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

就在殿前侍衛傳命不多會兒的時間,高肅便帶着幾個傳教士進入了大殿之中,幾個傳教士也都是中國通了,入殿之後,便立即以中國式的大禮參見肖天健,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諸位辛苦了!今日高愛卿告知朕,你等已經從西方回來了,朕甚爲欣慰,但不知你等對於當初朕和你們商議的事情,完成的如何?”肖天健和善的讓他們站起身答話,並且也不廢話,直接便切入了正題。

這些傳教士爲首的是那個叫羅伯特的,聽到肖天健的問話之後,便立即答道:“啓稟尊貴的中國皇帝陛下,此次我等返回西方之後,將陛下准許我等在這片偉大的國土上傳播神聖的教義之事,告知了至高無上的教廷,教皇非常高興,對於陛下提出的要求,教廷全部答應了下來,同時此次還委派了三十多名教士,隨同我等一同返回中國!他們每個人都是經過教廷嚴格挑選出來的,按照陛下的要求,他們各個都有飽學之士。

另外按照陛下的要求,他們都著有著作,此次前來在途中,在我等的幫助下,正在翻譯書籍,完全可以達到陛下的要求。

他們之中除了有熟知天文地理的學者之外,還有人精通機械、冶煉、化學、數學,一定不會讓陛下感到失望的。”

其實來中國的傳教士基本上是屬於耶穌會的成員,西方自從打通了歐洲到亞洲的航線之後,天主教的教徒們便開始想盡辦法想要到中國傳教,從十六世紀初,他們便開始滲透人中國,但是幾十年下來,效果卻非常不好,雖然前期有利瑪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於文化的不同,中國大陸上的官員和讀書人始終對這些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心懷戒備,從西方來的傳教士十有八九會被逐離,甚至有些人乾脆就人間蒸發了。

但是東方的富庶還有巨大的人口基數,卻始終對於教廷來說具有着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無數傳教士前赴後繼的前來中國,想要爲他們偉大的主拉一大批信徒。

之前傳教士的活動受到非常大的限制,雖然像湯若望這樣的人被引薦到了北京,但是卻始終沒有獲得官方的同意,讓他們在中國合法的傳教,現如今歐洲人也都知道,中國正在發生着鉅變,之前的大明王朝已經衰落,一個全新的大中朝正在迅速的崛起,並且控制了絕大多數中國的土地,使得傳教士們看到了新的希望,他們既然無法在大明獲得合法的傳教地位,那麼大中朝也許情況會有所好轉。

在羅伯特他們返回歐洲之後,先將大中朝皇帝肖天健同意他們在中國傳教的消息彙報給了耶穌會,耶穌會立即便將這個重大的好消息報知了教廷,於是教廷可謂是欣喜若狂。

中國對於他們教廷來說,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中國足足有近兩萬萬人口,如果這些人都能成爲教徒的話,那將對教廷來說是何等的好消息呀!

於是教廷立即便同意了肖天健提出的各種條件,讓耶穌會牽頭辦理此事,耶穌會也立即便着手辦理,效率非常之高,迅速的選出了幾十個博學多識的傳教士,隨同羅伯特他們返回中國。

於是羅伯特他們在很快的時間之內,便完成了肖天健對他們提出的條件,日夜兼程的找到了一條前往中國的荷蘭的雙桅帆船,踏上了返回中國的道路。

但是肖天健提出的要他們翻譯大量的歐洲各學科的書籍之事,他們來不及做,於是乾脆便讓這些傳教士們在路上一邊走,一邊進行翻譯,這樣一來便節省下了不少的時間,否則的話他們回到中國,起碼還要一年多的時間,教廷可不願意耽擱這寶貴的時間,他們生怕夜長夢多,中國皇帝那邊再出現什麼反覆,於是這才促成了羅伯特他們以這麼快的速度,便再次回到了中國。

“哦?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麼倒是不錯,但是空口無憑,你們儘快將所翻譯的書籍呈交給朕,朕必須要親自審閱之後,才能確定他們是否像你們所說的那樣飽學,如果他們達不到朕的要求的話,那麼朕是不會允許他們在朕的國度之中傳播教義的!

另外,除了這些傳教士之外,朕記得你們和朕只見還達成過一個私下的交易,但不知這件事你們做的如何,此次可按照朕的要求,爲朕帶來了需要的工匠嗎?”肖天健聽聞了他的答覆之後,心情立即大好,於是馬上接着問道。

羅伯特趕緊點頭道:“請陛下放心,在下很快會將這次帶來的各種書籍獻給陛下的,一定會讓陛下感到滿意!

