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西楚雙璧(中)

秋風肅殺。

流州將軍寇江淮高坐馬背,眯眼向北望去。

他和徐龍象曾經向都護府立下過一份軍令狀,就是在黃宋濮大軍推進到青蒼城下之前,最少對北莽西線大軍進行三次有力度的阻擊!

十天之前的那場萬騎奔襲,其實從雙方戰損而言,看似戰果斐然的龍象軍並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北莽六千先鋒騎軍也許能算南朝邊軍精銳,但是流州不同於北莽西線大軍,北涼道絕不可能再從別處抽調兵力馳援,也就是說在流州這張賭桌上,寇江淮就只有桌面上那麼多銀子,少一顆銅錢也是少,可是北莽黃宋濮卻能夠源源不斷地從家中取來銀子,有足夠本錢,完全能夠小賭怡情,只要大勝一次就大功告成。所以寇江淮先前的試探,必然有其深意,那就是讓黃宋濮這位北莽功勳老將原本緊繃的心絃,愈發繃緊,然後乾脆利落地直接賭一次大的,賭的就是黃宋濮一鬆一弛間的那份懈怠。再就是涼州遊弩手雖然精悍絕倫,但終究不可能繞過那麼多黃宋濮麾下的青草欄子,刺探到北莽營寨的具體細節,寇江淮只能用龍象軍去靠性命獲得這份軍情,他之前已經做好被徐龍象和李陌藩厲聲拒絕的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徐龍象和李陌藩都沒有提出異議,甚至極爲擅長兵事的李陌藩還親自領着一萬龍象騎前去衝陣,事後寇江淮直言不諱,以黃宋濮和隴關軍馬那般粗糙不堪的安營紮寨,三千龍象軍將士,死得不值當。

當時徐龍象蹲在那頭巨大黑虎旁邊,只是咧了咧嘴,沒說什麼,渾身浴血的李陌藩倒是有些臉色陰沉,卻也沒有遷怒寇江淮這位流州將軍。

寇江淮閉上眼睛,在腦海中迅速鋪展開北莽西線大軍的營寨設置,十五萬大軍,分爲五座大營,主帥黃宋濮的三萬親軍居中紮營,騎步混雜。隴關某個甲字豪閥的嫡系兵馬單獨成營,雖然只有兩萬騎,但是戰力不俗,都算是北莽典型的老子兵,幾乎人人披甲,甚至有數百健騎更是人馬俱甲,有了重騎軍的雛形,關鍵是無論養護還是輜重都自行負責,無疑是一支鑿陣利器。再就是三位乙字高門聚攏而成的四萬騎軍,這三座大營位於第一線,靠後兩座大營則是從南朝邊關六七座軍鎮抽調出來的四萬兵馬,還有一座北莽近二十年才興起的輜重營。按照當初李陌藩部陷陣龍象軍瞭望所得,大致是一百二十輛廂車,總計糧草約八百石,供給戰馬的黑豆在一千四百石上下。不過由於北莽騎卒南下叩關素來自行攜帶物資,加上每次大規模行軍皆有大量母馬隨行,所以這支輜重營的存在意義,只是在遠離南朝邊關的青蒼城城下,大軍攻城久攻不下,纔會派上用場,以備不時之需而已。

歷史上草原騎軍遊掠中原邊疆地帶,尤其是秋季,一向很少出現致命的補給問題,反觀國力巔峰時期的中原騎軍每次主動北進,都需要憑藉舉國之力支撐起那條脆弱的補給線,真正改變這種尷尬境地的中原君主,正是一統中原的離陽老皇帝趙禮,他的兩個決定造就了當今中原騎軍的鼎盛,一個是以君王當守國門的理由,拒絕一大幫文臣提出遷都廣陵道的建議,繼續以老太安城作爲一國之都,同時訂立下極富魄力的一項國策,對兩遼邊軍的扶持不遺餘力,不惜用廣陵道和江南道的巨大賦稅投入離陽北邊,第二個決定正是任由功高震主的徐驍帶兵出京,封王就藩於盛產大馬的西北,讓其直面北莽!

