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至韶州府

六月二十號,馮雲山在劉勝邦等三百親衛的護衛下,與伍崇曜、曾玉珩還有李春發等一道,由廣州城外的十三行碼頭出發,搭乘五艘中型紅單木船,趕至韶州府。

看見這紅單船上專門加裝了隔板,經過精心改裝,分爲兩層,樓上一層爲一個大棚,客運遮擋風雨,還擺了數十張板凳供人乘坐,而樓下空間則被隔成十數個小型小艙,明顯是原來的戰船改造成客船的模樣。馮雲山便好奇地問道:“崇曜,這五艘紅單船,都是新成立的兩廣遠洋公司的船?”

馮雲山知道伍崇曜最近忙新成立了“兩廣遠洋公司”,這個名字還是自己取的,準備在討虜軍佔領的地區開展水上運輸生意。

當初,也是自己提議,目的主要是爲了將韶州府境內的大寶山鐵礦和曲仁煤礦等礦產,能方便地運往廣州等兩廣各地。

“回聖王,正是如此!”伍崇曜有幾分自豪地回稟道:“整個兩廣遠洋公司,船伕水手等夥計一共3萬餘人,絕大部分都是原來在西江水面靠木筏放排和貨船運貨討生活的天地會衆等人,所以上手很快。目前整個兩廣遠洋公司有各式船隻千餘艘,遍佈兩廣之地。”

“崇曜辛苦了!最近爲南洋公司和這個遠洋公司,沒少忙。”馮雲山誇獎了一句,轉頭看見一個熟人,卻是傅大江,奇怪問道:“大江兄弟怎麼也在這?”

傅大江連忙見禮。

伍崇曜不好意思地說:“聖王,卻是崇曜叫來幫忙打理遠洋公司的。那日崇曜與大江兄弟相識,見大江兄不但名字有大江,也是出生在西江邊,自小就生活在船上,又是跟着聖王的老人,便讓大江兄來幫忙打理下遠洋公司。”

馮雲山一聽,知道伍崇曜是擔心自己管的公司太多,怕引起猜忌,有意想分點出去,於是找了傅大江作爲分派的目標。他不由暗歎自己手下沒人。

不過,若是傅大江有興趣,倒是可以讓他管管實際的事情,但他不識字,也沒這方面的經驗,想管理整個遠洋公司,難度太大。

於是,馮雲山想了下,道:“崇曜有心了!不過,不要有什麼顧慮,本王百分之百相信你,這個遠洋公司,本王就託付給你先兼着照看下。”又轉頭朝傅大江道:“大江兄弟,既然伍先生看好你,你便辛苦下。本人任命你爲遠洋公司的副經理,協助伍經理打理好遠洋公司。”

雖然是逆北江而上,紅單船的速度也不慢,二日後一行人便抵達韶州府城。馮雲山準備先至韶州府城北的曲仁煤礦,看看那裡情況,再去韶州城南的大寶山鐵礦與從桂陽正和鋼鐵廠返回的李見微和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他們會合。

到碼頭剛下船,韶州府新任知府秦信會和駐守韶州的甲十八旅旅長羅飛德便迎了上來。

秦信會原本只是韶州府樂昌縣裡最大的鄉紳,不過,此人很會經營,眼光毒辣,當初羅大綱一攻到樂昌縣城,他便率樂昌城裡的衆鄉紳和百姓前往城外迎接,等聖軍攻下韶州府後,他更是將家中的數百名田地全部變賣,將財產大部分捐獻給聖軍聖庫之中,立下大功。

因爲馮雲山手下確少人才,而韶州府的民政又需要人管理,羅大綱便讓曾經做過訶南開封府主簿的秦信會臨時幫忙打理,沒想到秦信會居然將韶州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因此,這次聖王推行村鄉縣府制度後,秦信會被正式任命爲韶州府知府。秦信會從未想過,歸降了叛賊的自己,竟然能做上如此高級別的官職,越發盡心理事,不敢懈怠了。

羅飛德卻是聖軍改製爲討虜軍後,從永州府調至韶州府,負責率領駐守本府的甲十八旅。

兩人一同上前向馮雲山見禮。

馮雲山剛想勉勵幾句,一名信使,騎快馬趕至碼頭,隔老遠便翻身下馬,跪地上歡喜呼道:“報聖王,甲三師、甲四師、甲七師和彭玉麟水師四隻部隊配合,三日前攻陷了長沙城!特向聖王報喜!”

“什麼?!佔領長沙了!?”聽到這個消息,馮雲山一愣,隨即喜笑顏開!

這個在歷史上,原本被太平軍攻打兩回城,均未被攻破的長沙城,如今,因爲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不但去年被太平軍攻佔,如今又被自己的討虜軍佔領!

