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

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

當吳王劉濞在吳楚叛軍大營,發佈針對‘漢太子’劉榮的懸賞令時,劉榮還並沒有抵達睢陽。

路過表叔竇嬰駐守的滎陽,劉榮雖未停留,但大將軍竇嬰,卻還是決定親自陪劉榮走一段。

——滎陽到睢陽,不過幾百里的距離,輕裝簡行,也不過三兩日的路程。

此刻,劉榮便乘坐在此行東出的馬車車廂內,聽着面前的表叔竇嬰,同自己說着睢陽的戰事。

“一開始,樑王的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實在是狼狽不堪。”

“——尤其那劉濞老賊的叛軍主力,過去這些年在南方百越之地,經受過戰陣洗禮;”

“反觀睢陽的樑國兵馬,則大都不曾上過戰場。”

“後來,將士們慢慢適應了戰場,睢陽城的狀況,其實就比一開始好了許多——雖仍是岌岌可危,但至少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攻破。”

“只樑王,終歸是宗親王族,又不曾經歷過戰爭的殘酷。”

“慌亂之下,這才日日血書求援於長安,竟還讓長公子東出函谷,代陛下犒軍……”

在抵達滎陽之前,竇嬰對戰事抱以極其悲觀的態度。

畢竟先前,天子啓又是讓竇嬰‘步步爲營’,小心埋伏,又讓太尉周亞夫、車騎將軍酈寄繞道武關,似是生怕平叛大軍會被吳楚叛軍偷襲。

哪怕這其中,有天子啓刻意拖延,以圖睢陽城與吳楚叛軍‘兩敗俱傷’的目的,竇嬰也還是從中,嗅到了些危險的味道。

再加上樑王劉武日日血書求援,搞得長安朝野內外都是人心惶惶,就更讓竇嬰樂觀不起來了。

但率軍抵達滎陽,並派出兵馬打探過睢陽的狀況之後,竇嬰卻是大跌眼鏡。

——慘烈。

睢陽保衛戰,固然稱得上慘烈。

但吳楚叛軍‘得勢不得分’——場面上佔盡優勢,卻怎麼都無法攻破睢陽城的大門。

至於睢陽城內的守軍,也確實是苦苦支撐,傷亡慘重;

但同樣的:城門不失,睢陽城不破,守軍再怎麼苦於鏖戰,也終歸沒到讓樑王劉武一日連發七封血書,以求長安朝堂支援的程度。

說白了,樑王劉武,是被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給嚇壞了。

一方面擔心睢陽城破,另一方面,又隱隱有些想要保全力量,不想被這一戰打瘸了腿的小心思,這才連連求援長安。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此時的睢陽戰場,其實就是叛軍久攻不下,又自認爲必定能攻破睢陽、守軍苦苦支撐,卻也還遠不至於城破的僵持狀態。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皇長子劉榮因爲樑王劉武的接連求援,而親自出現在睢陽前線……

“恕臣直言:公子此番,不該奔赴睢陽。”

對於表叔竇嬰的這個態度,劉榮顯然也是早有預料。

甚至比起表叔竇嬰,作爲穿越者的劉榮,知道的還更多一些。

——比如至多個把月後,吳王劉濞就要完蛋;

而在吳楚五十多萬大軍土崩瓦解之時,睢陽城內,仍舊還有至少六萬兵卒。

且這六萬兵卒,是經歷過一場慘烈的守城戰洗禮,短時間內得到大幅成長的精兵!

彼時的樑王劉武,也會從如今這到處求人支援,好似隨時都要身死睢陽的狼狽姿態,一舉化身爲漢家的頭號功臣!

這,纔是劉榮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來睢陽前線走上一趟的原因……

“既是來了,表叔就莫要再說這些了。”

“——皇祖母,很擔心樑王叔的安危。”

“我來睢陽,也不過是讓皇祖母安心罷了。”

“反正表叔也說了:睢陽城雖險象環生,但終歸沒到城破的地步。”

“走上這一遭,對我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見劉榮如此反應,竇嬰自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

只稍一沉吟,便再道:“臨出征時,陛下曾許臣自滎陽分兵五萬,支援睢陽。”

“只是到了滎陽之後,臣就不覺得樑王的睢陽城,需要臣這五萬兵馬了。”

“公子此入睢陽,若是有必要的話,臣倒是……”

話說一半,竇嬰適時止住話頭,旋即意有所指的看向劉榮。

大致明白竇嬰想要表達的意思,劉榮只含笑一搖頭:“不必。”

