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

短暫的思慮之後,劉榮便做出決定:田叔這個人,劉榮要。

——不是爲了自己;

準確的說,不是爲了將來的‘天子榮’,而是因爲劉榮的太子生涯,需要田叔這麼個能做事、會做事的內史。

“晁錯做內史這幾年,內史屬衙,完全可以說是沒有主官掌事。”

“——晁錯整天忙着削藩,偏偏內史又不是真的沒有主官,底下的官員請示也不行、不請示也不是;”

“自先帝駕崩至今,都還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史堆積的政務,便已經有將近兩年的量了……”

回到鳳凰殿,劉榮不出意外的,見到了除玄冥二少外的兩個弟弟:老四劉餘,以及老七劉彭祖。

簡單打過招呼,兄弟幾人便圍坐在了院內的圓案周圍,東拉西扯聊起了最近的事。

至於老四劉餘、老七劉彭祖——終歸是弟弟,見哥哥要發言,自也非常配合的含笑投去目光。

原來,我要做魯王了……

在這種時候,最重要的,自然是內部安定。

見老七如此不認生,第一次參加兄弟們之間的‘小會’,便能落落大方的侃侃而談,劉榮不由得眉角一挑;

善意的對七弟笑着點點頭,旋即給老二劉德遞了個眼神。

看今天這狀況,劉榮往後,當也能稍指望指望另一個弟弟了……

就好比後世的一些美德,如公交讓座之類,其實和儲君太子善待弟弟一樣:人家做了,是人家給你的情分;人家不做,那也是人家的本分。

又似是苦澀、似是釋然的笑着搖搖頭,再發出一聲輕嘆。

“——吳楚亂平,朝堂先是按照亂起之前,就已經頒下的削藩詔,削奪了楚國的東海郡;”

“先失東海郡,今又失薛郡——曾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擁有三郡三十六縣的楚國,便只剩下彭城郡的七縣。”

——劉榮給的特權:必要的時候拿竹簡寫字交流,非必要,劉餘可以不開口。

“除去小十還太年幼,大概率要在長安多留幾年,剩下的弟弟們,都是要就藩封國,做諸侯王的人了。”

“此番新封諸皇子爲王,還要再削奪曾經,由秦王政在楚地設立的‘薛郡’。”

名義上的‘佐治’撈名望也好,實際意義上的實踐學習也罷,總歸是要擼起袖子下場,做出點拿得出手的成績。

——楚國?

不是說此番,朝堂不打算除楚國宗廟,而是要從楚元王的子嗣當中,再給元王續一脈嗎?

簡略講出劉彭祖、劉勝二人的封地,不等劉彭祖反應過來,劉榮冷不丁跟上一句‘值得嗎’,只惹得劉彭祖當即一愣。

“往後,我漢家的南牆,便要這哥倆攜手衛戍……”

但並未開口。

尤其此事,還不需要劉榮去做具體決策,自有田叔那老狐狸去頭疼!

聽聞劉榮順着田叔的事,說起晁錯這個內史,老七劉彭祖毫不怯場的接下話頭,也參與到了兄弟衆人的話題當中。

“老六,要做長沙王了……”

劉榮只淺淺一提,劉餘便當今心下了然,迅速從‘得王項羽故國’的雀躍中冷靜下來,沉沉對劉榮一拱手。

“雖然是誇張了些,但也足以說明晁錯這個內史,究竟是有多不稱職了。”

“屆時,我也要在田內史左右,佐糧價平抑事……”

“老四做了魯王,可是比項籍那個‘魯公’,爵位都還要高上一級?”

“彼時的內史,與其說是關中的話事人,倒不如說是丞相手底下,專門負責關中事務的副手。”

劉榮說的雲淡風輕,劉餘、劉彭祖兄弟二人卻頗有些動容,滿是鄭重的再拜。

先帝掌權十九年,建了九處馬苑;

再將劉餘其他兩個弟弟的封國道出,並對六弟劉發被封爲長沙王表示一下憐憫;

“吳國被除了社稷,老五以故吳國廣陵郡爲封土,封江都王。”

老二劉德更是笑意直達眼底,深感過去這段時間,沒白給弟弟做填鴨式教育。

“父皇能接受的極限,是糧價被壓在每石八十錢以內。”

“——一個說法是:張歐爲廷尉,天下三年無死囚;”