馮雲山又仔細問了下信使情況,信使掏出一份左宗棠書寫的詳細戰報,交給劉勝邦。

馮雲山有些無語,劉勝邦爲了提防有人下毒,基本不讓他與外人過多接觸,哪怕只是一份信,也是先由劉勝邦先檢查過,確保安全。

他從劉勝邦手中搶過長沙的戰報,急不可耐地就站在碼頭,細細看了起來。

六月,討虜軍四隻隊伍在左宗棠的統一指揮下,進攻長沙城,經過半個月的攻城與相持,最終通過開挖地道炸塌城牆,打開缺口,攻入城內。

左宗棠也沒想到會救這樣便攻下長沙城,原本,他還打算用巨炮和重型火炮轟擊十餘天,趁長沙城內人心惶惶之際,在月底沒有月亮的夜晚,讓城內的細作聯繫內應周國虞,發動徵義堂兄弟和城內會黨一同製造混亂,打開城門放討虜軍入城。

沒想到,還沒用上便已經攻破了長沙城。其實這也是因爲長沙城原本就城牆年久失修,後來又被太平軍炸塌過,好不容易纔修葺好,又被再一次爆炸,這次被炸的地方塌陷得更加厲害,即便是城內清妖有心堵缺口,也難上加難,再加上城內的會黨等內應配合,竟然一舉攻入了長沙城。

馮雲山看完戰報,嘆了嘆氣,隨即又搖搖頭,暗笑自己有點貪心不足了。

卻原來是,左宗棠在戰報裡說,攻佔長沙城後,城外的曾國藩率領湘勇,從城東的小吳門衝入城內,護衛着糊南巡撫駱秉章等一干城內官員,接應李宜賓攜帶着曾家的一干家眷,從北門衝出。

北門攻城的樑立泰出兵攔截,沒想到湘勇拼死之下,戰力十足,竟然將樑立泰的甲四師攻得連連後退,最後甲四軍在損失了六百餘名將士的情況下,被兇悍的湘勇護衛一干人等逃向北面湘陰境內。

不過,甲四師的第一團將士在石煥之帶領下,緊追不捨,總算將負責殿後的湘勇營哨李宜賓當場擊斃,連同被擊傷的湘勇在內,一共俘虜了八百多名湘勇青壯。

左宗棠還特意交代,俘虜了曾國藩的幾個幕僚,一個名叫郭嵩燾,卻是左宗棠的知交好友,但他勸降不了郭嵩燾,又不便處置,便交與聖王處理;另幾名分別是湘鄉知縣朱孫詒、原桂平署理知縣程恆生、郭嵩燾的弟弟郭崑燾、書生王闓運,以及二名滿清大員湖南布政使徐有壬、湖南按察使陶恩培,都隨後送至廣州來。

馮雲山看罷,大笑。俘虜裡面,倒是有幾個人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勸降。

馮雲山最看重的,還是左宗棠和曾國藩兩人的好友郭嵩燾,此人在後世頗爲有名。

郭嵩燾不但是贊助曾國藩辦團練,建立湘軍,人稱“湘軍財神”的人物,而且,後期又致力於洋務,力主仿製西器、引進西學、廢除科舉與鼓勵商辦工業等事宜,還是滿清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個駐英法公使。

他的思想觀念已經超出了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不顧士子們的反對和家鄉父老的詆譭,毅然決心到西方去學習他們的“強兵富國之術”、“尚學興藝之方”,特別是探究“其所以通民俗而立國本者”。

取西方之長,補中國之短,由器而學而政教。郭嵩燾從國外回來,便逐漸擺脫君權至上的束縛,不僅敢於考究西方民主政體,而且敢於肯定其優長之處,質疑滿清的政體存在問題。

只可惜,他因爲這樣的觀念,便被整個滿清社會所不能容忍,所著的書籍,也被排斥和辱罵,最後晚景甚爲淒涼,鬱郁病逝。

這樣的人物,於滿清是不喜歡,但對於馮雲山來說,卻是最好不過。難得有如此見識的士大夫階層官員,並且又是曾國藩的最有力支持者,想到這樣的牆角能挖過來,馮雲山便是一陣舒爽。

只是,目前的郭嵩燾,想必還沒有這樣開放和大膽的思想吧?馮雲山記得他是接觸過洋人後,才產生這樣的觀念的。

不管怎麼樣,馮雲山都準備讓郭嵩燾與洋人接觸,讓他到廣州和港島轉一轉,見識下洋人的堅船利炮再說。

還有一人,卻是湘鄉知縣朱孫詒。此人雖不大出名,但馮雲山恰好知道,曾國藩的湘勇,差不多超過大半是此人幫忙張羅招募的。

朱孫詒雖曾在寧鄉、善化都任過知縣,後調至湘鄉知縣數年,口碑都不錯,乃是當時糊南有數的強力知縣,極力籠絡當地士紳,聘王鑫爲幕僚,舉羅澤南爲孝廉,拔劉蓉爲文童,讓湘鄉縣官紳一家合作緊密,讓湘鄉成爲團勇善戰驍勇之地,他也成爲除了郭嵩燾外,曾國藩辦理湘勇團練的最大幕後功臣。