“此出長安,父皇也派了北軍一部司馬隨行,足有禁軍五百。”

“有這五百人傍身,除非是樑王叔有意……”

“咳咳咳……”

“自那‘皇太弟’三個字浮出水面,我和樑王叔之間的關係,本就有些微妙。”

“若我真在睢陽出了事,最難以洗清嫌疑的,恰恰是樑王叔。”

說到這裡,劉榮不由又是咧嘴一笑,面上不見絲毫即將抵達前線的凝重之色。

“表叔大可無憂。”

“等入了睢陽,樑王叔,必定會無所不用其極,來護侄兒周全。”

“——畢竟再怎麼說,睢陽城,也是樑王叔的國都。”

“樑王叔再怎般不智,也總不至於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

如是一番話,終是讓竇嬰欲言又止的安靜了下去。

表叔侄二人就這麼對坐於車廂內,劉榮不時閉目養神,又或是看向車窗外。

除了皇帝老爹派來護送自己的五百禁軍將士,大將軍竇嬰此番,也派了三千兵馬護送。

隊伍就這麼一路走向睢陽,一路坦途,連行人都沒遇到。

直到一處岔口的出現,才終於讓隊伍停下腳步,隨行護衛也有序分到直道兩側。

而在車廂之內,一路上都在有意無意打量劉榮的大將軍竇嬰,終於是在下車之後,頗有深意的對劉榮咧嘴一笑。

“復行二百里,便是睢陽。”

“臣使命在身,不便再送。”

“公子,慢行……”

看着表叔竇嬰那似笑非笑,說不清哪裡古怪的面容,劉榮也拱起手,對錶叔竇嬰坦然一拜。

“大將軍留步。”

·

·

·

同一時間,睢陽東北百五十里,昌邑大營。

自長安出發,足足耗費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周亞夫才帶着麾下十萬關中兵,抵達了預先確定下來的紮營位置:昌邑。

在抵達昌邑之後,周亞夫也並沒有太多動作,就是一個字:守。

將士們從紮營當日開始,便周而復始的挖壕溝、壘土牆;

原本並不起眼的昌邑小城,也在這長達二十多天的鞏固之下,逐漸被周亞夫營造成一處堡壘。

——以城池爲基,東西、南北各長進十里的巨大堡壘!

而在這座‘堡壘’外,一行人馬正拖着爽朗肆意的暢笑聲,朝着堡壘的入口處而來。

“又是李廣?”

照例巡視軍營的周亞夫,見營外叫囂着讓軍士開營門的一夥人馬,下意識便脫口發出一問。

待身旁將官不出意外的點下頭,周亞夫本就有些不苟言笑的面容,只愈發陰沉了下去。

“自抵達昌邑,我便已經再三強調:大軍固守昌邑,不可有一兵、一卒踏出營盤;”

“縱是吳楚賊子叫囂罵陣,也絕不可理會。”

“這李廣,卻三番五次置我軍令於不顧……”

話說一半,周亞夫只不由止住話頭,手下意識撫上胸前,那封被藏在衣領內的天子詔。

——太常袁盎、宗正劉通組成的‘勸降’使團,已經抵達吳楚叛軍大營;

假天子節,待天子奔赴前線犒軍的皇長子劉榮,也已經離睢陽不遠。

從長安出發的人都已經到了,天子啓發出的詔書,自然是更早一步送到了昌邑。

詔書內容,不出周亞夫預料:天子啓,催促周亞夫發兵睢陽,支援樑王劉武,以解睢陽之圍。

但無論是天子啓夾雜在詔書字裡行間的暗示,還是周亞夫臨出發前,天子啓私下做下的交代,都讓周亞夫底氣十足的拿定主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週亞夫這個‘君命有所不受’,是得到天子啓默許,甚至是口頭許可的;

反倒是那驍騎校尉李廣,再三違背周亞夫的軍令……

“走,過去看看。” “我倒要看看這李廣,究竟長了幾顆腦袋。”

周亞夫話說的淡然,但即便是那平淡如水的語調,卻也並不難讓人聽出殺意。

——軍營之中,軍令最大!

許多放在民間,只需要罰金、罰勞,更或直接就是口頭警告、教育的罪責,放到軍營中,都是動輒殺、梟!

更何況如今漢家,是爲史家稱之爲‘漢承秦制’的劉漢,仍舊保有極爲濃厚的古典軍果住義(諧音)色彩。

除去最輕的軍棍、軍鞭,漢室軍法倒數第二重的懲罰手段,便已經是‘殺’了……

“隴西李廣,率麾下銳士三百,斬將奪旗而歸!”