看出四弟暗含在眼底的雀躍,劉榮也是適時發出一聲調侃,惹得劉餘又是一陣鼻息粗重。

漢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又要經歷一次政權交接。

“通過了這個考驗,才能證明自己可以宰執天下,從而升任亞相御史大夫,以待丞相出缺時遞補……”

“——父皇也已經透了口風:待堆積政務處理完,田叔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穩定關中的糧價。”

“——曾經的吳國,本就有南戒百越之地,必要時出兵支援長沙國,抵禦南方越人,尤其是南越趙佗的責任。”

“而曾經,屬於楚國的薛郡,往後便是老四的魯國了。”

“而老四做了魯王,卻是要好生壓一壓魯地,那些個魯儒的歪風邪氣了……”

劉淤話音落下,劉榮率先做出肯定,含笑爲這個向來內斂、話少的幼弟鼓起掌來。

“田叔爲內史,關中堆積的政務,便能儘快得到處理。”

啪;

啪啪啪。

就好像是沒有注意到劉餘、劉彭祖二人目光中的期盼,劉榮只淡然的側過頭,先看向了自家的玄冥二少。

而天子啓這一朝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將先帝省吃儉用,甚至是從飯食、衣物裡摳出來的錢,變現成可用於漢匈大戰的戰略物資。

畢竟宣明殿、廣明殿的兄弟幾個,終歸不是劉榮一母同胞的兄弟手足。

也不怪劉餘沒城府,實在是霸王項羽的傳奇人生,很難不受熱血男兒的崇拜。

劉榮更是笑着搖頭不止,手指向身旁的二弟劉德,目光卻落在了對座的老四劉餘、老七劉彭祖身上。

“但長沙王吳氏一脈絕嗣,長沙與嶺南,又只隔五嶺而相望。”

如果沒有去年這場吳楚七國之亂,讓漢家稍微停止了休養生息苟發育的進度,順帶還消耗了一小部分積累,漢家在天子啓這一朝,甚至就已經能徹底完成戰略準備了。

聽劉榮說起正事,兄弟衆人自也是下意識坐直了身,原本輕鬆平和的面容,也悄然帶上了些許嚴肅。

如果是換做其他的皇子,能王一郡——在如今,已經開始出現半郡爲一國的漢室,可以擁有一整個郡作爲封土,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劉榮卻完全沒有忌憚二人,完全沒有從競爭者的角度出發,對二人表現出防備——換做是誰,都會對大哥如此‘重情重義’感到動容。

“提前學學治民之道,體會生民艱難,再看看平抑糧價的具體措施,終歸是有利無害……”

“——區區一箇中郎將郅都而已;”

難得老三願意,或者說是能加入到關於正事的話題,劉榮自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滿是鼓勵的對三弟一昂首。

“削趙國常山郡,一分爲二。”

——接着說!

老二劉德淺笑盈盈,也是對自己的歐豆豆含笑點頭不止,眉宇間還帶着些自豪,顯然是過去這段時間,沒少給這個弟弟補課開小竈。

過去,劉榮能指望的,只有老二劉德;

只不過,聰明如劉餘、劉彭祖兄弟倆,卻都沒有發現:在不知不覺間,劉榮看弟弟們的視角,已經不再是‘太子看待競爭者+異母弟’的立場;

儲君的手足兄弟,卻只有一郡之地,還都不是什麼大郡,二人自也就難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待劉餘躬身再拜,劉榮纔將視線,轉向了脖子都快伸出三尺長的七弟劉彭祖。

“——畢竟當時,關東遍地都是宗親藩王、異姓諸侯;”

“另一個,便是晁錯爲內史,關中三年無吏治。”

——老四劉餘,是見過三哥‘沉默寡言’的樣子的;

故而此刻,見到三哥劉淤也能針對某事,發表並不太過抽象的看法了,自是由衷爲劉榮感到高興。

“保留了原膠西國的封土,算不上大,但也終歸是在齊地,還算富庶……”

待聽完劉榮後續的話,劉餘這才緩緩點下頭:原來如此;

“沒什麼值不值得的。”

——先帝掌權近二十年,將漢家從百廢待興的廢墟中拉出來,還能有餘力興建九處馬苑,已經是在摳磚縫;