位於離陽遼闊版圖最北方的東西兩處邊防要衝,皆有一國之最精銳騎軍重兵戊守,加上中間地帶的薊州坐擁天險,老將楊慎杏曾經培養出號稱“獨步天下”的薊南步卒,又豈會是單純爲了跟北涼燕文鸞爭口氣那麼簡單?理由很簡單,薊州邊防,根本就已經不需要大量騎軍,所以楊慎杏就算對騎軍情有獨鍾,也只能順勢而爲。

閉目養神的寇江淮下意識用手心抵住腰間涼刀刀柄,緩緩扭轉。

按照諜報,北莽營寨粗劣至極,草草挖出三道繞營壕溝,分別位於其後的那座纖薄柵欄更是可謂風吹即倒,麻繩綁縛木杆,繩結根本談不上講究,各營之間的通道本該整潔肅穆,不得士卒擅自走動串營,可是這五座軍營之間人來人往雜亂無章,毫無規矩可言。之前李陌藩麾下數百前突精騎,曾經一路開陣至北莽中軍大營不足一百五十步,親眼看到左右兩營手忙腳亂,導致營道之上擁堵不堪,雞飛狗跳。不說比較軍律嚴苛冠絕離陽的北涼邊軍,寇江淮自認西楚軍伍也要做得比北莽更好。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北莽騎軍的戰力孱弱,恰恰相反,正因爲北莽草原習慣了騎軍的疾馳電掣,對於這種近乎累贅的中原兵事習慣,很難如中原將領那樣刻骨銘心。

換由中原任何一支大軍對峙北莽十數萬鐵蹄,誰能有心思去探究北莽騎軍安營紮寨的紕漏?只能靠依託險隘,或是靠死守巨城,即便是敢於出城野戰,也只能靠重甲步卒結陣拒馬,靠密集弓弩殺傷敵騎。

寇江淮如此費盡心思,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

北涼鐵騎即便對上人數佔優的北莽騎軍,敢戰,能戰,且能戰而勝之!

寇江淮猛然睜開眼睛,冷笑道:“你們草原騎軍自大奉由盛轉衰起始,不斷叩關北邊,欺負了中原整整四百餘年,視大城關隘如無物,好一個來去如風!”

寇江淮身後一萬騎開始向前推進,不急不緩。

這一萬騎,極爲古怪,氣勢尤爲雄壯。

————

北莽中軍大營帥帳,黃宋濮披甲按刀而立,氣定神閒,望向帳內那十數位年齡懸殊的萬夫長,既有親手扶植起來的心腹,也有幾大南朝隴關豪門的話事人,還有背景簡單憑藉戰功攀升到當下高位的青壯武將。

黃宋濮沉聲道:“此次流州三萬龍象軍皆已出現,大概是明知守不住青蒼城,又不甘心將涼州西大門的清源軍鎮暴露在我們眼皮子底下,便想要孤注一擲,倒也省事!諸位都是身經百戰,不需要本將嘮叨那些雞毛蒜皮,只需記得一事,我們兵力佔據絕對優勢,那就要好好利用起來,除去後方輜重營按兵不動,其餘四營,火速拔營之後,騎陣不可拉伸過長,務必相互策應,決不可擅自冒進,我們這趟打流州,太平令贈有四字,小輸即勝!”

黃宋濮望向衆人,然後向北一抱拳道:“諸位!我黃宋濮年近古稀,當初連南院大王也請辭而去,若非戰事不利,今日也不會出現在這裡,我此生已是無所求,但是諸位當中,年紀最長者不過五十,官品最高之人不過南朝正三品!打下流州後,功勞最大者,且不論陛下如何犒賞,我黃宋濮的大將軍頭銜,先請拿去!”

