武部。吳三桂則在遵義一面休整兵馬,一南招降貴州官員,水西宣慰司安坤、西陽宣尉司冉奇樵、興寧伯王興等人相繼降清。

廣西方面南下的清軍固山額真趙布泰部在與線國安等人會師後立即進入貴州,攻佔獨山、都勻,佔領貴陽以東大部府縣。爲應對貴州危局,永曆朝廷給土司羅大順加官都督,讓他領兵收復清平、新添衛、命總兵張先壁部反攻貴陽,可都因兵力單薄被清軍擊退。

湖南方面的中路清軍在寧南靖寇將軍羅託的率領下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了南明軍隊防線,二十九日佔領貴陽,南明安順巡撫冷孟戰死。

清軍三路大軍同時南下,當面明軍卻節節敗退,在孫可望的誘降下,南明軍隊成建制的嚮明軍投降。幾乎沒有任何抵抗。長期同清軍相持的湘西、四川、廣西防線迅速瓦解。

而貴州局面崩盤時,在曲靖大勝孫可望的晉王李定國卻沒有及時做出應對,甚至在二月清軍大舉南下時都沒有做出部署安排。反而在昆明大封平定孫可望有功的部將。

白文選由鞏國公晉封鞏昌王、馬進忠由鄂國公晉封漢陽王、馮雙禮由興國侯晉封慶陽王、馬寶由安定伯晉封淮國公、馬惟興由興山伯晉封敘國公、靳統武由平陽伯晉封平陽侯、祁三升由威寧伯晉封咸寧侯、高文貴由廣昌伯晉封廣昌侯,其餘有功鎮將也分別升賞。

孫可望的部將狄三品、王會、張光翠等人則被李定國以黨附可望的罪名降爵。駐守楚雄、永昌一帶的王自奇、張明志、關有才曾經接受孫可望的密令。準備東犯昆明。孫可望兵敗後,李定國沒有對他們赦罪招撫,以求快速穩定局面,反親自率軍進攻迤西,陣擒關有才,降張明志,王自奇敗走騰越,窮蹙自刎。

李定國大勝返回昆明後。蜀王劉文秀獲孫可望大將張虎於水西,命人檻送省城,李定國便令將張虎同關有才一起活剮,此舉使得孫可望舊部對晉王大爲不滿,人心越發離散。

晉王對孫可望的部將進行清算,永曆帝卻是支持的,但他卻沒有想到李定國在清洗了孫可望部將的同時,竟然對蜀王劉文秀也產生了猜疑之心。

李定國和劉文秀在原大西軍中都享有很高的威信,聯明抗清後兩人多次獨擋一面,指揮重大戰役。也聯手迎接永曆入滇和平定孫可望叛亂。算起來,蜀王劉文秀的戰功是不及李定國,但在穩定局勢、安撫人心上。劉文秀卻比李定國做得更多。

交水之戰後,劉文秀領兵追捕孫可望,同時也負有穩定貴州局面的重任,以免清軍趁機南下。雖然沒有捉住孫可望,但劉文秀卻及時安撫了孫可望手下的兵將三萬餘人,穩定了貴州局勢,明軍依舊據守着四川大部和湖廣武岡一線同清軍對峙。

穩定貴州局面後,劉文秀上疏請永曆帝移蹕貴陽,這樣更能穩定局面。並體現朝廷進取之心,震攝清軍不敢輕舉妄勸。永曆同意了這一建議。命禮部擇吉日起行。不想晉王李定國在進討盤踞永昌的王自奇時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是大爲不滿,上疏告病。以此脅迫永曆放棄移蹕貴陽。永曆拗不過李定國,又離不開李定國,只能得派人璽書慰勞,又答應李定國所請,將鎮守川楚守邊各鎮原孫可望的部下統統調回雲南,最後又要永曆帝把蜀王劉文秀也召回,結果使得前線軍隊失去統一指揮,人心也立時不穩。

李定國回到昆明後,也沒有立即安排入貴州抵禦清軍的部署,而是大搞晉兵、秦兵,對孫可望部下的駕前軍採取歧視政策,使得這些駕前軍對朝廷,對晉王失望透頂。

劉文秀被召回昆明後,永曆帝本應慰勞一番,卻一開口就質問孫可望是怎樣逃脫的?

