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紅石山

黃得功趾高氣揚的率領着六千麾下的兵馬,通過了汝寧府,按照熊文燦的要求,匯合了光州派出的四千兵馬,集兵一萬,又從汝寧府調集了三千官軍,加上沿途徵調的數千民夫,共接近兩萬餘人,浩浩蕩蕩的朝着洛陽方向殺來。

新蔡對革左五營一仗下來,黃得功獲得了一場大勝,在他眼中,賊軍到底是流民出身,雖說數量巨大,但是隻要打其七寸,並不難對付,他以少量兵力擊潰革左五營近十萬兵馬,斬賊數千,這功勞之大,以後可確保他平步青雲,而且他麾下現在又集結起了一萬多官兵,沿途州府縣城提供了他足夠的糧秣,南京更是這一次給他調撥了兵餉,可以說在新蔡一場大勝之後,現如今在他看來,他麾下的官軍是士飽馬騰,而且他也聽聞他很可能馬上就要升官爲總兵官,這一次起碼也要給他封個太子太傅,所以他攜大勝之威,更是加快了行軍的速度,打算到汝州和賊軍見一場高低,一舉奪回汝州。

他也知道因爲他在路上的遲延,汝州現在已經被賊軍所克,雖說這件事怪不了他,即便他按時趕到汝州,汝州也早已被刑天軍所攻佔了,而眼下熊文燦給他的命令是讓他率部先至洛陽,幫着洛陽守軍先收住洛陽再說,但是他總以爲,刑天軍同樣也是賊軍,即便是比起革左五營兇悍一些,又能強到哪兒去?所以他並沒有打算徹底遵照熊文燦的命令,直奔洛陽,而是打算沿途先從賊軍手中克復汝州等地之後,乾脆就率領着得勝之師,直接進兵洛陽城,那才足夠的榮光。

黃得功在這方面,犯了一個和其它官軍大將們同樣的錯誤,就是沒有碰過刑天軍,根本不瞭解刑天軍的戰法還有刑天軍的厲害,所以僅從兵力上來分析,總覺得刑天軍並不可怕,想他前些日子碰上革左五營近十萬“大軍”,都一戰勝之,現如今據探馬細作回報,前方賊軍數量不過區區不到一萬,甚至兵力還不如他眼下集合光州和汝寧府掛黁之後的兵力雄厚,所以他在決定攻打不聽熊文燦的指示,直接率兵走汝州北上洛陽的時候,並沒有感到擔憂什麼,反倒是躍躍欲試的想要和刑天軍儘快交手,再來一場大勝,那麼朝廷對他的封賞肯定是少不了的,他也能聞聞的坐穩江北第一將的名號了,這當朝中流砥柱的名聲怎麼也就跑不掉了。

可是在他出汝寧府之後不久,便聽聞到刑天軍已經攻佔了寶丰和魯山兩縣,而且革左五營也已經到了舞陽縣境內,隱隱間似乎有要和刑天軍聯手的意思,這才讓黃得功開始有點緊張了起來。

如果說黃得功對刑天軍沒有一點了解的話,是不可能的,刑天軍這幾年和官軍屢次交鋒,而且皆獲得了大勝,大明眼下不少有名的大將,包括祖大樂、祖寬、賀人龍、左光先、許定國等都在刑天軍手頭上吃過大虧,而且還有劉儒明這樣的軍將死在刑天軍的手中,所以即便是身在江北的黃得功對於刑天軍也早已是聽聞已久了,之所以他會輕視刑天軍,主要還是因爲長時間和革左五營以及其它變民軍交手,使他產生一種輕敵的想法,就是賊軍戰鬥力往往不強,基本上缺乏戰陣配合,而官軍方面即便是也強不到哪兒去,畢竟算是專業一點,往往只要膽大一點,敢於和賊軍拼殺,以少勝多是常見的事情,於是他纔多少有點輕視刑天軍。

不過他也不是傻子,革左五營雖然是他手下敗將不假,但是其五營的核心成員,還是相當能打的,特別是老回回,麾下有一兩千兵將,早年都是邊軍出身,其中既有回民也有漢人,更有一些蒙古人,各個都是老兵油子,打起仗來,也不容小覷。

而刑天軍則是盛名之下,肯定也不太好對付,如果一旦讓革左五營和刑天軍勾結在一起的話,那麼以刑天軍的兇名,再加上革左五營的兵力,他這一次跑去洛陽,還真就不見得能討得到便宜。