當今天子啓這二十二處,更是接連兩代漢天子省吃儉用,飯都不多吃兩口肉、衣服都不多穿兩寸拖地,卻動輒撥款萬萬錢,給硬生生用錢砸出來的。

···

“老八王膠西。”

“如果朝堂不出手,關中的糧價,怕是要自太宗孝文皇帝十一年後——時隔十五年,再次達到逾百錢每石。”

語帶戲謔的一聲調侃,惹得兄弟衆人各自呵笑起來。

“往後,這個戍邊之責,便要落在老五這個江都王的頭上。”

天子啓掌權七年,建了二十二處。

劉榮開口第一句話,說劉餘被封去了楚地,劉餘本還感到有些疑惑。

“——會很苦。”

“過去這幾年,長安坊間都傳遍了。”

“若晁錯是在太祖皇帝朝爲內史,怕不是會被蕭相國用唾沫砸死?”

等到了劉榮這一朝,戰略準備工作便將接近尾聲。

卻是沒再拿已經死去的晁錯說事兒,而是自然的將話題拉入正軌。

而眼下,戰略準備基本完成,天子啓的身體狀況又不很樂觀;

大大方方爲弟弟的努力作出肯定,也不忘對二弟劉德誇上一句‘教得好’,劉榮便將話頭接回。

“不封一個壯王過去戍邊,是萬萬不行的……”

“關東雖仍被諸侯佔了大半封土,但終歸是被削奪了不少權柄,朝堂也總算能說的上話了。”

“學得不錯。”

不出意外:聽到各自都只領到了一個郡的封土,兄弟二人都難免有些失落。

其中最重要的,顯然是導致漢家在面對匈奴騎兵集羣時,因兵種剋制關係,而處於戰略劣勢的戰馬奇缺問題。

“御史大夫之所以要先做內史,便是因爲這‘小一號的丞相’,是成爲真正的丞相的考驗。”

看似隨口一提的話,卻是惹得老四劉餘面上,頓時綻放出一朵燦爛的笑容,當即便起身,對劉榮拱手道謝。

真到了要命的關頭,劉榮能指望的,終究還是兩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再怎麼說,我漢家去年也打了一場大仗,耗費了不少糧草。”

但劉德、劉淤二人,是儲君太子的手足臂膀。

而內部安定的決定性因素,便是能讓絕大多數底層民衆,都時刻感到安心的平穩糧價……

“老四,被封去了楚國。”

思慮片刻之後,劉彭祖也終是從‘和弟弟半分一郡,各王半郡之地’的失落中緩過神;

而是更多以‘準天子看待諸侯王’的視角……

“具體的內容,我也簡單掃了一眼。”

劉餘、劉彭祖兩位‘各家’的老大哥,便也循着劉榮的目光,朝低頭措辭的二哥看去。

···

“值得嗎?”

——瞧這小子,多調皮?

見哥哥們相談甚歡,老三劉淤本還稍有些拘謹;

聽到哥哥們在聊‘內史’這個職務的發展史,當即自信滿滿的接過話題道:“太祖高皇帝誅盡異姓諸侯,改以宗親藩王代之;”

“——下轄中尉、中郎將、備盜賊都尉,權柄涵蓋關中農、戶、軍、財等方方面面,內史才終得以在呂太后晚年、先帝早年,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九卿之首。”

躺着撈名望——這麼大的便宜,劉榮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願意讓弟弟們也跟着喝湯?

不多時,公子劉德便含笑擡起頭,語調平和道:“早自太祖高皇帝立漢國祚,我漢家,便是由丞相直接掌管關中的。”

“尤其是太祖高皇帝年間,秩中二千石的備盜賊都尉,因爲社稷漸安、盜賊漸少,而在先帝年間降至比二千石,更直接就被併入了內史。”

“嘿……”

“具體的事,我插不上手,頂多也就是供內史差遣,做些力所能及的,再給內史借一借儲君太子的虎皮。”

“回去之後,把老五老六叫到一起,好生訓誡。”

對此,劉榮卻並沒有太多表示,只安撫的對二弟劉德點點頭,便將目光移向了對座的四弟劉餘、七弟劉彭祖。

···

“坊間甚至有了一種說法:內史,就是關中的丞相。”

“——帶着點名望就國,讓子民稍安心些,不至於對新封的藩王畏之如虎,也方便了日後御民治民。”

正感動於劉榮的慷慨,聽聞劉榮說起封王之事,劉餘、劉彭祖二人趕忙豎起耳朵,望向劉榮的目光,更是帶上了滿滿的迫切!