劉文秀回奏:“彼時殺敗孫可望之際,不料他走小路。臣帶多兵只從大路追去。及至盤江細問,把橋兵雲:不曾從此過。始知走小路奔逃,只得仍從大路追下,且可望僅馬上不滿百人,隨處有馬即換,他不說大敗之故,誰不應承?連夜前去。臣只一日一站追,故追不及。臣到貴州,馮雙禮雲已去四日矣。即再發兵追之,已莫可及,可望故此得脫。”

永曆沉默了很久才說道:“若捉不住,原日也不宜追他。今追之不獲,反激之投他處,恐滇南之禍不遠矣。”

劉文秀知自己在永曆心中不如李定國,天子聽不得他的意見,因此內心非常苦悶,私下對人說:“退狼進虎,晉王必敗國。”

被奪去兵權後,劉文秀日趨消極,大朝日方上朝一走,常朝日俱不去,也不出府一步,只將一切兵馬事務悉交護衛陳建料理。不久便發病臥牀不起,永曆和李定國都曾去探望,再三寬慰,派醫調治,但劉文秀得的卻是心病,根本無藥可醫。

劉文秀得病時。吳三桂駐遵義,羅託駐貴陽,趙布泰駐獨山、都勻。清軍已經實現會師,而明軍主力卻仍在雲南。此時就算李定國統大軍北上也難以扭轉戰局。

局勢的直線惡化令永曆變得徬徨無措,他而對王皇后大哭,宮人嚇得都不敢入內,郡主朱淑儀也沒敢進去,但隱約卻聽見侄兒皇帝在那說什麼“大明江山怕是沒有指望了。”

侄兒皇帝的失言讓長樂郡主感到不安,她想到了十年前廣州的那一幕,立時感覺自己好像猶如置於蒼茫大海中的一葉危舟,只要有一個浪頭打來。立刻就會傾倒覆滅。

內殿中,朱由榔緊閉着雙脣,鐵青着面孔,一雙布着血絲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盯着自己的腳看,他似乎朦朦朧朧地感到了自己的下場,不由心中生出一種莫名的恐懼。他看着御案旁瑟瑟抖動的燭焰,突然有種想法:自己難道會像這行將燃盡,搖搖欲滅的燭焰一樣嗎?想到這裡,他不安地走動起來,燭光把他來回晃動的身影投在漆皮剝落的金黃色牆壁上。一邊的王皇后見丈夫這樣。也是悲從心來,不知怎的局面就一下變得如此敗壞,只盼着已率軍北上貴州的晉王能再次大展神勇。保住大明江山,不使她夫婦二人再次顛沛流離。

此時,幾百裡外的李定國也像永曆一樣焦慮不安,徹夜難眠。他已率軍進至貴州黑石渡,準備迎擊吳三桂部清軍,然而清軍以逸待勞重創了李定國部。

黑石渡一戰,吳三桂軍大勝,李定國損失近萬人,手下的大將劉泰戰死。吳三桂軍也損失四千多人。首戰失利後,李定國星夜率部退守七星關。

吳三桂首戰得勝。氣焰更加囂張,爲搶滅國首功。他命大軍即刻殺往七星關。數萬清軍攪起的塵土像黃色的大霧鋪天蓋地,遮掩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

志得意滿的吳三桂用力抽打着跨下那匹烏油閃亮的駿馬,馬像一陣風似的向前猛衝。轉眼間,平西王就衝到了清軍大隊的最前面,令得所有清軍都能看到主帥的身影。

在吳三桂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清軍騎兵放開馬蹄,步兵拉開兩腿,拼命向前衝擊。暮色蒼茫,羣山失色,七星關的重巒疊嶂漸漸被夜色籠罩,變成黑黝黝一片。

一連兩日,源源不斷開來的清軍,裡三層,外三層,把七星關圍成了鐵桶一樣。白日陳兵如蟻,夜裡篝火燭光。

四月十三深夜,經過幾番攻關血戰的清軍已疲憊不堪,他們點燃滿山篝火,小事休整。四面山上的篝火把七星關附近的險要山勢照的如同白晝。

晉王李定國披着一件黑緞斗篷,像一尊石雕似的,一動不動地站在七星關的牆樓上。連日血戰,使他殺紅了眼睛,雖然清軍一次次進攻都被擊退,然而清軍人多勢衆,他困守孤關,怎能曠日持久?

望着關下漫山遍野燈火連城的清軍,李定國心頭猶如壓着一塊掀不掉的巨石。如果七星關再失守,清軍將會長驅直入雲南,昆明恐怕就守不住了!

