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章 京都城破(感謝諸神兄的打賞!祝大家新年快樂!)

“容保君!你聽統仁說!”孝明天皇打斷鬆平容保的話,滿臉懇求之色:“我統仁自知沒多大能力治理這個國家,甚至甘於充當德川家的傀儡,只求有個安穩平定的生活。但如今朝政紛爭頻起,統仁便想安靜地當一傀儡也不可得了。睦仁自幼多病,瘦弱不堪,而且身份奇特,我始終擔心有不軌之徒會謀害於他。容保君是我統仁的至交,最爲信任之人,我便將睦仁託付給你,你幫我悄悄將他帶出皇宮,藏在金戒光明寺避難,等危機過去,再接回來。”

說完,不等鬆平容保回答,便轉頭對瘦小的兒子喝道:“睦仁,來,今日你便認容保君爲義父,從此以後,對其如同爲父一般無二。還不磕頭!”

睦仁年紀雖幼,卻頗聰慧,見狀連忙恭恭敬敬地伏地叩拜叫道:“兒子睦仁拜見義父!”

“陛下!”鬆平容保連連叩頭,哭泣道:“陛下放心,不管形勢如何,臣誓死護衛太子周全。”他見天皇連自稱由朕改爲統仁,心下更是感動萬分,發誓要完成天皇交辦的事情。

孝明天皇親手將鬆平容保扶起,臉上舒緩了很多,道:“容保君,若是此番統仁能逃脫大難,來日必有所報!”說完揮揮手又道:“我再囑咐睦仁幾句,你今夜便將其領走!”

鬆平容保聞言一驚,點點頭應下,但禁不住心頭的疑惑:“陛下,那長州和四國的藩兵,號稱尊王倒幕,他們此番進攻京都,雖然對朝廷對皇室不敬,但目標主要是針對德川幕府,應該不敢膽大妄爲到爲難皇室吧?”

孝明天皇嘆了口氣,搖搖頭:“人心難測。德川家不一樣聲稱世代效忠天皇,受封徵夷大將軍,可如今呢?朕這天皇連賞賜最忠誠的大臣都拿不出十匹綢緞來?幕府之主受封徵夷大將軍之位,卻向那中華帝國和西洋諸夷屈膝投降,苟且媚夷!”

彷彿有意說給兒子睦仁聽,今天孝明天皇一反平常的沉默,繼續說道:“四國藩主山內豐信不過是野心膨脹的愚蠢匹夫,不願聽從幕府之命,想要當四國島之主而已,不足爲懼。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也算是個人物,不過他卻過於依賴手下,已經被手下的極大家老和幕僚架空。因此,與其說長州藩他們是倒幕派,不如說他們是一幫低級武士想要謀取權利滿足自己野心的陰謀家而已,相信他們,還不如相信德川幕府來得可靠些。”

鬆平容保想不到天皇會如此一說,不由心中一凜,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呆在旁邊聽這些秘密了,忙道:“陛下,小臣先出去安排人手,等下再來接皇太子!”

孝明天皇知道他是避諱,便點點頭,有些事情的確不適合讓他知道。

等鬆平容保退出御所,貼身武士也悄悄地關上了房門出去了,整個木屋內,只剩下父子倆人。

皇太子睦仁奶聲奶氣地道:“剛纔父皇說的,兒子記下了!幕府雖然同我們作對,但只要我皇室示弱本分,便毫無危險,相反德川家的還會保護我們。可那些倒幕藩士爲了自己的私心,父皇是擔心他們不擇手段?”

“哈哈,睦仁吾兒真是聰慧!正是如此!”孝明天皇索性攤開了說個明白:“長州藩已經有些失控的跡象,毛利敬親利令智昏,想要推翻幕府取而代之,又怕沒有威望和藉口,便想着攻佔京都將朕控制住。這也罷了,關鍵是他的那些手下。還記得半個月前的池田屋事件嗎?還有去年的長州藩的吉田松陰,你們可知道,他們的秘密爲何泄露被幕府知道嗎?”

睦仁眼中流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驚叫道:“父皇!你是說.....”

“不錯!吉田松陰的計劃,外人如何知曉?出賣吉田松陰的,正是他們長州藩內的人。就算不是毛利敬親本人,他肯定也是知情。他們以爲匿名偷偷寫信告訴爲父,再通過爲父的嘴,以幕府在皇宮內佈置的那些眼線,必定會讓幕府察覺,打得好算盤。真當爲父是傻子了!不過,爲父就是要看他們狗咬狗,便順水推舟,直接將此情報交給幕府。至於田屋事件,爲父雖然沒有參與其中,但也能看出,這就是長州藩內的那些內部派系鬥爭而已。說不定,出賣那些倒幕激進派的,便是他們的激進派同夥,你看如今,不但長州藩,連四國藩和其他的藩國都出兵攻打京都,想的便是控制你我父子兩人!這便是他們的目的,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會不擇手段,因此犧牲一些同夥,對他們來說只是小事。吾兒記住,要小心任何人。就算是剛纔的你的義父鬆平容保,雖然目前還可信賴,但等哪天形勢變了,你也不可輕信!”

