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

第126章 公子,能否把握得住?

申屠嘉走了。

留下了三封言辭不一,核心內容卻也都是‘乞骸骨’三個字的辭奏,以及那枚金制相印。

也留下了悵然若失的天子啓,目光呆滯的靠坐在御榻一側,久久都無法回過神。

天子如此作態,日常藏身於殿側帷幔中的郎中令周仁,也是糾結了很久,才終於鼓起勇氣走上前。

“陛下……”

“陛下?”

小心翼翼到天子啓身旁,拱起手發出幾聲輕喚;

見天子啓仍是那副目光呆滯,面帶茫然的神態,周仁只小心吸入一口氣,又輕輕發出一聲嘆息。

“老師,走了;”

“丞相也要辭官。”

過了許久,天子啓夢囈般低微的語調,纔在御榻周圍再度響起。

卻仍是一副呆愣愣的模樣,本能的從地上撐起身,機械式的坐回御榻之上。

語調中,更莫名帶上了一陣滄桑。

“先帝留給朕的老臣,已經不剩幾個了……”

“朕,恐怕也快要到地底下,去見先帝了……”

如是感慨着,天子啓也本能的擡起手,讓周仁爲自己把脈。

——這幾乎已經是天子啓的習慣了。

最開始,是住在太子宮的儲君劉啓,在先帝的再三囑託之下,不得不讓周仁爲自己日日把脈,再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彙報給先帝。

時間久了,天子啓如今,更是已經養成了習慣:只要是見到周仁,就伸出手讓周仁把把脈。

只是今日,有天子啓方纔那番話做鋪墊,周仁把起脈來,面色卻是出奇的凝重。

倒也沒忘記職業素養——把脈的功夫,也下意識與天子啓交談起來。

“原以爲陛下對故安侯,就算不是恨之入骨,也至少是不甚歡喜的。”

“倒不曾想今日,聞故安侯欲乞骸骨,陛下竟是如此不捨?”

對於這種氛圍,天子啓顯然也是習以爲常。

——一邊讓周仁把着脈,一邊和周仁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早就是君臣二人之間最熟稔的相處模式。

聽聞此問,天子啓也是悠悠長嘆一口氣,本就帶着些悵然的神容,也隨之涌現出陣陣感慨。

“故安侯,或許會是我漢家,最後一位有風骨的漢相了。”

“——丞相有風骨、有原則,或者說是冥頑不靈、固執己見,對於皇帝而言,當然是極招人厭煩的。”

“但對於宗廟、社稷而言,一個有原則、有風骨的丞相,卻是可遇不可求……”

···

“我漢家,何其有幸~”

щщщ _tt kan _C ○

“自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到後來的安國侯王陵、北平侯張蒼。”

“——到了朕這一朝,漢家已傳了六世,國祚得立亦五十餘載;”

“卻還能再出一個元勳功侯申屠嘉,頂着‘漢家的丞相一代不如一代’的指責,讓天下人再睹相宰之風姿,以身作則,告訴天下人:何謂相宰。”

“只是如今,便是這最後的元勳老臣,也要離朕——離我漢家而去了……”

滿是惆悵的說着,天子啓又是一陣長吁短嘆,似是在遺憾,也像是在感慨。

許久,方從思緒中稍回過神,斜眼看了眼正爲自己把脈的周仁。

“朕和故安侯,確實算不上君臣相得。”

“——尤其是前些年,故安侯以《削藩策》一事,而屢屢與朕作對之時,朕,甚至還曾動過很險惡的念頭。”

“後來,故安侯幡然醒悟,助朕削藩、平叛,也不過是恢復到了先帝晚年,朕這個監國太子和丞相兩相避諱,時刻疏離彼此,非必要不往來的程度。”

“但再怎麼說,也終歸是老丞相。”

“是眼睜睜看着我,從儲君太子之位上,穩穩坐上皇位的老丞相……”

聽聞此言,周仁心下不由一奇,手上仍把着脈,嘴上卻也直接開口問道:“老丞相,不是不曾插手儲君之事嗎?”

“便是先帝曾以‘太子如何,可能繼宗廟、社稷?’相問,老丞相也是噤口不答;”

“如今,更是極其注意和皇長子之間的往來——自前年,長公子勸說丞相不要再反對《削藩策》之後,丞相與長公子,更是再也沒有過往來。”

“難道這,都只是丞相做給外人看的?”