所以黃得功在得知了前面的消息之後,更是下令加快行軍速度,務求趕在革左五營之前,先克復寶豐縣,使得革左五營暫時不能跟刑天軍連成一體,那樣的話他方能有機會將其‘各個擊破’,麾下的官兵們雖然覺得連日趕路實在辛苦,可是黃得功現在正是火氣旺盛,也沒人想觸他的黴頭,於是這一兩萬官軍民壯們,只得再一次加快了速度,終於在十月底進入到了寶丰境內。

而就在黃得功兵至寶丰的時候,革左五營因爲在黃得功手頭上吃了大虧,於是主動避其鋒芒,從舞陽讓道,轉向了開封方向而去,黃得功這才得以順利的抵達了寶丰境內。

但是與此同時,肖天健也親領刑天軍數營兵馬,提前趕至了寶豐縣,並且在寶豐縣南的一座不怎麼起眼的小山紅石山南麓停紮了下來,扼守住了通往洛陽的道路。

肖天健這一次沒有在汝州坐鎮指揮這場對黃得功的作戰,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黃得功此次前來,不單單隻率領他他麾下的六千京營官軍,同時還帶來了光州和汝寧府數千官軍,遠超出了他原來對黃得功兵力的預計,所以細作送回消息之後,他便立即從汝州出發,親率了李栓柱等兩個戰兵營和黃生強的炮一營趕至了汝州。

到了這裡之後,肖天健麾下共集結起來了包括李栓柱和羅立還有新編的一新戰兵營在內的三個戰兵營,同時還有黃生強的炮一營,司徒亮的騎兵營一部,另外還帶來了樑鐵頭的工兵營一部,兵力在六千人左右,整體來看,刑天軍的兵力弱於黃得功不少,但是實質上肖天健自己知道,以他這樣的兵力,對付黃得功的一萬多官軍,可以說已經算是在用牛刀殺雞了,以刑天軍的戰鬥力和裝備質量,保守一點估算,如果有炮營的助戰的話,兩個戰兵營在寶丰擋住黃得功,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可是肖天健這一次還是選擇了親自坐鎮軍中,以‘優勢’兵力來打好這一仗。

之所以肖天健如此重視黃得功這哨官軍,按照他的話說,就是要徹底的打疼了熊文燦還有楊嗣昌,讓他們通過這一仗真正認識到刑天軍有多厲害,省的他們還這麼拖拖拉拉的,要打就快打,省的耽誤工夫。

他就是要通過這一次的中原之戰,向朝廷展示他的力量,將大明王朝的最後的精銳消耗掉,讓這個早已是千瘡百孔的大廈更快的轟然倒塌下來,大明王朝覆滅的越快,那麼對他重整河山就越有利,現如今關外的那些豬尾巴們雖說已經相當強大了,但是卻還沒有真正的強大到可以吞併整個中原的地步,越早騰出手替代這腐朽的大明,去對付他們,就越對中國有利,這也是他摒棄以前步步爲營,小心謹慎行事的原因,只因爲他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力量已經基本成熟了,與其一步步的按部就班等着歷史的發展,倒還不如放開手推進歷史的發展,讓天下人看看,他刑天軍纔是可以力挽狂瀾的雄師。

當黃得功前鋒抵達紅石山一帶之後,肖天健也不隱真示假,當即便派出了司徒亮的騎兵營出戰,僅用了一個照面,便將黃得功派出的前鋒兵馬,給殺了個大敗而逃,司徒亮現在手下的騎兵營可不是以前初入河南時候的二三百人的規模了,自從伊川大戰殲滅了祖大樂和祖寬的關寧軍之後,刑天軍獲取了近兩千匹戰馬,淘汰掉一批傷馬之後,再加上歷戰下來的繳獲,刑天軍擁有了近兩千匹膘肥體壯的戰馬,又收編了一大批原來的關寧軍的舊部之後,使得騎兵營的實力像吹氣球一般的膨脹了起來。

而通過刑天軍特有的軍營文化的薰染之後,原來的那些投降的關寧兵們,也都想明白了,給這大明王朝當兵,不是什麼出路,而且肖天健親口對他們答應過,有朝一日要率領他們殺回關外去,將他們失去的土地從野豬皮們的手中搶回來,這些舊關寧兵們於是也就安心下來,開始轉而成了刑天軍的一員。