睦仁眼露驚恐之色,他畢竟才7歲,即便再聰明,心智也沒成熟,難以相信,世間的人性竟然如此複雜和醜惡。

見兒子有些害怕了,孝明天皇暗自嘆氣,兒子雖然聰明,但畢竟太小了,若是再長大一些就好了。還有一些話,他也就不說了,只是自己的擔心,對小孩子說了又有什麼作用呢?他只是交代了幾句,讓睦仁好好聽鬆平容保的話,最後囑咐一句:“吾兒,不管怎麼樣,想盡辦法活下去,保住我皇族的血裔。”

.......

安政六年中,就在以長州藩、四國藩爲首的五萬藩兵圍攻京都城的第三天,皇城二條城內傳出二條天皇的聖旨:一條聖旨是封嫡親次子睦仁爲伏見宮博恭親王,是爲皇太子;另一條聖旨則是飭令城外的長州藩兵爲叛軍,大逆不道攻打“天領”,責令速速退走,可既往不咎,又號令各方軍隊不可濫殺無辜,傷及百姓。

伴隨着迴應聖旨的,是隆隆的火炮聲和殺喊聲。

京都城內外,數萬大軍已經早就做好了廝殺的準備,正激烈地戰鬥着。

京都這座千年古都,完全是模仿中國隋唐時代的長安和洛陽兩城,整個建築宮殿呈長方形排列,以貫通南北的朱雀路爲軸,分爲東西二京,東京仿照洛陽,只不過比例縮小了十倍不止,而西京模仿長安,正中間的,便是爲皇城——二條城。皇城之內是皇宮,也就是所謂的二條御所,皇城之外爲都城。

整個都城內街道呈棋盤形,東西、南北縱橫有秩,佈局整齊劃一,明確劃分皇宮、官府、居民區和商業區。這本來是一片繁華之地,但此時,卻是一片狼藉,濃煙四起,百姓哭喊一片的景象。

都城外,長州藩和四國藩的聯軍架設着僅有的百餘架火炮,對着京都城內便是一陣猛轟。而京都城牆上的三十多門火炮,根本不是城外火炮的對手,幾輪功夫,便啞火了半數之多。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重點是京都城內,個居民區和商業區紛紛呢冒起了大火,濃煙滾滾。

會津藩的藩主鬆平容保領着會津藩兵和城防兵英勇地在城牆上同城外的聯軍作戰,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領着百餘城防辦精銳和新選組等數百名流浪武士在城內四處搜捕縱火的藩兵內應。

但城內的倒幕派武士也不下百人,四處放火更是難以防範,不到半日功夫,整個京都已經是一片火海。原本京都城內的百姓在以前的保元平治、應仁的戰火後,就非常懼怕火災。如今的大火比當初的火災看起來還要猛烈,哪還有人有心思救火,於是乎,城內的平民和商販紛紛出逃。這樣一來,原本守城的會津藩兵和京都城防兵便兵力不足,再加上被城內的亂民和夾雜其中的藩士奸細作亂衝擊,京都城的外城門一個不慎,便被城外的藩兵攻破了。

鬆平容保和酒井忠義連忙率領着數千手下放棄外都城,退守皇城。但此時,已經於事無補了。

京都城外,潮水般的長州藩兵和四國藩兵紛紛衝入被打開的城門,進入京都城內。

長州藩的國司信濃、益田右衛門介二名家老護衛着藩主毛利敬親,親自領兵開始攻擊京都皇宮的蛤御門,鎮守蛤御門的正是會津藩的藩主鬆平容保,雙方展開激戰。國司信濃更是下令長州藩兵架設火炮,轟擊皇宮。

會津藩兵雖然英勇,但畢竟寡不敵衆,漸漸不敵,堅持半天之後,會津藩兵戰死近千人,京都城防兵死傷數百,眼見守不住了,鬆平容保率領一幫會津兵躲入皇宮之中,其餘的守軍盡皆逃散。

皇城也被攻破了。

御所的最深處,是一處御花園。

孝明天皇和皇妃中山慶子肩並肩站在一處山澗,看向山澗下的一處淺淺的水潭,漫山的綠葉紅花,一片盛夏的美景,但透過這些楓樹,身後皇宮處陣陣殺喊聲傳來。

沒過多久,一陣嘈雜的腳步聲進入御花園,幾聲慘叫響起之後,一名手持武士刀、身穿藍色羽織的年輕武士,面無表情,卻當先一腳踢開花園大門,領着數十名流浪武士衝了進來。

PS:感謝大家,祝元旦快樂!