此言一出,卻見天子啓嘿然一笑,又自顧自搖了搖頭。

再一陣長吁短嘆,方感慨道:“當然不是。”

“無論是先帝年間的朕,還是現如今的榮——凡是有關儲君的事,丞相,都是極其注意忌諱的。”

“但幫助,並不意味着必須做些什麼。”

“有些時候,什麼也不做,也同樣是一種幫助……”

說着,天子啓便似笑非笑的望向周仁。

“丞相,是有權力在任何情況下,直言不諱的指出皇帝,在某件事上所犯的錯誤的。”

“——如果當年,故安侯覺得朕這個儲君不合格,那便會直接告訴先帝:太子無德,無以奉宗廟。”

“但丞相什麼也沒說,更什麼也沒做;”

“只是時刻注意和朕——和監國太子之間的關係,以免先帝猜忌,同時又配合着朕監國,熬過了先帝病重彌留的那幾年。”

“這本身就是將朕,默認爲了社稷的繼承人,同時也是在告訴先帝:太子沒有值得指責的缺陷。”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幫助呢?”

···

“說來,反倒是我這個做天子的,頗有些對不起老丞相。”

“——先帝在時,老丞相雖是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卻也是在用中立的態度,來表明自己對儲君的認可。”

“但朕做了皇位之後,卻因爲《削藩策》一事,而同老丞相起了齟齬,更險些……”

“唉~”

“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但朕對丞相,實在是有些愧疚……”

說到這次,天子啓才終是展顏一笑,略帶自嘲道:“便是這份愧疚,才讓朕方纔失了儀態。”

“便是出於這份愧疚,朕纔會對丞相那般不捨……”

聽出天子啓此言,是在爲自己方纔的失態做辯解,周仁也不疑有他,只含笑低下頭去。

又默然把脈片刻,才終於將手收回。

強自壓下眼底的哀愁,頗有些刻意的轉移話題道:“如此說來,故安侯對長公子,也是類似的態度?”

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天子啓顯然瞭然於胸。

感覺到周仁極爲刻意的在將話題岔開,天子啓也不拆穿,順着話頭便接了下去。

“不算是。”

“——老丞相,被朕傷透了心。”

“如果說先帝年間,老丞相是以沉默,來表達對儲君太子的支持,那現如今,丞相就是真的不想摻和儲君太子的事。”

“榮那小子對此,當也是瞭然於胸,所以過去這兩年,纔會和老丞相不相往來。”

“只不過,老丞相都要乞骸骨了,卻仍舊沒有哪怕一個字,提到儲君太子的事——這也足以說明問題了。”

“至少老丞相認爲,朕在冊立儲君一事上,不會有任何不妥……”

···

天子啓、周仁二人,分明是在如老友般閒聊;

但在天子啓這最後一句話道出口之後,原本還‘相談甚歡’的君臣二人,卻莫名沉默了下去。

天子啓身前,周仁正低着頭,連續做着深呼吸,卻也還是沒能阻止眼眶泛紅。

而在御榻之上,天子啓卻面帶滄桑的笑着,還不忘眼帶安撫的對周仁點點頭。

終於,周仁還是忍不住心中悲痛,拱起手,剛要開口說些什麼,卻被天子啓自然地一擺手,將周仁趕到嘴邊的話又盡數壓了回去。

“朕知道。”

“朕都知道。”

“卿想說什麼,朕也知道……” 說着,天子啓便笑着再點點頭,旋即便嘆息着正過身,哼唧着再御榻上平躺了下來。

躺下身,長呼一口氣;

接下來的談話中,郎中令周仁,便也不再是醫者的身份了。

“袁盎的事兒,查清楚了?”

說起正事,周仁也是趕忙調整好情緒,儘可能平復下心情,從懷中掏出一卷竹簡。

見天子啓躺在榻上一擺手,一副‘朕不想看,卿說給我聽’的架勢,周仁也沒忘將竹簡放上御案。

“袁盎、劉通二人帶着使團,抵達叛軍大營之後,德侯劉通第一時間便從了賊。”

“袁盎則是被劉濞許以‘吳車騎將軍’的職務,卻並沒有接受,從而被劉濞囚禁在了後營,派了一名都尉率兵五百看押。”

“不料這個校尉,是袁盎任吳國相期間的從史,得過袁盎的恩惠。”

“——據袁盎所說,是這從史私通袁盎的婢妾,事發後畏罪潛逃。”

“袁盎親自去追,追到了這個從史,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還將那個婢妾送給了這個從史,並仍舊做袁盎的從史。”

···

“此番出使,袁盎被劉濞派人囚禁後,這個從史便念在袁盎當年的恩德,變賣了隨身財物買來酒水,灌醉了看押袁盎的士兵,割開營帳放走了袁盎。”

