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亂局之下

左良玉很是有點心煩意亂,這刑天軍似乎天生是他的剋星一般,每每對上他們就討不了半點好處,好不容易打下南陽府,本以爲這次立大功了,可是沒想到卻被刑天軍堵在南召讓他寸步難行,後來幾戰之下,逼得他不得不丟了南陽,再一次率部逃回了荊襄一帶。

可是沒成想先是刑天軍尾隨南下,直逼襄陽,接着張獻忠便又在谷城復起,現如今楊嗣昌楊閣部又親自離京南下,提前便命令他速速率部救援襄陽,務求要將刑天軍阻在襄陽城外,不能丟了襄陽,可是想想刑天軍的兇悍,左良玉就心中發憷,跟刑天軍打,他沒有一點勝算,說起來他現在糾集起來的兵馬數量不少,可是碰上刑天軍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

所以左良玉思量再三之後,最終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放着刑天軍讓他們去,他只管先領兵去對付張獻忠,雖然張獻忠也不好對付,起碼他還有和張獻忠一較高下的實力,並不怕他什麼。

於是他在接令之後,便立即整備兵馬,開始朝着保康進兵,而張獻忠現在主力主要陳駐在保康一帶,而且因爲這裡是山區,張獻忠兵糧不濟,不得不分兵到處打糧,所以對付張獻忠,他還是頗有一些把握的。

就在肖天健領兵抵達漢江邊的樊城的時候,左良玉也已經率兵抵達了保康縣境內,隨即便在歇馬鎮一帶撞上了張獻忠麾下的一支人馬,左良玉這一次爲了能建功,親自上陣帶着部下衝殺,結果張獻忠所部登時便被他打散,當即斬首過千,立即便敗退回了保康縣城之中。

和左良玉一樣,張獻忠現在也很不痛快,他手下的一條龍在南漳縣搶了刑天軍的糧食,還殺了刑天軍的部衆,這件事他正有點煩惱,羅汝纔派人來找他討還公道,可是不等他接見羅汝才的部下,一條龍便先派人把刑天軍的人給打了一頓,趕回了襄陽城外。

這一次張獻忠知道算是把刑天軍給得罪到家了,本來肖天健便派人來找過他,想要讓他也效仿羅汝才和革左五營投靠肖天健,可是手下的軍師潘獨鰲以及部將們大多數都反對這麼做,他們覺得眼下他們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犯不着去跟着刑天軍看那姓肖的臉色行事,而他張獻忠自己當大王多好,誰也管不着他們,也不用聽人家定的規矩。

倒是他的義子張定國(李定國)認爲,肖天健這個人很大義,特別是年前肖天健悍然率軍北上去打韃子這件事,讓李定國十分佩服,而且李定國認爲肖天健已經是實力超強,隱隱間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能力,特別是眼下許多當年和他們一起造反的義軍,要麼已經降了朝廷,要麼便投靠了刑天軍,整個河南和小半個山西都被刑天軍控制住了,刑天軍不管是兵馬數量還是他們的戰力,都極爲強悍,這麼多年以來,唯獨也就他們沒有被官軍大敗過,反倒是許多朝廷的大將,都栽在了刑天軍手中,而眼下他的義父張獻忠雖然是號稱擁兵數萬,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其中能戰的精兵最多也就幾千人,想要和刑天軍未來對抗,他們是沒有機會的,更何況眼下朝廷還沒有到一腳便能踹翻的地步,單是湖廣一帶的官軍兵力就遠超過他們許多。

所以李定國認爲,他們完全可以接受刑天軍的條件,和肖天健合兵一處共謀大業倒也不錯,可是對於李定國的這個意見,張獻忠有點不高興,當然還有他另外幾個義子包括孫可望、劉文秀等人也不太同意李定國的意見,只有艾能奇表示同意李定國的看法。

而李定國的看法在張獻忠麾下諸將之中,也並不得重視,最終張獻忠自認爲他還是有能力打下屬於他的天下的,於是便拒絕了肖天健的提議,並且隱晦的提出要肖天健在江北活動,而他則攻打江南,和刑天軍以後劃江而治。