帳內所有人頓時神色激昂。

擱在中原,浩浩蕩蕩十數萬大軍的緊急調動,絕非一時半刻能夠上陣。

但是北莽騎軍不同,當那些萬夫長各自匆忙返回營地後,四座大營,巨大的號角聲悠揚響起。

只不過因爲三萬流州精騎的出現太過匪夷所思,突進速度也太過迅猛,前方三營的擺兵佈陣仍是稍顯滯後,一定程度上丟了些許先機。

騎軍衝鋒,那股憑藉戰馬體重和奔速帶來的巨大貫穿力,以及爲騎卒手中戰刀鐵矛帶來的恐怖侵徹力,都需要相當一段距離來醞釀。

甚至更進一步,在雙方都有足夠時間來展開衝鋒的時候,一方如果能夠恰好在衝勁巔峰時展開撞陣,另外一方只要因爲用力過猛而稍顯力竭氣衰,後者都要吃大虧。

各營之間的戰力高低,此時此刻一眼可見。

黃宋濮的親軍精騎最快整頓完畢,在中路前沿依次鋪展開層層鋒線。

隴關那位甲字豪閥的嫡系兵馬緊隨其後,但是數百騎裝備堪稱重騎的頭等精銳,並未露面。

數位南朝乙字高門聚攏起來的騎軍,紛紛亂亂,雖無怯戰懼意,但是大戰在即,這種絮亂不整的精氣神,很容易影響到戰馬的步調。

騎軍之所以是騎軍。

戰馬至關重要!

對於軍紀渙散的北莽騎軍,前任北涼都護陳芝豹一直譏諷爲“馬背上的步卒”!

而在北涼,每一匹戰馬,每一把涼刀,每一根長矛,好像都灌注了人屠徐驍一生戎馬積攢出來的老規矩。

沙場之上,武將無論功勳多寡,無論資歷深淺,一律不得擅自使用長戟馬槊,不得擅自披掛金銀鎧甲,不得獨出於鋒線之前!

一望無垠的廣袤黃沙大地。

北涼鐵騎如廣陵江一線大潮,洶涌遞進。

已經披甲上馬的黃宋濮眺望遠方,握緊手中鐵矛,輕輕鬆了口氣。

所幸還剩下四百青草欄子潑撒在外圍四周,否則一旦被這支流州騎軍再悄無聲息地向前突進三裡,恐怕他們就沒有這麼好整以暇出營列陣的機會了,也許就要多出數千騎的傷亡。

黃宋濮轉頭瞥了一眼。

現在的情形還能接受,雖然仍是有些倉促,尤其是自己右翼騎軍很難跟上中軍和左翼,只不過北莽騎軍向來有一個傳統,三萬騎成一軍,即戰場之上,三位萬夫長率領三萬騎軍,形成一股野戰主力後,可足以應付一切緊急狀況,是戰是撤,如何戰如何撤,誰誘敵誰擾陣誰鑿陣,或是交錯殿後,以及重輕騎之間的相互掩護,都可謂爛熟在心。

若說北涼騎軍像是規矩森嚴的私塾先生,那麼中原騎軍就是天生伶俐的市井刁民,在黃宋濮看來,兩者都已達到各自戰力的極致,戰場之上並無高下之分,只看各自主將的應變快慢!

黃宋濮高高舉起鐵矛,一夾馬腹,怒吼道:“兒郎們,隨我大破流州,殺入涼州!”

大將軍黃宋濮一馬當先。

北莽西線大軍各營所有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皆是如此。

悍不畏死,絕非北涼獨有!

在北莽眼中,好似遠在天邊的中原離陽兵馬,就根本不算個東西,唯有近在眼前的北涼邊軍,才配與我北莽鐵騎一戰!

第一場涼莽大戰,以攻城戰居多,北莽也的確攻破了涼州虎頭城,幽州臥弓城和鸞鶴城。

涼莽雙方的騎軍主力,大概都會覺得不夠酣暢淋漓。

那麼第二場涼莽大戰。

從西域密雲山口開始,到現在的流州,以及南朝腹地,再到將來的涼州關外。

騎戰不停歇!

敵我雙方,轟轟烈烈,盡死馬上!