本來關寧兵們絕大多數都是在關外生長起來的,從小就騎馬像蒙古人和女真人那樣,也從事着放牧生活,所以騎技根本就不用說,差不多各個都是好手,而且刑天軍挑選編入騎兵營的也多爲關寧兵之中的精英,所以現在的騎兵營可以說不但不弱於以前的關寧鐵騎,再增配給他們一批新造的自生火手銃之後,更是使得他們戰力提高了不少。

所以別看黃得功派出了兩千汝寧軍打頭陣,可是不待他們在紅石山站穩腳跟,司徒亮便率領着幾百騎兵一個突擊,便將這兩千汝寧軍殺了個大敗,落花流水的逃了回去,要不是肖天健提前有吩咐,只需擊敗黃得功的前鋒不必追擊的話,這兩千人馬能逃回去的估摸着就很少很少了。

黃得功在得知前鋒被擊潰的消息之後,也是大吃了一驚,不得不重新調整了先前對刑天軍的看法,開始變得凝重小心了起來,下令收攏部曲,不再敢派兵輕師冒進,而是裹成一團,一起朝着紅石山方向推進,黃得功也得知了刑天軍一支主力兵馬,已經在寶豐縣南部的紅石山一帶等候着他,於是揮師壓過去,打算就在寶丰,跟這支刑天軍先見一陣,到底見識見識這刑天軍到底有多厲害。

於是寶丰紅石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在十月底的這一天,終於展開了一場廝殺。G@。

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0章 靈機一動第140章 大考將至第136章 曹操來投第199章 改制第53章 急促射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60章 棄城第236章 大閱兵3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46章 火中取栗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4章 炮轟襄陽第62章 軍情第82章 收穫紅利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93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61章 決勝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70章 親人相見第176章 誘敵追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15章 尋仇第186章 摘桃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50章 金銀開道各取所需第76章 需求、給予第150章 雙雄會第61章 轉怒爲喜第121章 炮灰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7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勸降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222章 忠臣勇將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137章 陷落第91章 殺奴第30章 悍勇知縣第61章 陷阱第58章 石橋攻防戰8第17章 長槍直刺第41章 騎戰2第29章 轉變第24章 捷足先登第99章 決戰之地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72章 破局第40章 缺才第22章 長槍直刺初顯威第90章 巡邏隊第76章 革左五營第58章 大中牌絞肉機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71章 事有詭異第167章 兵站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47章 實兵對抗第92章 炮襲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219章 終章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53章 初戰失利第157章 錯綜複雜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78章 兵圍開封第33章 忠臣之“死”第87章 奪穴第35章 多爾袞的圈套第30章 殿後而行第80章 順義城下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43章 京觀第68章 兵還洛陽第146章 八大王就撫第50章 獻策第33章 忠臣之“死”
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30章 殿後而行第10章 靈機一動第140章 大考將至第136章 曹操來投第199章 改制第53章 急促射第175章 固守待援第60章 棄城第236章 大閱兵3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181章 “名將”隕落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89章 餘家坳血案第122章 糊塗勝利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46章 火中取栗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4章 炮轟襄陽第62章 軍情第82章 收穫紅利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93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61章 決勝第134章 熊文燦的困局第134章 短期計劃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70章 親人相見第176章 誘敵追擊第92章 不宣而走第15章 尋仇第186章 摘桃第209章 險象環生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50章 金銀開道各取所需第76章 需求、給予第150章 雙雄會第61章 轉怒爲喜第121章 炮灰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209章 出師馬尼拉第97章 緊鑼密鼓第109章 勸降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41章 內丘之戰2第222章 忠臣勇將第173章 憋屈之極第119章 官道口決死戰2第149章 兵圍古城鎮第137章 陷落第91章 殺奴第30章 悍勇知縣第61章 陷阱第58章 石橋攻防戰8第17章 長槍直刺第41章 騎戰2第29章 轉變第24章 捷足先登第99章 決戰之地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72章 破局第40章 缺才第22章 長槍直刺初顯威第90章 巡邏隊第76章 革左五營第58章 大中牌絞肉機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71章 事有詭異第167章 兵站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20章 火力輸出第147章 實兵對抗第92章 炮襲第157章 襲破潞安第219章 終章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75章 經濟圍堵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53章 初戰失利第157章 錯綜複雜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96章 只有死韃子纔是好韃子第78章 兵圍開封第33章 忠臣之“死”第87章 奪穴第35章 多爾袞的圈套第30章 殿後而行第80章 順義城下第40章 內丘之戰1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59章 微服私訪第43章 京觀第68章 兵還洛陽第146章 八大王就撫第50章 獻策第33章 忠臣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