至於陛下和我們達成的那個私下的交易,我們也已經做到了,此次我們回去之後,在各國招募到了近百名各種各樣的工匠,其中既有精通造船的工匠,也有許多精通航海的水手,當然這些人因爲要遠渡重洋,來到貴國做事,他們都對薪水的要求很高,但是既然偉大的陛下已經答應過,會給他們高昂的薪水,所以想必這不會是什麼問題!

另外對於陛下提出的另外一個要求,卻是教廷發現了一些試圖擾亂視聽的教徒,這些人因爲此行我們時間倉促,暫時還沒有找到他們,不過我們也已經在國內安排人去尋找他們了,並且將陛下的美意會告訴他們,想必他們得知消息之後,是很樂於來貴國生活的,隨後他們肯定會想辦法自行前來!”

肖天健一聽,心情更是大好,現如今大中朝在火炮的鑄造方面,已經不落後於西方多少了,陸師裝備的火炮數量,現在正在穩步提升,質量和種類上也不差於西方什麼,而且肖天健已經着令工部下面的軍工部,安排南京軍工廠的炮作開始試製大口徑的艦載火炮,要知道這個時代西方的風帆戰艦上的大炮已經達到了空前的四十二磅,重達萬斤,射程也可以達到四公里,但是這些炮實在是太重了,大中朝現在不是鑄造不了,而是即便是鑄成之後,也僅僅是能用於要塞防禦,這麼重的大炮,根本無法裝在中式的帆船上使用。

即便是眼下大中軍陸師裝備的十二磅炮,在現有的中式帆船上也無法裝載,所以目前大中朝所產的火炮,主要提供陸師使用,最重的也就是十二磅炮,這對於今後中國人爭霸大海,是非常不利的。

軍工部對於肖天健提出的鑄造更大的火炮,也心懷疑慮,現如今也就是在試製二十四磅炮,但是也僅限於試驗階段,根本無船可以裝載使用。

但是現在這些傳教士在可以獲准在中國傳教的誘惑之下,不惜爲肖天健在西方招募造船工匠,帶來替大中朝工作,那麼不久之後,大中朝便也可以掌握西式風帆戰船的製造技術,今後便可以同樣裝載上大炮,縱橫大海之上了。

所以肖天健聽罷了羅伯特的回答之後,可謂是龍顏大悅,連連點頭稱讚羅伯特他們乾的不錯。

至於肖天健要的那些所謂的西方異端學說的學者,現如今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蒐羅來的,這種事情只要風聲散佈出去之後,想必今後肯定能將一些具有開拓精神的西方學者吸引到大中朝來,現在這件事倒不是最關鍵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先通過這些傳教士,在中國建立起一個比較系統的教育體系,逐步的摒棄掉中國舊有的教育傳統,使得中國人在科學上,不至於在今後被西方國家拋到後面。

所以說這一次羅伯特他們從歐洲回來,基本上已經滿足了肖天健的要求,今後再有幾年時間,越來越多的傳教士會將各種知識帶到中國,再加上他之後的引導,中國今後再也不可能淪爲像清朝那樣閉關鎖國固步自封的歷史之中了。

於是肖天健大喜之下,當即拍板下旨,令禮部在南京城撥出一處地方,供這些傳教士先行安置,然後又下旨賞賜給了這些傳教士一批銀子,按照他們之前的協議,給這些傳教士結算了費用。

另外傳教士們可以用所獲的賞賜,在南京城建起一座教堂,供他們傳教之用,當然,這些傳教士平時的傳教活動,是必須要在大中朝的監管之下進行,絕不允許他們趁機侵佔田地抑或是斂財。

作爲教廷方面對大中朝的示好,這一次傳教士從歐洲回來的時候,還給肖天健帶來了幾座精美的自鳴鐘和幾個懷錶,以及幾架天文望遠鏡,另外還有幾個製作精良的八音盒,甚至於他們還爲肖天健送來了幾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爲最貴重的禮物。

肖天健看罷了這些禮物之後,天文望遠鏡他倒是不怎麼稀罕,現如今大中軍已經裝備了不少的望遠鏡,但是眼下大中朝的望遠鏡因爲玻璃製造業還沒有開展起來,用的都是高度純淨的水晶作爲鏡片,造價十分高昂,但是這不過只是時間的問題,肖天健騰出手之後,便會着手籌辦皇家企業,來研發生產出玻璃,今後便可以用玻璃取代水晶製造各種鏡片,這樣便可以大幅度壓低各種望遠鏡的造價,所以肖天健對於傳教士進獻給他的這幾架望遠鏡沒有什麼好奇的。