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41章 霧滴(下)第383章 老子兒子第91章 事未了拂衣去第160章 天下不平事,總有拔刀郎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183章 劍仙第3章 天大的買賣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324章 滿院蓮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407章 豪賭收官章二雪中的江湖有人有始有終第149章 待客之禮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159章 腳下有山河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26章 那一年西楚亡了國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151章 你方唱罷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210章 拔劍再說第31章 真武見我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204章 按馬頭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83章 救人第162章 我以春秋斬春秋,死結以死解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234章 百無一用是(中)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33章 說到做到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44章 白衣戰黑衣,白頭殺白頭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65章 讀書人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115章 老流氓落子十二第62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中)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番外第二章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392章 無我這般幸運人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331章 以一換五百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28章 春秋之尾,草蓆之旁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365章 四籤皆中第20章 垂死一劍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49章 武林新木第6章 新天下新江湖第11章 胭脂探花第69章 有紫氣東來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63章 得道第95章 各懷心思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122章 大秦皇帝鎮國符第6章 新天下新江湖第67章 笑死了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46章 眉頭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章 小二上酒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66章 一日千里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115章 家賊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第22章 家狗姓趙野狗姓徐,姓趙又如何?第70章 穀雨大雨第74章 算命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85章 霜殺百草(三)第194章 一樁買賣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129章 春神謠第161章 鎮靈歌第57章 雀騎鷹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64章 遊獵第324章 滿院蓮第311章 各取頭顱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
第74章 青羊宮裡殺神仙(下)第41章 霧滴(下)第383章 老子兒子第91章 事未了拂衣去第160章 天下不平事,總有拔刀郎第24章 新老廟中新老謀士第7章 武媚娘望城頭第183章 劍仙第3章 天大的買賣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324章 滿院蓮第97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407章 豪賭收官章二雪中的江湖有人有始有終第149章 待客之禮第320章 再見如初見第186章 兩人之戰,兩國之戰(五)第159章 腳下有山河第17章 既然氣數已盡,那就氣吞萬里第25章 一劍直過十八門,西楚觀禮太安城第26章 那一年西楚亡了國第44章 九十年意氣咄咄逼人第210章 說書人酌酒閉目而談第151章 你方唱罷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53章 王旗魚龍鼓第210章 拔劍再說第31章 真武見我第70章 不外乎人情第204章 按馬頭第120章 密信自京城來第83章 救人第162章 我以春秋斬春秋,死結以死解第27章 最是能殺人第233章 百無一用是(上)第234章 百無一用是(中)第353章 有人求死有人求活第9章 小娘去不去第33章 說到做到第161章 一錢之約第44章 白衣戰黑衣,白頭殺白頭第144章 新桃換舊符,六年換一刀第165章 讀書人第111章 不共戴天第115章 老流氓落子十二第62章 天師府上小天師(中)第296章 我徐鳳年在番外第二章第162章 夢中斬龍第392章 無我這般幸運人第172章 幾人不思徐第331章 以一換五百第244章 噤若寒蟬(七)第127章 吵聲佛聲第28章 春秋之尾,草蓆之旁第223章 北涼四戰(五)第365章 四籤皆中第20章 垂死一劍第187章 江湖險惡啊第191章 風緊不扯呼了第49章 武林新木第6章 新天下新江湖第11章 胭脂探花第69章 有紫氣東來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63章 得道第95章 各懷心思第224章 北涼四戰(六)第182章 兩國之戰,兩人之戰(上)第122章 大秦皇帝鎮國符第6章 新天下新江湖第67章 笑死了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第119章 大河之上彩衣截白衣第66章 當賞不當賞第46章 眉頭第160章 貧道十年一釣第40章 何謂天下第十第1章 小二上酒第409章 風過無聲,馬蹄將至第66章 一日千里第149章 春秋十三甲第115章 家賊第130章 扛刀入北涼第22章 家狗姓趙野狗姓徐,姓趙又如何?第70章 穀雨大雨第74章 算命第275章 腰佩雙刀,繡冬春雷第85章 霜殺百草(三)第194章 一樁買賣第132章 換刀換馬第129章 春神謠第161章 鎮靈歌第57章 雀騎鷹第154章 隔壁桌上北涼王第64章 遊獵第324章 滿院蓮第311章 各取頭顱第168章 珠簾,鐵甲(上)