有時候不能不說某些人的心思太大,張獻忠也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也不看看自己眼下的實力,憑什麼和肖天健平起平坐劃江而治,僅憑他的實力雖然短時間打下了興山、保康等地,可是這些地方都是山區,本來官軍就極少,人口也非常稀少,他一下又拉起來三四萬人馬,盤踞在這麼小小的一塊地方,單是吃飯問題就沒法解決,現在便想跟刑天軍未來劃江而治,某種程度上說好聽一點是狂妄,說難聽一點是自大狂兼有點意淫的成分。

而正是因爲知道肖天健有吞併他們的想法,所以張獻忠手下不少人對刑天軍眼下是頗有牴觸情緒的,這也正是一條龍在南漳縣打糧的時候,和刑天軍發生衝突的原因。

對此李定國力陳要張獻忠懲治一條龍,最起碼也要將一條龍打一頓板子,然後派人去給羅汝才道個歉,陪個不是,再賠些錢給羅汝才,讓羅汝才他們能下得了臺。

可是張獻忠卻護短,不肯這麼做,覺得這樣做小了他的身份,畢竟各路義軍之間,其實相互的衝突還是經常性的,時不時的會有摩擦,你殺我幾個人,我殺你幾個人是常事,大家一般也不會太計較,爲了殺刑天軍二十來個部衆,就痛打手下部將,張獻忠認爲這麼做會冷了手下們的心,以後沒人忠心跟着他幹了,另外一個覺得面子上也說不過去,好像他向刑天軍服軟一般,更何況刑天軍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一條龍一動手,他們便也還了手,也殺了一條龍手下十幾個人,剩下的幾十個人居然愣是殺出了重圍,逃回了襄陽刑天軍大營,所以兩方都有損失,大家誰也不找誰拉倒!

再加上這次是羅汝才暫時在襄陽主事,羅汝才和他關係還差不多,以前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張獻忠以爲,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也就罷了。

但是殊不知這件事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卻將肖天健得罪到了家,肖天健可不是吃了虧就嚥下去的人,這一次他算是踢到了鐵板上了。

他還正在爲這件事有點煩心的時候,卻忽然得到了左良玉率部攻來的消息,他手下的順天王在保康縣南部的歇馬鎮遭遇了左良玉的主力,結果一戰大敗而歸,折損了千多兵將,而且左良玉這一次來勢洶洶,似乎大有要將他張獻忠一舉幹掉的架勢。

於是張獻忠只得暫時拋下了對刑天軍的煩心事,轉而開始將注意力都放在了左良玉這路官軍的身上。

隨着張獻忠調集兵馬,左良玉也率部朝保康縣城攻進,雙方隨即便在保康縣一帶的山中展開了一場拉鋸戰,一時間殺的是昏天地暗,連續幾天下來,張獻忠發現左良玉這一次似乎是潑了命的要將他滅了,每每上陣,便帶着兒子親自督戰,雖然雙方各有勝負,但是顯然張獻忠這邊因爲大多都是新召集起來的百姓,戰鬥力沒有左良玉那邊強悍,所以激戰到了五月初的時候,張獻忠下令放棄了保康縣,再一次退往了房縣一帶、

左良玉也是求功心切了一些,剛剛收復保康縣,便立即率部狂追張獻忠,認爲張獻忠已經不行了,結果在房縣的清風鎮一帶,卻遭了張獻忠麾下的李定國和艾能奇所部的伏擊,結果是左良玉所部吃了個大敗仗,被李定國和艾能奇斬殺了近千人馬,驚得左良玉不得不率部撤回了保康縣,至此暫時和張獻忠在保康、房縣一帶形成了對峙的局面,一時間誰也拿誰都沒有辦法。

但是張獻忠和左良玉的僵持,對於肖天健來說卻是個好消息,他在派人找張獻忠索要兇手,討還公道的同時,在樊城開始動身率部從上游一帶渡江而過,抵達了漢江以南的襄陽城外,徹徹底底的將襄陽城給包圍在了中間。

肖天健和諸將在重新審視過襄陽城防之後,便很快和李信定下了攻打襄陽城的辦法。

攻打襄陽城對於以前來說,是肖天健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對於現在的刑天軍來說,卻已經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了,這一次肖天健南下,動用了大批人力畜力,將大批重炮不遠千里的從開封拉到了襄陽,並且用大批渡船,將這些重炮吊裝在船上,運過了漢江,送抵了襄陽城下。