“袁盎獨自逃出敵營,步行一夜,終於碰到了樑國的輕騎斥候,遂借馬逃離。”

在聊正事的時候,周仁便不再是那慈眉善目的醫者,而像是一個冰冷的機器。

尤其是在向天子啓做情報彙總的時候,周仁更是會化身爲坊間傳聞那般:音冷刺骨,面掛寒霜,眸不見悲喜,語不聞哀樂。

御榻上的天子啓卻是莫名輕鬆,聽周仁彙報完袁盎此番出使,卻從叛軍大營僥倖活着逃回來的大致過程,面上更是涌現出陣陣笑意。

只是開口說出的話,卻比周仁那‘掛着寒霜’的面龐,都還要讓人心底發寒……

“好一個袁絲;”

“在長安,朝野內外無人不念着他的好,到了郡縣地方,也有不知多少人自發送來米糧酒肉,只爲一睹‘名士’真容。”

“怎到了叛軍大營,都能碰上願意冒着性命之憂,放其逃命的故舊?”

對天子啓這一問,周仁一言不發。

袁盎和晁錯這兩個死對頭,不單是彼此關係惡劣,就連性格,都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極端。

——晁錯出身於法家,又是先帝安車駟馬徵辟的《尚書》博士,極爲倨傲!

對於想要和自己交好的人,晁錯非但不屑於與‘庸人爲伍’,更是會指責這些人蠅營狗苟,實在是最地道不過的五蠢!

而袁盎卻截然相反,極其喜歡交朋友。

在長安,袁盎的府邸從不關閉正門,凡是登門拜訪的,不問緣由、來歷,都會被下人們迎入府中。

想住下,側院的客房隨便挑,想住多久住多久;

不想住了,人家好吃好喝歡送不說,臨走還給你塞盤纏。

想要登門拜訪袁盎,無論是官員豪族,還是落魄文士,都會被迎入府內暫且住下,袁盎怎麼都會抽出空見上一面。

至於送姬妾美人之類,那就更是常規操作了。

以至於當下,幾乎是整個關中三輔,都無人不知‘豪俠袁盎’這個名號;

便是到了關東,一聽到袁盎這個名字,無論是遊俠地痞,還是官員豪強,也大都會立刻起身,以表達自己的敬意。

都不用說別的,就說去年,袁盎因《削藩策》一事而被罷官,被天子啓一擼到底成了白身;

換做朝中其他人——任何一個人,沒有徹侯的爵位和封國,官職又被一擼到底,就算不淪落到街頭,也肯定會生活拮据。

但袁盎呢?

嘿!

人家哪怕是一介白身,也照樣能不經通傳,自由出入長樂宮!

東宮太后,天子生母,人家想見就見——想什麼時候見就什麼時候見!

在東宮尚且有這麼大面子,若出了長安,那就更別提了。

每到一個地方,都不知有多少豪強富戶、遊俠地痞,乃至於當地官員自發帶着吃食財貨,只求袁盎能收下自己的心意。

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有一天,袁盎被抄沒全部家產,剝奪官職、爵祿,更被禁止出入長樂;

就這麼身着單衣,身無長物的走出長安城,袁盎也照樣能在漢家遊玩一大圈,然後錦衣華服、油光滿面的回到長安。

如此盤根錯節,或者說是魚龍混雜的人脈,自然是爲袁盎帶來了許多便利,以及必要時的援助。

——就好比此番,負皇命出使叛軍大營,被劉濞囚禁,袁盎龐大的人脈網,也依舊能幫助袁盎逃出生天。

只是這樣龐大的能量,對於掌權者而言……

“既是回了朝,復了命,那就收回天子節,免去臨時任命的太常之職吧。”

“反正有那塊自由出入東宮長樂的宮牌,他袁盎哪怕是一介白身,也照樣能遊走於朝野內外?”

天子啓這句話,是帶着一些諷刺意味的。

但周仁卻一板一眼的點下頭,表示自己領命。

說過袁盎的事,天子啓自然而然,便又問起了平叛之事的後續。

周仁自也是娓娓道來。

“趙王遂固守邯鄲不出,車騎將軍酈寄一時沒了辦法,便先將邯鄲圍了起來,派將軍欒布去了齊地。”

“濟南、淄川、膠東、膠西四王,以及那‘吳將周丘’圍攻齊都臨淄,三月而不能下,又有欒布率兵來援,更吳楚大軍潰散,便也各自退兵回了各自的封國。”

“——欒布進了臨淄,查出齊王劉將閭過去這幾個月,一直在和膠東、膠西諸王往來書信,打算等劉濞、劉戊的叛軍主力攻下睢陽之後,齊系再合兵東進,搶先一步攻入關中,以圖‘黃雀在後’。”