此時,李定國心下早已後悔,悔不該誤了戰機,悔不該將前線將領調回,悔不該召回蜀王,致使貴州局勢短時間就崩壞如斯。後悔已經無用,他能做的便只能是戰鬥到最後。

天亮以後又是一場大戰,直殺到黃昏,雖然明軍勇銳不減,可寨營裡的糧草,擂木、箭矢、滾石都已經炔要用完了。趁着戰鬥的間歇,明軍正在搶修南方塌掉的城垛、寨牆。李定國也率部巡視,忽然一個親兵跑上來大喊:“王爺!韃子又上來啦!”

隨着這一聲喊叫,李定國擡頭一看,果真關下的清軍又趁着夜色,喊叫着蜂擁而來,黑壓壓的一片人馬遮天蓋地。

吳三桂當真欺本王如此嗎,他當真以爲本王是好對付的嗎!

一股壓抑不住的怒氣直衝上李定國的頭頂,他回首對着剛纔喊叫的那個親兵喝斥道:“這又不是第一次,敵兵又沒變成三頭六臂,你慌個啥子!”

說着,他衝着身邊的那些個略顯緊張的將士喊道:“看什麼,又不是唱戲!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都把箭和擂石準備好,只待清軍衝上來,就給我猛射猛砸!”

說完,李定國把刀霍地抽了出來。將士們見主帥毫無畏懼之心,個個都覺得膽氣強壯,紛紛佔據各個垛口邊,有的搭箭瞄準,有的搬起石頭,架好擂木。一個個緊咬牙關,兩腮上鼓起一棱棱的肌肉,單等着清軍靠近。

清軍的這次進攻,是進攻以來兵力最多的一次,督陣的是吳三桂手下大將胡國柱,清軍個個舉刀持槍,狂喊着衝上來,恨不得將七星關吞沒。

“放箭!”

李定國拔刀怒吼。軍令一出,城牆上的擂木、滾石、灰瓶、飛箭如暴雨般向關下傾瀉。清軍之中,哀聲陣陣,前隊有一多半倒在木石箭雨之下,但尚未等明軍再一次把箭搭上,把擂石備好後一排的清軍竟又毫無顧忌地蜂擁衝至關下,霎時便將雲梯搭好。

李定國情急之下,將身上的披風一甩,也不顧身邊親兵的攔擋,吆喝着也衝到一架雲梯前,頃刻間,便將此雲梯推翻,他剛抽回手,猛見左右有幾名清兵已爬上城牆,他不禁火性大發,掄刀迎上。身後的親兵見晉王危險,緊跟過來。這幾名衝上關來的清兵,尚未站穩,被明軍一陣旋風般的衝殺,便慘叫着倒了下去。這時援兵上來,清軍的雲梯都被推翻,衝上城牆的清兵寡不敵衆,紛紛被砍下城牆。

清軍的攻擊持續一個多時辰,終於被打退,但明軍也有不少軍兵倒在血泊中。

夜深,李定國躺在親兵搬過來的一張躺椅中,藉着月光向關外的山野望去,只見關寨外,數不清的火堆在關前綿延數裡,幾乎望不到邊。清軍兵強馬壯,兵力是自己的數倍,李定國眉頭大皺,知道這七星關是沒法再守下去了。

四月十六日,晉王李定國從貴州七星關退回雲南,至此貴州全境爲清軍佔領。得知李定國退兵後,尚在湖南觀望的多尼立時率大軍入貴州。(未完待續。)

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四十章 公庫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六百七十九章 糜爛 議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六百九十章 漕糧一斷,京師必亂第620章 應城大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爲了帝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更新說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齊王?安南?
第一千八十五章 賊祖宗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四十章 公庫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九百四十八章 擁清伐明 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滿州娘們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勤王救天子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七百三十八章 尚書大人乃餌也!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一千七十一章 有奶就是娘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六百七十九章 糜爛 議和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九百四十一章 土匪安敢欺我!第一百零九章 前例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六百九十章 漕糧一斷,京師必亂第620章 應城大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九百九十一章 賈老賊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爲了帝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局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還有救第四百五十章 金廈之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三路入滇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一百五十章 破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還有個唐王沒死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六百零四章 我投王爺 非投滿清第五百八十章 消失的明軍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產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七百四十三章 秣陵關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死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更新說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你我父子戰個痛快第二十五章 大人第一千八十四章 遼東軍團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二百四十三章 決戰 十三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六百九十四章 事情鬧大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八百零一章 周大帥是騙子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三桂破潼關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613章 天下何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676章 旗在人在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二百二十五章 誓言第七百七十二章 太后,江寧丟了!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千六十五章 錢 女人 佩刀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帥父!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齊王?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