因此,能俘虜到此人,對於安定湘鄉地方,離間曾國藩的湘勇有極大作用。

雖然對於此人,馮雲山並不報多少希望,但總歸也想嘗試一下。

對於其他的那個書生王闓運,馮雲山倒好像也聽說過,只是知道是齊白石的老師,是個狂士,但一直不得志,正好,這種人,說不動可以招爲己用。

其他的糊南布政使和按察使,若是能投降,馮雲山不失給他們一個位置,拿他們當馬骨供起來,若是不願,便拿他們當成反面典型,殺了威嚇其他的滿清官員也是好的。

第451章 楊秀清遇刺(謝諸神打賞)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130章 《博物新編》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603章 北京城陷落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315章 尤浪漓娶親(下)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668章 卡爾.麥喀士的救星第329章 滄州屠城第八十八章 永州土改試點(一)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837章 福州船政局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1009章 目標對準俄美公司和澳大利亞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944章 內閣垮臺第1311章 經濟繁榮(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344章 北伐太平軍獲救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824章 《星加坡條約》(下)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710章 開發新疆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三十三章 貴縣黃三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981章 被黑出翔的林肯總統(各位書友娶妻要慎重啊)第155章 招標(下)第559章 秦日綱搶走努爾哈赤的屍骸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第220章 惠州府戰事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886章 我家睦仁七歲了(打賞個月票吧)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963章 說服麥喀士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694 章 思策(五)953章 逃婚的公主992章 戰雲密佈第319章 秦日綱封王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258章 暫時不要攻打長沙第572章 佔領天津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136章 誰是頭號陸軍強國?818章 同歸於盡的瘋子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五章 圍困全州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第1035章 議定出兵(不要養,會很癢)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191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上)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1062章 愁雲慘霧的英國內閣四巨頭(求訂閱)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749章 加爾各答被攻佔第1194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下)758章 反腐第606章 答應稱帝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780章 孝明天皇第1034章 它要戰,朕便戰(求不養,會養死)第1120章 哥薩克騎兵的衝鋒第三十九章 攻佔寧遠(下)
第451章 楊秀清遇刺(謝諸神打賞)第509章 攻佔寧波(聖王的原點)第1343章 帝國的幾大階層第307章 北方也是蝗災第575章 劃江而治還是退出關外?第409 章 清兵出兵鎮壓第130章 《博物新編》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603章 北京城陷落第1327章 爲難的奧斯曼帝國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315章 尤浪漓娶親(下)993章 馬納薩斯和布爾溪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三十八章 攻佔寧遠(中)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第668章 卡爾.麥喀士的救星第329章 滄州屠城第八十八章 永州土改試點(一)第122章 攻奪廣州城(五)第1044章 強大的火力837章 福州船政局第698 章 五年計劃(下下)1009章 目標對準俄美公司和澳大利亞第651章 討論國都問題746章 加爾各答之戰(中)944章 內閣垮臺第1311章 經濟繁榮(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344章 北伐太平軍獲救第1086章 南部聯盟國的苦衷824章 《星加坡條約》(下)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470章 驅趕清兵去緬甸第1038章 以一敵三的“定印三號”(感謝諸神大大打賞!)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第710章 開發新疆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三十三章 貴縣黃三第196章 聖軍改制(中)第293章 統一火炮口徑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981章 被黑出翔的林肯總統(各位書友娶妻要慎重啊)第155章 招標(下)第559章 秦日綱搶走努爾哈赤的屍骸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605章 馮雲山進天安門第220章 惠州府戰事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342章 北伐軍突圍(感謝盛開的爆米花打賞!)886章 我家睦仁七歲了(打賞個月票吧)第476章 擬建煉油廠963章 說服麥喀士第479章 天王的怒火第594章 僧格林沁提出斬殺賊酋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694 章 思策(五)953章 逃婚的公主992章 戰雲密佈第319章 秦日綱封王735 章 在美國的吳如孝第175章 虎門炮臺激戰(五)第212章 開科取士(中)第1091章 攻佔芝加哥市第258章 暫時不要攻打長沙第572章 佔領天津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136章 誰是頭號陸軍強國?818章 同歸於盡的瘋子899章 馮雲山的奸笑第1142章 普魯士的五大軍團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277章 左宗棠的選擇第673章 塞瓦斯托波爾易主第九十八章 尤浪漫參軍(上)第五章 圍困全州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第1035章 議定出兵(不要養,會很癢)853章 奕訢的末日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第191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上)第704 章 白馬會的陰謀第1062章 愁雲慘霧的英國內閣四巨頭(求訂閱)第412 章 甲十師出兵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270章 太平軍的北伐與西征749章 加爾各答被攻佔第1194章 包令的東方沿途見聞(下)758章 反腐第606章 答應稱帝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四十章 忠君殉國第713章 普魯士人的任命780章 孝明天皇第1034章 它要戰,朕便戰(求不養,會養死)第1120章 哥薩克騎兵的衝鋒第三十九章 攻佔寧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