“自知醜事敗露,齊王遂於王宮內自盡。”

“濟南、淄川、膠東、膠西,還有被自己的郎中令彈壓的濟北王、被周丘擊敗的城陽王,都在各自的封國能等候處置。”

聽聞此言,天子啓平躺在御榻上,看着殿室頂部的橫樑思慮良久;

旋即便坐起身,迅速進入到工作狀態當中。

“派韓頹當去齊地,宣讀詔書,治膠東、膠西、濟南、淄川四王死罪。”

“——儘可能讓他們自留體面。”

“至於齊王,便也循着楚王故事,許其葬入王陵;封禁齊王宮,齊王諸子、公主,又王后、姬嬪,皆戴罪候詔。”

“宣濟北、城陽二王,即刻入朝覲見!”

···

“邯鄲那邊,讓欒布領兵從齊地折回,與酈寄匯合。”

“詔允酈寄: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不必顧慮邯鄲城內的百姓,直接引大河之水淹破邯鄲!”

“淮南系三王,除衡山王暫留國內,應對災荒之外,其餘二王也召入朝。”

針對齊系、淮南系,以及趙地做出針對性指示,關於平叛的話題,便也算就此結束了。

——吳楚那邊,自有周亞夫派兵去掃蕩。

倒是樑國……

“榮那小子,還在睢陽?”

見天子啓問起皇長子劉榮,周仁只下意識一擡眼皮,嘴上卻是片刻都不敢耽誤。

“吳楚敗亡之後,長公子以‘王叔入朝,不便久留睢陽’爲名,向西撤到了滎陽。”

“修整數日,或許就會由大將軍竇嬰派兵護送,重返長安……”

聞言,天子啓只輕眯起眼角,若有所思的望向殿門之外。

許久,方神情漠然的拿出兩迭絹布,遞到了周仁的面前。

“這兩封密詔,分別給竇嬰、周亞夫送去。”

“——要快。”

“一定要在榮那小子回朝之前,將這二人的‘回書’給取回長安。”

周仁再拜,默然領命。

又和周仁聊聊了朝野內外——主要是弟弟劉武,以及姐姐劉嫖,天子啓便也隨之遣退了周仁。

而在周仁離開之後,天子啓默然望向殿門外的防線,眉宇間,也悄然涌現出一股戲謔。

或者說是惡趣味。

“公子,這便要如願以償了……”

“只是這潑天權勢,公子,能否把握得住呢……”

(本章完)

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8章 秦老匠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回家晚了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2章 暴君!第5章 登門賠禮第142章 啊這?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睡一覺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47章 好小子!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8章 秦老匠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2章 記住了?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9章 執棋者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88章 賊心不死!第61章 陛下!第17章 樑《孝》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章 登門賠禮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70章 窮酸好武晚點更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9章 降維打擊?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3章 兒,斗膽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9章 執棋者第38章 秦老匠第61章 陛下!晚點更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8章 秦老匠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8章 命可真好第32章 埠(b)響丸辣沒寫完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52章 博望苑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2章 瓷器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調整一下狀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05章 西進!
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38章 秦老匠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回家晚了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22章 暴君!第5章 登門賠禮第142章 啊這?啊???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睡一覺第4章 棋盤俠劉啓第15章 我好怕啊第147章 好小子!第21章 殫精竭慮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50章 有樣學樣第151章 該打就打!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29章 有人哭,就有人死第88章 賊心不死!第38章 秦老匠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7章 且瞧着吧第40章 賺錢賺錢第162章 記住了?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9章 執棋者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14章 坑兒的爹!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88章 賊心不死!第61章 陛下!第17章 樑《孝》王第81章 天下皆反?第5章 登門賠禮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66章 帝王的本能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164章 父皇,時間不多了啊第180章 田叔好膽!第170章 窮酸好武晚點更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56章 太后不敢第39章 降維打擊?第57章 楚王有病吧?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51章 竇氏呼?呂氏呼?第93章 兒,斗膽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9章 執棋者第38章 秦老匠第61章 陛下!晚點更第20章 諸呂故事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128章 蓋棺定論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38章 秦老匠第116章 公子好白淨?第75章 皇祖母,會如何抉擇呢?第161章 變天了吧?第171章 老劉家的男人啊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8章 命可真好第32章 埠(b)響丸辣沒寫完第133章 龍鳳爭鳴(下)第129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第68章 好戲,開場了第63章 伴君如伴虎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52章 博望苑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52章 瓷器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調整一下狀態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138章 夫人,怕是不夠格吧?第144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05章 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