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1303章 數千萬投資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第155章 招標(下)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01章 猖狂的英國新公使第620 章 對待恭親王和衍聖公的方法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762章 謀略朝鮮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911章 混亂的倫敦城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四十二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上)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300章 佔領南昌城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951章 各取所需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657章 被供奉長生牌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737章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447章 準備擴軍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第150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上)第541章 醫護兵第131章 義軍的計劃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163章 人才問題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854章 宣戰892章 收大久保利通做兒子的林鴻年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785章 移民安排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1077章 新奧爾良遭受攻擊第1319章 經濟危機第1117章 絕處逢生的林始發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396 章 急於應對南王燕王的楊秀清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098章 三國和平第691 章 問策(二)第234章 客土衝突解決之道第570章 步騎激戰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941章? 印度轟動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1171章 都亂套了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531章 海路出征1004章 借債打仗的南北兩方(不求月票求訂閱)第458章 石達開和韋昌輝都要求出徵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395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下)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第324章 南記五金鋪(下)916章 憋屈的何伯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782章 國庫收支第1330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1148章 亞丁港838章 船政學堂和鐵甲艦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710章 開發新疆第582章 八里橋血戰(下)第1173章 歐洲籠罩着戰爭陰雲第205章 湘南來的報喜第1220章 你們江蘇發展很不錯785章 移民安排
第501章 翼王整軍攻佔金壇第1303章 數千萬投資第1155章 正式宣佈大不列顛王國戰敗第151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下)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30章 北伐軍被包圍第155章 招標(下)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901章 猖狂的英國新公使第620 章 對待恭親王和衍聖公的方法第三十四章 江華王氏兄弟(上)762章 謀略朝鮮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217章 慈禧出主意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1278章 土地流轉政策911章 混亂的倫敦城806章 蘭芳大總制是漢奸第四十二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上)第254章 攻佔衡陽城(上)第300章 佔領南昌城第1110章 孟加拉海戰(中)951章 各取所需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657章 被供奉長生牌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737章 克里米亞戰爭結束第646章 洪秀全最後的瘋狂第478章 石達開的消息第1087章 又一個遇刺的倒黴總統第125章 攻奪廣州城(八)第447章 準備擴軍第1028章 都柏林市政廣場對女王惡毒的羞辱第1151章 附庸國組成的戰爭機器第384章 佔據荊州第286章 第一鋼鐵廠的建設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第150章 普魯士人的生意(上)第541章 醫護兵第131章 義軍的計劃第584章 北逃熱河第163章 人才問題996章 彭玉麟給南方聯盟國的建議854章 宣戰892章 收大久保利通做兒子的林鴻年第1023章 英首相對華宣戰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第555章 滿清軍制的致命缺陷785章 移民安排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1077章 新奧爾良遭受攻擊第1319章 經濟危機第1117章 絕處逢生的林始發第640章 兵圍天京第260章 《南方日報》第396 章 急於應對南王燕王的楊秀清第二十章 討胡檄文第1252章 要有規劃第1098章 三國和平第691 章 問策(二)第234章 客土衝突解決之道第570章 步騎激戰第257章 曾剃頭變成曾屎頭了941章? 印度轟動第120章 攻奪廣州城(三)第五十八章 發小的偶遇第1171章 都亂套了第七十三章 被說服的尹頭領(求推薦)第183章 不是賠償,只是“貸款”第591章 北京城人心惶惶760章 教育制度改革第531章 海路出征1004章 借債打仗的南北兩方(不求月票求訂閱)第458章 石達開和韋昌輝都要求出徵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1226章 公交馬車第395 章 李鴻章上位之路(下)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208章 攻佔高雷瓊(上)第1071章 南北停戰結盟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1275章 移民和發展問題第二十八章 清軍來襲(下)第324章 南記五金鋪(下)916章 憋屈的何伯第170章 英軍來襲(強推,求支持!)782章 國庫收支第1330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353章 克里米亞戰爭的消息第1148章 亞丁港838章 船政學堂和鐵甲艦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710章 開發新疆第582章 八里橋血戰(下)第1173章 歐洲籠罩着戰爭陰雲第205章 湘南來的報喜第1220章 你們江蘇發展很不錯785章 移民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