甚至就連玄冥二少:劉德、劉淤,都偷偷將暗含期待的目光,撒向自家大哥那淺笑盈盈的側臉。

“該這麼做,弟便做了。”

——與後世的許多朝代,太子只能‘觀看學習’,卻很少能上手實踐所不同:漢家的儲君,從住進太子宮的那一天開始,便是要開始試着實踐的。

尤其在場的二位,都是理論上有資格和劉榮競爭,甚至在將來取而代之的儲位候選人;

——封王封去哪裡,封土有多大,可是關乎到皇子將來的生活,甚至是子孫後代的大事!

雖然明天就是正式封王的日子,但能早一天從劉榮嘴裡打聽到準確的消息,也總歸能讓懸了這麼長時間的心早些落地。

“新封諸皇子爲王的事,皇祖母今天,也已經把詔書交給了父皇。”

老七劉彭祖也不甘落後,大禮道謝之餘,也不由暗下感到有些驚奇。——平抑糧價,這可是唾手可得的名望啊!

相比起得到文人士大夫——甚至是相比起得到軍方的認可,民心,都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名望!

——先帝在位二十三年,除去臥榻的後四年,掌權的前十九年,在北牆附近興建了九處馬苑;

而從先帝十九年至今,短短七年的時間裡,漢家便在曾經的監國太子、如今的天子啓治理下,即將於今年開春,擁有第三十一處馬苑。

孝惠皇帝爲儲君時,做出的最有含金量的‘成績’,便是被世人尊稱爲‘商山四皓’的四位老翁,寸步不離的跟在了太子劉盈身後;

當今天子啓爲儲,則是遙控晁錯推出《削藩策》,並從太子監國開始,便大力推動漢家的馬政。

“老七王山陰,號常山;”

原來是薛郡。

——好!

“老九王山陽,號中山。”

“丞相說是‘佐天子以治天下’,但能治理的也只有關中,外加關北的北地、隴右等郡,以及關南的漢中、巴蜀等地。”

劉榮卻也只是隨口調侃了一句,便同劉餘說起了正事。

“如果到時候,弟弟們還沒有就藩的話,可以和我一起辦這件事。”

“老二王河間,老三王臨江。”

感受到這一道道投向自己的目光,公子劉淤只覺一陣前所未有的激動!

卻也沒拉胯,強壓下翹起的嘴角,儘可能從容道:“朝堂能在關東說得上話,丞相也可以真的‘佐治天下’了,內史才逐漸開始成爲關中的掌事人。”

我,要做魯王了!

“遙想當年,秦王政薨於沙丘,二世即立,天下羣起而討暴秦,項籍便爲義帝楚懷王封爲魯公。”

“再者:到了各自的封國之後,弟弟們也同樣是要建國家、開社稷,統御治下子民的。”

很顯然:漢家在先帝那二十來年的治理下,已經基本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

“便是自此懷恨於心,也終歸傷不到我漢家的宗親藩王……”

“尤其還是新封的當今公子?”

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80章 有母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42章 啊這?啊???第131章 序幕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5章 我好怕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7章 好小子!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5章 漢少府第86章 王孫,且去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9章 劉濞老賊!沒寫完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6章 莢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1章 不盡然吧?第88章 賊心不死!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93章 兒,斗膽第61章 陛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晚點更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剛落腳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81章 天下皆反?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31章 序幕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章 登門賠禮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5章 奏對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61章 陛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0章 有樣學樣
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80章 有母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42章 啊這?啊???第131章 序幕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15章 我好怕啊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47章 好小子!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46章 你當我弟沒哥哥?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41章 回去再說!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35章 漢少府第86章 王孫,且去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09章 劉濞老賊!沒寫完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46章 莢錢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31章 不盡然吧?第88章 賊心不死!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3章 長安急報!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150章 寡人要他死!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93章 兒,斗膽第61章 陛下!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00章 少府自己選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第18章 劉榮的抉擇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晚點更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剛落腳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81章 天下皆反?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90章 皇長子媽媽課堂開課啦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31章 序幕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5章 登門賠禮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135章 奏對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61章 陛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訂)第145章 兒臣劉彭祖,昧死百拜!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69章 朕,變了嗎?第50章 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