“速開營門,引我至太尉大帳領賞!!!”

當週亞夫陰沉着臉,邁着穩重的步伐走到營門內時,營外剛好穿來李廣那極爲粗狂,又隱約帶點酒氣的呼號聲。

剎那間,周亞夫面色更一黑,腳下步子也更快了一分。

在將士們的矚目下,走上營門一側的竹樓,居高臨下的看向營門外,正單手揮舞着一面叛軍大纛的李廣;

只那銳利的雙眸,並沒有在那面大纛上停留哪怕片刻,而是直勾勾凝望向李廣目光深處。

“李校尉,當真是才氣無雙啊?”

“這才幾個時辰的功夫,便又是翻出營牆,又是突襲吳楚賊子;”

“此刻,又是‘斬將奪旗’而歸?”

“——有如此猛將,實在是我漢家之大幸~”

“我這個太尉,都有些想要在陛下面前,爲李校尉多美言幾句呢……”

恨不能溢出的陰陽怪氣,自也沒給李廣裝傻充愣的機會;

如是一語,周亞夫便稍昂起頭,睥睨着營外的李廣,靜靜等候起了李廣的解釋。

——在軍中,別說是違背主將、主帥的命令,便是違背上官的命令,那也是上不封頂的重罪!

就好比一個管着五十號人的屯長,違背了上官:曲侯,也就是百長的命令,一旦坐實‘戰時抗令’的罪名,那當即便是梟首示衆,再懸屍於營門!

到了李廣這個級別,尤其違背的還是當朝太尉,理論上掌管着天下兵馬,實際上也差不了太多的太尉周亞夫的軍令;

且不說影響有多惡劣,單就是這個行爲本身,就已經夠讓李廣的宗族,唱出那首‘聽我說謝謝你’了。

按理來說,被當朝太尉逮了個正着,又明着指責‘違抗軍令’,李廣再怎麼有膽魄,也總該有些心虛和慌亂。

但出乎所有人——甚至都有些出乎周亞夫預料的是:李廣非但不低頭,還膽敢鼻孔朝天……

“周太尉難道是想說,我這斬將奪旗的大功,還不足以和違抗軍令的罪過相抵嗎?”

“又或是周太尉……”

“——習慣了做縮頭老龜,眼裡便容不下我這樣有膽魄走出昌邑,去和吳楚賊子廝殺的忠臣良將?!”

氣勢絲毫不輸的一番譏諷道出口,李廣更極盡肆意的舉起手臂,將那面大纛又揚了揚。

“我李廣!區區一個驍騎校尉!”

“帶着三百人,便斬了吳楚賊子的千長,還奪了賊軍大纛!”

“——絳侯擁兵十萬,官居太尉!”

“更爲陛下委以宗廟、社稷之重!”

“不思衝鋒陷陣,忠君報國,卻在這鳥昌邑,連着挖了一個多月的戰壕?!”

說到此處,李廣只將手中軍纛一扔,身旁的軍士也適時扔出幾顆由布袋裝着的人頭。

而後,李廣便自豪的昂起頭,將目光掃向營盤內。

“將士們!”

“我們,都是漢家的忠臣!”

“是奉了陛下之令,來支援睢陽城的樑王!”

唰!

“而不是來替太尉周亞夫,在這昌邑挖千人墳、亂葬崗的!”

猛然擡起手,食指直勾勾對向竹樓上的周亞夫,李廣面上怒容更甚。

“你周太尉有着閒情,我李廣可沒這個雅緻!”

“既然你周太尉不敢應敵,我李廣便是帶着這三百家丁,也照樣能在吳楚賊營內,殺他個七進七出!”

“眼下,樑王在睢陽浴血死戰,東宮太后夜夜泣血,陛下更再三頒詔,催促你周太尉發兵支援!”

“結果呢?”

“——一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便成了你周亞夫畏敵怯戰的藉口!”

···

“怎麼?”

“你周亞夫能抗陛下的詔,我李廣,就不能抗你周亞夫的令了?!”

說到這裡,李廣終是將手中馬繮一拉,側對向昌邑大營的營門;

怒目圓睜,惡狠狠瞪了周亞夫一眼,便高昂起頭,扯開嗓子。

“昌邑大營,凡是有卵子,又自詡爲漢臣的,都跟我走!”

“隨我殺入睢陽,支援樑王!!!”

嗖嗖嗖!