有了這一大批重炮之後,肖天健便不愁打不下襄陽,而這裡因爲地勢的原因,想採取和打開封一樣的戰法也是不可能的,單是這麼寬的護城河便無法克復,也不可能將護城河水引到別處,只能靠着重炮轟擊城牆,壓制城牆上的官軍,在護城河上搭浮橋強攻,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更好的辦法。

在巡視過之後,肖天健登上了襄陽城西南角的山上,朝着襄陽俯視了下去,襄陽城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座山了!站在這裡不但可以俯視襄陽城,而且距離襄陽城的距離也僅僅只有不到二里地,正是刑天軍重炮可以企及的距離,甚至可以全裝的實心炮彈直接轟入到城中。

第218章 美洲第38章 人才第32章 暗箭1第78章 噩耗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23章 韃子的震撼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9章 綁票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56章 決勝1第216章 天下第一城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2章 兵至韓城第112章 震服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37章 殺降第24章 捷足先登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171章 死士第93章 三順王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78章 商鋪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4章 一觸即發第186章 摘桃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81章 兩路進逼第114章 違紀第92章 不宣而走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138章 言而有信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133章 朝議2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129章 填壕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32章 暗箭1第64章 建奴破關第181章 斷然拒絕第168章 再議遷都第70章 遮斷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88章 進展順利第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3章 叛徒第179章 豫西亂戰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35章 賞罰第67章 慘烈屠殺第15章 以身爲質第97章 破寨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128章 懸賞第102章 虛情假意第30章 殿後而行第38章 擴大戰果第87章 新作物第42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17章 覬覦第66章 有詐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79章 重拾舊業第121章 一招失利分寸大亂第83章 再敗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98章 入甕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227章 大中國第23章 震懾第59章 獻計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138章 試炮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9章 互通有無第53章 分兵向西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91章 實證第113章 鄉兵隊第12章 大戰前夜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155章 崇禎那本難唸的經書第185章 力戰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1章 烏龍之戰第57章 禍害第89章 三棱刺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30章 公審大會第8章 勢如破竹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
第218章 美洲第38章 人才第32章 暗箭1第78章 噩耗第75章 胡安克里奧第23章 韃子的震撼第52章 臨危不懼第136章 負隅頑抗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9章 綁票第133章 拋車建功第56章 決勝1第216章 天下第一城第214章 危及洛陽第2章 兵至韓城第112章 震服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37章 殺降第24章 捷足先登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171章 死士第93章 三順王第94章 以漢制漢第178章 商鋪第44章 轉送民衆第94章 一觸即發第186章 摘桃第126章 釜底抽薪第181章 兩路進逼第114章 違紀第92章 不宣而走第39章 奴酋的爭論第138章 言而有信第108章 未雨綢繆第133章 朝議2第173章 國子監太學院第48章 兵至大石橋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129章 填壕第49章 兩強之戰5第32章 暗箭1第64章 建奴破關第181章 斷然拒絕第168章 再議遷都第70章 遮斷第147章 山西戰局第188章 進展順利第9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43章 叛徒第179章 豫西亂戰第238章 大龍國旗第135章 賞罰第67章 慘烈屠殺第15章 以身爲質第97章 破寨第197章 冬季休戰第128章 懸賞第102章 虛情假意第30章 殿後而行第38章 擴大戰果第87章 新作物第42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17章 覬覦第66章 有詐第92章 雙胞小蘿莉第92章 出關決戰第179章 重拾舊業第121章 一招失利分寸大亂第83章 再敗第75章 通州會戰2第98章 入甕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82章 騎兵PK騎兵第227章 大中國第23章 震懾第59章 獻計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180章 大中天工全書第138章 試炮第196章 火焚陽城第49章 互通有無第53章 分兵向西第117章 官道口決死戰1第91章 實證第113章 鄉兵隊第12章 大戰前夜第164章 風聲鶴唳第212章 再下兩城第155章 崇禎那本難唸的經書第185章 力戰第156章 各個擊破第1章 烏龍之戰第57章 禍害第89章 三棱刺第89章 集兵山海關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處第30章 公審大會第8章 勢如破竹第81章 進來容易出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