另外那幾面被傳教士視作珍貴禮物的玻璃鏡,肖天健也沒有看在眼裡,這玩意兒在西方現如今還是奇貨可居,價格十分昂貴,生產技術只掌握在很少人手中,所以被他們當做了不得的珍品進獻給他。

但是肖天健卻知道,這玩意兒不過是通過銀鏡反應,用銀箔和水銀產生化學反應,附着在玻璃表面製作出來的罷了,如果他想要的話,只需製造出玻璃,便可以輕鬆生產出來,到時候完全不需要再從西方進口這玩意兒,倒是可以拿去傾銷回歐洲,賺的盆滿鉢滿。

最讓肖天健重視的還是這幾架自鳴鐘和幾個懷錶,這種東西現如今代表了歐洲機械的最高成就,肖天健早就爲在行軍打仗的時候,無法有效的掌握時間而感到煩惱,有了這玩意兒之後,今後就不必爲這件事發愁了。

所以他很高興的收下了這些禮物,作爲酬謝,他令人送給了這些傳教士一批綢緞和精美的瓷器,另外還賜給了他們一些上好的茶葉,讓這幫傳教士也高興的不輕。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肖天健幾乎每天都和這幫傳教士泡在一起,他親自接見了此次跟着羅伯特前來中國傳教的那些新來的傳教士,親自和他們進行攀談,瞭解他們的所長,通過這種交談,他發現這次教廷和耶穌會選派來的傳教士,果真各個都身負一門或者兩門以上學科的專長,他們除了精通神學之外,在各方面的學科都有涉獵,這就讓肖天健更加高興了起來。

本來肖天健年前就想要在南京先籌辦起來一座近代學院,來爲中國未來培養各學科的人才,引導年輕人從事各種科學的研究,但是其他一切事情都很好辦,唯獨在教師方面的問題肖天健卻無法解決。

爲了找到這些教師,他下旨在國內找尋各種人才,通過高額的薪俸,請他們到南京做事,爲此他將孫元化的三個兒子都請了出來,讓他們教授數學、幾何,又請來了徐光啓的幾個學生,另外宋應星也被肖天健請到了南京,擔任大中科學院的首任監正,但是憑着這些人,想要建立一個金現代化的大學,人手還是非常不夠。

但是這次歐洲過來的這些傳教士,卻讓他面臨的這個難題迎刃而解,於是肖天健立即便決定,在南京大中朝國子監之下馬上開始籌建大中朝太學院,名義上還是以太學爲過養士,這樣可以減少讀書人對於這種新學的牴觸情緒。

但是實質上,這座太學院在各地選拔生員入學之後,除了要學習儒學之外,同時在太學院之中開設數學、藩語(外語)、物理、機械力學、農學、水利、化學等幾個學科。

但凡今後招錄的生員,除了要學習儒學之外,數學作爲他們每個人的必修課,也是必須學習的一項,另外所有生員,還必須要在物理、化學、冶煉、農學、水利、機械力學抑或是藩語之中,選修一項以上的學科,學制五年,在完成五年學制,通過考試,所有必修和選修的學科全部達到要求之後,方能由吏部選用。

吏部今後則根據他們的所學專業,將其派往各部門任職,總之通過這種手段,改革之前中國曆朝歷代選官的做法。

而那些學有所專的傳教士,則需要一邊學習漢語,一邊在太學院之中任教,對此傳教士也提出了要求,想要在太學院之中開設一門神學,來傳播他們的天主教,肖天健考慮之後,爲了調動這些傳教士的積極性,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不過他另外要求傳教士在太學院之中設立神學可以,但是神學卻只能作爲業餘選修課,讓生員自由選擇,而且神學不作爲考試內容,來影響到太學生今後的仕途。

如此一來,肖天健總算是可以在中國建立起一座中國第一座近現代的大學了,這讓肖天健比剿滅李自成還要高興數倍。

對於肖天健的旨意,朝中官員和讀書人對此頗有微詞,不少人認爲這麼做是太過崇尚西學,影響到了士子們讀書,但是肖天健可不管他們這種反對的意見,現如今他大權在握,一切都是他說了算,這些人反對可以,但是卻不能影響到他推行新學的意志,新設太學院必須要按照他的要求籌建起來,而今後的選官,也要逐步從太學院的生員之中選拔。