李廣話音未落,營門內便應聲飛出幾道箭矢,盡數砸在了李廣身前三五步的位置;

竹樓之上,周亞夫更是眯起眼角,同樣昂起頭。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

“亦或是要竊營?”

周亞夫身側,後將軍程不識單臂高舉,隨時做好了再次落下手,向營內弓卒再次下達發射指令的準備。

李廣卻絲毫不懼,只當沒看見那幾枚紮在身前的箭矢,以及竹樓上的太尉周亞夫。

就這麼隔着營門望向營內,等了好一會兒;

見始終沒人願意翻出營牆,才重重哼了一聲,調轉馬頭,朝着睢陽的方向疾馳而去。

大營內,周亞夫凝望着李廣遠去的北營,面色陰沉的可怕。

一旁的程不識也本能的一頷首,開口問道:“可要派兵去追?”

卻見周亞夫微一搖頭,又輕發出一聲嘆息。

“不必……”

“這位李校尉,怕是想要藉此戰攀上樑王,乃至東宮太后的高枝。”

“人各有志,強留不得……”

話雖如此,但周亞夫陰戾的目光,卻片刻都沒有從李廣策馬離去的方向收回。

甚至哪怕營門外,已經不見那三百騎的身影,周亞夫的面容,也依舊黑的能滴下水來。

“李廣……”

“且記你一筆……”

暗下將李廣這個人名牢牢記在心裡,周亞夫便嗡然回過身,下了竹樓,便朝着中軍大帳而去。

而在周亞夫身後,後將軍程不識卻是駐足片刻,方沿着營牆的方向,替周亞夫巡視起防務。

周亞夫什麼也沒說,程不識也什麼都沒問。

就這麼默契的完成了工作交接,又對彼此無比放心。

只是經由李廣這麼一鬧,昌邑大營本就有些不穩的軍心、低迷的氛圍,便愈發趨於不利。

尤其是在半日之後,李廣率領三百騎,突破吳楚叛軍層層包圍,自東殺穿了吳楚叛軍的包圍圈,被樑王劉武接入睢陽城,昌邑大軍的軍心士氣,更是臨近跌落谷底。

但對這一切,太尉周亞夫卻似乎並不擔心。

軍心渙散,士氣低迷,昌邑十萬大軍卻依舊在程不識的鐵腕治軍下,有條不紊的挖戰壕、壘營牆。

而睢陽城,卻因爲李廣的到來,而徹底變得熱鬧了起來。

——在李廣突破包圍圈,‘殺’入睢陽城當日,代天子啓奔赴睢陽犒軍的皇長子劉榮,恰好也到了睢陽城。

之後發生的一切,更是讓劉榮由衷的感嘆道:有些歷史人物,之所以會有那般令人不忍的下場,都是有原因的……

尤其是李廣這種讓人不知如何評價的作態,更是讓劉榮愈發感覺到:興建漢家高級將官軍校的計劃,已經是迫在眉睫……

(本章完)

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章 樑《孝》王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章 漢少府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5章 奏對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3章 竇王孫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章 長安侯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5章 漢少府第80章 有母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31章 序幕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章 命可真好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62章 記住了?第14章 坑兒的爹!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5章 漢少府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52章 博望苑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1章 回去再說!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53章 竇王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3章 好劇本調整一下狀態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3章 竇王孫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1章 回去再說!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2章 博望苑第79章 雛鳳初鳴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8章 狗,不嫌家貧
第34章 當我好欺負?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7章 樑《孝》王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35章 漢少府第79章 雛鳳初鳴第135章 奏對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53章 竇王孫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1章 不盡然吧?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44章 長安侯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35章 漢少府第80章 有母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59章 皇長子以爲可否?第131章 序幕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8章 命可真好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第162章 記住了?第14章 坑兒的爹!第62章 二位王叔,耗子尾汁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35章 漢少府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152章 博望苑第55章 老孃長進了?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41章 回去再說!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19章 做大哥的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30章 真閉門謝客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53章 竇王孫第187章 揍他丫的!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23章 好劇本調整一下狀態第139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69章 朕,變了嗎?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94章 這不搞人心態嗎這?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1章 天下皆反?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32章 埠(b)響丸辣第53章 竇王孫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115章 服從命令,纔是武人的天職!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86章 王孫,且去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41章 回去再說!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152章 博望苑第79章 雛鳳初鳴第97章 父皇,纔是漢家的天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75章 申屠嘉:不要讓太子失望!第82章 屠龍勇士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78章 狗,不嫌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