這麼一來,今後大中朝的官員,假如想要獲取官身,便唯有走太學一途,只要假以時日,這種規矩進行下去,逐步的便可以改變讀書人的想法。

當然,僅僅有這麼一座太學院是遠遠不夠的,今後肖天健決定不但要在南京設立太學院,而且北京也要設立一座太學院,逐步的在每個省今後都要設立這樣的大學,推廣這種新學。

除了大學之外,肖天健還打算今後在各縣之中設立小學,在各地府城之中,設立中學,從小培養,逐步的選拔,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這樣一來今後中國何愁還會缺乏各方面的人才。

(今天要特別鳴謝hong360、風沐春江、毛毛將軍三位兄弟的不吝打賞!奉上個近五千字大章吧!)

第54章 逆攻第25章 難民潮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144章 少年營第236章 大閱兵3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63章 喜訊連連第9章 震撼第21章 強心劑第56章 水壩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25章 脅迫入夥第38章 人才第91章 亂局之下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72章 野蜂破陣第37章 安逸第144章 大考第81章 驅降攻城第118章 出發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0章 宿命?第21章 臨陣脫逃者殺第91章 背水一戰第237章 大閱兵4第190章 追責第23章 震懾第116章 襲擊者第66章 意外收穫第154章 貨幣第167章 兵站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62章 城門1第139章 殺雞儆猴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46章 檢驗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88章 醫護隊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9章 戰略失誤第1章 重磅炸彈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35章 破莊第171章 以走代戰第5章 口水戰第25章 難民潮第27章 小事一樁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74章 投名狀第17章 突擊第215章 遠航第29章 踏上征程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79章 依舊不休第209章 老對頭的命運第170章 阻援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49章 互通有無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98章 鑄幣第127章 討逆軍第55章 改進意見第74章 忠奴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25章 赴宴第162章 橫空出世千里眼第89章 疑竇第49章 隱真示假第140章 紅石山2第10章 轉戰陽城第29章 再戰石橋第198章 扶植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72章 煩惱第5章 夾生飯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38章 留髮不留頭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1章 重磅炸彈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43章 殺牛第96章 縱虎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85章 屠奴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
第54章 逆攻第25章 難民潮第220章 輕取外城第144章 少年營第236章 大閱兵3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63章 喜訊連連第9章 震撼第21章 強心劑第56章 水壩第108章 白降河畔第25章 脅迫入夥第38章 人才第91章 亂局之下第143章 糾結的鄭芝龍第72章 野蜂破陣第37章 安逸第144章 大考第81章 驅降攻城第118章 出發第122章 息兵罷戰第10章 宿命?第21章 臨陣脫逃者殺第91章 背水一戰第237章 大閱兵4第190章 追責第23章 震懾第116章 襲擊者第66章 意外收穫第154章 貨幣第167章 兵站第77章 通州會戰4第101章 不了了之第49章 滿門盡屠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62章 城門1第139章 殺雞儆猴第204章 趕盡殺絕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201章 虎大威之敗第46章 檢驗第120章 前朝舊臣第88章 醫護隊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9章 戰略失誤第1章 重磅炸彈第174章 圍點打援第190章 陝軍入剿第135章 破莊第171章 以走代戰第5章 口水戰第25章 難民潮第27章 小事一樁第80章 兵至盧氏第131章 借頭示威第74章 投名狀第17章 突擊第215章 遠航第29章 踏上征程第215章 降將建功第79章 依舊不休第209章 老對頭的命運第170章 阻援第164章 強攻敵營2第44章 自殺式阻擊第49章 互通有無第148章 再探盧象升第59章 火藥困局第198章 鑄幣第127章 討逆軍第55章 改進意見第74章 忠奴第77章 通州會戰6第126章 老友來朝第176章 援軍無望唯有突圍第25章 赴宴第162章 橫空出世千里眼第89章 疑竇第49章 隱真示假第140章 紅石山2第10章 轉戰陽城第29章 再戰石橋第198章 扶植第183章 杞縣會戰1第147章 翻臉無情第175章 丈人有求第72章 煩惱第5章 夾生飯第198章 戰雲壓境第145章 明清和議第38章 留髮不留頭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1章 重磅炸彈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43章 殺牛第96章 縱虎第163章 強攻敵營1第85章 屠奴第66章 步騎對陣1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